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要斬一個人,此人死後,為何他將監斬官也殺了

2020-12-09 筆寫趣史

洪武二十六年,開國名將藍玉以「謀反罪」被處死。後來,朱元璋追究其黨羽,此事牽連出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玉案」。在這些被牽連的人中,有一個人就是今天的主人公。原本朱元璋因「藍玉案」要斬了他,可是此人死後,朱元璋將監斬官也給殺了。

此人名叫孫蕡,是一位詩人,字仲衍,號西庵先生。孫蕡儀表堂堂,性情豁達,據說他「寫詩不打草稿」,下筆則成詩。由於才華出眾,加上為人不錯,所以家鄉的人一直都很尊敬他,稱他為「孫先生」。

孫蕡與王佐、黃哲、李德、趙介並稱為「南園五先生」,他們開創了嶺南詩壇新局面,形成「嶺南詩派」。因此,孫蕡也被譽為是「嶺南明詩之始」,可見其才華。

洪武三年,孫蕡參加科舉,後來考中進士,授工部織染局使,後遷虹縣主簿。當時明朝才建立不久,所以很多地方,其實還處於貧窮落後狀態。孫蕡上任之後,安撫流民居住,帶領大家務農自給,漸漸改善了當地的情況。

久而久之,孫蕡的名聲傳了出去,加上他原本就因才華有些名氣,所以得到大學士宋濂的舉薦,被召進京做了翰林典籍官,參與修撰《洪武正韻》。按照孫蕡的才華,將來得到重用,也只是時間問題。可是他運氣卻不怎麼好,沒多久,就受到牽連被罰。

受到誰的牽連呢?正好就是當初舉薦他的大學士宋濂。宋濂是明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史學家,朱元璋稱其是「開國文臣之首」,還讓他當了太子朱標的老師。宋濂一向主張「寬仁治國」,這一點朱標也受了他的影響。

然而洪武十三年,由於宋濂的孫子宋慎,牽連進胡惟庸的案子,導致宋濂一家被懲治。朱元璋原本想處死宋濂,還好有馬皇后和朱標極力勸阻,這才改為流放。不過這樣一來,得到宋濂舉薦的孫蕡也被牽扯進來,被罰去修城牆。

前面說了,孫蕡這個人性情豁達,所以即使被罰修築城牆,他也保持著一顆可觀的心,甚至還唱起了歌。孫蕡是今廣東順德人,因此他唱得都是粵語,監工的官員聽不懂,害怕他唱的是什麼反詞,只好稟告朱元璋。

朱元璋召見孫蕡,讓他將歌詞解釋一遍,這才知道,原來詞中皆是忠君愛國之意。朱元璋為之動容,就赦免了他,後來讓他做了蘇州經歷。沒想到的是,才到蘇州上任不久,孫蕡又被別人誣告了,於是就被罰到遼東戍邊。

孫蕡在遼東的日子本就過得不太好,好在他為人樂觀,時不時也喝酒作詩解悶,就算苦中作樂了。不曾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為「藍玉案」發生了。或許有人會說,藍玉和孫蕡有什麼關係呢?再說孫蕡一直在遼東,他還能勾結藍玉造反不成?

的確,孫蕡實際上和藍玉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他之所以會受牽連,也是因為朱元璋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心態。當時朱元璋派人去抄藍玉的家,結果在藍玉家中,發現了一幅字畫,而這幅字畫上,恰好就有孫蕡的題字。

仔細想想也是夠荒唐的,僅僅因為字畫上有自己的題字,就被莫名其妙牽連進一樁謀反案。朱元璋知道後,也沒有多想,只認為相關人士一律不可放過,便定了孫蕡的死罪。

在行刑之前,孫蕡留下一首詩,便坦然赴死。這首詩是這樣的:「鼉鼓三聲急,西山日又斜。黃泉無客舍,今夜宿誰家。」當他死後,朱元璋知道了這首詩,頓時感到有些後悔了。因為他覺得孫蕡實在有才華,就這樣殺了很是可惜。而且仔細想想,他又怎麼會和藍玉有勾結呢?

