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困局:港龍停運,國泰大裁員,香港航空業如何飛出陰霾?

2020-12-10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未來城市FutureCity」(ID:caijingtod),作者:任含希,36氪經授權發布。

搭乘有「學生惠」折扣的KA字航班在香港轉機,可能是很多留學生都曾有過的體驗;港龍航空專供的哈根達斯,也承載著港漂心中對「返鄉」和「回港」專屬的味覺記憶。10月21日,香港國泰航空宣布削減8500個就業崗位,旗下有35年歷史的港龍航空即時停止運營,紅色「Cathay」永遠留在了大嶼山。疫情之下,幾乎壟斷香港航空業的巨頭國泰航空如今舉步維艱。

機場吞吐量是衡量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標準,而越來越多城市群的形成對民用機場的質量和數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經濟學家周其仁去年5月就曾在採訪中表示,長三角地區每個城市中的機場都是一個重要的節點,在這些節點之間,人、資金、信息、貨物等來來往往,帶動著長三角一體化。

粵港澳大灣區同樣離不開世界級機場群。2019年,大灣區GDP達到11.62萬億元,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23億人次,廣州白雲、深圳寶安和香港國際機場全部躋身中國十強。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曾表示,香港機場位處「雙門戶」的中心,承擔連接著大灣區與全世界的樞紐作用。

位於大嶼山的香港國際機場於1998年落成,替代了原本在九龍城區的啟德機場。2018年,香港機場的旅客吞吐量達到7470萬人次,居全球第八,中國第二。而國泰航空作為香港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自2019年收購香港快運後,在香港航空業的市場份額超過一半,是香港航司中名副其實的「老大」。

然而,就在國泰市場份額過半的同一年,香港航空業2019年客運量同比減少4.2%。這還只是香港航空業危機的前奏。國泰在今年上半年錄得98.65億港幣的史上最大虧損,在接受港府273億港幣的注資後依舊沒能重振旗鼓。今年9月,疫情打擊下的大嶼山機場幾乎停擺,前九個月客運量僅有860萬人次,同比減少84.5%。隨著國泰旗下港龍航空停飛,香港航空業的競爭格局是否會發生變化?面對大灣區另兩座超級城市廣州深圳的激烈競爭,香港航司又該如何破局?

航司困境:2008 VS 2020

航空業觸底,這並非第一次。

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機席捲而來,人員貨物往來急劇下降,航空業資金周轉困難,中國三大航空公司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南方航空全年共虧損278億元。危情之下,國務院國資委緊急輸血,11月,東航和南航分獲30億元注資;隨後,東航再獲60億元。2009年,三大航司迅速轉虧為盈,創下了金融危機中全球航空業的奇蹟。

而對金融業高度依賴的香港在海嘯中受到了更為嚴重的打擊,航空業也進入寒冬。2008年,「航司大佬」國泰航空虧損85.58億港幣;2009年,香港機場的客運量跳水4.8%。但隨著市場逐漸恢復、航空業走出低迷,國泰航空迅速調整,2009年扭虧為盈,2010年客運運能就已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

然而,這次危機遠比當年嚴峻得多。回看2009年,中國內地GDP由2007年的14.2%減緩至9.2%,香港GDP由2007年的6.4%跌至-2.9%;而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GDP同比下跌1.6%,香港則下跌9%,創下記錄。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經濟已經陷入深度衰退,情況令人擔憂。

隨著經濟崩盤而來的,是消費疲軟、貿易受損和旅遊業慘澹。而這些,無一不是香港航司的噩夢。

今年3月25日,香港開始實行旅行禁令,強制檢疫數次延長。自去年以來,訪港人數已經大幅減少,而疫情之下,訪港旅客數量更是降到冰點——2020年4月,僅有4125人次。

