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曾在江蘇當了八年「郵遞員」(圖)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民國時期的陵園郵局

民國時期的郵遞員

1930年代的郵車

 

始建於明初的高郵盂城驛

  在中國郵政浩瀚的歷史中,江蘇和「郵政」的淵源頗深。這裡有全國唯一的「郵城市」——高郵,而漢高祖劉邦曾在江蘇當過八年「亭長」,可謂郵局局長的「祖師爺」。

  關於南京,也有你不知道的關於郵政的秘密。南京最早的郵局位於夫子廟貢院街、中國第一張「明信片」出自南京人之手……在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經濟與管理學院物流管理系副教授王凱的引領下,我們開始了這次「江蘇郵文化之旅」。

  實習生 李嘉懿 現代快報記者 王凡

  秦

  「高郵」已是重要的驛站

  既然是走江蘇郵文化之旅,我們自然要先好好認識一下「郵」字。何謂「郵」?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從邑垂,垂,邊也。」學者們因此認為「郵」是指古時邊陲地區傳遞書信的機構。

  王凱介紹,我國古代,把郵政叫做「郵驛」。江蘇的郵驛由來已久。早在春秋時期,吳王壽夢(公元前620-前561年)為與諸侯爭霸,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在姑蘇城都亭橋處設有都亭驛傳機構,以郵遞官府文書和傳輸官方物資,「都亭驛」也就成為了蘇州乃至江蘇最早的郵驛。

  公元前223年,秦王於高郵築高臺,置郵亭,「高郵就是因為這一帶位置較高,又是郵路重要驛站所在地而得名。高郵是全國唯一以『郵』命名的城市。」王凱說。

  漢

  劉邦當了八年的泗水亭亭長

  在郵驛制度上,漢承秦制,並有了更大發展,最大進步是驛和郵的分流。「驛」是以騎馬為主的傳遞方式,「郵」則指短途的步行傳書方式。管理短途步行投遞書信的機構,稱為「郵亭」。《漢舊儀》所謂的「十裡一亭,五裡一郵,郵人居間,相去二裡半」,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派大將軍王翦攻滅楚國,在沛地設立泗水郡,38歲的劉邦被秦政府任命為泗水亭 (今江蘇沛縣東)亭長,任期長達八年之久。

  「不過,漢時的『亭』並不全是負責郵傳任務的。」王凱說,兼管郵務的亭一般在交通要道沿線。而漢代大部分的亭則是地方基層行政單位,負責徵丁收稅及治安捕盜之事。

  魏晉南北朝

  從南京到西域開了一條「河南路」

  公元222年,孫權在建業(今南京)建立東吳政權,擴展郵驛,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座水驛。那時吳蜀間的往來比較密切,交通也要靠船。北方曹魏方面若有使者來吳,有時也靠水驛乘船。

  水驛到兩晉時得到進一步發展,從九江到南京(時稱建鄴、建康等)全部為江行水驛。那時水路速度很快,一天一夜約可行船300裡。

  到南朝時,水驛甚至發展到用於和西域各國的通信聯繫。據史學家唐長孺先生考證,當時有一條從南朝首都建康出發的「河南路」,即先從水路西溯巴蜀,然後再逆江而行,穿過今青海到達西域各國。

  明

  朱元璋建起豪華驛館接待外賓

  經過唐宋時期的發展,郵政隊伍日益龐大。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他大力整頓郵驛,規定:「非軍國重事不許給驛。」意思是說,不是國家與軍事大事,一律不許濫用驛站的郵遞設施。

  明朝時,會同館是全國驛站的總樞紐,設在今天通濟門公園路一帶,城內有龍江驛(今下關)、江東驛(今江東門外)、江寧驛、秣陵驛等驛館。這些驛館十分豪華,堪稱國家的高級招待所,用於接待外賓。

  1384年5月,朱元璋「命天下府州縣修治橋梁道路」。從《太祖實錄》可知,當時以南京為起點,有8條通往各方要地的幹道。高郵的盂城驛開設於公元1375年,是沿京杭大運河郵路上最重要的驛站之一。

  清

  南京人李圭手繪中國首張明信片

  中國的近代郵政是隨著帝國主義列強對華侵略出現的。鹹豐八年英法聯軍攻陷天津,強迫清政府籤訂了《天津條約》,鎮江被闢為商埠。1866年,鎮江海關與北京、上海等3處海關先後設郵務辦事處,兼辦郵遞。

