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受全球疫情蔓延影響,全球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不斷加重。為了應對潛在的風險,自3月初開始,全球央行先後加入降息大潮。3月3日,澳大利亞聯儲宣布降息25個基點,徹底拉開了今年全球降息的序幕,隨後馬來西亞宣布跟進。作為影響全球貨幣政策走向的美聯儲,也加入其中,不僅閃電降息50個基點,更是重啟2008年的量化寬鬆(俗稱「印鈔」)政策。
據美媒報導,過去一個月,美國的資產負債表的規模暴增了2萬億美元。美國頻頻「印鈔」,也讓不少國家被動承擔經濟風險。據了解,受美元強烈波動影響,包括菲律賓、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等亞洲五國的貨幣匯率出現嚴重大跌,影響程度不亞於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美國舉起降息大旗,直接加快了全球降息的步伐。據不完全統計,疫情發生以來,全球約有30個國家的央行實施降息,其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降息兩次。全球央行集體開閘放水,將有助於增加市場流動性,一定程度緩解市場恐慌情緒,給市場注入「鎮定劑」。但是,眾所周知,由於全球疫情逐漸爆發,全球股票依然出現大幅暴跌。與國外不同,中國是在疫情中最先走出的國家,面對全球降息潮,我國的A股又會受到哪些影響呢?
1、中國在全球股市趨穩,降息潮或給A股帶來3重利好
3月8日,沙特發起石油價格戰,全球市場恐慌的導火索被點燃,全球股市集體暴跌,並伴隨劇烈震蕩。即便全球大幅降息,也未能阻止這一趨勢。因此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主要經濟體股市均以慘澹收場。
具體來說,歐股方面,法國cac40指數跌26.46%,德國dax指數跌25.01%,英國富時100指數跌24.8%。亞太股市方面,富時新加坡STI指數跌25.03%,日經225指數跌20.04%,韓國綜合指數跌20.16%。
作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風向標,美股未能倖免,出現了10天觸發4次熔斷的罕見景象,並波及到更多市場,連股神巴菲特都感嘆從未見過此等場景。統計顯示,一季度,道瓊工業指數跌23.2%,標普500指數跌20%,納斯達克指數跌14.18%。
與全球股市遭遇大幅回撤不同,一季度中國A股總體表現穩定,其中上證指數跌9.83%,深證成指跌4.49%,創業板指漲4.10%,在全球股市中表現出了極強的抗跌能力。這也反映了中國經濟具有一定的韌性。
目前,全球疫情形勢尚未放緩,確診人數即將突破200萬例,經濟恢復前景也不佳,而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已經有效控制住疫情。隨著全面復工復產的加速,二季度中國的經濟將有望迎來恢復。抓住當下全球貨幣寬鬆的特殊機遇,中國A股也將迎來帶來多重利好。具體來說,有以下3個方面。
(1)海外資金或選擇湧入A股
全球央行紛紛採取降息行動,帶來了大量流動性,而全球疫情形勢嚴峻,投資風險依存,這些海外資金急需尋找合適的投資場所。目前,我國疫情防控已進入收尾階段,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也逐漸減弱。從疫情防控、未來經濟發展的角度,中國A股的配置吸引力正在上升,將是海外資金的「避風港」。換言之,中國股市將得到海外資金的青睞。
3月2日,著名國際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史坦利也對A股投下了信任票。當時,該機構發布報告指出,中國疫情明顯得到控制,預計中國將出臺政策刺激經濟,中國A股估值較低,將成為新形勢下的避險資產,同時將中國股票評級從「不變」上調為「增持」。
(2)穩定和推高人民幣資產的價值
全球貨幣政策大幅寬鬆,尤其是美聯儲降息,將快速侵蝕美元對其他貨幣的利差優勢,這將有助於穩定和提升人民幣資產的價值。比如,最近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強,截至4月15日當天,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盤漲逾100點,目前在7.05附近變動。而人民幣升值,不僅能避免資本流出,維護我國金融市場穩定,還能提高人民幣資產對海外資本的吸引力,中國A股也將因此受益。
(3)對A股形成中長期利好
全球降息潮襲來,將為我國貨幣政策的靈活調節打開空間。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央行,美聯儲已經實施零利率,甚至還可能追隨日本和歐盟掉入負利率的「泥沼」,對比之下,中國是核心經濟體中唯一具備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國家,在沒有外部貨幣政策的束縛下,中國將可以大膽按照自身經濟需求進行貨幣政策調整,這將對A股上漲形成中長期利好。
