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空心掛麵,相信好多老朋友都非常熟悉了,介於新朋友,也許不知道中江是個什麼地方,給大家說兩個人物吧,一個是特級英雄黃繼光,還有一個就是現在的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謝娜,他們的家鄉都是中江的。小編也是中江的,小編為他們感到驕傲,更為中江的地質特產:中江空心掛麵而感到自豪。
往鍋裡多舀點水(要是能用雞煮湯或煎蛋湯或魚湯就更好了),待到水開時,根據家人的食量就可以下面了,在鍋裡用筷子把面攪散,可以放一些菜葉,豌豆尖兒最好,根據火候大小煮到差不多30秒的時間就可以起鍋食用了,不宜放鹽,因為已經夠味了,要是能夠放點豬油、加點煎蛋、撒些蔥花就更美味了。中江本地產的正宗空心掛麵吃在口裡會感覺到非常的柔滑,一股清香的味道雖然沒有吃大魚大肉的感覺,但也不會讓感到口味生疏。正宗的中江本地產的空心掛麵適合老年人吃,易消化。
現在人們上班都很忙,所以會在過年過節的這個時候,互相送些禮品來彌補平時對親情友情的忽視,對於各式琳琅滿目的禮品,在不知道對方喜好的情況下,往往不知道該送什麼好,送貴重的雖然顯得很高大上,但不一定是對方喜歡的,要是送些養生之類的飲品,又怕人家不敢喝。中江空心掛麵不僅適合自己食用,作為禮品送親朋好友,不僅會很有面子,而且還會顯得比較時尚,人以食為天嘛,能夠健康地吃在肚子裡的東西,一定會記在心裡的。
煮一般的面,要根據火候掌握好起面的時間,早了晚了都不好,早了估計沒有煮過面心,吃了對身體不好,晚了就會稠湯,到碗裡的時候就成了一「坨」,一點食慾感都沒有,更別說吃了。所以說煮普通的面是需要一定的「技術」的。即使把中江空心掛麵放在鍋裡煮的時間長一些,也不用擔心會「粘稠」,細如髮絲的面,起面後依然根根可見,一點也看不出是煮過很長時間的面。怪不得當地的老百姓時常稱讚「中江掛麵經得煮「。可大家知道中江掛麵為什麼那麼好吃,又那麼有特色嗎?接下來就給大家揭秘一下。
中江空心掛麵的生產過程不像普通面那樣,它要經過72道工序才能最終走向千家萬戶,每一道工序都要經過人工親自操作方可完成。首先是搓面,加鹽多次揉搓發酵後形成了每根面中的獨特微孔,而且每根面的寬度不足一毫米,面中不增加任何添加劑。然後才是醒面,接著是曬面,最後才是切面,可以說是」面面俱到「。
其實中江空心掛麵的出現最早可以追蹤到宋朝,繁榮於明清時代,可以說是歷史悠久,到目前來說,做掛麵的技術也是非常成熟了。有人說中江能夠做出這麼好的掛麵,是因為採用了得天獨厚的譚家街古井裡面的水,吸引了天地之間的靈氣,才會出如此好的面。但小編覺得更多的是靠我們勤勞的中江人民的手藝以及在選料的時候,採用了上等的小麥粉和優質的食鹽,才打造出了全國聞名的這麼個地方特產。由此如果你也喜歡上了中江空心掛麵,不妨點擊下面的連結進去看看,中江本地面農生產的正宗空心掛麵,蜀鄉緣麵食店,幾十塊錢就可以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