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支持:北京東方黃埔白酒技術研究院
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總產量785.95萬千升,其中四川省累計生產白酒366.8萬千升,佔全國的46.7%。全省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實現利潤448.8億元。
川酒產量全國NO.1,這樣的數據單看很亮眼,然而,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2019年,貴州省全省的白酒產量還不到四川省的4分之1,利潤卻遠超川酒。其中僅貴州茅臺的淨利潤就達到了412.06億元。
四川有著全國最大的白酒產量,有著全國聞名的六家白酒上市公司,有著濃香老大五糧液,為什麼掙到的錢卻沒有貴州省多?
一位不願透露真實姓名的資深白酒行業大佬王先生(化名),談到這組數據時,痛心疾首:"我在白酒行業幾十年,全國沒有哪個省的酒,酒質比四川更好!四川白酒企業上萬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300餘家,卻只有"六朵金花"站在白酒圈第一層,更多川酒就是在給外省品牌酒打工,是廉價勞動力,靠外省酒企吃飯!"
川酒的殘酷真相
白酒圈公認"川酒甲天下",四川有著最利於釀酒的水土氣候,有著別處沒有的獨特的釀酒微生物種群,有著歷史悠久的釀酒技藝和窖池!
宜賓、瀘州、綿陽、邛崍等地都是川酒重要產區,川酒對全國白酒產量的貢獻遠不只46.7%!
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副會長陳吉福表示,"如果算上基酒,四川對全國白酒產量的貢獻在60%以上"。
白酒圈第一層是全國知名品牌,第二層是省級區域品牌,第三層是市級地區品牌,第四層則是原酒供應商。全國最大的基酒供應商全部來自四川。
五一節前,在成都萬壽橋路的川釀白酒體驗館,王先生向消費評論編輯揭開了外行人不得而知的川酒真相。
消費評論:川酒產量全國第一,為什麼利潤不是全國第一呢?
王先生:川酒利潤低,和品牌影響力不夠有很大關係。
我們都知道宜賓有五糧液,瀘州有瀘州老窖和郎酒,實際上,宜賓和瀘州的區域品牌不少,例如宜賓的敘府,瀘州的三溪酒、玉蟬、仙潭都位列川酒"十朵小金花",但是"十朵小金花"許多消費者都沒聽說過。
宜賓有中國最大的原酒供應商高州酒業。江蘇某知名品牌,使用的基酒就來自高州,但是高州酒自己的品牌質量好 ,銷量卻並不好。
其實不只是江蘇,全國各省都有酒企從四川外購基酒或調味酒。一些外省大酒企曾停用過川酒,但品質下降了,只好重新採購川酒做基酒或調味酒。瀘州的仙潭酒業,全國聞名的醬香型白酒原酒供應商,自己的品牌潭酒,也沒在全國打響。
邛崍是中國最大白酒原酒生產基地,邛崍有全國名酒嗎?沒有!
邛酒發展最好的是文君酒和古川。文君酒在80年代很出名,現在沒落了,需要控股的劍南春進一步思考發展方向。古川以川派淡雅口感深耕江蘇市場,發展得很不錯。但是,更多的邛酒還處在第三圈層,只靠原酒贏利,利潤當然也是最低的。
消費評論:川酒如何提升品牌力呢?
王先生:川酒品牌輸就輸在不會講文化。
瀘州老窖講窖池文化,一大堆川酒跟著去講窖池文化,這怎麼行?白酒就像女人,身材不一樣,長相各有特點,文化也要量身定做。江蘇的今世緣,講緣文化;山東的孔府家酒,講家文化,這些都值得川酒參考。
川酒還喜歡講自己悠久的歷史,缺少現代文化的輸入,這點要和新興品牌學習,學習怎麼把年輕一代變成自己的粉絲。
消費評論:您認為川酒如何更好的抓住消費者?
王先生:近年川酒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其實是丟了自己酒廠的特色。
濃香型白酒,接酒是一段一段的,每一段都有微弱區別,甚至每一滴酒都是不同的,就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每一個酒廠生產的酒口感也是不同的,為什麼不能講自己的特色?
洋河也是濃香型白酒,但是他不談香型,他用消費者懂得的語言講口感,他宣傳綿柔,給自己貼上不一樣的標籤,很成功。我們怎麼把自己的口感特點宣傳好?洋河是一個好榜樣。
2019年,貴州茅臺淨利潤412.06億元;五糧液淨利潤174億元;洋河淨利潤73.83億元。茅五洋三家頭部企業利潤佔了白酒上市企業的8成,2020年還會進一步向地方品牌擠壓。
白酒寡頭已格局形成,"弱肉強食"之下,四川中小酒企不進則退,未來是生存還是死亡,看的不是原酒供應量!
朋友們,你對川酒破局有何看法?歡迎留言分享!(文:黃大娘)
(以上評論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本雜誌立場,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