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其實可能是秦國人?難怪他從來沒有亡國之恨

2020-12-18 長文陪你讀歷史

在秦末的農民戰爭中,有很深的六國貴族餘孽復國背景。像項梁、項羽是出名名將項燕的子孫,張良祖上三代都是韓國丞相。他們反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恢復自己祖上昔日的榮光,與秦朝可以說是有國讎家恨。

然而,最為最後勝利贏家的漢高祖劉邦,他卻從來沒有提過什麼亡國之恨,也沒有過什麼亡國感想。僅僅是因為劉邦不是貴族,是底層出身,對這些感觸不深嗎?其實,如果仔細研究劉邦的家世,會發現劉邦很可能其實是個秦國人。

在距離漢高祖劉邦時代最近的史書《史記》裡是這麼記載的

高祖,沛豐邑中陽裡人

這是毫無爭議的,劉邦的故裡就在豐沛。像蕭何、曹參、樊噲、盧綰、周勃、王陵這批人,都是豐沛故人,漢高祖的元從。那麼這個沛縣豐鄉,後來的沛郡國豐縣,又是哪裡呢?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個豐縣屬於宋國,而且是末代宋國的國都。

王偃立四十七年,齊湣王與魏、楚伐宋,殺王偃,遂滅宋而三分其地。——史記宋世家

宋王偃立四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86年,這一年齊、魏、楚三家聯合,滅了宋國。不過這與劉邦無關,因為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也就是說劉邦出生的時候,宋國早就滅亡了。所以,劉邦不能算是宋國人,不過他的父親劉太公,倒有可能是宋國人。然而,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也不是土生土長的宋人,而是搬遷過來的。

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鮮焉。」——《漢書·高帝紀》

這是漢朝皇室自認的家族傳承,豐公是太上皇的父親,也就是劉邦的爺爺。劉邦的爺爺被魏國封為豐公。因為遷到豐縣的時間太短,家族成員在豐縣的墳墓很少,也沒有劉氏先人的墳冢。換句話說,劉邦家從他爺爺那代,才來到豐縣,而且這個豐公,來自於魏國,不是宋國。很可能是在齊魏楚三國滅宋的時候,魏國得到了豐沛這片土地。這麼算的話,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一定是魏國人,他的兒子劉邦也是魏國人——日後,劉邦無比崇拜公子無忌,還追隨信陵君的門客張耳幾個月,說不定就有這層因素在。

豐縣這個地方當過宋朝的國都,應該城池修得不錯,所以當魏國大梁被攻破的時候,一部分魏國貴族逃到了豐縣,繼續抗秦。

秦滅魏,遷大梁,都於豐周市使人謂雍齒曰:「豐,故梁徙也 《史記·高祖本紀》

這說明秦滅魏國的時候,豐縣還是魏國的領土。而秦滅魏國的時間是公元前225年,劉邦此時已經30歲了,劉邦算是魏國人的問題其實不大。不過,魏國滅亡後,秦國並沒能持續佔領豐縣,豐落到了楚國手中。這這個角度看上,劉邦變成了楚國人。秦滅六國後,豐縣被併入了沛縣,變成了豐鄉,劉邦則當上了沛縣的亭長。天下一統後,沛縣自然會受到附近楚國文化的影響,具有了楚人的身份色彩。尤其是秦末戰爭爆發後,陳勝、項羽等領袖都是以楚人身份反秦,劉邦就自然會以楚人身份加入反秦的戰爭了。

不過除了魏人的身份外,劉邦其實還可能是秦國人。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這句話還隱藏了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劉邦的爺爺其實是從秦國遷來的,雖然不知道什麼原因,但卻直接投靠了魏國,定居到了豐縣。說不準劉邦本人,就是在秦國的鹹陽出生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劉邦起兵反秦的時候,他妻子呂后的族人,比如呂澤等人,都是立刻追隨;而劉氏宗族,都是劉邦在攻入秦都鹹陽後才來投奔,比如劉賈、劉澤。所以說,會不會這些劉氏族人,本來就住在鹹陽呢?劉邦當上亭長後,「常繇鹹陽」,一般人避之不及的徭役,為什麼劉邦熱情這麼高呢,是不是說明劉邦其實在鹹陽是有親戚族人的,所以他願意去?

