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劉邦到底會不會帶兵打仗,沒有韓信他還能稱帝嗎?

2020-12-23 世間萬物都在變

談起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帝王,漢高祖劉邦絕對是最傳奇的一位了,從一介布衣到九五至尊,只用了短短七年時間,地位變化之大,時間之快,令人咂舌。古往今來,人們對劉邦是又愛又恨,又贊又貶,一方面羨慕劉邦的「皇帝速成」人生,一方面又貶低劉邦的道德素質和個人能力,認為劉邦啥都不懂,遇事只會喊「為之奈何」,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高祖劉邦到底會不會帶兵打仗,沒有韓信他還能稱帝嗎?

劉邦斬白蛇

昔年陸賈在劉邦面前引用《詩》《書》等儒家聖典,希望劉邦能按照書上所說治理國家,劉邦對著陸賈就是破口大罵,你老子我的天下是從馬上打下來的,不是讀書讀出來的!陸賈反駁道,馬上能得天下,難道也能治天下嗎?

從陸賈的話可以看出,劉邦肯定是會帶兵打仗的,他對劉邦從馬上得天下的話也是認同的。如果劉邦不會帶兵打仗,光靠一張嘴皮子,肯定會步陳勝吳廣的後塵,那劉邦的軍事水平怎麼樣呢?

說起劉邦領兵打仗,就不得不提和項羽的彭城之戰,五十多萬人被項羽的三萬人打得丟盔卸甲慌不擇路,光淹死在水裡的就不下十萬人,劉邦本人也差一點被活捉。後人總是通過這次激戰來論證劉邦根本不懂軍事,都覺得五十萬人打三萬人不就跟砍瓜切菜一樣不費吹灰之力嗎?

彭城之戰

要是這麼想,可就太天真了,首先項羽是當時最能打的人,沒有之一。要知道巨鹿之戰,項羽也是以少打多,五萬人滅掉了王離的二十萬人,後來又坑殺了章邯的二十萬降軍,前後四十萬人。秦帝國的虎狼之師經不住項羽打,何況劉邦手下的諸侯聯軍呢?

項羽強在戰術,劉邦強在戰略。彭城之戰,項羽打了個劉邦措手不及,只能說是戰術上的勝利,隨後劉邦制定了對項羽的大戰略,通過給彭越、黥布封王封地,不惜把整個函谷關以東的地區全部封給別人,才能在主戰場上站穩了腳跟,和項羽形成了對峙局面!

漢高祖l'b

而能打破劉項兩家對峙僵局的只有一個人,就是韓信了。韓信在討伐齊地的時候,手下謀士蒯通就告訴韓信,齊地的命運決定了劉邦和項羽兩個人誰能在最後勝出。韓信站劉邦,劉邦得天下,站項羽,項羽得天下,誰都不站做壁上觀,天下三分。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韓信選擇了劉邦,結束了楚漢相爭的局面。

論軍事能力,項羽排第一,韓信排第二,劉邦排第三,往後就是彭越、黥布。有韓信的劉邦可以滅了項羽,沒有韓信的劉邦可以跟項羽打個平手。這在黥布謀反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當時劉邦已經離死不遠了,黥布認為劉邦老矣,已經不想領兵了,而自己所忌憚的韓信、彭越早已不在人世,只要不是劉邦帶兵,就沒有什麼好怕的。結果劉邦真的就親自來了,而黥布也理所應當的戰敗被殺。

