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潤濤
特約記者 劉招迎 羅文燕
走進大埔縣西河鎮北塘村,沿著景觀木道前行,多彩的格桑花在藍天白雲下迎風搖曳,古樸的玉堂公小築在花叢間若隱若現,修葺一新的民宿掩映在綠樹叢中,院子裡三五遊人圍坐一桌,品茶聊天,好不愜意。近年來,借鄉村振興的東風,西河鎮整合運用農業基礎、生態環境、交通區位、基礎設施等資源,以漳溪河為主軸,把漳溪沿線十個村串珠成鏈,盤活閒置民房發展「共享民房」,建成了宜居宜業宜遊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吸引了大批遊客紛至沓來。
共享民房內擺滿了當地農副產品,很受遊客歡迎。(林翔 攝)
說起這幾年鄉村旅遊的發展,來自珠海的旅遊愛好者黃基維深有感觸:「現在很多有特色的民宿開到了農村。遊客晚上伴著窗外的星星入睡,早晨出門呼吸一口新鮮空氣,有一種讓時間慢下來的感覺。」
以前不少遊客來到西河鎮沒地方住,而村民的很多房子卻空在那裡。鎮裡看到了其中的機遇——盤活閒置民房,探索「共享民房」新模式,讓外來遊客「一日遊」變為「深度遊」。面對新生事物,不少村民心裡打鼓:「房子參與共享,能有人來住嗎?」「折騰半天掙不到錢咋辦?」「到頭房子會不會要不回來?」
為打消村民顧慮,該鎮幹部經過實地調研,決定引入鴻姑娘生態發展有限公司,集約西河鎮體量大的農村閒置住宅,創新推出共享民房和共享田園、菜園、果園的「一房三園」共享模式,即企業出資裝修布置村民閒置民房、盤活閒置田園、菜園、果園,農戶負責日常管理,按5:5比例分紅收益。
企業挑大梁,保障屋主的利益,村民心裡的疙瘩慢慢解開了。目前,該鎮共集約6間閒置民房設置22個床位,打造了「美廬小院」等文化體驗式共享民房。
這項探索在西河鎮逐步推開。「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面,政府發揮的是大方面的主導作用,即明確發展方向,對當地基礎設施進行完善。但面對細化的市場運作時,就要依靠企業的市場敏感度,其中,共享民房就是市場化運作的產物,它是留下遊客、帶動村民增收的好平臺。」鴻姑娘生態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廖愛紅表示。
在北塘村,村民藍清華家中空置多年的農房經過改造成民宿後「身價」倍增。如今,她的房子遊客如果不提前幾天預訂,在節假日壓根就住不上。藍清華說:「今年的端午假期,我家的5間房天天訂滿,假期房價228元一天,加上推出的988元鄉村體驗套餐。遊客在這裡挖筍、摘菜,還可以採摘時令水果,體驗傳統的手作農耕。住在這裡,推開窗便融入自然。」藍清華表示端午假期每天能帶來收入近1500元。
閒置房盤活了,村民腰包鼓了。「我家產的筍乾、香米都賣完啦,但是還接到不少顧客的訂單,要求一有貨就要發給他們。」村民張雪梅是共享民房的管理人之一,她依託共享民房銷售自家農產品,端午三天假期她一共賣出農產品禮包300多份,帶來直接經濟收入10000多元。
據西河鎮黨政辦負責人周華騰介紹,目前西河鎮共盤活100多畝田園、菜園、果園打造了百香果等共享休閒農業項目,參與農戶每月獲得分紅2000多元。以當季為例,共銷售花生、玉米等果蔬2000多斤獲得收益30000多元,蘿蔔絲幹、筍乾等農副產品400多斤獲得收益20000多元。實現企業、村民與遊客的利益連結,在成本均擔、利益分享的基礎上實現了生產互助、體驗共享與結果共贏。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繫mzrbw@meizh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