日後劉邦反楚平定三秦,得到了熱烈擁護,除了約法三章外,會不會與他原本就出於秦的身份有關,讓秦人其實並不討厭他?秦人其實更討厭坑死了幾十萬人秦兵的章邯和項羽?也就是說,劉邦很可能是秦人,後來遷居成為了魏國人,魏亡之後又當了幾年的楚人,秦滅六國後又恢復了秦人的身份。所以劉邦從來沒有什麼「亡國之恨」,因為他祖籍就是秦。

相關焦點

  • 高祖劉邦到底會不會帶兵打仗,沒有韓信他還能稱帝嗎?
    談起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帝王,漢高祖劉邦絕對是最傳奇的一位了,從一介布衣到九五至尊,只用了短短七年時間,地位變化之大,時間之快,令人咂舌。古往今來,人們對劉邦是又愛又恨,又贊又貶,一方面羨慕劉邦的「皇帝速成」人生,一方面又貶低劉邦的道德素質和個人能力,認為劉邦啥都不懂,遇事只會喊「為之奈何」,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高祖劉邦到底會不會帶兵打仗,沒有韓信他還能稱帝嗎?
  • 劉邦本來是「漢太祖」,為什麼都稱為「漢高祖」呢?
    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再者之後,劉邦又擊敗強大的項羽,於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漢王朝。作為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本來是「太祖」,應該被叫做「漢太祖」。但是,後世在稱呼劉邦的時候,往往稱之為「高祖」或者「漢高祖」,這是為什麼呢?
  • 泗洪縣這眼天井的傳說與漢高祖劉邦有關
    相傳,天井這個名字及來歷和漢高祖劉邦有關。天崗湖鄉宣傳委員汪海林介紹說,關於天井的美麗傳說,一直在泗洪西南崗地區流傳著,很多人都提到,天井這個名字,是由漢高祖劉邦親封的。&nbsp&nbsp據介紹,天崗湖這個地方原名為天井湖,說起天井湖這個名字,大家自然而然就會想起漢高祖劉邦。
  • 漢高祖劉邦的一生之恥,隱藏在一幅畫中的歷史真相
    就是說劉邦是母親與龍交合後生下的。又雲劉邦「隆準而龍顏」,常有人發現他「其上有龍」,連呂后呂雉都說他「所居上常有雲氣」。 而且,除天生異象外,高祖的一生更是傳奇無數,從早年任亭長時醉斬白蛇,號赤帝子起義反秦,到先入關中者為王;又在「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鴻門宴上逃出生天;最後,甚至迫得一生百戰百勝的西楚霸王項羽自刎於烏江,自此奪得天下,開創出漢朝四百年的江山。
  • 漢高祖劉邦一統中華後,究竟誅殺了多少功臣名將?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張耳去世,張敖襲爵趙王,娶漢高祖長女魯元公主為妻。漢高祖七年(公元前 200年),漢高祖路過外黃時,張敖執子婿禮甚恭,反遭辱罵。趙相貫高等以此謀刺漢高祖,未遂。次年事發,受到牽連入獄。後因貫高極力辯白,得赦,娶魯元 公主如故,貶爵宣平侯。呂后六年,張敖去世。趙王張敖漢惠帝安陵之東是陪葬墓群。現存12座,大多數為圓錐形。
  • 皇帝也有無奈:能打垮項羽的漢高祖劉邦,為何整治不了一個流竄犯
    本期話題西漢建國之後,表面上國家獲得了統一與和平,但其實潛藏的社會危機仍然很多。劉邦的政令下行也時常受到阻礙。一個劉邦嚴令緝拿的流竄犯,卻受到上自列侯,下至平民的各種保護,令劉邦不得不赦罪並重用他。究竟漢高祖為什麼會遭遇這樣的尷尬呢?
