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分手詩:《那一晚》中的那一晚,發生了什麼?

2021-01-17 島主歷史觀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1920年,徐志摩轉入英國劍橋大學深造,愛上了隨父遊歷歐洲的林徽因。這一年,徐志摩23歲,已是有婦之夫,這一年,林徽因17歲,仍是花季少女。

1922年,徐志摩為了求娶林徽因與剛剛生下孩子的張幼儀離婚,做了萬眾唾棄的負心人。但是,林徽因無法承受這份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愛情,於是回國嫁給了父親的世交之子梁思成。

徐志摩與林徽因之間的這段往事家喻戶曉,但直至如今仍有人堅信,在這段感情裡,自始至終都是徐志摩的一廂情願和自作多情,而林徽因則是從來沒有愛過徐志摩。持這種觀點的,大多是林徽因的親友和粉絲,尤其是她的兒女,避尊者諱嘛,很正常。

(林徽因VS徐志摩)

要證明這種說法的荒謬,其實並不難。比如,徐志摩飛機失事後,林徽因曾在寫給胡適的親筆信中傾訴道:「這幾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著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變。也許那就是我不夠愛他的緣故,也就是我愛我現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確證,志摩也承認過這話。」

從這段話中不難看出,林徽因不是不愛徐志摩,只是她更愛與梁思成建立起的家庭,不願意為了徐志摩而失去這份安穩。不是不愛,只是不夠愛。

實際上,林徽因不僅愛過徐志摩,而且這份愛一直持續了很久很久。直到二人各自婚娶後,他們仍保持著超友誼關係。

(林徽因與徐志摩劇照)

1930年前後,林徽因住香山雙清別墅休養,與徐志摩曾有過短暫重聚。此時,徐志摩早已娶了陸小曼,而林徽因也嫁給了梁思成。

不久後,林徽因的新詩《那一晚》在1931年4月《詩刊》第2 期上刊登,其詩曰: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藍的天上託著密密的星。那一晚你的手牽著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鎖起重愁。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兩人各認取個生活的模樣。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飄,細弱的桅杆常在風濤裡搖。到如今太陽只在我背後徘徊,層層的陰影留守在我周圍。到如今我還記著那一晚的天,星光、眼淚、白茫茫的江邊!到如今我還想念你岸上的耕種:紅花兒黃花兒朵朵的生動。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頂層,蜜一般釀出那記憶的滋潤。那一天我要跨上帶羽翼的箭,望著你花園裡射一個滿弦。那一天你要聽到鳥般的歌唱,那便是我靜候著你的讚賞。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亂的花影,那便是我私闖入當年的邊境!

(林徽因伏案看書)

這首《那一晚》,意境唯美,感情真摯,在林徽因為數不多的詩作中,絕對算得上是上乘之作,這一點是文壇內外公認的事實。但非常值得玩味的是,1932年陳夢家在主編《新月詩選》時卻並未收錄這首詩,這一點十分不尋常。

一般認為,林徽因的這首《那一晚》,是寫給徐志摩的分手詩,作為二人的共同好友,陳夢家深知其中內情,理性的他不想因為一首詩引起不好的影響,所以才沒有將林徽因的《那一晚》收錄到《新月詩選》中。

細讀該詩不難發現,這種說法確實並非空穴來風。

(林徽因AI修復照)

從「那一晚你的手牽著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鎖起重愁」兩句可知,他們的關係絕對是超友誼的,否則又怎麼可能手牽著手一起看星空?

從「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兩人各認取個生活的模樣」兩句又可知,他們的感情走到了盡頭,並做出了分手各自生活的決定。

餘下諸文,則都是在傾訴她對這份感情的眷戀與不舍,所要表達的意思,與上文題及的林徽因寫給胡適的信中所言,是完全一致的——不是不愛你,選擇分手只是因為我更愛我的家。

(林徽因與梁思成)

更加直接的證據則是來自當事人徐志摩,當他看到這首詩後,第一時間寫了一首《你去》予以回應,並且也發表了,開篇就是:「你去,我也走,我們在此分手!」

其中亦不乏深情語句,比如:「我要認清你的遠去的身影,直到距離使我認你不分明,再不然我就叫響你的名字,不斷的提醒你有我在這裡。」

而且,徐志摩這首《你去》的結尾是這樣的:「等你走遠了,我就大步向前,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鮮;也不愁愁雲深裹,但須風動,雲海裡便波湧星鬥的流汞;更何況永遠照徹我的心底;有那顆不夜的明珠,我愛你!」

(徐志摩)

這又是「分手」,又是「我愛你」的,表達得夠明白,夠直接了吧!難道說,這又是徐志摩在自作多情?