  1896年3月20日,光緒皇帝批准正式開辦「大清郵政」。1899年5月8日,全國郵政按海關管轄區域劃分為35個郵界,各郵界設立郵政總局。江蘇有鎮江、上海和蘇州三個郵界。1897年正月初一,南京郵政局在貢院街開業,屬於鎮江總局的一個支局,這是歷史上記載的南京最早的郵局。

  清代時還有一樁事不得不提:一個叫李圭的南京人1876年前往美國費城參加美國建國100周年博覽會,回國後擬寫了《譯擬郵政局寄信條規》。在《明信片》一節中,李圭對明信片做了這樣的闡述:「郵政局有印就厚紙片,其信資圖記也印於片上,由局出售,以便商民凡寄無關緊要之信,可就片面寫姓名住址,片背寫信,不用封套,價更便宜。各國信館皆有此片,謂之明信片。」文中還附有一張李圭手繪而成「明信片」。這枚「明信片」是中國郵政明信片的雛形。

  民國

  英國設計師建造夫子廟郵局

  民國時期,南京郵局發展繁盛。原江蘇郵政管理局是一個承載很多記憶的老郵局,位於下關大馬路62號,今天老建築還保留了下來。它的前身是江蘇郵務管理局,1914年建成,地址在大石橋,管轄除上海及其附近地區以外的江蘇省內各地郵政局所447處,郵務長為英國人李齊。1918年,由於人員及郵局業務的發展,才在下關大馬路建造了新局,1929年江蘇郵務管理局更名為江蘇郵政管理局。

  南京人今天所熟悉的夫子廟支局、新街口支局以及位於鐘山風景區的陵園郵局(現已改建為郵政博物館)等,都是民國建築。據《南京郵政志》記載,1923年1月1日,奇望街郵局(今夫子廟支局)建成開業;1931年,雙石鼓支局遷到新街口,改為新街口支局……1936年時,南京城內的郵政支局發展到19個。為了方便寄信,民國時期還有火車行動郵局和騎車行動郵局。

  和清代開在貢院街的鎮江總局南京支局的簡陋不同,民國時,南京郵局開始自己建樓。最先建造的奇望街郵局是個兩層小樓,由一名英國設計師建造。據傳這座樓當初是要做銀行的,以前還有一個巨大的保險箱。

  小知識

  郵政編碼何時出現

  王凱告訴記者,20世紀50年代初,英國就開始研究郵政編碼,並於1959年在諾威治郵區試行,從而引起許多國家的注意。為了實現郵件分揀自動化和郵政網絡數位化,加快郵件傳遞速度,目前世界上已有很多國家先後實行了郵政編碼制度。

  我國於1978年在遼寧、上海、江蘇等省市進行試點郵政編碼制度,1980年7月1日開始正式在全國宣傳推行。

  郵政編碼是用阿拉伯數字組成,代表投遞郵件的郵局的一種專用代號,也是這個局投遞範圍內的居民和單位通信的代號。我國目前採用的郵政編碼為「四級六碼」制。即每組編碼由六位阿拉伯數字組成,六位數的前兩位代表省(自治區、直轄市),前三位代表郵區,前四位代表縣(市)郵政局,最後兩位是投遞局(區)的編號。

  郵筒為什麼是綠色

  王凱介紹說,綠色並非是古往今來一以貫之的顏色。從漢代到清代,郵驛的顏色是紅色,郵差的帽子是紅色,身上還背著紅白相間的包,因為那時要騎馬運送郵件,紅色是為了醒目。民國時的「中華郵政」,用的是藍色。用綠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的事。

  1949年12月10日至28日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郵政會議,會議決定採用綠色作為中國郵政標誌專用顏色,象徵著和平、青春、茂盛和繁榮。

