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日本政府決定取代「平成」的新年號是「令和」。明仁天皇籤署了改元政令,在當天頒布。該政令將伴隨4月30日天皇退位,在皇太子即位成為新天皇的5月1日凌晨0點起施行。
就在這個決定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在推測「令和」的出處,按照以往的慣例都是採用中國的古籍。但此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安倍晉三在記者會上表示,新年號「令和」蘊含了在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並成長的意思。他還表示,《萬葉集》「是象徵日本豐富的國民文化和悠長傳統的日本古籍」。
原文如下:
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于帥老之宅,申宴會也。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加以曙嶺移雲,松掛蘿而傾蓋,夕岫結霧,鳥對糓而迷林。庭舞新蝶,空歸故雁。於是蓋天坐地,促膝費觴。忘言一室之裡,開衿煙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苑,何以攄情。請紀落梅之篇,古今夫何異矣。宜賦園梅聊成短詠。
但這段序文仍然化用了中國古文典故:
令月:《儀禮·士冠禮》:「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 鄭玄 註:「令、吉,皆善也。」氣淑風和:《九成宮醴泉銘》:「氣淑年和,邇安遠肅,群生鹹遂,靈貺畢臻,雖藉二儀之功,終資一人之慮。」張衡《歸田賦》:「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誠如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邵毅平此前就曾在《日本文獻裡的中國》一文中介紹,正月賞梅在20世紀初的日本風俗。當時日本已有櫻花,但當時的貴族最欣賞的,經常作和歌、漢詩來吟詠的,不是櫻花,而是梅花。
在日本不斷融入全球化的進程,造成使用年號紀年的越來越少。據日本媒體一項近期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人在大多數時候使用年號紀年,1975年這一數字為82%,而偏好使用公元紀年的比例為25%。不過,由於兩種紀年方法都是用西方的月份,大部分人同時使用兩種方法。
然而,有一個人將與年號綁在一起,不僅是他的餘生,還有他身後的歲月。那就是即將退位的明仁天皇。在天皇結束統治後將用其年號重新命名,因此明仁天皇以後將被成為平成天皇,就像他的父親裕仁天皇去世後成為昭和天皇一樣。
渙渙中華漢唐遺風至今在日本綿延不絕,想要如安倍所說讓日本進入「根本的轉換期」,僅以一個新年號而言,可遠遠不夠。所以大家不用太擔心日本會有什麼小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