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路」印度舊影:1900年代印度殖民時期的寺廟與信仰生活

2020-09-25 般若心行

「你的生活可以沒有圖片,但會缺失很多美好。」——拉斯金

建築就是一個國家,一個世界,一個歷史的縮影。那些建築沉默不語,卻在靜靜訴說歷史。每一種建築都以它獨特的美表達歷史。因為建築是一本石頭寫的書,整個社會在那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全部在建築中被凝固了。

1936年出版的3D版立體照片《環球旅行》是由BURTON HOLMES和其它Keystone旅遊俱樂部的傑出人士選編,由Keystone視界公司出版的一套最重要的系列大全集套裝,每百幅作品一盒,並配以原裝觀片器和說明書。


印度是一個古老的國度,有豐富的吠陀文明歷史,在歷史每一步進程中都能發現眾多寺廟。印度是一個政教分離的世俗國家,但是宗教對其政治、社會、文化具有巨大的影響,宗教在這個國家及其絕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


我們所到之處,到處可以見到各種神廟、寺院,所以印度被稱為「宗教博物館」。其中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錫克教都是起源於印度本土,而伊斯蘭教、基督教、巴哈伊教則都從國外傳入。


在印度,處處都是虔誠的信眾,各個寺廟建築都很有特色。100年前,印度歸屬英國殖民地,即英屬印度。它是指英國在1858年到1947年間於印度次大陸建立的殖民統治區,包括今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緬甸。在西方人進入印度之時,讓西方人首先關注到的就是印度的宗教及寺廟建築,讓我們跟隨100年前人們的眼睛來遊覽印度這個神秘的國家吧!

1、帕西人在新月前禮拜,印度孟買

在炎熱的一天結束後,孟買的每個人都會在日落時分出來透透氣。在港口邊的散步和開車的人往往是與他們的朋友聊天和聽樂隊音樂會。我們在海灘上看到的這些居民,他們面對著年輕的西方月亮做晚禱,他們是帕西人,是很久以前波斯移民的後代,是瑣羅亞斯德信仰的信徒,在與婆羅門、佛教徒和穆斯林一起居住的幾個世紀裡,他們保持著近乎純淨和不變的信仰。

2、印度馬都拉的特色街道

位於街道頂端的塔是馬都拉寶塔的九大「戈普拉」門戶之一。它有11層樓高,高達150英尺,上面全是神話中最複雜的神和英雄的雕刻,全都是彩繪和鍍金的。在每條街道上,甚至在整個城市的商業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寺廟的統治地位,你可以把塔樓遮住一會兒,然後把頂蓋取下。如果寺廟被拆除,馬都拉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城市。每一個集市上的商人,每一條街上的行人,每一個在父親門邊玩耍的孩子,都被溼婆和米納克希這座高大而龐大的神廟所佔據。米納克希神廟,或稱魚母廟,是印度最好的德拉威人建築之一。

3、印度橡膠樹,佩拉丹尼亞花園,靠近坎迪,錫蘭

你置身於150英畝的皇家植物園中,距離古老的錫蘭首都康提四英裡。這些花園從70英裡外的西海岸科倫坡港向上延伸。它是這些樹的近屬,我們比較熟悉的橡膠就是從這些樹的汁液中提煉出來的。19世紀橡膠製造業的巨大發展促使印度和其他熱帶國家貢獻了原材料:每年大量的橡膠從新加坡出口。

4、在阿布印度山的維馬拉沙神廟做禮拜的人

在11和12世紀,耆那教徒建造了這座白色大理石的神殿。印度的耆那教徒是土生土長的婆羅門教的非國教教徒,他們的信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六個世紀,追溯到他們的領袖瓦達瑪那時代,他是佛陀的同時代人。

耐心的奉獻和精湛的技藝在蕾絲般精心雕琢的裝飾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帕爾斯瓦納薩的微型雕像被反覆用作裝飾的細節,意在提醒信徒們他生活中的傳統場景和行為。

5、在印度蓬塔的薩特萊傑河上用作渡河的公牛皮筏

如果你仔細地看這幅圖,你會想為什麼它被命名為這樣。這裡幾乎沒有什麼像渡船的東西,但這就是前景中奇怪的浮舟。騎在兩頭公牛皮上的印第安人正被兩邊的人帶過河。你可能會問,「但是,一個人怎麼能光著身子過河呢?」答案很簡單。皮囊是不透氣的,給它充氣就像你給足球充氣一樣,所以它們就漂浮起來了。

6、祈禱時的穆罕默德,印度德裡賈馬清真寺

大庭院左邊的那座建築,有著尖頂的圓頂和高高的尖塔 (在你的視線範圍之外,在更左邊還有一座類似的高塔),就是清真寺。這裡到處都是跪著做禮拜的人,這就是你所看到的清真寺的院子。清真寺入口的大扇形拱門位於正面的中間,建築對稱地設置在庭院中,所以即使現在,你也只能看到三分之二的戶外集會人員。

