保準你看完饞吐水淌淌滴哦!這40樣可能並非上海特產,上海小囡都吃過了伐?沒吃過的小囡自覺立壁角去!
白切羊肉
上海出名的白切羊肉多在郊區,七寶、真如、九亭、崇明等地。白切羊肉和一般熟食店裡買的不一樣,熟食店裡買的是冷凍的羊肉,但是白切羊肉就不一樣了,貴在兩個字——新鮮!
八寶辣醬
上海著名特色菜,它是由「炒辣醬」改良而來的。「炒辣醬」是個普通家常菜,由於色深味濃,很適宜下飯。在炒好的辣醬上澆上一個蝦仁「帽子」,又對炒辣醬的原料進行了調整充實,用八樣主要原料烹製,故稱「八寶辣醬」。
小籠
幾乎變成了上海小吃的代名詞,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著稱。尤其是南翔的小籠,更是名聲在外!
生煎
生煎饅頭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其特點為:皮酥、汁濃、肉香、精巧。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不過,有關生煎饅頭是皮薄汁多的好吃,還是皮厚無湯的正宗,見仁見智了~
燒賣
燒賣的種類有很多,廣東流行鮮蝦燒賣,山東則以羊肉燒賣著名。上海的特色則是糯米燒賣,還有浦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下沙燒賣,豬肉和冬筍結合帶來至極鮮美,特別出名。
餈飯糰
上海四大金剛之一。用糯米蒸製成飯,包一根熱油條捏緊,加其他配料,比如榨菜、肉鬆等等,老一輩會撒一點白糖,吊鮮味,撒了白糖那就是老早的味道!熱吃甚美,經濟實惠。邊吃邊捏,回憶啊。
大餅油條
上海四大金剛之一和之二。一根油條一折為二,放在大餅中央;再把大餅對疊,油條就成了餡。小時候,早飯有油條蘸蘸醬油是改善的澆頭。聽父輩們說,如果每天早上都是一副大餅油條,再加一碗豆漿,那就「資產」額一塌糊塗。每天早飯有「四大金剛」,是過去上海小康的理想。
菜肉大餛飩
對上海人來說包餛飩的過程也是享受。每家每戶做的大餛飩,可以說就是媽媽獨一無二的味道,只有品嘗過的小孩才能感受到。本地人一般喜歡薺菜鮮肉大餛飩。薺菜搭配豬肉,一個字「鮮」
周莊元蹄
肥而不膩,入口齒頰留香~~筷子觸皮即破,外肥內瘦,皮脂毫無肥膩之感,入口即化。
三鮮小餛飩
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的名堂皆在湯裡,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鹹香爽滑。老早的砂鍋小餛飩在現在的上海不多見了,多在一些老弄堂附近會偶遇到,甚是懷念啊!
白斬雞
白斬雞似乎是上海人的至愛,假如說北京烤鴨是京城的招牌菜,那麼上海應該算是白斬雞吧~小紹興用的是上海浦東地區的三黃雞入湯鍋煮製而成,成菜色澤金黃,皮脆肉嫩,滋味異常鮮美,百吃不厭。
鹹豆漿
鹹漿裡有油條片、榨菜末、蝦皮、蔥花,過去還有紫菜,加一小匙兌了一點醋的鮮醬油。豆漿煮得燙嘴,加上高衝而下的姿勢,碗裡的鹹漿就會起花。喝起來不光味道鮮美,而且賞心悅目。
燜肉
最著名的要屬德興館燜肉,百年老店,他家的燜蹄面,蹄髈酥、湯汁鮮,麵條也勁道。
鮮肉月餅
一口咬下去,酥皮脆而粉,又潛伏著幾分韌,肉汁慢慢滲透其間,油酥夾著肉香,真是「打個耳光也不肯放」。只有吃了上海的鮮肉月餅,才能感受到上海的味道。
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將麵粉、菱粉、五香粉、雞蛋放在一起攪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這種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與此同時,將松江大米與紅醬油、排骨一起加上甜麵醬,澆上辣椒醬即可。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
酒釀小圓子
上海飯店裡的酒釀圓子從來沒有規範,每一家飯店做出來的都不一樣,有的放蛋花,有的放桂花,有的放橘皮,還有的放水果;大部分圓子是白色的,也有彩色的;有的圓子是圓的,有的圓子是不規則的,有的圓子裡還包一點芝麻...
墨魚大烤
聽名字,你以為這道菜是烤出來的?其實不是,所謂的大烤,居然是放在汁水中,慢慢熬出來的。肥而不膩,肉味鮮香,具有濃厚的上海風味。
紅燒肉
上海的紅繞肉不用多說哦!一定要吃的呀!濃油赤醬的經典之作啊,再配上醬蛋,不是瞎說哦~多少人因為這道菜,一口氣能吃的下好幾碗飯啊!
餈飯糕
從油鍋裡被撩出來的餈飯糕,金黃色的外皮上一個個可愛的油泡爭先恐後地「滋滋」爆破。咬一口,外層是很厚實的香脆,內層是雪白燙口的軟糯餈飯。
水晶蝦仁
曾被評為「上海第一名菜」。清炒蝦仁不加任何配料,滿滿一盤蝦仁,鮮明透亮,而且軟中帶脆,奇香四溢,晶瑩剔透,賽如明珠。
油麵筋塞肉
就是把肉餡塞進油麵筋 . 肉餡要肥瘦適中,細斬粗切。香菇和冬筍(或荸薺)也切成極細的碎丁,伴以薑蓉、蔥碎、生抽、料酒、鹽、糖調味,做成餡料。春天的時候,加點薺菜,那就更好吃了!