  • 如果漢朝二十四帝聚在一起,漢高祖劉邦第一個巴掌賜給誰?
    而在這些皇帝之中,地位最高的當屬他們的老祖宗漢高祖劉邦了。隨之出現了一個問題,如果漢朝的24個皇帝在九泉之下相見,那麼漢高祖劉邦作為他們的老祖宗,他第一個想打的人會是誰呢?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漢哀帝,因為正是這位皇帝,讓劉邦一手建立起來的大漢王朝一度崩潰,若是沒有之後的東漢,那麼漢朝很可能就此滅亡。
  • 高祖劉邦也曾屠城
    一是因為年代較遠和秦始皇沒有多大關係,而且殺的是士兵而不是平民,三是太史公所說的四十五萬(包括戰死的)後人頗有爭議,所以不列入討論範圍。 那麼讓我們來看下太史公筆下漢高祖的屠城事跡吧! 於是樊噲從劉季來。沛令後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逾城保劉季。劉季乃書帛射城上,謂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並起,今屠沛。
  • 漢高祖劉邦推行郡國並行制,鞏固統治恢復國力,影響千年!
    《後漢書·百官志》:漢初立諸王,因項羽所立諸王之制,地既廣大,且至千裡。漢高祖劉邦創立了郡國並行制,在西周時期一共有71個諸侯,絕大部分全都是同性的,而異姓的諸侯都是開國元老,原本是一個非常美好的設想,周天子管領著各個諸侯,而諸侯們各自回到自己的領域當中。
  • 漢高祖劉邦下屬紀信是個什麼樣的人?紀信究竟是怎麼死的?
    漢高祖劉邦下屬紀信是個什麼樣的人?紀信究竟是怎麼死的?漢高祖劉邦在經過最後一戰之後成功的贏得了天下,最為劉邦最大的對頭西楚霸王項羽更是被劉邦逼死在了烏江旁邊,人們都以為劉邦能夠獲得這一切的榮耀,都與蕭何脫不開關係。
  • 中國帝王都自稱「真龍天子」,為何漢高祖劉邦卻是「蛟龍之子」?
    咱們前邊說了,皇帝自稱真龍天子,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劉邦卻沒有宣傳自己是真龍天子,而是宣傳自己是「蛟龍之子」,蛟和龍根本就是兩個物種,蛟是惡的,龍是善的,劉邦為什麼要宣傳自己是善惡共同作用的產物?按照大漢宣傳部首席筆桿子司馬遷的記載,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只是劉邦在凡世的爹,或者說是劉邦倫理上的爹。
  • 漢高祖劉邦斬蛇發生在河南這座山上,保存著「天下第一石室陵」
    劉邦斬蛇起義,最後建立大漢王朝的故事流傳了兩千多年,漢高祖斬蛇的地點在哪裡可能很多朋友就說不上來了。河南永城芒碭山,就是劉邦斬蛇的地方,在劉邦之前,我國第一位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他就被埋葬於芒碭山。這裡還發現了中國最大的漢墓群——漢梁王墓葬群。
  • 漢高祖劉邦是個情商非常高的人
    漢高祖劉邦——一個情商很高的人。早年的劉邦不過也只是一個碌碌無為,遊手好閒的人罷了!他出生於一個平常的家庭當時和他一起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還有一個叫盧綰的人,他們兩家一直都很要好。但是年輕時的劉季(劉邦最開始的名字,季在當時是有老三的意思所以說劉邦當時在家裡排行老三)十分遊手好閒,到處閒逛,從不做一點正事。但是他為人善良,樂善好施。也喜歡結交一些有志向的朋友,為人寬厚,性格十分開朗,做人不拘小節。她天生長了一副好面孔他的額頭高高隆起。濃眉大眼的鬢角和鬍鬚都長得十分漂亮,在他的左腿上還有七十二顆痣。 從小就自命不凡的他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會是一個平凡的人。