7、在印度獵虎得到的戰利品

英國政府為捕殺老虎提供賞金,當地人承擔賞金或金錢獎勵。英國和其他運動員去打虎是為了體驗刺激和獲得成功的威望。當地的獵人很可能會埋伏起來,等待一隻疑似動物的歸來,就在他們已經犯下劫掠罪行的現場附近。運動員們經常故意跑進虎視眈眈的叢林,騎在訓練有素的大象上,而當地的「打手」則以每天4便士的價格被僱傭,用來嚇唬獵物,並把獵物朝獵人的方向趕去。

8、印度金剛神舞的舞者

也許和其他種族相比,印度信奉佛教的人更喜歡他們的儀式,儘管許多儀式的神秘意義在幾個世紀前就消失了,他們仍然延續著所有的活動形式。表演著名的金剛神舞的那一天是最偉大的一天。最初,這些儀式是由來自黑暗時代的習俗來規範的,那時妖魔、巫術、活人祭祀和食人盛行。佛教的傳入軟化了這些嗜血的本能,在以前的祭祀儀式中,活人祭祀作為儀式的一部分,在今天的儀式中使用麵團替代品。

9、耆那教寺廟,印度加爾各答最富有的禮拜場所

這是全印度最宏偉的寺廟之一。它是由一個人建造的,他是一個富有的印度人,住在一幢富麗堂皇的房子裡,就在你現在看到的右邊。乍一看,你幾乎沒有意識到這座建築的精妙之處,但當你更仔細地觀察它時,你會發現它表面的每一平方英尺都裝飾得像一個珠寶盒。


10、在印度加爾各答,一名虔誠的教徒在鐵釘床上做苦修

攝影師看著他把瘦骨嶙峋的身軀放在這張特別的床上,說他費了好大的勁才小心翼翼地躺下,分散身體的重量,使皮膚受到的風險降到最低。事實上,長時間的暴露使他的皮膚變得非常堅硬,以至於那些相當鈍的刺不容易刺穿。注意他的膝蓋和腳底是如何因長期熟悉石頭街道和地板而磨出老繭的。

這一類的人在進行各種各樣的悔罪練習。有時,一個人會把自己弄得滿身是灰,坐在火堆中間。有時他會在一個地方坐上幾年,也就是在地板上盤腿而坐,有同情心和虔誠的鄰居給他送食物。有時,一個肢體會保持不自然的姿勢,直到血液循環不暢,導致肢體完全變形,就像樹木的樹枝一樣,缺少必要的空間。


11、美麗的佛塔圍繞著神聖的瑞光大金塔,仰光

我們面前是450座寶塔中的幾座,它們排列在一個巨大的廣場上,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宏偉的廟宇。每座寶塔都有珍貴的石碑,上面刻著緬甸聖書的部分內容。整個廣場被高牆環繞,是佛教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紀念碑。


12、美麗的佛塔圍繞著神聖的瑞光大金塔,仰光

雖然這些寶塔或多或少都符合一般的、優美的設計形式,但沒有兩座是相同的。有些是正方形,有些是八角形,有些是多邊形。大金塔建在兩個梯田上,一個比另一個高,上一個長300乘228碼,下一個長得多。在這些臺地上,在瑞光大袞廟的地基上,豎立著一些小型的寶塔或神社。這些都是緬甸人非常欣賞和認為非常美麗。然而,對於西方人來說。他們的裝飾傾向於用無限的細節來充實整個夏娃,用過多的裝飾會使人的頭腦疲憊。從通往聖塔的樓梯上我們可以看到非常有趣的景色。


備註:本文所用圖片來源於本人收藏之1936年3D版《環球旅行》


一個珍貴而理性的圖式一朝被實錄下來,將永不消逝;在我們離去很久,它仍將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並愈發堅持的展示它自己...... ——丹尼爾.H.伯納母 倫敦 1910年

《環球旅行》是全球最為著名的立體照片公司Keystone金士頓公司出品一套最重要的系列大全集套裝,全套一共12盒,每盒100幅作品,全套共計1200張,包含了43個國家的環球世界立體照片。這其中包含了遍布全球近千名優秀攝影師的多年心血力作。內容涉及歐美、亞、非等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觀、名勝古蹟、風土民情、城市生活、社會事件等諸多方面。

