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2日 07:35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簡文湘 王良良 編輯:張安然
截至2019年末,北部灣經濟區六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305億元、財政收入1530億元
發揮龍頭作用 引領全區發展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簡文湘 通訊員 王良良
2020年12月28日,廣西北部灣港第500萬標箱在欽州港區穩穩吊起,標誌著北部灣港2020年貨櫃吞吐量突破500萬標箱,躋身我國沿海港口貨櫃吞吐量前10、世界前40行列。
窺一斑而見全豹。「『十三五』以來,自治區北部灣辦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重點發揮北部灣經濟區龍頭作用,帶動全區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重大戰略機遇,實施強首府、北欽防一體化等戰略,推動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發展和建優建強,成為引領全區發展的核心引擎。」自治區北部灣辦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魏然介紹。
截至2019年末,北部灣經濟區六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305億元、財政收入1530億元、進出口總額2985億元、利用外商投資額73382萬美元,分別是2014年的1.39倍、1.44倍、1.26倍、1.48倍,「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6.7%、7.6%、4.8%、8%。
聚焦「四個一流」目標,國際門戶港建設加快推進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鐵山港考察時強調,一定要把北部灣港口建設好、管理好、運營好,以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為廣西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為擴大開放合作多作貢獻。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十三五」期間,廣西以「四個一流」為目標,大刀闊斧地開啟了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特別是2019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印發實施,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正式成為國家戰略,建設步伐由此駛入了快車道,欽州鐵路貨櫃中心站等一批關鍵破瓶頸項目取得重大突破。
2020年12月4日,欽州港區迎來10萬噸級大型貨櫃船——「中遠希臘」輪,這得益於欽州港東航道實現10萬噸級貨櫃船通航。「十三五」期間,北部灣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相繼建成了30萬噸級油碼頭、20萬噸級散貨碼頭、10萬噸級貨櫃碼頭,北部灣港新增吞吐能力8000多萬噸。目前,北部灣港擁有生產性泊位82個,三港域主要港區實現進港鐵路全覆蓋。
在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北部灣港的服務不斷優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主要業務應用率達100%,基本實現海關備案、船舶進出港等手續網上辦理;綜合物流成本不斷降低,部分外貿航線運費由2017年的300美元/標箱減少到100美元/標箱,西部陸海新通道經北部灣港出口貨櫃綜合物流成本從8000元降到5000元。
軟硬環境的持續改善,使北部灣港實現持續快速發展,並助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運行的海鐵聯運班列從2017年的178列、2018年1154列、2019年的2243列,到2020年突破了4600列。北部灣港貨物吞吐量從2015年的2.05億噸增長到2020年突破3億噸,增長近50%。一個現代化的國際門戶港初具規模,服務陸海新通道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產業集群加快聚集,現代臨港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歲末年初,北部灣經濟區內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正在有序推進。
在北海,惠科電子北海產業新城項目建設快馬加鞭。該項目投資約540億元,全部建成後產值達2000億元,配套企業200多家。
在欽州石化產業園,華誼欽州化工新材料一體化項目建設熱火朝天。該項目總投資700億元,將建成全國循環經濟的化工示範基地。
「十三五」期間,北部灣經濟區實施強首府、北欽防一體化等戰略,按實際情況劃分各市的重點發展產業,加強產業集群發展。如南寧市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先進位造、生物醫藥等產業;北海市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精細化工、新材料等產業;欽州市重點發展綠色化工、林漿紙、先進裝備製造等產業;防城港市重點發展有色金屬新材料、清潔能源、糧油加工、加工貿易等產業。
記者從自治區北部灣辦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我區財政每年安排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專項資金約13億元支持產業發展,先後布局建成了中石油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中石化北海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防城港紅沙核電等一大批重大產業項目,惠科電子北海產業新城、欽州華誼新材料等一批新項目有序推進。北部灣經濟區產業從小到大,初步形成電子信息、綠色化工、金屬新材料、裝備製造、糧油和食品加工、林漿紙與木材加工、能源、生物醫藥和健康產業八大產業集群。
面向東協開發開放,合作共贏邁上新臺階
2020年11月28日,在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崇左片區投資商機推介會上,滿利通東協跨境金融服務中心等產業項目籤約落戶崇左片區。該片區依託口岸優勢推動跨境產業集聚發展,構建面向東協開放合作的產業發展格局,打造首個中越「兩國雙園」項目,吸引企業「落戶廣西+轉移越南」跨境布局生產,開闢中越跨境產業合作互利共贏新途徑。
「十三五」期間,北部灣經濟區依託沿海沿邊優勢,加快開放合作步伐,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國—東協信息港加快建設;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獲批;中馬欽州產業園和馬中關丹產業園「兩國雙園」、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和汽車製造基地、中新物流園等一批國際產業合作園區加快建設,開放平臺不斷升級。
此外,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推動中國與東協搭建了30多個部長級常態會晤溝通機制,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籤署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協議和備忘錄,合作領域不斷擴大,中國—東協港口城市合作網絡成員達到39家,「南寧渠道」作用進一步顯現。經濟區還加快推進憑祥綜合保稅區、欽州保稅港區、南寧綜合保稅區、北海綜合保稅區、防城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和轉型升級,形成功能完備的保稅物流體系;東興、憑祥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成全國第一個東協貨幣服務平臺、跨境保險服務中心和國檢試驗區,開放的步伐越邁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