  • 「名人百科」漢高祖劉邦——十五個成語、十二項第一無人能及
    賞析:漢高祖劉邦起初十分厭惡儒生,認為他們沒有真才實學,不會變通。凡是戴著儒冠來求見的,他往往解下其人的儒冠,在其中「溲溺」(解小便)。宋王禹《四皓廟》:「秦皇焚舊典,漢祖溺儒冠。」亦作「溺冠」。清唐孫華《記裡中事》詩:「書牘人方尊獄吏,溺冠世久厭儒生。」
  • 日本多個大姓的祖先,竟然是漢高祖劉邦
    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是一件奇事,那就是日本多個大姓的祖先,居然是漢高祖劉邦。說實話,一開始的時候,小編也不信,這也太離譜了。人家漢高祖劉邦什麼時候有了一群日本人的後裔了?你這要讓他老人家知道了,不得氣的大罵這些個不肖子孫啊。對於日本的起源,傳說是秦皇派出徐福帶著幾千名小孩兒出海尋找仙藥,妄圖達到自己長生不老的目的。
  • 他是劉邦封的異姓王,因為獨特的身世背景,劉邦不敢殺他
    大家都知道共患難容易,同富貴難,歷史上有很多狡兔死走狗烹的例子,就來漢高祖劉邦來說,他在建立漢朝的過程中,為了拉攏人心,大封了韓信、彭越等八個異姓諸侯王。可是當漢朝建立之後,劉邦就對這些異姓王下了狠手,八個異姓王中有七個都死於非命,只有一個倖免一死。獨存的這個異姓王是誰呢?
  • 漢高祖劉邦:市井之徒成就了千秋霸業,依靠的不僅僅是智謀
    然而英雄成不了帝王,只有梟雄才可以,而劉邦就是梟雄。英雄憑己,梟雄用人。大家從電視劇裡面看到的漢高祖劉邦是一個卑鄙小人,打仗打不過就是靠自己的嘴而獲得天下,真的是一個嘴強王者,而項羽力戰天下最終卻被劉邦設計逼死在烏江。但這些電視劇都是根據個人改編的,有些並不是真正的歷史,而且對於劉邦的形象也是有誤解的。
  • 酈食其的計謀分封制被張良稱為亡國之策
    酈食其是劉邦手下一流的說客,當年在進攻關中的時候,酈食其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兩個縣主動投降劉邦。這個戰績讓劉邦對他刮目相看,於是酈食其的很多計策,劉邦都是非常喜歡的。不過酈食其曾獻出一道被張良成為亡國之計的計策,這個計策就是是什麼?為什麼被成為亡國之策?
  • 揭秘漢初將相:為漢高祖劉邦畫定三大國策之人,真是個戍邊苦力嗎
    就是在這一年,一個來自東方的齊國人挽著沉重的大車,步履蹣跚地走進了洛陽,走進了劉邦的宮殿: 漢五年,戍隴西,過洛陽,高帝在焉。婁敬脫挽輅,衣其羊裘,見齊人虞將軍曰:「臣願見上言便事。」虞將軍欲與之鮮衣,婁敬曰:「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終不敢易衣。」於是虞將軍入言上。上召入見,賜食。
  • 劉邦最恨的叛徒,稱帝後為何沒有殺他,反而封他為侯
    他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但他還是一個傳說,也可以稱之為那個時代的產物,他是漢高祖劉邦最恨的一個人,曾經背叛過劉邦,他做的那些事足夠他死100次,但這個人不僅沒有死,而且劉邦還封他為侯,更重要的是他比劉邦活得還久,死後更是被人立廟祭祀,傳承千年,不得不說,他是時代產物的幸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