不過,我們倒也大可不必因此指責林徽因的用情不專。因為,有些感情,真的可以無關風月,只為真心。至少,林徽因確實是一個誠實而坦蕩的人,否則她就不會親口告訴梁思成自己愛上了金嶽霖。對她來說,愛可以只是精神層面的,聖潔而純粹。

(本文完~)

相關焦點

  • 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分手詩:《那一晚》中的那一晚,發生了什麼?
    比如,徐志摩飛機失事後,林徽因曾在寫給胡適的親筆信中傾訴道:「這幾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著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變。也許那就是我不夠愛他的緣故,也就是我愛我現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確證,志摩也承認過這話。」從這段話中不難看出,林徽因不是不愛徐志摩,只是她更愛與梁思成建立起的家庭,不願意為了徐志摩而失去這份安穩。不是不愛,只是不夠愛。
  • 《那一晚》:林徽因的第一首情詩?徐志摩:非關風月
    《那一晚》問世。《那一晚》,正是1931年早春裡的香山中的那一晚,一晚春風拂面,一夜詩意盎然。有研究者考據實情,徐志摩去香山探望林徽因可不止三次,但他給陸小曼說只有三次且不甚愉快也是情有可原的,寬慰遠在上海的妻子不多想不亂想,是必須的。將以上情形摸清楚,對於徐志摩所作《山中》與林徽因首作《那一晚》,千絲萬縷中捋了捋關聯恰好可以形成一組酬唱之作。
  • 林徽因的一首《那一晚》
    林徽因第一次見到徐志摩時,覺得這個男人身上一股書香氣,有著詩人的浪漫,有著詩人的灑脫。在倫敦,林徽因由於父親到瑞士開國聯大會,過著「悶到實在不能不哭」的日子,用她自己的話說,當時總希望生活中能發生點浪漫,而所有浪漫之中,最要緊的是,要有個人來愛她。徐志摩的出現無疑是來給林徽因實現願望的。
  • 讀林徽因的新詩《那一晚》
    一《那一晚》作者:林徽因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藍的天上託著密密的星。時年林徽因已經二十七歲,而當年與徐志摩在倫敦相識的時候,她才十五六歲。轉眼間十多年過去了。物是人非,各已成家。青春的湧動和往昔的未已之心,像被約束在銀河裡的繁星,我們只能仰望。才女林徽因也不例外。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這個「那一晚」不單單是指兩人相約的最後一晚,它還暗示了詩人從心靈裡向心中的朋友說再見的那一刻。
  •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寫給徐志摩嗎?答案在林徽因的一篇文章裡
    林徽因去世時,在她的葬禮上,金嶽霖曾有一幅知名的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四月天如此知名,如此讓人喜愛,總免不了有人去探究、爭論詩中的「你」到底是誰?讓人爭議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林徽因曾經的戀人徐志摩,一個是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
  • 林徽因最美的一首情詩,寫給瘋狂追求自己的徐志摩,開篇就驚豔了
    但抱緊那傷心的標誌,去觸遇沒著落的悵惘;在黃昏,夜半,躡著腳走,全是空虛,再莫有溫柔;忘掉曾有這世界;有你;哀悼誰又曾有過愛戀;落花似的落盡,忘了去這些個淚點裡的情緒。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閃光,一息風更少痕跡,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經在這世界裡活過。」這首情詩盡顯林徽因內心的無奈,當然也把林徽因的才華徹底展現了出來。
  • 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分手信|志摩:我走了,帶著記憶的錦盒
    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分手信|志摩:我走了,帶著記憶的錦盒 2020-03-17 1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徐志摩抒情詩的絕唱:寫給一位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徐志摩與林徽因之間的故事,不知被多少人探尋。他對於張幼儀的傷害,不知被多少人詬病。但不論是喜歡還是厭惡,我們都不可否認徐志摩是一位才子。「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是膾炙人口的詩句。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徐志摩抒情詩的絕唱:《沙揚娜拉》。此詩作於1924年5月,當時徐志摩正陪同泰戈爾訪問日本。
  • 【經典詩作】:《那一晚》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藍的天上託著密密的星。那一晚你的手牽著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鎖起重愁。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兩人各認取個生活的模樣。.到如今我還記著那一晚的天,星光、眼淚、白茫茫的江邊!到如今我還想念你岸上的耕種:紅花兒黃花兒朵朵的生動。.