相關焦點

  • 韓信跟隨劉邦之前,並沒有帶兵的經歷,為什麼打仗卻那麼厲害?
    但有意思的是,韓信在被劉邦拜為大將之前,其實並未擔任過太過重要的軍職,更沒有獨立領導過軍隊。而在被劉邦拜為大將之後,韓信卻像忽然開了掛一樣,直接帶著軍隊橫掃天下,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一個從來都沒有帶過兵的人,為什麼會對軍事戰爭如此熟悉,而且能夠戰無不勝呢?
  • 劉邦為何要殺韓信?只因他太強,太年輕
    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締造了興盛強大的漢王朝,在歷史上成就無兩,但是在後世的評價中,卻對他褒貶不一,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殺了眾多的開國功臣。韓信的成名應該就是兩個成語,一個是「韓信帶兵,多多益善」,另一個就是「胯下之辱」。
  • 從功高蓋主到誅滅三族,兵神韓信,到底錯在哪
    韓信畫像所謂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到底韓信之死,是蕭何的計謀,還是他的緩兵之計韓信與蕭何兩人的淵源是極深的,起初韓信是在項羽帳下,僅為「郎中」這一小職務。向上級屢屢進展獻策,訴告領兵之道,不受重視。認為一介布衣草夫豈能有帶兵打仗的本事。
  • 如果韓信採納蒯徹計策脫離劉邦稱王,真能與劉邦、項羽鼎足而立嗎
    楚漢爭霸時期,當韓信攻佔齊地之後,謀士蒯通曾勸說韓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項羽也曾派人勸說韓信自立,但韓信最終卻沒有採納,而是只向劉邦求取了「齊王」之位。六年後,韓信被誘殺於長樂宮,被殺之前,韓信嘆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計」。那麼,韓信如果當時聽從蒯通之計,真的能夠自立為王,與劉邦、項羽鼎足而立嗎?
  • 如果沒有韓信,劉邦能否奪得天下?
    韓信為漢初名將,祖籍江蘇淮陰,與張良、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在史記中,他被司馬遷稱為「兵仙」,司馬遷用了很大的篇幅來描寫他一生的功績,讚美他在帶兵打仗方面的才能。韓信年輕時性格放縱,又無養家之能,便常被別人看不起。
  • 如果韓信想要造反,劉邦能擋得住他嗎?原來張良早已說出答案
    如果韓信想要造反,劉邦能擋得住他嗎?,而當時劉邦還是沛縣亭長的時候,一次帶著一群朋友去嫂子家討飯吃,嫂子不僅沒有強調沒有飯,甚至還故意擺弄臉色,讓劉邦在朋友面前難看,因為這件事讓劉邦銘記在心,而就在劉邦登基,準備分封宗親的時候,進而給劉伯的兒子劉信,封了一個「羹頡侯」,其用意就是在「報復」他的嫂子再說說劉邦的二哥劉仲,由於小的時候,劉仲幹家務能力強,劉邦的父親經常將他和劉仲對比,甚至還多次鞭策劉邦說
  • 如果蕭何沒有能追回韓信,劉邦還能否打敗項羽,奪得天下?
    我們都知道「蕭何月下追韓信」這個故事,韓信因為沒有能在劉邦手下得到重用而決定離開他,好在蕭何及時地追上他,替劉邦留住了這位大將軍。如果蕭何沒有能追回韓信,沒有韓信的幫助,劉邦還能打敗項羽,奪取天下嗎?
  • 漢高祖劉邦:市井之徒成就了千秋霸業,依靠的不僅僅是智謀
    然而英雄成不了帝王,只有梟雄才可以,而劉邦就是梟雄。英雄憑己,梟雄用人。大家從電視劇裡面看到的漢高祖劉邦是一個卑鄙小人,打仗打不過就是靠自己的嘴而獲得天下,真的是一個嘴強王者,而項羽力戰天下最終卻被劉邦設計逼死在烏江。但這些電視劇都是根據個人改編的,有些並不是真正的歷史,而且對於劉邦的形象也是有誤解的。
  • 韓信死後,漢高祖劉邦只有一個反應,已經足以證明韓信是冤枉的
    韓信,本是淮陰小兒,家裡很窮,又什麼都不會,只好四處打秋風,日子過得相當悽楚,項梁叔侄江東起義之後,韓信才看到施展人生才華的機會,於是投奔了項家軍,孰料就因他長於謀略,短於武功,所以在項家軍之內並不受重用,項梁死後,才在項羽帳下做了個執戟郎中,也不過是後世所謂的帶刀護衛,表面風光,實際沒一點用處。
  • 韓信死後,他的兵法或許沒有失傳,一人學了皮毛,害苦了劉邦
    另一人是秦朝末年的韓信,被人稱為「兵仙」,韓信用兵「抱王霸之大略」,自成體系,創造了暗渡陳倉、背水為營、四面楚歌等大量軍事案例,還編纂了《韓信兵法》三卷。遺憾的是,韓信被呂雉殺於長樂宮,他的用兵韜略從此失傳。作為中國最優秀的軍事家之一,韓信的兵法真的失傳了嗎?
  • 韓信被劉邦殺死,他老婆貌美如花,最終有何下場?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韓信被劉邦殺死,他老婆貌美如花,最終有何下場?漢高祖劉邦是個知人善任的君主,他的手下有運籌帷幄的張良、精通後勤的蕭何、英勇善戰的韓信等能人志士。尤其是韓信將軍在劉邦建功立業的途中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怎奈何伴君如伴虎,劉邦稱帝後對韓信疑心越來越重,最後給他扣了個謀犯罪的帽子,把他給殺了,還誅三族。不過在他的家人裡有一個人逃脫了厄運,他就是韓信的老婆--殷牆。