相關焦點

  • 高祖劉邦也曾屠城
    高祖劉邦也曾屠城 以前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殘暴,然而仔細梳理一下,能拿出手的證據也只有所謂的「坑儒」。 那麼讓我們來看下太史公筆下漢高祖的屠城事跡吧! 於是樊噲從劉季來。沛令後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逾城保劉季。劉季乃書帛射城上,謂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並起,今屠沛。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諸侯,則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劉季,欲以為沛令。
  • 漢高祖劉邦斬蛇發生在河南這座山上,保存著「天下第一石室陵」
    劉邦斬蛇起義,最後建立大漢王朝的故事流傳了兩千多年,漢高祖斬蛇的地點在哪裡可能很多朋友就說不上來了。河南永城芒碭山,就是劉邦斬蛇的地方,在劉邦之前,我國第一位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他就被埋葬於芒碭山。這裡還發現了中國最大的漢墓群——漢梁王墓葬群。
  • 劉邦本來是「漢太祖」,為什麼都稱為「漢高祖」呢?
    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再者之後,劉邦又擊敗強大的項羽,於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漢王朝。作為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本來是「太祖」,應該被叫做「漢太祖」。但是,後世在稱呼劉邦的時候,往往稱之為「高祖」或者「漢高祖」,這是為什麼呢?
  • 漢高祖劉邦一統中華後,究竟誅殺了多少功臣名將?
    劉邦為何殺功臣梁王彭越西漢開國功臣、諸侯王,秦末聚兵起義,初在魏地起兵,後率兵歸劉邦,拜魏相國、建成侯,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後封為梁王。後因被告發謀反,被劉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誅滅三族,梟首示眾。彭越彭越是世界戰爭史上第一個正規使用遊擊戰戰術的軍事家,可以說是遊擊戰的始祖。
  • 漢高祖劉邦的一生之恥,隱藏在一幅畫中的歷史真相
    劉邦,秦末沛縣豐邑人,漢朝開國皇帝,《史記·高祖本紀》中有言,高祖母「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時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 皇藏峪,漢高祖劉邦曾避難於此,後稱霸天下
    這是位於宿州蕭縣的皇藏峪,據說漢高祖劉邦稱帝前,曾因避秦兵追捕而藏身於此,故改名皇藏峪。皇藏峪位於蕭縣城區東南30公裡,是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中國最大古樹群落。很難想像,當年劉邦逃難於此的場景是怎麼樣的。
  • 泗洪縣這眼天井的傳說與漢高祖劉邦有關
    相傳,天井這個名字及來歷和漢高祖劉邦有關。天崗湖鄉宣傳委員汪海林介紹說,關於天井的美麗傳說,一直在泗洪西南崗地區流傳著,很多人都提到,天井這個名字,是由漢高祖劉邦親封的。&nbsp&nbsp據介紹,天崗湖這個地方原名為天井湖,說起天井湖這個名字,大家自然而然就會想起漢高祖劉邦。
  • 「名人百科」漢高祖劉邦——十五個成語、十二項第一無人能及
    【名人簡歷】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年),字季(一說原名季),沛郡豐邑中陽裡(今江蘇豐縣)人,起兵於江蘇沛縣。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和楚辭家。
  • 漢高祖劉邦下屬紀信是個什麼樣的人?紀信究竟是怎麼死的?
    漢高祖劉邦下屬紀信是個什麼樣的人?紀信究竟是怎麼死的?漢高祖劉邦在經過最後一戰之後成功的贏得了天下,最為劉邦最大的對頭西楚霸王項羽更是被劉邦逼死在了烏江旁邊,人們都以為劉邦能夠獲得這一切的榮耀,都與蕭何脫不開關係。
  • 漢高祖劉邦其實可能是秦國人?難怪他從來沒有亡國之恨
    然而,最為最後勝利贏家的漢高祖劉邦,他卻從來沒有提過什麼亡國之恨,也沒有過什麼亡國感想。僅僅是因為劉邦不是貴族,是底層出身,對這些感觸不深嗎?其實,如果仔細研究劉邦的家世,會發現劉邦很可能其實是個秦國人。
  • 漢高祖為何是偉大君王,他用一「絕」招,讓關東地區永不再反