青團
綠綠的鬆軟的皮兒,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又一點兒黏卻不粘齒,再加上清甜的豆沙,簡直讓人停不了口。主要在清明節的時候吃,流傳了很久的習俗。
烘山芋
上海人特別喜歡吃,進入冬季,上海街頭隨處都可見到外鄉人的烤山芋爐子,寒風中立在街頭,大家圍在爐邊等待烤熟的山芋出爐,是小時候印象很深刻的一幅畫面。
四喜烤麩
上海的特色烤麩!逢年過節必吃的~除了有美好的寓意之外,色醬紅,香濃醇,鹹中帶甜是上海人最愛的涼菜~
咖喱牛肉湯
吃生煎的最好搭檔!這個也體現了上海菜的海納百川,不屬於本幫味道,卻是小吃界不能缺少的一碗湯~牛肉切片,酥酥嫩嫩,湯清味鮮,吃之前撒上一把香菜~不能更贊了!
鹹肉菜飯
上海人一般稱之為「鹹酸飯」,是一道省心省力又實惠的家常飯,挺能體現上海人「做人家」的性格,家裡做,家裡吃,看著簡單,吃著香。菜在飯裡雖燜得黃爛,吸足了菜肉的味道,自有一種爐火炊熟的熱香,撩人食慾無限。兩碗起碼的!
條頭糕
一個字:「糯」,在入嘴的瞬間,豆沙、糖桂花和糯米混在一起,似乎達到了幾種食材混合的最佳比例。糯而不爛、甜而不膩、綿而不幹,而且一口可吃下,恰到好處。
菜包
以香菇、豆製品等素蔬為原料製作而成,因此叫菜饅頭,此包首創於上海功德林菜館,如今已成為上海素菜館和中式點心店聞名的夏季時令名吃。
蟹殼黃
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此餅味美鹹甜適口,皮酥香脆。有人寫詩讚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蟹殼黃的餡心有鹹、甜兩種。鹹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
麻球
上海最著名的大眾化傳統名點。最早始於清代,近100年來,在上海極為盛行。如今用料、製法都有所變化,形狀也有大小不同。色澤金黃,皮薄香脆,甜糯適口。
糟毛豆
在上海人家中是最常見的糟貨,幾乎家家會做,毛豆煮熟泡在糟滷裡,即方便又好吃。雖然已經有點歷史了,但每次吃都很有上海的味道。
上海冷麵
極有上海特色,這"冷麵"一詞,除蘇滬語系外,別的地方都叫"涼麵"。冷麵的調料,講究花生醬與香醋的搭配。酸鹹適度,厚薄相宜,入口順暢而不凝滯。一切都要剛剛好。再配上美味的澆頭,絕對是三伏天裡最大的享受。
雞鴨血湯
伴著少許時件(心、肝、肫、腸,被稱作「時件」),許多豆丁大小的血塊,會順著調羹滑入喉嚨,嫩、香、鮮、燙,頓時通體舒泰,身上每一個毛孔都覺得「適意」。
菜泡飯
對上海人來說泡飯是一種情懷。隔天的剩菜剩飯加上一碗水,放在鍋裡煮上幾分鐘,簡單又營養。幾十年如一日,對泡飯的情有獨鍾是上海每一代人的感受。當然,這在現在看來卻不是很健康啦~
開洋蔥油拌麵
以熬香的蔥油加上燒透的開洋,和麵條一起拌著來吃。地道的開洋蔥油拌麵,麵條有韌勁又滑爽,開洋鮮美,蔥油則是噴噴香。一碗好味道的拌麵在手,桌子上即使有再多的小菜,保證你看也不會看一眼。
爆魚
上海人喜歡把燻魚叫做爆魚,可不是那個很昂貴的鮑魚哦。它的製作工藝和配料簡便,是上海人非常愛的菜之一。
肉絲炒年糕
年糕幾乎是每家每戶一到過年一定要吃的一道菜,寓意來年節節高的意思。上海的年糕糯而不膩,入口有嚼勁,一點都不粘牙。
春卷
在老早,春卷可只有在過年那幾個月才吃得到。小菜場有人現做春卷皮子:矮凳煤爐,抓一團面在鐵板上饒一圈,一張薄薄的春卷皮子就做好了,而那團面,卻無絲毫粘連,牢牢的還在小販手中握著,煞是有趣。至於餡料,黃芽菜香菇肉絲,可謂是最經典的上海味道。
糖醋小排
這道可謂是濃油赤醬的又一個代表作!經過油炸的豬肋排,香酥不柴,肉汁飽滿,糖醋醬酸酸甜甜,完美掛汁!這個醬油滷是阿拉不能放過的~拌飯那是極極極…極贊的!當然醬汁拌飯是非常不健康的吃法,偶爾食之,神級美味啊!非常適合上海人的口味哦~
油豆腐細粉湯
幹點配溼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溼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目。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
記得為上海的美味分享喲~
■ 信息來源:淘最上海
---- I❤HONGKOU ---
更多
點擊右上角「…」按鈕,查看歷史信息
分享
轉貼給朋友,好東西要分享
互動
歡迎提供新鮮資訊,保持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