旅客人數的驟減凍結了香港機場的客運需求,今年6月份的客運飛機起降量同比下降了71.8%。這次,國泰航空虧空近100億港幣,創下了歷史虧損新高。國泰航空公司主席賀以禮在今年6月的記者會上發言稱,「另一個選擇就是讓公司倒閉。今時今日,商業債券市場基本上把沒有政府股東大力支持的航空公司拒諸門外。」

可見,今年年中,國泰已經奄奄一息了。

危機之下,港府注資273億港幣試圖懸崖勒馬。這是港府首次以巨額資本入股私人公司,可見國泰之於香港航空業的意義。然而,在看不到盡頭的疫情面前,國泰這次還能像12年前一樣觸底反彈、起死回生嗎?

國泰航空一二事

不同於內地航司的「三足鼎立」,國泰航空在香港航空業中一直一家獨大。在收購香港快運前,國泰和旗下港龍航空在香港航空業的市佔率已經達到47%。2019年7月19日,國泰宣布完成對海航系航司香港快運的收購,布局廉價航空業務。至此,國泰系在港市場份額過半。

而站在國泰身後的,是太古集團和中國國航。早在1948年,太古就收購了剛成立兩年的國泰,布局商業帝國的航空業務。2006年,國航入股國泰,隨後又於2009年加購股權至近30%。此次,港府亦入局「輸血」,獲得了約6%的股權,成為國泰的第四大股東。

1990年,國泰趁著對手港龍航空陷入虧損之機聯合太古集團、香港中信集團對其發起收購,獲得對港龍的實際控制權。從此,國泰的發展一度順風順水。1997年,為紀念香港回歸,國泰還特別塗裝了一架「香港精神號97」。再後來,國泰就隨著香港機場一起從九龍搬到了大嶼山。

▲香港精神號97,圖源網絡

21世紀,雖然經歷了石油危機、衍生品投資失敗和經濟低迷,也屢次見證了員工抗議、股價暴跌和巨額虧損,國泰依然屢敗屢戰,也算是挺過了數次危機。然而,在今年疫情的迷霧下,國泰的股價瘋狂跳水,一度由年初的11.5港幣/股跌倒了近5港幣/股。

不同以往,此次危機並非周期性明顯的金融風暴,也不是只影響國泰一家公司的經營性問題。誰也無法預料疫情還將持續多久,香港民航客機何時能以往日的頻率飛出大嶼山。最近,國泰旗下的香港快運甚至推出了「1.5小時環島遊」的偽旅遊體驗,試圖挽回部分損失。

裁員、停飛、資產重組,國泰的未來尚不清晰;另一邊,東海航空出資的「大灣區航空」入局,預計最快於明年首航。香港的航空業,或許該變天了。

激烈競爭,世界級城市群容不得你喘口氣

大灣區的5.6萬平方公裡內,廣、深、港一字排開,三座頂級機場爭奪著粵港澳核心樞紐的地位。其中,香港國際機場仰仗著發達的旅遊業和頻繁的經貿往來,取得了旅客多元化、中轉比例高的優勢,成為了國際航空樞紐。2000年,香港機場的客運量排名僅在全球第22;2018年,這一名次上升到了第8位。

然而,海關的另一邊,廣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趕了上來。2010-2019年,深圳寶安、廣州白雲機場的客運吞吐量分別增加了98.2%和79.1%,而香港國際機場以41.4%的增長遠遠落後。2018年,廣州憑藉廣闊的腹地市場將與香港的機場客運量差距縮小到了490萬;2019年,遭受重創、屢次停擺的香港機場已被200公裡外的廣州機場甩在了身後。

曾經有人質疑,香港深圳兩地,機場距離近且航線多有重疊,似有重複建設之嫌。機場是不是越多越好?在蘇州,這個問題已經被討論了十多年。

2004年,時任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陸德明表示,蘇州不應該建機場,因為上海的浦東、虹橋機場完全能夠承載蘇州的物流、客運需求。16年過去了,作為GDP總量全國第六的最強普通地級市,沒有機場的蘇州陷入了尤為尷尬的境地。今年,蘇州人翹首以盼的「自己的機場」終於被列入國家規劃,長三角的機場群將再添一員新兵。

