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間向來有逢紅白事宴大擺宴席的風俗,新人結婚屬於「紅好事」,主人會大擺宴席,請親朋好友齊聚一堂見證新人最幸福的時刻;此外,小孩滿月、老人大壽等主人家也常常擺上至少幾桌大請賓客。而「白事」有「厚葬」的理念,披麻戴孝,送已故的至親最後一程是傳統幾千年一直流傳至今的風俗。
然而近日,山西一村落的村規引起了廣泛熱議。10月1日,山西襄汾縣赤鄧村發布了一則「最嚴村規」,不允許村民辦滿月酒、喬遷宴等,葬禮上不準披麻戴孝、送花圈紙紮,否則不予辦理轉學、上戶等手續。
緊接著,同樣發生在山西一村落,山西清徐集義村發布村規,村規規定婚事宴不超過16個菜,無論紅白事宴不準發煙,白事宴最多4菜一湯,不穿孝,不抬二龍槓(筆者註:也叫罩或官罩,山西太谷一帶抬棺的一種殯葬習俗,架起兩條金龍,兩條抬槓上各有兩個支點,各個支點再下分兩次支點,然後每個支點由兩個人用肩膀扛起,同時需要32人或64人扛抬)。村委會主任稱,如果違規辦席將不給供水。
(山西襄汾縣赤鄧村村規)
(山西清徐集義村村規)
(資料圖:二龍槓)
對這類村規網友們各有各的看法,認為一刀切從古至今的民俗不合理——
網友@回夢敏之:矯枉過正
網友@AKB的Knight:脫離群眾脫離實際
網友@程家二小姐sj:出發點是好的,做法有點欠妥,一刀切不可以
網友@安妮風和水清認為:違背天理人倫傳承的事少幹,主要是怎麼教育,引導和規避那些攀比,浪費等不正之風,切實做好民眾需求的合理性,在情理之中的事,提高人民滿意的民俗民風素質意實,而不是切斷從古至今民俗文化傳承。
也有支持村規的,現實中紅白事宴鋪張浪費的現象太嚴重——
網友@那些只不過是往事:這個村規不好嗎?我覺得很節制呀很好呀
網友@卡莎star:對於條件不好的來說是好事兒 紅白事鋪張浪費太嚴重
網友@墾腦族:挺好的啊,這樣挺好的!時代在變,提倡從簡是好事,儘量讓老百姓認同最好!
不理解披麻戴孝傳統取消的意義——
網友@南博王的春天Wesley2019:鋪張浪費我理解,披麻戴孝這種傳統我真的不能認同隨便取消!!!
網友@我想吃蝦滑_:不發煙不大宴你可以說是保護環境勤儉節約,但是人家穿個孝礙你事了??撕你家布了??
山西襄汾縣赤鄧村史上「最嚴村規」公告中以行政職能威脅村民目前了解到是被官方停止執行。襄汾縣文明辦聯合大鄧鄉政府對赤鄧村的移風易俗活動進行指導,並停止執行該公告,將對公告內容進行規範和完善,在鄉政府進行合理性、合法性審查,並對縣文明辦反饋後,再進行公布。
而山西清徐集義村的村規目前尚無變更。該村有老人表示:「原來辦紅白事特浪費,抽菸喝酒的,現在事情辦了也減壓了非常好,只需要一個人去吃席就可以了。」有記者對該村村委會主任提問道如有違規是否真的會接受處罰。對方稱:「不會的,我們沒有執法權只是適當的糾正。如果發現有違規的宴會上不給提供水。」
對此,有專業律師表示:「這些規定是違法的,侵犯村民自由,規定一個人的行為界限是法律,法不禁止即有權。法律沒有明文禁止,村委會是沒有任何權利說我要制定一個什麼規定來剝奪村民一個什麼權利,更沒有權利去停水。只能說從道德上去勸阻勤儉節約而不是強制牽制。」
不可否認,當前農村一些地方紅白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現象日益嚴重,喜事不僅隆重,而且喪事也不忘「大辦」,相互攀比、擺闊氣,鋪張浪費,禮金更是「節節高」,這些傳統習俗,正偏離正確方向,走向陋習。如此,不僅背離了中華傳統美德,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加重了環境壓力,而且還助長了奢侈之風,「禮上往來」還加重了群眾經濟負擔,讓群眾苦不堪言。但相關部門過於武斷和「一刀切」,用行政命令和公共資源對村規民俗加以管控,這樣做往往適得其反。一段時間以來,類似的不合法村規時常會見諸媒體,暴露出鄉村治理目標和治理手段之間不匹配、不協調的問題。
翻閱網友觀點,不難發現,對於村規中「不準披麻戴孝」,爭議較大。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員呂德文在調研時發現,中國幾乎所有地區的傳統文化都與喪葬有關。並且很多社會機制的運轉,也是以喪葬文化來得以呈現的。而且祖先崇拜發達,喪葬文化完整的地區,社會問題往往較少。從這個角度看,「不準披麻戴孝」這公約也太違背中國的人情倫理。
合理改革既可以保障中華傳統文化和民俗的完整性不受破壞,也能夠滿足民眾的基本訴求。這對政府部門的決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科學決策,才能做到既合法又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