而且,著眼於國內疫情得到控制,穩增長將是中國接下來的重要任務,我國貨幣政策趨向寬鬆將大有可能。實際上,面對疫情影響經濟,我國央行也已多次採取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手段,總共出臺了3.3萬億元的支持措施,其中包括三次降準釋放1.75萬億的長期流動性、5000億元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3000億元的專項貸款等等。這些貨幣政策都將對股市乃至經濟恢復起到重要作用。
2、刺激手段一波接一波,中國A股上漲動力充足
誠然,全球降息潮會給中國股市帶來多重利好,但這終究是外部影響因素,支撐中國股市上漲的關鍵還需要看中國自身的經濟基本面恢復情況。目前,中國疫情控制領先全球,復工有序推進,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呈現穩步恢復的態勢。從中期來看,中國A股還具備充足的上漲動力。
首先,中國A股處在「價值窪地」,具有投資升值的空間。3000點是我國股市的重要關口,如今滬市在2800點徘徊,具有很大的反彈空間。從市場內在結構看,現在A股的估值較低,上證綜指的市盈率不超過12倍,上證50的市盈率更低,還不到9倍。無論跟海外市場比,還是跟中國歷史比都較低,投資價值顯現。如今,A股市場受疫情的影響正在逐步得到消化,中長期向好是大勢所趨。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資本市場不斷擴大開放,更讓股市的投資價值提升。去年以來,全球三大指數公司不斷A股納入全球股票指數。明晟上調中國A股納入因子至20%,富時羅素逐步將A股納入因子從5%提高至25%,標普道瓊將A股上市公司納入標普新興市場全球基準指數。
好消息接連不斷,今年3月20日,富時羅素繼續提升A股納入因子,再次納入2.5%。同時,富時羅素也表示A股還將在6月20日納入7.5%,屆時A股的納入因子將提升至25%。
其次,我國全面加快復工復產,推動經濟發展秩序儘快恢復。對於復工復產,我國採取了多種有效的針對性措施,這確保了我國能夠最大程度激活全社會的經濟活力。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協助上下遊產業對接,推動產業鏈各個環節協同復工復產;打通人員、貨物的流動限制,確保生產進行;通過減稅減負、放鬆貸款條件等方式給予中小企業幫助,加快培育配套產業;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緩解地方財政壓力。
而且,這些措施已取得明顯進展,工業經濟正持續恢復。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截至3月28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和復崗率,分別達到98.6%和89.9%;截至4月10日,中小企業的復工率超過80%。
另外,3月,中國採購經理指數也較上月大幅回升,其中製造業PMI為52.0%,比2月回升16.3%;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3%,比2月回升22.7%。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反映了我國經濟正在恢復,這將為接下來的股市上漲提供充足的動力。
再次,國家部署「新基建」項目,將給中國經濟培育新的增長點,也將給股市注入新動力。所謂「新基建」,指的是5G設備、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與公路、鐵路等傳統設施不同。最近,河北、北京等13個省市就公布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總投資額高達34萬億元,其中「新基建」項目佔據絕大多數的投資資金。
比如,在河北省發布的536個重大項目中,高端裝備、新材料和信息智能等佔據主導,基建、鋼鐵和石化類項目僅佔53項目。
客觀來說,除了生產,恢復經濟的根本出路還需要內需,擴大內需可以給各種供給行業帶來需求,而投入「新基建」不僅能夠擴大需求,還能夠發展我國高科技領域相關的上下遊產業,幫助我國經濟恢復和實現高質量增長。「新基建」涉及龐大而複雜的上下產業鏈,這將給中國股市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總的來說,儘管受一季度抗疫行動的影響,我國的經濟還未完全恢復到正常水平,但是A股已擁有許多上漲的潛在動力和基礎,比如A股本身投資空間充足、全社會經濟秩序加速恢復、啟動新基建擴大內部需求。再加上,全球降息浪潮給予中國股市多重利好,給中國提供了較大的刺激經濟貨幣政策空間。因此接下來,我國A股具備大幅反彈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