2004-2019年,長三角地區的GDP總量由2.9萬億元增長到23.7萬億元,翻了超過8倍;隨之而來的是日益密切的跨區域經貿活動和旅遊業的迅速發展,航空運輸業進入了黃金髮展時期。目前,長三角機場群已經建成23個通用民航機場,2019年地區旅客吞吐量達到2.66億人次。

未來,長三角的機場藍圖已經鋪開。今年5月,《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出爐,計劃未來在長三角新建9座機場,進一步完善地區空中交通網,打造世界級的機場群。

▲圖片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官網

儘管在中短途面臨著高鐵的激烈競爭,但全國範圍內航空運輸業仍在加速發展。2010年,中國大陸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航空與機場投資快步向前。2012年,國家發改委批覆了超過20個機場的新建和擴建項目,新建機場集中在西部和東北地區,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8年以來,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機場群吞吐量分別增長了105.9%、50.7%和48.5%,航空運輸業已經成為城市群競爭的主要載體之一。隨著產業不斷升級、人員往來愈發密切、高附加值人群和中產階層人群不斷壯大,機場已經是城市交通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對於城市發展水平極高的香港來說,航空運輸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而香港航空業這次的重創,表面上標誌著大灣區灣內、灣外競爭拐點的到來,但實則更意味著香港經濟的巨大倒退。

即便如此,香港在金融、法律等生產性服務業上的優勢、自由的貿易政策和便利的聯繫匯率制度仍舊能將資本牢牢抓住。新加坡固然可以提供部分相應服務,但由於與中國大陸相隔較遠,新加坡的人員、資金、技術等要素往來遠不及香港。不可否認的是,香港自由貿易港的地位在中國仍無可替代。

短期巨大的陣痛過後,香港必將捲土重來。

(作者系《財經》實習研究員)