既然朱元璋後悔了,那麼他大可為孫蕡平反,恢復其名譽就是了。可是為什麼卻要將監斬官殺了,這關他什麼事呢?

朱元璋清算藍玉黨羽,原本目的就不單純,畢竟真的僅僅是清算黨羽,怎麼會殺那麼多人,而且還不問理由。他只不過是藉此理由,清除他想清除的人,也就是那些可能會對子孫造成威脅的人。

換句話說,朱元璋清算的這些人,都是「大逆不道」之人,是不可能被赦免的。如果他單獨為孫蕡平反,一來是打自己的臉,承認自己殺錯了人,二來是等於承認,之前所殺的那些人都是無辜的。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怎麼可能認錯呢?

於是,他只能找一個人來背鍋,而這個人就是倒黴的監斬官。他當時對監斬官說:「有如此好詩,不覆奏,何也?」言下之意就是,孫蕡寫了這樣一首好詩,為什麼不提前來稟告?如果我提前知道,定不會殺了如此有才華的人。所以一切都是監斬官辦事不力,導致國家痛失一位人才,他不死是不行的。

(參考文獻《明史》《列朝詩集》)

相關焦點

  • 孫悟空大鬧蟠桃會被擒,誰是監斬官?竟是他勸悟空當齊天大聖的?
    (蝸牛看西遊第4879期)文/蝸牛大家都知道孫悟空大鬧蟠桃會後又晃蕩到了兜率宮裡偷吃丹藥,轉而溜到了花果山,當時捉拿他的人正是二郎神,但是,監斬悟空的又是誰人呢?最後悟空被二郎神捉拿回了天庭,二郎神將猴子綁起來之後又穿了他的琵琶骨,令其不能使用法術。被押赴斬妖臺的悟空沒有大驚失色,反而面色如常地忍受天界加注在他身上的懲罰,但是,這些懲罰就跟給他撓痒痒似的,造不成任何傷害。那時,站在一邊的旁觀者是玉帝和太上老君,如此說來還缺一個監斬官啊,玉帝將這個任務派給誰了呢?
  • 嶽飛父子受害之時,監斬官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名將,也是楊家將後人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嶽飛先是被殺在獄中,然後又被梟首示眾。而且嶽雲、張憲則被押到菜市口,當眾斬首。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監斬官竟然是北宋的「楊家將」的後代——楊存中。楊存,原名楊沂中,北宋末參軍。30歲時,已成為皇帝的宿衛親軍統制。其人品低微,青年時期屢建奇功,是一位百戰百勝的名將,但他後來做了大官,反而政績平平。
  • 古代問斬為何選在「午時三刻」?裡面有什麼門道?
    在古裝劇裡,我們常常看到,問斬罪犯要在午時三刻進行。午時三刻是什麼時候呢?我國古代的計時器主要是日晷、滴漏等。其中,滴漏一般是用銅壺盛水,標上刻度,將一晝夜分為100刻。唐代以後,又將每個時辰分為初、正兩個部分。
  • 玉帝為何派魏徵監斬龍王?因為以他的背景不怕得罪龍族
    就像新白娘子傳奇裡面的文曲星那樣,來到人間,考個狀元,然後在皇帝身邊協助他處理人間發生的事情。也可以像唐僧那樣,在靈山轉世,然後來到東土,去西天取經,一路上推廣佛法,點化世間的人。並且在唐王明顯的找各種理由不讓魏徵去的時候,玉帝也沒有更換人選,就像是天庭裡面的監斬官,只有魏徵可以,其他的人都做不到一樣。如果不是因為魏徵的聰明,表演了一場人神分離,在夢裡殺掉了涇河龍王,險些就錯過了時間,變成了大禍。
  • 朱元璋讓劉伯溫斬龍脈,為何最後到了長白山,劉伯溫卻扭頭就走?
    朱元璋讓劉伯溫斬龍脈,為何最後到了長白山,劉伯溫卻扭頭就走? 龍脈是什麼?他指的是一個國家的誕生地。中國人以龍作為權力的象徵,並把他們繡在衣服上,刻在器具上,畫在畫裡,而一切與真龍相關的東西,只有皇帝才有權利使用。眾所周知,古代的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 他是秦觀後人,被朱元璋威脅後做官,死後被追封上海城隍