  • 徐志摩寫過三月情,林徽因寫過四月天,網友:詩意的接龍
    很多人在四月裡都會想起民國的大才女林徽因的那首《你是人間四月天》。你是人間四月天,一句愛的讚頌;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詩是林徽因最著名的一首詩,仔細讀來就感覺整個身心都沐浴在春天裡。
  • 林徽因與徐志摩那一場康橋絕戀
    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  白落梅 著 中國華僑出版蝴蝶飛不過滄海,沒有誰忍心責怪。這句話好像來自於歌詞,無論是誰寫的,許多人就這麼愛上了。那是因為人生充滿太多的無奈,我們都明白在浩渺無垠的滄海,你我就是那弱小的蝴蝶,縱然給了一雙翅膀,也終究飛不出茫茫海域,飛不過蓬山萬裡。
  • 林徽因《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真是寫給徐志摩的嗎?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林徽因於1934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現在關於這首詩有兩種說法,一是林徽因送給兒子梁從誡的,二是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有後者的說法,是因為梁從誡說林徽因從未與他提過這首詩是給自己的,但,它真是寫給徐志摩的嗎?
  • 《你是人間四月天》是林徽因給徐志摩的情書嗎?其實是寫給他的
    個人認為《你是人間四月天》當居前三,裡面有很多優美的句子,特別是那一句,「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可以說是無數文青耳熟能詳的詩句,這首詩將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整首詩朗朗上口,每次吟誦都可以品出不同意境。既然進行文學創作,那麼自然會有對象,那麼這首詩,林徽因究竟是寫給誰的呢?
  • 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一首詩,句句情真意切,你可能沒讀過!
    民國時期,才女林徽因與浪漫詩人徐志摩,在許多人眼裡就是「金童玉女」、「才子佳人」的組合,無論是樣貌,還是才情,都極為匹配。可就是這樣的兩個人,卻也沒能走到一起,許多人都說,都是徐志摩一廂情願,林徽因對他根本沒有男女之情,有的只是友情,以及對他的欣賞。
  • 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分手」詩,有3個字,感人至深!
    詩人徐志摩,一生寫詩歌無數,膾炙人口的也不在少數。不過,令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除了《再別康橋》外,就當屬他寫給林徽因的「分手」詩——《你去》了。《你去》這首「分手」詩,句句令人感傷,其中有3個字,是許多男士都不願說出口的,但是他說了。
  • 《再別康橋》是不是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
    此間,徐志摩認識了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林長民及其女兒林徽因,他開始苦苦追求這位美貌年輕的才女。為此,徐志摩解除了與前妻張幼儀的婚姻。但不幸的是,後來的林徽因還是與梁啓超的公子梁思成結成了婚姻。>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 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應是寫給徐志摩的
    林徽因作為一個詩人,她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被經常提及。一是因為此詩被讀者喜愛,被認為是詩人的代表作之一;二是因為此詩到底是寫個誰,是為懷念徐志摩而作,還是為新生的兒子而作,眾人莫衷一是,爭議很大。就我個人認為,此詩當為懷念徐志摩而作。
  • 張幼儀怎樣評價徐志摩和林徽因?吸血的蚊子是什麼?
    徐志摩與張幼儀似乎命運一直在催促著徐志摩的行程,催促他寫詩,催促他去追逐自己的愛情,催促他上了那趟不該上的飛機,催促他在34歲就走完了人生的全程。他在陷入與林徽因的愛戀之後,無情地與髮妻張幼儀離婚,他的決絕體現在他那像刀片一樣薄的嘴唇上。
  • 林徽因最美的情詩,寫給曾經追求自己的徐志摩,第一句便令人心醉
    林徽因是一個極具才華的女子,一生寫過很多的詩,而其中的代表作應該是那首《你是人間四月天》,「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這首詩太美了,而且語風清新令人神醉。很多人初讀,不知林徽因到底是寫給誰的,要用上這麼美的語句。有說是林徽因寫給自己剛出生的兒子梁從誡的,也有說是林徽因悼念在天國的徐志摩所作。
  • 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究竟寫給兒子,還是懷念徐志摩?
    有觀點稱,這首詩是林徽因送給兒子梁從誡的;有人說,是林徽因送給死去徐志摩的一封遲到的情詩;還有人說,這是林徽因寫給梁思成的。有趣的是,這首詩流傳近百年,在前期人們普遍認為是寫給徐志摩的,而近幾十年卻更趨向於是她對兒子的拳拳愛語。真相究竟如何,我們需要先從詩歌本身找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