相關焦點

  • 英屬印度殖民時期,印度的土邦王室何去何從?
    在印度獨立以前,土邦掌握了很大的權力,在印度整個社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時所有印度土邦管轄的領土加在一起的面積達到1149萬平方公裡,佔到印度總面積的45%,人口達到了8600萬。因此英國能否順利統治印度,印度土邦的態度很關鍵。
  • 去印度,除了恆河水,你還應該知道「性」廟
    前言印度,一個帶著「極度保守」標籤的國家卻擁有,世上最生動形象的性廟藝術傑作這些雕刻精美的廟宇,不僅僅是獵奇景觀更是讚揚人性歡愉、生命熱情的輝煌遺產>在13世紀之前的印度性,是一門正式學科最近的幾百年間,印度受到伊斯蘭王朝、英國殖民統治和國內婆羅門僧侶種姓制度這幾大清教主義的影響,保守外殼逐漸加厚
  • 印度教:印度人信仰的宗教
    印度教是印度人信仰的宗教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不再為溫飽發愁的時候,其精神方面的需求。在很早以前,印度古人就開始了精神方面的探索,尋找生命的意義。印度教沒有先知(Prophet),沒有明確的起始年代,也不是建立在某個具體的信條上的。印度教是西方人給出的稱謂,指的是一個地域性文化集合,是對印度這一地理範圍內所有宗教、信仰、習俗、哲學的總稱。簡單說印度教是印度人信仰的宗教。
  • 旅遊:南印度的高聳的寺廟
    在印度南部,人們正在建造高聳的多層古墓(寺廟塔樓)幾個世紀之前,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在地面上偷看。南印度獨特的建築是一個遠離北方狹窄,稜角分明的寺廟風格的世界。在這裡,寺廟覆蓋整個城市象限,由雕像覆蓋的網關塔包圍,其高度與辦公大樓一樣高。印度總是有一種分裂的個性。
  • 印度傳承千年的舞蹈日常:無歌舞不生活,印度女子一言不合就尬舞
    也並沒有專門設立的禮堂或劇院來表演舞蹈,舞者通常在寺廟、節日和季節性收成時表演。國王的喜愛將舞蹈變成了生活的日常舞者還將舞蹈從寺廟搬到皇室的宮殿,在那裡他們只為皇室成員表演。人們開始了發現舞蹈的魅力。隨著英國殖民統治在19世紀印度的蔓延,為了更好的統治印度人民,英國開始了一系列對印度文化的批判。
  • 印度為什麼信仰印度教
    一個多世紀前印度佛教被本土印度教打敗,印度教的主神溼婆據說是它的化身之一(印度教傳說不必當真)。此外,神話的歷史就是歷史,有印度人認為佛教在歷史上只是印度教的一個分支。印度是一個信仰多種宗教的國家,婆羅門教最早創立,你能認為印度教在8世紀末9世紀大大超越了佛教的影響嗎?
  • 「印度」2019年印度灑紅節歡樂攝影
    印度|最歡樂的節日灑紅節是印度傳統節日之一,它以豔麗的色調向人們傳遞著春天欣然降臨的喜訊,也是對色澤單調的冬季的告別。近年來,灑紅節以其歡樂的氛圍、獨特的風情、深厚的文化內涵為人們所知,精彩的節日畫面也吸引了國內影友的目光。
  • 印度的宗教信仰,有很多主要宗教,印度教徒佔首位
    印度的宗教信仰,有很多主要宗教,印度教徒佔首位哈嘍,大家好,歡迎來關注小編的文章,今天的內容是印度的宗教信仰。印度的主要宗教有佛教、基督教、耆那教、錫克教、瑣羅亞斯德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其中印度教、佛教、錫克教都產生於印度。在印度,印度教徒佔首位。此外,還有猶太教。
  • 緬甸被英國殖民時,曾是英屬印度一個省,為何後來沒和印度合併?
    1.傳統不同從地理位置上看,雖然緬甸與印度接壤,但緬甸與印度無論歷史傳統還是宗教信仰,都與印度不同,緬甸嚴格來說是一個漢文化圈國家,在歷史上一直是我國藩屬國,受我國影響較大。有人說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而且佛教源於印度,為什麼就不能融合呢?
  • 走進南印度最美的水鄉澤國,體驗椰樹林中的慢生活,走進浪漫的法國風情小鎮,體驗無與倫比的印度第三世界.
    參觀修建於葡萄牙殖民時期由科欽土邦王建造了默丹傑裡宮,後來成為了荷蘭總督的官邸,改稱為荷蘭王宮。回去的路上還應該嘗嘗puttu,一種由米粉、椰子和咖喱製成的點心;Vellayappam,用米粉和酵母製成的薄烤餅,也值得一試。
  • 談判高手的終極殿堂:印度小販與中國大媽的「巔峰殺價對決」
    ,我覺得對於經商的人而言也是,不過我倒不覺得這很恐怖,反而,「諜對諜」變成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印度人最愛跟你說:「My friend, this is the special price for you.」回擊的時候就則要說:「Make a friend, come on!」甚至有時候得要出動至親好友:「This is a gift for my Dad⋯⋯please⋯⋯」看著他們一來一往的「取信」對方,總讓你噗哧想笑。
  • 19世紀殖民時期的輝煌,同片天空下的兩個印度,神奇的加爾各答
