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秦觀後人,被朱元璋威脅後做官,死後被追封上海城隍

2020-12-15 騰訊網

從劉邦斬白蛇起義到唐宋科舉制度的盛行,文人士大夫們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國家的治理當中,在宋朝,文人士大夫更是多次和皇帝分庭抗禮,神宗變法時觸碰到了文人士大夫的利益,直接被文官懟了。熙寧四年(公元1091年)三月,神宗在資政殿召見大臣王安石和文彥博議事,討論變法,神宗直言變法雖減少了士大夫的利益,卻是增加了百姓的利益,值得堅持,三朝老臣文彥博回答:「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文官敢這樣對皇帝說話,可見宋朝時已經是一種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狀態。

然而,蒙古起兵南下,宋朝覆滅,元朝建立之後重用的都是會騎射的人,並且長期不實行科舉,即便是元仁宗力排眾議恢復科舉,然而也是極為有限,於是乎生活在蒙古人治理下的漢族文人們紛紛過起了隱居的生活。近百年後,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建立明朝,但是文人們還是很少告別隱居生活去做官,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一則,近百年的風氣已經漸漸讓文人們習慣了陶淵明式的生活,明朝結束元朝的混亂之後,生活變得平靜,他們所想的更是過上太平日子;二則,朱元璋十分摳門,給官員的待遇不高;三則,朱元璋性格暴戾,常常對大臣下失手,開國功臣紛紛死去,大臣們被杖斃在朝堂之上也是常事。

文人們想要過上隱居生活,朱元璋偏偏不允許,畢竟明朝初立,需要大量的人才幫助他治理國家,於是朱元璋多次下詔籠絡文人,然而他的各種騷操作直接讓文人們望而卻步,朱元璋指定法令《御製大誥三編》,本來是一部警示臣民的法律案件彙編,然內容多以文人士大夫階層案件為主,其中甚至毫不留情的說——文人士大夫就應該效命君主,不做官就是沒有什麼用處了,殺了也不可惜,「嗚呼,古者士君子其學既成,必君之用,將老鄉無舉者以為恥焉。……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成說其來遠矣。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是外其教者,誅其身而沒其家不為之過」。

事實上,朱元璋的確是說到做到,處置了不少不願意出仕做官的文人。蘇州有才子姚叔潤與王諤,兩人被人舉薦做官,但是他們都不願意,最後落得一個梟首抄家悲劇。

宋朝著名詞人秦觀的八世孫秦裕伯如果不聽從朱元璋的話出仕做官,多半也會落一個與姚叔潤、王諤類似的結局。

秦裕伯在元朝曾官至福建行省郎中,因戰亂避居上海為母親守喪。張士誠曾邀請秦裕伯到自己軍中做參謀,被秦裕伯拒絕,不久後朱元璋也派人前來請他做官,此時已經年過花甲的秦裕伯以不願意背棄元朝、奉養母親為由拒絕了朱元璋的邀請:「食元祿二十餘年而背之,不忠也;母喪未終,忘哀而出,不孝也。」朱元璋登基之後,以皇帝的身份徵召秦裕伯入朝為官,秦裕伯再次拒絕。朱元璋終於發怒了,親自寫信給秦裕伯,信中滿滿的威脅:「天下定,伏處不出,意欲何為?……海濱民好鬥,裕伯智謀之士而居此地,苟堅守不起,恐有後悔。」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秦裕伯被迫入朝為官,此時他已經73歲。

雖入朝為官,秦裕伯內心依然是抗拒的,經常以年老多病為由請求朱元璋允許他致仕養老,朱元璋被整得不耐煩,最後同意他辭官回鄉,洪武六年,秦裕伯在家中悄然去世。朱元璋心中十分恨秦裕伯,自己好不容易讓他出來做官,竟然不死心塌地效力,於是在秦裕伯死後,朱元璋親自敕封秦裕伯為「顯佑伯」,稱「上海邑城隍正堂」,其緣由自然是——生不為我臣,死當衛我土

