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閒」資源!大埔西河鎮這些閒置民房被「盤活」了

2020-12-14 梅州網

  ●本報記者 劉潤濤

  特約記者 劉招迎 羅文燕

  走進大埔縣西河鎮北塘村,沿著景觀木道前行,多彩的格桑花在藍天白雲下迎風搖曳,古樸的玉堂公小築在花叢間若隱若現,修葺一新的民宿掩映在綠樹叢中,院子裡三五遊人圍坐一桌,品茶聊天,好不愜意。近年來,借鄉村振興的東風,西河鎮整合運用農業基礎、生態環境、交通區位、基礎設施等資源,以漳溪河為主軸,把漳溪沿線十個村串珠成鏈,盤活閒置民房發展「共享民房」,建成了宜居宜業宜遊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吸引了大批遊客紛至沓來。

共享民房內擺滿了當地農副產品,很受遊客歡迎。(林翔 攝)

  說起這幾年鄉村旅遊的發展,來自珠海的旅遊愛好者黃基維深有感觸:「現在很多有特色的民宿開到了農村。遊客晚上伴著窗外的星星入睡,早晨出門呼吸一口新鮮空氣,有一種讓時間慢下來的感覺。」

  以前不少遊客來到西河鎮沒地方住,而村民的很多房子卻空在那裡。鎮裡看到了其中的機遇——盤活閒置民房,探索「共享民房」新模式,讓外來遊客「一日遊」變為「深度遊」。面對新生事物,不少村民心裡打鼓:「房子參與共享,能有人來住嗎?」「折騰半天掙不到錢咋辦?」「到頭房子會不會要不回來?」

  為打消村民顧慮,該鎮幹部經過實地調研,決定引入鴻姑娘生態發展有限公司,集約西河鎮體量大的農村閒置住宅,創新推出共享民房和共享田園、菜園、果園的「一房三園」共享模式,即企業出資裝修布置村民閒置民房、盤活閒置田園、菜園、果園,農戶負責日常管理,按5:5比例分紅收益。

  企業挑大梁,保障屋主的利益,村民心裡的疙瘩慢慢解開了。目前,該鎮共集約6間閒置民房設置22個床位,打造了「美廬小院」等文化體驗式共享民房。

  這項探索在西河鎮逐步推開。「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面,政府發揮的是大方面的主導作用,即明確發展方向,對當地基礎設施進行完善。但面對細化的市場運作時,就要依靠企業的市場敏感度,其中,共享民房就是市場化運作的產物,它是留下遊客、帶動村民增收的好平臺。」鴻姑娘生態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廖愛紅表示。

  在北塘村,村民藍清華家中空置多年的農房經過改造成民宿後「身價」倍增。如今,她的房子遊客如果不提前幾天預訂,在節假日壓根就住不上。藍清華說:「今年的端午假期,我家的5間房天天訂滿,假期房價228元一天,加上推出的988元鄉村體驗套餐。遊客在這裡挖筍、摘菜,還可以採摘時令水果,體驗傳統的手作農耕。住在這裡,推開窗便融入自然。」藍清華表示端午假期每天能帶來收入近1500元。

  閒置房盤活了,村民腰包鼓了。「我家產的筍乾、香米都賣完啦,但是還接到不少顧客的訂單,要求一有貨就要發給他們。」村民張雪梅是共享民房的管理人之一,她依託共享民房銷售自家農產品,端午三天假期她一共賣出農產品禮包300多份,帶來直接經濟收入10000多元。

  據西河鎮黨政辦負責人周華騰介紹,目前西河鎮共盤活100多畝田園、菜園、果園打造了百香果等共享休閒農業項目,參與農戶每月獲得分紅2000多元。以當季為例,共銷售花生、玉米等果蔬2000多斤獲得收益30000多元,蘿蔔絲幹、筍乾等農副產品400多斤獲得收益20000多元。實現企業、村民與遊客的利益連結,在成本均擔、利益分享的基礎上實現了生產互助、體驗共享與結果共贏。

