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箭在弦上,但箭往哪裡射?
【環球旅訊】在旅遊業裡,有些話題看似老生常談,卻又常談常新。比如傳統旅行社轉型。
傳統旅行社轉型,這個簡單的句子裡,拆解之後字字都值得仔細斟酌:
旅行社,過去、現在和未來存在的意義在哪裡?傳統,旅行社什麼時候開始加上「傳統」這個定語?轉型,路在何方?
2020開年,新冠疫情給旅遊業帶來一記沉重打擊,且此次打擊結束的時間還不明朗,傳統旅行社可以說是這次疫情的重災區。眾信、凱撒兩家旅行社龍頭在2月份先後發布公告:疫情爆發導致國內遊、出境遊業務停擺,本次疫情不可避免地將對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產生影響。
疫情之下,值得肯定的是,旅行社並沒有坐以待斃,紛紛「自救」,雖然方式相對簡單粗糙,包括了裁員和「全員微商」。但更深層次的轉型思考,卻在這次疫情中甚少被談論。
上周,旅訊學院上線了一期《從Thomas Cook的倒閉,看旅行社的變革之路》的課程。從百年旅行社、教科書經典案例Thomas Cook由盛至衰可以看出,傳統旅行社從來不乏轉型的動作,轉型過程中更不差錢,但是受制於頂層邏輯的設計,投入和產出仍有天壤之別。
而再看看中國旅遊業過去20年,在線旅遊從0到100的過程,中國傳統旅行社也經歷了三個階段:2005年之前國有旅行社的入境輝煌,2005年後民營旅行社集體出境掘金,2017年OTA收複線下失地、門店激戰。而在這過程中,也不乏傳統旅行社從線下轉戰線上的嘗試。芒果網、遨遊網,這兩個根正苗紅的傳統旅行社轉型產物,如今再難與攜程、同程藝龍等相提並論。傳統旅行社,原本應該站在產品和服務的金字塔頂端,也漸漸成為OTA的打工仔。
傳統旅行社,轉型為什麼這麼難?
旅行社人黃蓉
傳統旅行社在產業鏈中不斷被網際網路企業以技術取代已經成為不可變更的事實,一些旅行社總幻想以極少的技術投入去與技術為王的OTA競爭是以短擊長,甚至自曝其短的行為。在產品並無核心競爭力、服務乏善可陳時,盲目的技術投入不僅進一步增加本已利潤低下、舉步維艱的傳統旅行社的負擔,在疫情之下更可能加速企業的滅亡。
Thomas Cook與TUI都是國際傳統行業巨擘,如果Thomas Cook熬到今年,疫情也將他們破產的一個更體面下臺階。我國傳統旅行社的門店加盟居多,大多無品牌向心力、凝聚力可言,一旦有更優惠的加盟條件,改換門庭是常見的行為;品牌方反而要承擔門店一些不受控的行為所帶來的風險。
OTA可以利用技術來管控門店產品,用大數據來決定選址優劣,更多地把地面門店的客戶資源轉化為線上客戶,地面門店變成品牌露出、流量入口。這是傳統旅行社加盟店難以做到的。
傳統旅行社所面臨的競爭者不僅僅是OTA。各種去中間化的供應商,各種跨界經營者甚至員工都可能從旅行社的好夥伴變成了競爭對手。傳統旅行社會走向何方?從現在看未來,有可能在成為OTA供應體系中某個細分領域的一環,成為在線企業的血汗工廠。
當然,傳統旅行社還有一些機會:一是掌握核心的獨家資源,並把資源做大做強,把線上轉化為渠道之一;二是務實地發揮人腦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服務,在需要人情與服務的定製業務、會獎業務中充分發揮創意,給客戶提供冰冷機器所無法取代的有溫度的服務;三是要努力維護好社群關係,這或是傳統旅行社渠道的最後陣地。
環球旅訊特約評論員 張斌
先從一個現象談起,從前幾年的旅遊熱、融資熱可以看出,融資的熱點還是新型企業,而不是原有的傳統企業。除了商業模式外,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傳統企業的管理、財務根本無法直視。現在很多企業還沒有企業的獨立人格,很多的旅行社掌門人還是認為「我就是企業、企業就是我」,公私不分。
再說傳統旅行社轉型。任何事情都有動機,那旅行社轉型的動機是什麼?旅行社需要設身處地思考和分析幾個問題:
一,整個行業是不是保持有非常好的前景,不存在大行業發展問題;
二,如果大行業發展前景沒有問題,就要回到企業層面進行分析,表面上傳統旅遊社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就要分析到底在什麼地方、受到了哪些方面的擠壓,進而分析是什麼導致了擠壓的發生;
三,分析完以上問題,接著分析傳統旅行社真正要進行哪些方面的轉變;
四,分析時要注意變化的可能性和投入產出比,任何變化都是有條件的,包括考慮外部是否還有機會、內部要付出代價和成本是否能承受的起;
五,進行變革的節奏如何把握。
舉個例子,曾有一家國企型的大型旅遊集團想做一個旅遊電商平臺,投入共計30億元,但調研後放棄了,因為發現做平臺渠道不是他們的優勢,他們也沒有做電商的基因。
同時,他們還發現了一個重點:企業數位化並不是歸宿,數位化只是管理手段和能力的提升。從產業的角度來看,旅遊業是服務業,旅行社是一個服務業中的類中介業,其核心是如何服務好他的兩個客戶——供應商和遊客,從這個核心出發去思考轉型才是根本,其他的都是圍繞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而進行的改變。
環球旅訊特約評論員張力
傳統旅行社轉型說了很多年,其實轉型關鍵還是經營者思維意識的轉變。如果經營者不能夠突破認知的邊界,在產品類型、營銷手段、經營模式上一味墨守成規,無法接受新技術和適應新需求,轉型就無從說起。
期待經營者改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90後新生代旅遊經營者會帶來新的思維模式,給行業帶來新的活力。
環球旅訊CCO王京
OTA的本質是幫助我們在旅行這件事兒上節省時間和金錢,直播平臺和短視頻也是如此。而節省下來的錢、擁有更多的時間的目的,是讓我們可以更好地去線下消費,體驗真實的世界。在過去,旅行社幫助遊客省了錢,提高了決策效率,而在未來,這件事的範疇和價值變化了,旅行社利用好網際網路、利用好OTA的技術,讓我們玩得更盡情、更加個性化、更加流暢,而這些就是旅行社新的成長的機會。
環球旅訊讀者tato
OTA應該也算旅行社,即使不算,OTA的度假產品也大多是旅行社提供的。旅行社職能在產業鏈上的細化和定位正在逐步形成,稍安勿躁,產業結構調整需要時間。旅行社業務的邊界和很多領域有了交集,甚至被覆蓋,這是一個趨勢。旅行社組合旅遊元素成為產品服務特定人群的屬性長期不變。
酒店人 靜觀
課程裡關於旅行社是文旅行業裡落伍分支的觀點及其闡述,對我來說是顛覆性意義的。關於旅行社最後要回到服務這個觀點,我也很認同,出行時攜程的微領隊服務,能給我一些意想不到的幫助。關於這點,我的想法是,在未來旅行社的發展尤其是境外遊的部分,前些年有些虛熱,以後不走出基於服務的價值回歸曲線,是沒有未來的。中短期內大學生就業困難,不知道會不會有一批有服務意識和素質的基層員工加入,提升整個行業走出新路。
作為酒店業從業人員,我認為有些酒店人也在走入誤區,盲目追求數位化和營銷,忽視了產品和服務本身。對於大數據和類人工智慧領域,許多應用還是相當初級的階段,抓取、整理、清洗、分類,都是浮於表層的。另一方面,應用的創新也並不應該局限於擴大公共場景和空間,網速更快更方便而已。就我的體驗來說,反倒是有種類似於觸到玻璃般的數位化隔膜感。所以,酒店業應該更實際地想想,什麼才是服務。
TD銳評作為環球旅訊為行業觀察家打造的全新欄目,將精選每周重要事件,以「事件+短評」的形式呈現最生猛、最有料的觀點。
本期TD銳評,您認同哪位專業人士的看法?您又有哪些觀點不吐不快?您可以在評論區中暢所欲言。如果您對某事件有獨特的看法,或者想成為環球旅訊特約評論員的一員,也可以發送「個人介紹+最新個人專業評論稿」件到yumi@traveldaily.cn ,我們期待您的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