參考資料:《明史》、《御製大誥三編》

相關焦點

  • 對朱元璋有知遇之恩的郭子興死後,他的後人都哪去了?待遇如何?
    根據《明史》記載:郭子興一共有三個兒子,長子姓名不詳,跟隨郭子興起義時,就已經戰死了,其他的兩個兒子名叫郭天敘、郭天爵;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女兒,是郭子興和他的另一個夫人張氏所生,朱元璋稱帝後,被納為妃子,封「郭惠妃」,一生侍奉朱元璋,為朱元璋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蜀王、谷王、代王。
  • 廣佛兩地城隍的身世:朱元璋大封天下城隍(圖)
    廣州旋即讓市檔案館搜集有關文獻,追尋廣州城隍的下落。  在這宗無頭公案有個了斷前,筆者簡要介紹一下廣佛兩地城隍的身世,供關注廣州城隍下落的街坊和有關部門參考。  廣東都城隍  明太祖朱元璋一登龍庭,便幹了樁空前絕後的事:大封天下城隍,封京師城隍為帝,封開封、平滁等四城的城隍為都城隍,各府、州、縣城隍授爵。
  • 上海城隍廟:霍光居前殿,秦裕伯居正殿,由人成神,護佑一方平安
    而城隍廟管理的則是這個地域範圍內陰間的事務,也就是對人死後的鬼魂的管理。當然,人間有了自然災害等,人們也會祈求城隍神施展神通,保佑城市度過難關,風調雨順,民眾安康。那麼何為城隍呢?這兩個字還要分開來解釋,城是指城牆,隍指的城牆外的護城河,顧名思義,城隍合在一起就表示城隍神管轄的地域範圍僅限於城市之內。
  • 上海老街,豫園、老城隍廟
    至清乾隆年間,為了不使這一名勝湮沒,上海的一些富商士紳聚款購下豫園,並花了二十多年時間,重建樓臺,增築山石。但自鴉片戰爭,上海小刀會起義,日軍侵略等兵燹之災,豫園屢遭破壞。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撥巨款修復,豫園恢復開放。英女王伊莉莎白,美總統柯林頓,德總統,法、澳總理,日本首相,歐洲議會議長等外國總理級以上貴賓慕名而來觀光者達百餘批,無不交口讚譽。
  • 上海城隍廟究竟供過幾位城隍老爺
    說起城隍廟,在上海可謂家喻戶曉,可要說城隍廟裡的城隍老爺,知道詳情的人恐怕就少之又少。我是一名退休職工,也算是「老上海」了,但我也是看了報紙才知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老百姓將當年抗擊英軍侵略、戰死於吳淞炮臺的民族英雄陳化成將軍的神像抬進城隍廟,加以供奉,希望他能保佑上海一方平安。後來,陳化成便成為上海的城隍老爺。這是真的嗎?城隍廟裡供奉的「神」,究竟是歷史人物,還是神話中的神仙呢?
  • 上海城隍廟 究竟供奉過幾位城隍老爺
    說起城隍廟,在上海可謂家喻戶曉,可要說城隍廟裡的城隍老爺,知道詳情的人恐怕就少之又少。我是一名退休職工,也算是「老上海」了,但我也是看了報紙才知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老百姓將當年抗擊英軍侵略、戰死於吳淞炮臺的民族英雄陳化成將軍的神像抬進城隍廟,加以供奉,希望他能保佑上海一方平安。後來,陳化成便成為上海的城隍老爺。這是真的嗎?城隍廟裡供奉的「神」,究竟是歷史人物,還是神話中的神仙呢?
  • 此人好大膽,三次戲弄朱元璋,哪料死後卻被朱元璋封為「城隍爺」
    雖故事是假的,卻反應出秦觀的文學造詣,而秦裕伯便是秦觀的八世孫,也是一身才華。兩人的交集,要從朱元璋徵討四方時說起。朱元璋在徵討張士誠之時,曾擊敗了其屬下錢鶴皋,佔據上海地區。但斬殺錢鶴皋時的場景,卻讓朱元璋產生了心理陰影。
  • 朱元璋即位後,不僅封功臣,還冊封這些神仙,他膽子怎麼這麼大?
    在咱們的周圍有很多的城隍廟,城隍作為中華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城原指挖土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城隍爺主管當地水旱疾疫及陰司。朱元璋即位以後,竟然大封天下城隍,今天侃侃就陪您聊一聊這事的緣由,希望您能喜歡。
  • 一座城隍廟,三位城隍老爺,上海城隍廟為何「一廟三城隍」?
    這裡所說的上海城隍廟,實際上指的是包含城隍廟道觀和豫園商城、園林的總稱,與各地多有圍繞寺廟發展而成的廟會、集市相同,城隍廟道觀周圍自古便有眾多商業活動,進而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在老上海人眼中,上海城隍廟便等同於能在燒香禮神後逛吃逛吃一整天的早期商業中心。