    》,本來是一部警示臣民的法律案件彙編,然內容多以文人士大夫階層案件為主,其中甚至毫不留情的說——文人士大夫就應該效命君主,不做官就是沒有什麼用處了,殺了也不可惜,「嗚呼,古者士君子其學既成,必君之用,將老鄉無舉者以為恥焉。
  • 劉伯溫斬盡天下龍脈,卻說:「長白山龍脈斬不得」
    今日我們就來述寫一下古代的一位將斬龍脈的一位風水名人吧;劉基(1311年~1375年),字伯溫,又名為劉伯溫,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文學家、玄學家等。可以說劉伯溫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他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可以將他與諸葛亮比之。
  • 此人死後,康熙為他掃墓6次,行叩拜大禮,轉頭卻將其後代全殺光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康熙年間的故事。關於康熙這個人,大家應該也是不陌生的了。今天要說的,就是關於康熙的故事。此人死後,此人死後,康熙為他掃墓6次,行叩拜大禮,轉頭卻將其後代殺光,這是為什麼呢? 此人就是朱元璋,我們都知道,那個時候的明朝開國皇帝。他死後,被葬在江南。而康熙下了6次江南,每次去了之後,都會給他親自掃墓,並且還是三跪九叩這等叩拜大禮。
  • 華雄是誰殺的?真實歷史上斬華雄的是誰
    此人在董卓帳下擔任都督一職,是一名猛將,但是在各路諸侯聯合攻打董卓的時候,孫堅還只不是長沙太守,但他驍勇善戰,成為第一個大破董卓軍的人,而華雄就在此次戰役中被斬殺。而到了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之中,就對這段情節有所改變,改成被關羽所殺。關於華雄的名字後人也有所爭議,在《三國志》中,他的名字寫成華雄,而在《廣韻》裡的記載,認為應該是都尉葉雄。
  • 劉伯溫斬盡全國龍脈,為何到長白山掉頭就走?你看衛星雲圖就知道
    這比什麼算姻緣啊,算財運啊,看家宅啊什麼的要重要得多。因為古時候的人,因為受到科學技術的限制,所以非常相信命運,也就是天命。他們認為,如果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想要飛黃騰達,一個是要看本人的生辰八字,但是這個畢竟自己無法控制,還有一個就是看墓穴的位置,如果祖上埋的位置好,那麼自然會庇佑子孫後代,相反,如果祖上埋得不好,那麼後代肯定也好不到哪去。
  • 李善長七十多了,朱元璋為何要殺他?看他幹的那些事被殺純屬活該
    然而李善長可以說是有蕭何之才,卻無蕭何的智慧,蕭何死後家族一直繁榮,到了南北朝時期蕭何的後人蕭道成更是當了一把皇帝,而李善長就沒有這個運氣了,七十多歲的時候李善長全家都被朱元璋所殺,只有長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兒僥倖逃過一劫。
  • 朱元璋欲殺一功臣,馬皇后隨即擺一桌素齋,為何就救了他
    胡惟庸死後,朱元璋罷左右丞相,廢中書省,結束了古代的丞相制度,加強了專制皇權,不得不驚嘆於朱元璋的雷霆手段。而在受到胡惟庸案牽連的大臣中,有一位功臣也遭受波及。朱元璋欲殺了該功臣,馬皇后聽說後,隨即擺了一桌素齋,誰知就救了他。這位功臣是誰?