相關焦點

  • 「大埔糧倉」西河鎮奏響秋收曲
    進入11月,大埔縣西河鎮的稻田大面積泛黃,田野四處像鋪上了金黃色的地毯,一排排精緻農房坐落在稻田中央,村民忙碌在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 西河鎮水稻陸續成熟,田間瀰漫著收穫的芳香。 居住在西河鎮東方村的盧阿姨,家裡的5畝水稻也成熟了。
  • 象山黃避岙盤活閒置資源,鄉村發展提質增效
    近年來,象山縣黃避岙鄉按照「盤活閒置資源、融合產村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思路,以深化「三權分置」改革為基礎,創新驅動「旅遊+」招商效應,通過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社會參與的方式,積極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民閒置用房、農村閒置集體資產,有效促進了產業融合發展,閒置資源盤活成效不斷顯現
  • 大埔緣何成為梅州鄉村旅遊「領頭羊」
    )工作現場會上,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確定的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正式發布,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西河鎮北塘村榜上有名,大埔成為梅州鄉村旅遊發展的「領頭羊」。近年來,大埔通過加強規劃引領和整合境內的綠色、紅色、古色旅遊資源,按照特色定位、錯位發展的原則,把紅色歷史文化舊址、歷史文化名鎮及古村落遺蹟、生態環境開發保護與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推動全域旅遊加快發展。依託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遊作為山區農業大縣,大埔農業產業佔全縣生產總值近四成。
  • 大埔西河鎮漳北村:積極打造平安鄉村示範村
    大埔全域遊,客家風情濃中共大埔縣委宣傳部(宣)11月12日,大埔縣西河鎮漳北村部署啟動「平安大埔示範村」建設工作。西河鎮黨委副書記丘增標、漳北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蔡若夫、派出所教導員楊演遵、村黨支部書記官紹華及各村民小組長參加了此次啟動會。對老百姓來說,平安就是最簡單、最樸實的訴求。
  • 「大埔糧倉」西河鎮3000多畝香稻開鐮了!
    西河鎮香稻進入收割階段,田間地頭美如畫卷,吸引不少遊客前來體驗農耕魅力。  米質優良「不愁賣」  記者日前來到西河鎮和平村採訪時,恰巧遇上來自大埔縣城的20多名孩子在田間地頭體驗農耕樂趣,感受盤中餐的「粒粒皆辛苦」。今年54歲的村民張葵德興致勃勃地為孩子們演示了割禾、打穀、曬穀流程。張葵德告訴記者,他夫妻倆種植了14畝香稻,一季下來,除了保證自家口糧外,還有上萬斤的稻穀可出售,能帶來直接收益約1.4萬元。
  • 盤活閒置資源「催化」數字經濟
    日常生活中,企業之間共享各類閒置資源的場景也會經常發生,並且可用資源更多、應用範圍更廣、應用場景更複雜、應用價值也更高。充分有效地利用閒置資源,這是實體企業與數字科技企業進行的正和遊戲。只有將企業之間共享閒置資源的應用場景搬運至數位化平臺上,才能讓參與各方都能高效利用各種資源,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那麼,如何才能讓盤活閒置資源在數字經濟中發揮作用?
  • 風吹稻浪滿目金黃~大埔西河鎮3000餘畝香稻開鐮咯
    風吹稻浪滿目金黃~大埔西河鎮3000餘畝香稻開鐮咯 2020-11-19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埔西河鎮北塘村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區建設顯成效
    (連志城 攝)  沿著景觀木道前行,金黃的向日葵在藍天白雲下迎風搖曳,古樸的玉堂公小築在花叢間若隱若現……這一派鄉村「新景」,得益於大埔縣西河鎮北塘村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區的建設。近年來,西河鎮以漳溪河為主軸,把北塘村、東塘村、黃堂村、漳溪村、東方村5個行政村打造成了具有鮮明客家鄉村自然和人文特色的「五村繞漳河」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區。
  • 萊西市:沽河街道「一把尺子量到底」盤活閒置資源助推項目落地...
    今年以來,沽河街道為加快閒置資源開發利用,摸排出各類閒置資源17處,結合閒置土地和廠房有效處置措施,實行班子成員包靠,對形成閒置的土地和廠房,通過雙招雙引進行盤活。1-9月份,新籤約億元以上項目25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5個,新竣工項目10個,共盤活閒置土地4宗203畝,利用閒置廠房7處210畝,涉及食品加工、冷鏈物流、建築新材料等重要產業。
  • 朱漢東到大埔西河鎮親切看望慰問困難群眾
    為確保困難群眾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新春佳節,1月16日,大埔縣委書記朱漢東深入西河鎮漳北村看望慰問困難群眾,送上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並致以新春的問候與祝福。  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楊自強,縣委辦相關負責人,西河鎮黨委書記等參加了此次慰問活動。