  • 書摘|孤魂野鬼之祀:晚清上海城隍出巡與妓女遊街
    此外,城隍老爺還具有等級性,都、府、州、縣的城隍神有不同的品級和爵位,都城隍稱王,正一品;府城隍稱公,正二品;州城隍稱侯,正三品;縣城隍稱伯,正四品。例如:松江府上海縣的城隍神姓秦,名裕,是元末明初的上海士紳,封為正四品,號「鑑察司民顯佑伯」,上海人尊稱「秦裕伯」。
  • 朱元璋是依靠郭子興起家打下江山的,他對郭子興的後人如何
    胡惟庸、李善長這樣的功臣,本身是文官,不掌控兵權,而且並沒有造反的實際行動,朱元璋依然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把他們殺掉。由此可見,朱元璋完全就是為了清除可能產生的威脅,給後代子孫留下一個太平江山。照朱元璋的這個性格來看,他對郭子興應該是相當忌憚的。畢竟他曾經是郭子興的手下,又是郭子興的養女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郭子興,就沒有朱元璋。
  • 「城隍老爺」是位什麼樣的神仙
    換言之,唐代之後的「城隍」在「剪惡除兇,護國保邦」之外的另一個身份,是閻羅王的下屬,閻羅陰司的派出機構的冥官和陰陽兩界(現世尤其是來世)的司法神,他負責所轄地的人死後靈魂最初的審判,然後再送至十殿閻羅處處置。
  • 「城隍老爺」是位怎樣的神仙
    換言之,唐代之後的「城隍」在「剪惡除兇,護國保邦」之外的另一個身份,是閻羅王的下屬,閻羅陰司的派出機構的冥官和陰陽兩界(現世尤其是來世)的司法神,他負責所轄地的人死後靈魂最初的審判,然後再送至十殿閻羅處處置。
  • 朱元璋靠郭子興發家,郭子興死後,朱元璋如何對待他的子女?
    可惜的是郭子興死後,他的兒子們相續被殺,郭家斷了香火,那麼朱元璋為什麼會對恩人的後人下此毒手呢? 濠州的紅巾軍有五位元帥,分為兩派,朱元璋看見主帥們相互爭權奪利,於是他決定靠自己,帶著徐達、湯和等24人離開,準備自立門戶。朱元璋一路上招兵買馬,攻城略地,隊伍逐漸發展壯大,在他進攻滁州時,郭子興因受到諸將的排擠,來到滁州投靠朱元璋,朱元璋也算是知恩圖報將兵權主動交給郭子興。可是不久郭子興便病逝了,郭子興病逝後,朱元璋如何待他的後代?
  • 五月十一 ,恭祝天下都城隍聖誕!
    三國以後,城隍逐漸人格化,民間已有了城隍祠。最早的城隍廟見於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建的蕪湖城隍廟。《搜神記》中說蔣子文逝後顯靈為廣陵土地神,後被人們封為廣陵的城隍,這廣陵就是現在的南京。清初孫承澤的《夢餘錄》也說吳赤烏二年齊慕容儼、梁武王有祭城隍表文。
  • 上海城隍廟每天20萬遊客,上海人卻稱從來不去,原因其實是這樣
    民間一般把供奉的神靈叫做城隍老爺。這些城隍老爺被當地人奉為地方守護神,在人們心目中,是庇佑城市一方平安興榮的守護者。城隍廟很有群眾基礎,香火一貫旺盛,同時也帶動起了周圍的市井氣息。就像歐洲的教堂附近,總有攤販市集廣場一樣,城隍廟的周圍,也總是充滿了煙火氣。久而久之,就成為了而今的熱門景點。上海城隍廟就是這樣一個所在。
  • 歷史上兩位替皇帝去死的大將,一位被封城隍,一位被忘的一乾二淨
    歷史上兩位替皇帝去死的大將,一位被封城隍,一位被忘的一乾二淨文古曉雲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是踩著屍山血海上位,今天要講的這兩位,都心甘情願去給皇帝當替死鬼,結果一人被皇帝終身銘記,封為城隍爺,另一人卻被皇帝忘的一乾二淨,還要老媽去討封賞!
  • 徐達身患重病,朱元璋賜了他一隻燒鵝,徐達流著淚立馬準備後事
    徐達身患重病,朱元璋賜了他一隻燒鵝,徐達流著淚立馬準備後事在明朝建立的過程當中,出現了一大批的名將,也正是因為這一批名將,朱元璋才能順利的掃平各個地方的割據勢力和元朝,而在這些名將當中,功勞最高的就是徐達了,徐達生前被封為魏國公
  • 一城一城隍,城隍老爺到底是何方神聖?
    就是三國以後,城隍逐漸人格化,民間已有了城隍祠,最早的城隍廟見於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建的蕪湖城隍廟。《搜神記》中說蔣子文逝後顯靈為廣陵土地神,後被人們封為廣陵的城隍,這廣陵就是現在的南京。清初孫承澤的《夢餘錄》也說吳赤烏二年齊慕容儼、梁武王有祭城隍表文。第三階段是:興盛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