    偉人曾評價漢高祖劉邦:「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有人曾提出異議,覺得過於誇大了。不過在了解漢高祖的生平事跡之後,後人都對他心服口服。漢高祖為何是偉大的君王呢?他不僅活著時有貢獻,他去世後,還用一「絕」招,讓關東地區的豪強永不再反。你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 漢高祖劉邦推行郡國並行制,鞏固統治恢復國力,影響千年!
    《後漢書·百官志》:漢初立諸王,因項羽所立諸王之制,地既廣大,且至千裡。漢高祖劉邦創立了郡國並行制,在西周時期一共有71個諸侯,絕大部分全都是同性的,而異姓的諸侯都是開國元老,原本是一個非常美好的設想,周天子管領著各個諸侯,而諸侯們各自回到自己的領域當中。
  • 劉邦還能成為漢高祖嗎?
    如果秦始皇帝不那麼早地過世,而是再活上十年八年,陳勝、吳廣還會在大澤鄉起事嗎?還會有後來的楚漢相爭嗎?劉邦還能成為漢高祖嗎?想弄清楚這些問題,關鍵就要弄清另一個問題,即陳勝、吳廣的起事為何能以星火燎原之勢在關東六國的土地上蔓延開來。
  • 皇帝也有無奈:能打垮項羽的漢高祖劉邦,為何整治不了一個流竄犯
    劉邦的政令下行也時常受到阻礙。一個劉邦嚴令緝拿的流竄犯,卻受到上自列侯,下至平民的各種保護,令劉邦不得不赦罪並重用他。究竟漢高祖為什麼會遭遇這樣的尷尬呢?縱觀西漢大一統政治的演進歷史,從高祖到武帝,西漢經過六代帝王的辛苦經營,才在秦末戰火的餘燼上重建了一個類似於秦始皇治下的集權制國家。
  • 人們都在說曹丕篡漢,可劉邦也曾是秦吏,為何沒人說劉邦篡秦呢?
    人們往往都會說曹丕篡漢,曹丕和曹丕的父親曹操都曾是漢臣,曹丕最終從東漢皇室手中接過權柄,成了新的皇帝,這便是曹丕篡漢。可是,漢高祖劉邦在成為皇帝之前,也曾做過秦吏,為何就沒人說劉邦篡秦呢?雖然劉邦和曹丕一樣,都曾故國那裡生發,最終取得了最高權力,但劉邦並沒有像曹丕那樣,利用他做秦吏的身份來,在理應包圍秦政權的時候做大自己,並最終篡奪了最高權力。
  • 日本多個大姓的祖先,竟然是漢高祖劉邦
    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是一件奇事,那就是日本多個大姓的祖先,居然是漢高祖劉邦。說實話,一開始的時候,小編也不信,這也太離譜了。人家漢高祖劉邦什麼時候有了一群日本人的後裔了?你這要讓他老人家知道了,不得氣的大罵這些個不肖子孫啊。對於日本的起源,傳說是秦皇派出徐福帶著幾千名小孩兒出海尋找仙藥,妄圖達到自己長生不老的目的。
  • 如果漢朝二十四帝聚在一起,漢高祖劉邦第一個巴掌賜給誰?
    而在這些皇帝之中,地位最高的當屬他們的老祖宗漢高祖劉邦了。隨之出現了一個問題,如果漢朝的24個皇帝在九泉之下相見,那麼漢高祖劉邦作為他們的老祖宗,他第一個想打的人會是誰呢?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漢哀帝,因為正是這位皇帝,讓劉邦一手建立起來的大漢王朝一度崩潰,若是沒有之後的東漢,那麼漢朝很可能就此滅亡。
  • 漢高祖劉邦曾當過泗水亭亭長,這個亭長放到現代相當於一個村長
    漢高祖劉邦屬於大器晚成,四十多歲了連個老婆都沒混上,簡直是一事無成,除了喝酒閒玩,唯一的好處就是結交了幾個好朋友。話說這天,好吃懶做的劉大混混在家被父親老劉頭臭罵了一頓,心情鬱悶的上街溜達,迎面正好走來了好友蕭何,這蕭何腹有良謀,心存大志,是現在沛縣官府裡的功曹,有一定的權力。
  • 漢高祖劉邦是個情商非常高的人
    漢高祖劉邦——一個情商很高的人。早年的劉邦不過也只是一個碌碌無為,遊手好閒的人罷了!他出生於一個平常的家庭當時和他一起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還有一個叫盧綰的人,他們兩家一直都很要好。劉邦卻不以為然,說自己以後打賭看是二哥能幹一些,還是我能幹一些。我可是要統一天下的人,可不是會做那些粗鄙的農活的。過了幾年之後劉邦就做了沛縣的亭長,由於劉邦好結朋友所以與他們當地的縣長和兄弟們混得很好。沒過了多久在當地便小有名氣。(亭長:在當時十裡為一亭)有一次劉邦奉命押解一些囚犯,在押送囚犯的過程中正好看到了秦始皇的隊伍。
  • 漢高祖劉邦為什麼要將自己的帝陵建在秦朝鹹陽宮遺址旁?
    漢高祖劉邦的帝陵位於今天的鹹陽市渭城區正陽鎮怡魏村,名為長陵。長陵規模宏大,形狀像覆鬥,用夯土迭築而成。史料記載長陵「東西廣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長安三十五裡」。但讓許多人都想不到的是,在劉邦修建長陵以前,此處竟然是秦朝鹹陽宮遺址。劉邦為什麼要將自己的帝陵建在鹹陽宮遺址旁呢?眾所周知,當年秦朝被滅後,西楚霸王項羽一把大火將鹹陽宮燒毀。幾年後,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丞相蕭何建議劉邦修建帝陵,劉邦心中也有此意。但當時國家剛剛結束戰爭,國力羸弱,老百姓急需休養生息。而修建帝陵耗資巨大,還需要徵用大量的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