    加爾各答在我看來一點都不「印度」,甚至還有一點「英倫」,因為這座城市作為英殖民時期的首都,曾經擁有19世紀最輝煌的一段歷史。加爾各答在殖民地時期一直是英屬印度的首都,也是全印度第四大城市,現在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裡還能看到很多維多利亞時期風格的建築。宗教文化在這裡得不到最大的體現,反而重工業的發展帶動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在北印的三個月裡,加爾各答的住宿是我走過的城市裡第二貴的,不過吃飯倒是很便宜,讓我有點意外。
  • 印度ATM限制當「次」提領上限 網友哭笑不得:防盜領神邏輯
    網友「丁胖咖哩日記」因為外派印度清奈,時常在臉書上發表當地發生的趣事,他於19日分享關於盧比和在ATM領錢的經驗,形容自己「每次都會被印度提款機的神邏輯搞到哭笑不得。」第三種方式則是在印度購買各式商品,帶回臺灣後轉受變現。由於第三種方式需要付出大量時間處理代購事宜,以及要有專業眼光選對商品,因此「丁胖咖哩日記」坦承,自己絕大多數都使用方法二,但去提領大量現金時,卻每次都被印度提款機的「神邏輯」弄到哭笑不得。▲三種幣值平均分配,還有連號新鈔。
  • 迄今為止,你覺得印度寺廟哪裡最神秘呢?
    迄今為止,你覺得印度寺廟哪裡最神秘呢?1。印度教的歷史傳遍了世界歷史學家說印度教寺廟在吠陀時期並不存在。崇拜偶像的儀式在吠陀時代末期開始流行,可能已經產生了寺廟作為崇拜場所的概念。1951年,在阿富汗發現了最早的寺廟結構遺蹟。
  • 貴霜帝國,印度歷史上第一個殖民國家
    同時,印度又是世界上歷史出現斷層的國家,這個現象實屬罕見。  印度歷史出現斷層,是歷史沒有完整傳承下來。之所以出現這種奇異現象,是印度在歷史上一直被外族入侵,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印度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是孔雀王朝。這個孔雀王朝與中國秦朝是同一時代的,孔雀王最先統一了印度。  孔雀王朝垮臺之後,印度先後又被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所入侵。
  • 尼泊爾:世界最窮國家之一,被譽為寺廟之國,印度教成主流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馬拉王朝舊王宮和遍布穀地的無數寺廟建設以及其他文物古蹟。該谷地主要城市有加德滿都、帕坦和巴德崗。但走在加德滿都街頭巷尾,寺廟神衹多得舉目可見。尼泊爾流行著多種宗教,印度教作為國教,信奉的人非常多,影響力也很大。其次是佛教,由於傳入時間比較久,其影響力也不容忽視,一般分布在北部靠近的喜馬拉雅山地區和加德滿都地區。
  • 「印度」恆河邊的「梵蒂岡」
    印度人的想像力十分豐富,結果之一是這片土地上盛產各種宗教信仰和大神,由此帶來花樣百出的宗教儀式,信仰的對象也千奇百怪。本土發掘夠了,還要再開拓海外市場,比如ISKCON,就是專門以外國人為發展對象的一門新興教派。
  • 印度宗教信仰深,為了他們的信仰可以做出這樣的事情,無法理解
    印度宗教信仰深,為了他們的信仰可以做出這樣的事情,無法理解。印度和中國一個都是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國家,也是吸引很多的遊客去印度的,印度的宗教信仰的也是很高的,他們對宗教的執迷也是我們不理解的,但是我們表示尊重,但是有些宗教信仰我們還是心疼的,我們就來看看吧!很多人對印度的印象都是很髒很亂的,印度幾乎都是信仰宗教的,在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剩下的人會信仰其他的宗教,例如伊斯蘭教和基督教。
  • 中國第一古剎,駐印度、緬甸、泰國寺廟,外國寺廟也來「學習」
    據史料記載,白馬寺最早建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900多年,是名副其實的千年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的祖庭和發源地。白馬寺現存的遺址、古蹟多為元、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東漢時期的建築幾乎沒有。事實上,元、明、清時期的建築已不多。白馬寺現存的許多主要建築,如鐘鼓樓、玉佛殿等,都是上世紀90年代才在城內增建的。
  • 印度河,為什麼不在印度境內?
    因此,是先有印度河,後有印度大陸,而最最後,才有了「印度」這麼個國家。如文首泰戈爾所言,印度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它只是一個地理概念——其實,今天印度這個「國家」,依然差不多可以這麼理解:它充斥著無數的族群、無數的語言、甚至無數的信仰,只是徒具一個國家的外殼。所以,我們要區分出作為國家的印度,和地理、文化意義上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