  • 劉伯溫斬了蘭州的龍脈,從此西部金城漸荒蕪、
    明明就是諸葛亮預料到了劉伯溫要來挖他的墳。也有說是,墓道內有兩塊石碑,先是寫「我到人未到」,劉伯溫一看,嗯,你能,你到了,我如今不也到了? 但是再往裡走又遇一塊石碑,上書:只有伯溫到。 還是預料到了劉伯溫,證明了諸葛還是比伯溫強。
  • 歷史上的周處除三害斬蛟龍,這斬蛟龍事件到底是真是假?
    在古代,像什麼龍,玄鳥之類的神物很是常見,最多的要屬蛟龍,動不動就是哪個皇帝斬了蛟龍,神乎其神,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厲害。除了皇帝也有這種神人,能夠斬蛟龍,鬥惡虎,今天就來看看這個人是誰?內容是否真實?此人名叫周處,是村子裡的一霸,當地人都把他和南山的白額虎,長橋下的蛟龍稱為「三害」。他年輕時就體力超群,喜歡騎馬打獵,輕狂放蕩,鄉裡都唯恐避之不及。周處知道鄉裡人都厭惡他,也有改過自新的意願。於是有一天他就問鄉裡的長輩:「當今時局平和,又是豐年,大家為何苦悶不樂?」這個長輩就說:「三害未除,何樂之有?」
  • 王雙被殺、張郃身亡、魏延被斬,三國後期還有哪些厲害的猛將?
    當然厲害的也不止張郃一人,至少蜀漢還有一人可與張郃匹敵,此人就是魏延,除此之外曹魏還有一位同樣有萬夫不當之勇的王雙,不過這三位無一例外都在諸葛亮北伐前後先後去世,其中王雙被魏延所殺
  •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
  • 朱元璋將他幽禁至死,3百年後此人後裔稱帝,年號依然是「洪武」
    朱元璋將他幽禁至死,3百年後此人後裔稱帝,年號依然是「洪武」 公元1343年,濠州大旱,緊接著蝗災和瘟疫大爆發,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便死於瘟疫,和自己的二哥勉強將父母安葬後,朱元璋和二哥、大嫂、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難!
  • 朱元璋要殺一人 馬皇后為何拼死相救 還為他吃齋飯
    此人叫宋濂。宋濂,字景濂,金華浦江(今浙江浦江)人。宋濂出身貧寒之家,幼年體弱多病。不過,他聰明好學,擁有驚人的記憶力,被稱為「神通」。難能可貴的是,宋濂年紀輕輕就具有敏銳的政治眼光。1349年,元順帝在別人的推薦下,召宋濂進京為翰林編修。其時已到元朝末期,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軍揭竿而起,元朝統治即將土崩瓦解。宋濂見此,以要奉養父母為由拒絕了元順帝的召喚。
  • 他身為凡人,竟能夢斬龍王!
    在《西遊記》第九回和第十回記載了魏徵夢斬涇河龍王的故事,想必也都非常熟悉了,本文就不再詳細闡述了,來聊一聊身為凡人的魏徵,憑什麼能斬八河總管-涇河龍王。 在《西遊記》中,凡人和神仙之間雖然隔有鴻溝,但此鴻溝並非不可逾越。就如太白金星所言:「上聖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
  • 凡人仙界篇:仙界篇最難服眾設定,斬三屍成道祖|斬完或變白痴
    韓立中了鬼靈子的斬屍仙符,陷入生死危機,最後雖然利用封天都的隔元鎖鏈,將惡屍短暫囚禁鎮壓,但惡屍始終如火藥桶一般,隨時可能反噬其主。說起來,這北寒仙域的封天都還真是厲害了,一個金仙巔峰搗鼓出來的秘術,比很多大羅都牛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