相關焦點

  • 香港航空業的大嶼山困局
    10月21日,香港國泰航空宣布削減8500個就業崗位,旗下有35年歷史的港龍航空即時停止運營,紅色「Cathay」永遠留在了大嶼山。疫情之下,幾乎壟斷香港航空業的巨頭國泰航空如今舉步維艱。機場吞吐量是衡量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標準,而越來越多城市群的形成對民用機場的質量和數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 裁員8500人、停運港龍,國泰航空終將自食惡果
    對於國泰此項決定,可以說是意料之中——畢竟在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國際航空業遭受毀滅性打擊的當下,國泰航空的日子不好過是板上釘釘的。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國泰航空除了全球削減8500個崗位之外還宣布將停運國泰港龍。這一決定可以說事實上讓國泰港龍(前港龍航空)這一擁有35年歷史的香港本土航空公司從民航舞臺上消失。
  • 香港國泰航空裁員8500人,港龍航空被一刀切!飛內地的航班沒了?
    疫情以來,多地封關,內地香港都無法自由往來,更別說去其他國家和地區了。旅遊業接近冰封,航空業更是受到重挫。國泰與國泰港龍8月合共載客3.57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大減98.8%。打個比方,國泰8月平均每天只有1151個乘客,連3架波音777飛機都坐不滿。昨天(10月22日)國泰正式宣布,管理層已經通過了重組計劃,決定裁減約8500職位;國泰港龍即日停運。
  • 國泰裁員8500人,運營了35年的港龍宣告停運……
    國泰裁員8500人 港龍停運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隨多國實施「封關」防控措施,旅遊業近乎停擺,航空公司亦陷入史無前例的「冰河時期」。國泰、港龍早前放棄申請第二輪保就業計劃,一直被指是為裁員鋪路。港龍永久停運成為歷史說起來,國泰航空也算是香港歷史悠久的老字號了。國泰航空1946年成立,2年後被英資商行太古洋行(太古集團前身)收購,但自80年代起經歷多次股權變更。目前太古還是國泰的最大股東,持股約45%,中國國際航空則持股近30%。
  • 國泰港龍停運驚動港府,世界級機群為何「拋棄」國泰航空
    據國內多家媒體報導,10月21日,國泰航空有限公司(下稱「國泰航空」,0293.HK)正式披露企業重組方案:旗下國泰港龍當天開始停止營運,其大部分航線將由國泰航空及旗下香港快運航空營運。同時,公司計劃裁員8500人,約佔國泰航空集團總計3.5萬個職位的24%。
  • 香港國泰航空宣布裁員8500人 國泰港龍航空停運
    10月21日,香港國泰航空集團宣布企業重組,將削減8500個職位,約佔集團總共3.5萬個職位的24%。同時,國泰港龍航空(國泰航空集團旗下全資附屬區域航空公司)從今日起停止營運。  在該8500個職位中,未來數周將裁減約5300名駐港員工,另有約600名非駐港員工可能受到影響。
  • 國泰航空集團旗下國泰港龍航空停運
    賀以禮強調,雖然集團採取了一系列避免裁員的措施,但每月仍需消耗15億至20億港元的現金。 為降低損耗以及保持集團未來發展,賀以禮在發布會上宣布,將實施企業重組計劃:停運集團旗下往返亞太地區的國泰港龍航空,結束其35年的歷史;集團現有員工3.5萬人,將削減約8500個職位,包括凍結招聘2600個崗位及裁員5900人;降低駐港機艙服務員及機師的工資和補貼,對集團管理層實施減薪安排。
  • 為「止血」停運運營35載的國泰港龍 國泰航空未來航向在哪?
    原標題:為「止血」停運運營35載的國泰港龍,國泰航空未來航向在哪? 來源:新京報新京報訊(記者 王真真)自8月基本完成390億港元的資本重組計劃後不久,就有傳言稱國泰航空集團將有大裁員計劃。近日,塵埃落地,但現實更為殘酷。
  • 為「止血」停運運營35載的國泰港龍,國泰航空未來航向在哪?
    新京報訊(記者 王真真)自8月基本完成390億港元的資本重組計劃後不久,就有傳言稱國泰航空集團將有大裁員計劃。近日,塵埃落地,但現實更為殘酷。10月21日,國泰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航空」)正式披露企業重組方案:國泰航空集團將整體削減約8500個職位,約佔員工總數的24%,這是國泰航空集團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在此基礎上,國泰航空集團還宣布結束國泰港龍航空的運營,為其35年的經營史畫上了休止符。註銷國泰港龍航空這一品牌,國泰航空此次重組有何寓意?國泰航空又能否藉此走出陰霾?