  • 喚醒沉睡資源 激活發展動能
    湖南日報:喚醒沉睡資源 激活發展動能 ——來自湯家山村農宅合作社改革試點的啟示刊登於湖南日報12月18日07版湯家山村大片美不勝收的油菜花。 卜雲 攝湯家山村的古鎮驛站。湯家山村緊緊抓住承擔全省農宅合作社改革試點機遇,大膽探索農宅合作社改革「135模式」,即搭建一個平臺、推行三種模式、強化五類保障,利用合作社平臺進一步激活資源稟賦,盤活農民閒置資產,持續促進農民增收,有效發展村集體經濟。
  • 視頻︱旅遊衛視播放大埔專題節目,這些地方要火了
    上集:幸福大埔之蜜柚之鄉下集:幸福大埔之醉美鄉村梅州市大埔縣有著中國蜜柚之鄉的美譽,自1985年開始規模化發展蜜柚產業起,大埔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蜜柚種植縣之一。大埔縣西河鎮,素有「大埔糧倉」的美譽。利用這些資源優勢,西河鎮引進了樂得鮮農業開發公司,建成了150多畝的蔬菜種植基地,西河鎮的「樂得鮮」品牌蔬菜,深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許多蔬菜種植戶也從中得到了良好的收益。
  • 市政府出臺《石獅市盤活閒置工業廠房工作方案》
    ­  隨時市將積極採取措施盤活存量閒置廠房,利用存量吸引增量,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是市政府日前出臺的《石獅市盤活閒置工業廠房工作方案》提出的。­  據悉,為有效盤活閒置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推進創新轉型、實業強市,我市將充分發揮政府和企業兩方面積極性,確實盤活存量閒置廠房特別是停產企業廠房,以此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利用存量吸引增量,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優化城市功能,引導企業進園區,滿足環保綠色生產要求,基本實現工業企業資源利用更集約、創新能力提升、廠區面貌更整潔和工業園區主導產業更集聚、創業環境更優化的目標。
  • > 大埔
    ,最新大埔信息,大埔的最近新聞資訊,大埔是什麼,大埔專題,土地資源網為您詳細報導。客家民俗文化村 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於廣東省大埔縣西河鎮車龍村。距大埔縣城17公裡。是集民俗與自然、觀賞與遊玩於一體的旅遊景區。大埔客家民俗...
  • 濟源天壇街道盤活閒置資源助推高質量發展
    同坤彤陶瓷一樣,引入的德鴻迎賓府項目使用的是原來停產多年的濟源太行水泥公司閒置的舊址。2019年,該公司通過政府招標,一次性競得該企業94畝閒置土地的使用權,不久的將來,16棟高層、5棟多層的高端住宅樓盤將會拔地而起。
  • 梅州大埔西河鎮各景區景點「五一」恢復開放啦
    由於疫情影響,大埔縣西河鎮各景區景點一直處於關閉狀態。近期,疫情形勢逐漸向好,同時「五一」假期即將來臨,大埔縣西河鎮各景區景點將有序恢復開放。 景區坐落在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廣東省古村落」的西河鎮北塘村。
  • 中國探索發展生態莊園經濟盤活農村閒置資源[2013-10-02]
    隨著中國城鎮化加速推進,移民搬遷步伐加快,造成大量「空殼村」出現和荒山、荒地等資源被閒置。為盤活農村閒置資源,中國各地探索發展生態莊園經濟,逐步走出了一條新路。山西省左權縣營圪道自然村就是一個典型,該村位於太行山深處,原有居民15戶56口人,耕地300畝,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四荒」總面積3000畝。
  • 旅遊村,梅州大埔西河鎮北塘村,1300多年歷史,尋訪古民居
    梅州大埔西河鎮北塘村,全村總面積10.83平方公裡。北塘村從宋末元初建村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 如今,輔德堂不僅僅是「北塘計劃」的主陣地,還建設成為華僑文化展館,展示大埔作為「華僑之鄉」的風採。
  • 搭建跳蚤市場「盤活」閒置資源
    本報訊 (記者 姚延洋)7月8日,兩路口街道枇杷山正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社區馨樂工作室開展「鹹魚翻身廢變寶 鄰裡互助一家親」活動,搭建社區跳蚤市場,鼓勵居民義賣家中閒置物品。11歲的小「攤主」付駿海告訴記者,參加義賣活動很有意義,希望閒置書籍可以到需要它的人手裡。據悉,「攤主」們將把義賣所得捐贈給轄區困難居民,為他們送去一份關懷。枇杷山正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跳蚤市場活動,不僅能增強鄰裡互動關係,還能最大化利用閒置資源,增強居民節約意識。
  • 盤活商標閒置資源,助力企業騰飛,墨唐商標在行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商標閒置率已從10年前的不足5%上升至30%以上,這意味著全國閒置的有效商標已經超過300萬件。商標是消費者區分商品或者服務的重要來源,人們常說:「商標是商戰的利器,是開拓市場的先鋒」。商標是企業的無限資產,體現著企業現象,是企業的精神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