  • 劉邦必殺韓信,10字鐵證
    戰鬥剛剛結束,劉邦來到定陶大本營,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解除韓信的大將軍職務。韓信還沒緩過神來,劉邦的命令又來了:韓信功勞太大了,改封為楚王。這次韓信認為不會發生的事情發生了:軍隊和齊國都沒有了。最終,漢高祖劉邦也將韓信的楚國拿走了,原因很簡單:韓信太能幹,太有能力了。韓信收留了項羽的部下鍾離眛,劉邦得知後很生氣,準備起兵攻打韓信。張良對劉邦說道:「你打得過韓信嗎?」
  • 倘若沒有韓信,劉邦的霸業何時能成
    韓信,是一名傑出的軍事思想家,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如果說沒有韓信的話,我想劉邦沒有那麼快戰勝項羽,也絕不可能如此容易的稱霸天下,如果沒有韓信,可能劉邦的大業都要晚成很久。他為人能屈能伸,從不逞匹夫之勇,他與項羽在領兵打仗上所不同的是:項羽用武力,而他用智力。每一個成功的人背後總是經歷了許多的坎坷與不得志。
  • 史評:劉邦未必想殺韓信,他其實有活命的機會,他的死是自我放棄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以上是漢高祖劉邦在建立漢朝後,別人問他為何能成功時,他說過的一番話。其中涉及到的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漢朝開國功臣就是大名鼎鼎的「漢初三傑」。三人中,只有幫助劉邦從軍事上擊敗項羽的「兵仙」韓信沒能善終。
  • 韓信之死,其實更多是自己害了自己
    韓信的個人才華以及他帶兵打仗的能力,絕對稱得上是人中豪傑。劉邦也是韓信的伯樂,投奔時劉邦才有機會一展才華。劉邦當初也是愛才若渴不計前嫌,不僅認可了韓信,還得到了重用。可見最初韓信投靠的時候,劉邦還是很器重並且是非常信任他的。那為什麼劉邦如此欣賞韓信最後還是殺了他呢?小編認為,以下幾點直指此事件的要害。
  • 韓信太慘了,功勞這麼大,為什麼劉邦和呂后都想讓他死?
    韓信究竟有多慘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劉邦說要煮了他。韓信為劉邦打了很多勝仗,劉邦本該感謝他,但為什麼會說要煮了他呢?其實劉邦本身就是一個有心機的人,看到韓信這麼賣力的打仗,給自己帶來了很多好處,他自然感到開心。
  • 「兵仙」韓信最終卻被宮女刺死!如果你是劉邦,你會殺韓信嗎?
    為什麼不直接讓武士殺死韓信,還如此大費周章?這其中還大有講究,因為這樣就可以完美的避免劉邦作為一國之君卻出爾反爾的尷尬局面。韓信曾在與項羽的戰爭之中向劉邦討要功名。劉邦即時賜予他「三齊王」、「五不死」。「三齊」意思是與天、地、君王同齊。「五不死」指見天、地、君都可以不死,以及沒有刀可以刺殺他,沒有繩子可以將他捆綁。
  • 楚漢爭霸:沒有韓信,劉邦能打敗項羽嗎?郭嘉早已說出答案
    韓信是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在長達五年的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劉邦也正是在韓信的幫助下才日漸壯大,乃至最後能夠打敗西楚霸王項羽,建立西漢王朝。
  • 漢高祖劉邦一統中華後,究竟誅殺了多少功臣名將?
    追隨劉邦的將臣在漢朝的天下成立之後,都成為了諸侯王,但是在作為諸侯王的時候開始,就不斷的有諸侯王被劉邦按以各種罪名殺害,那麼劉邦為什麼殺功臣?劉邦到底殺了哪些功臣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漢王五年(前202年),劉邦打敗項羽。臧荼和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長沙王(前衡山王)吳芮、趙王張耳共同尊奉漢王劉邦為皇帝。因劉邦大肆捕殺項羽舊部,令臧荼非常恐懼,於是反漢,高祖劉邦親自徵伐,臧荼被斬殺。高祖改命盧綰為燕王。劉邦為何殺功臣趙王張敖(劉邦女婿)秦末隨父參加陳勝、吳廣起義,曾封成都君。
  • 韓信被抓,趕緊喊出8個字,事後證明真高明,劉邦無奈放過韓信
    早年韓信為劉邦立下大功,曾被劉邦許諾五不殺: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光不死、見血不死、見鐵不死。不過世人更相信第二種說法。「五不殺」的另一種說法是見天不死,踏地不死,見君不死,天下沒有捆韓信的繩子,沒有殺他的刀。這個保證相當是另類的免死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