  • 香港國泰航空裁員8500個職位 港龍航空即時停止營運
    【香港國泰航空裁員8500個職位 港龍航空即時停止營運】(國泰航空集團公布重組計劃,包括旗下港龍航空將停止營運,即日生效
  • 國泰航空停運旗下國泰港龍航空 削減約8500個職位
    新華社香港10月21日電(記者朱宇軒)國泰航空集團21日宣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即日起停止運營旗下國泰港龍航空,並削減集團約8500個職位。為降低損耗以及保持集團未來發展,賀以禮在發布會上宣布,將實施企業重組計劃:停運集團旗下往返亞太地區的國泰港龍航空,結束其35年的歷史;集團現有員工3.5萬人,將削減約8500個職位,包括凍結招聘2600個崗位及裁員5900人;降低駐港機艙服務員及機師的工資和補貼,對集團管理層實施減薪安排。
  • 【國泰航空旗下港龍航空停運 國泰航空宣布裁員8500人】香港「東網...
    【國泰航空旗下港龍航空停運 國泰航空宣布裁員8500人】香港「東網」21日報導稱,香港國泰航空21日公布重組計劃,包括旗下港龍航空將停止營運,即日生效。公司擬尋求監管機構批准,由旗下香港快運航空營運港龍的大部分航線。另外,國泰航空集團(包括港龍)將整體削減約8500個職位。
  • 國泰航空大規模裁員 旗下港龍航空停止運營
    撰文 | 舒克 出品|大摩財經 傳聞已久的「國泰大裁員」在今天成為了現實。.港龍航空2500名員工將失業。 國泰航空今日漲2.27%收報5.85港元,但年初至今國泰航空已經累跌41.5%,目前市值僅有377億港元。 為何裁員 今年以來,新冠疫情重創全球航空業,作為香港本地最大的航空公司,國泰航空在今年上半年錄得史上最大虧損。
  • 香港國泰黃了:裁員8500人,旗下港龍航空停運
    香港國泰航空,以及旗下的港龍航空,早前曾放棄申請香港特區政府的第二輪「保就業」計劃,一直被指是為裁員鋪路,近日更傳出大幅度裁員消息。      今早(10月21日),國泰航空終於發出通告,宣布重組計劃,削減8500個職位。
  • 國泰航空裁員8500人,港龍航空停運,「哈根達斯時代」結束了……
    這項重組內容中最大的改變就是停運集團旗下的國泰港龍航空,並且整體削減約8500個崗位。 在國泰集團三萬五千名員工中,此次整體裁員規模達24%。據悉,集團透過凍結招聘,加上自然人手流失,已將實際削減的員工減少至約5,900 (約佔集團職位總數的17%)。其中包括約5,300名駐港員工,另外約六百名非駐港員工也可能受到影響。
  • 旅客暴跌98%,國泰航空無奈裁員24%、停運旗下港龍航空…"旅遊...
    >港龍未能騰空,曾是港人往返內地首選港龍航空是國泰航空旗下的區域性航空公司,於2006年被國泰航空全資收購,並於2016年易名為「國泰港龍航空」(Cathay Dragon)。港龍航空初創於1985年,出資人包括香港商界巨鱷曹光彪、包玉剛、霍英東及中資機構。
  • 國泰航空輕裝續航 棄飛港龍
    剛剛過完35歲生日的國泰港龍航空(代碼KA,以下簡稱「港龍」),倒在了邁向第36年的路上。10月21日,國泰航空集團(以下簡稱「國泰」)正式披露企業重組方案,其中港龍的停運無疑最受關注,根據重組方案,該集團旗下子公司港龍將自即日起停止營運,而港龍的大部分航線擬由國泰及同屬於該集團的香港快運航空營運。
  • ...國泰航空無奈裁員24%、停運旗下港龍航空……「旅遊氣泡」計劃...
    2006年,國泰航空、中信泰富、中國國航(0753.HK)組成聯盟,國泰航空以82億港元及發行新股,收購港龍航空餘下股份,自此港龍航空收歸國泰麾下。港龍航空曾是港人往來內地首選的航空公司。港龍航空現有航點約46個,以連接內地的航線為主,也包括往返泰國清邁、越南河內等亞洲地區的航線。自年初新冠疫情蔓延以來,港龍航空的大部分航線陸續停運。
  • 港龍航空或將成為香港航空業歷史-香港國泰航空宣布關閉港龍航空
    香港國泰航空(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將裁員6000多人,並關閉港龍航空這家香港地區航空公司。整個裁員約8,500個職位,相當於國泰航空員工人數的24%,是爆發以來全球航空業的最大打擊之一。
  • 旅客暴跌98%,國泰航空無奈裁員24%、停運旗下港龍航空…
    公司擬尋求監管機構批准,由公司及旗下全資附屬公司香港快運航空有限公司運營港龍航空的大部分航線。在裁員方面,公司將整體削減約8500個職位,約佔國泰航空3.5萬個職位的24%;未來數周將裁減約5300名駐港員工,另有約600名非駐港員工可能受到影響,但須視乎有關地區的監管規定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