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但他戴鐐銬跳舞式的寫作,內心有多苦?

2020-12-14 寫乎

歡迎關注百家號《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文/可聞桃杏香

(一組茶文化圖片)

【作者簡介】可聞桃杏香,文學碩士,文案自媒體人,在方寸之間馳騁天涯,在詩書影畫中種杏栽桃,擬聞其香。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一)你知道為什麼韓愈會位於唐宋八大家之首嗎?

才不僅僅是因為他對於古文,即先秦兩漢時期散文的推動,更主要是因為他對自己的主張有夠玩命地堅持。

要知道,當時主流社會盛行的是駢體文,一種戴著鐐銬跳舞式的寫作,過於追求形式上的奢靡文風,講究用詞華美,聲律對仗,沒有內容和思想,華而不實。

而韓愈則屬於非主流的小眾。他主張學習古文,強調內容和形式統一,即文風要古樸,同時還要有獨創性,文章要反映現實,「不平則鳴」。所以他的語言直率大膽,氣勢雄偉,慷慨激昂,說理透徹,邏輯性強,自然流暢。

這麼小眾,可是不合高考潮流的啊,可是韓愈是那種很認死理的人,我韓愈要認為是對的,那我就堅持,而且還要不斷發聲自己的主張。

他就帶著他那套古文風格上考場,結果屢屢不中,但仍屢屢繼續用古文交卷。

幸虧第四次進士考試遇到了識才愛才的主考官陸贄,才終結了他進士之路。

但是在後來的研究生考試——博學鴻詞科考時又是四次皆不中,因為他每次都在應試文章中大力倡導古文,這讓主流的駢文迷們聽著不爽。

其實不光是在古文上,他在工作上也很認死理,玩命地堅持自己的主張。

36歲那年,韓愈晉升為監察御史。當時長安附近幾個縣發生旱災,韓愈就去實地查訪。發現那裡災情嚴重,到處哀鴻遍野,百姓流離失所。可是行政長官李實卻一直向上謊報糧食豐收,人民安居樂業。

韓愈憤而向宋德宗上疏《論天旱人飢狀》,不僅列舉受災實情,並建議免除百姓當年租稅。

這一狀紙,就得罪了李實等權臣,最後韓愈反遭讒害,被貶為連州陽山(今屬廣東清遠)縣令。

摔了這麼大跟頭,一般人一定會吃了教訓,下次不敢再得罪人了吧,但那就是一般人,韓愈才不會。

得罪權臣算什麼,皇帝老兒他一樣敢得罪!

宋憲宗為了祈求長壽,派使者從法門寺裡把佛骨迎進皇宮供奉三天,並下令長安各大寺廟輪流展出佛骨。一時間,長安掀起拜佛骨狂潮。上至王公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爭先恐後迎拜佛骨,向寺廟捐獻財物,甚至不惜弄得傾家蕩產。

這一年韓愈51歲了,明明可以不惹事等退休了,可他依然大膽直諫,無所畏懼。他上奏《論佛骨表》,說佛教都是騙人的玩意,信佛的皇帝自都短命,供奉佛骨很荒唐,必須燒毀佛骨,別誤導了天下人。

憲宗一看,拍案大怒:「What?竟敢咒我短命?韓愈你好大的膽子!我非殺了你!」幸虧許多大臣說情,憲宗才沒開殺戒,卻把他貶到遙遠的蠻荒之地——廣東潮州做刺史。

敢玩命堅持的人都挺有種的,其實世界也最終會向這種人讓步。

這就是為什麼本來很小眾的古文,最後會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和反應,最後形成集體性的鬥爭浪潮,壓倒了駢文,成為一場影響到宋代的文學運動。

所以韓愈功不可沒,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並和同代的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軾合稱「四大天王」。

可以說沒有韓愈,就沒有這場唐代的「文藝復興」。

其實韓愈的這種個性,和他這種剛直被貶的命運,也反映在他的詩句裡面。他的詩風有獨創性,氣勢雄大,聲調激昂,意象怪奇,很有一番敢作敢為、睥睨萬物的氣慨。

(二)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若何(《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兄弟,一年中的明月,唯有今夜最圓最好。可是,咱倆卻回不了長安,還要再度改官,你說這人生是不是很操蛋,不是,你說這人生是不是命中注定?來吧,都別說了,一切都在酒裡,對月不歌、有酒不飲不是人!

這是一個中秋之夜,韓愈沒回家,卻和另一個老男人一起賞月對飲,還寫下此詩贈與對方,這是什麼基情?

另一個老男人叫張署,和他真是患難基友。兩人都是監察御史,都因旱情向唐德宗勸諫減稅,都得罪了權貴,都被貶南方。張署被貶的是臨武(今屬湖南)縣令,韓愈被貶陽山(今屬廣東)縣令。

本來趕上唐憲宗登基大赦天下,兩人回京有望,不想卻被人從中作梗,兩人又被改官,韓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參軍,張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參軍。

你說是不是很鬱悶?所以張署老兄悲從中來,邊喝邊歌,哭笑怒罵,而韓愈呢,則借用了張署所歌,表達自己過山車般的心情:從無望的悲,到大赫的喜,又到「移荊荒」的怨,再到無奈的曠達。

(三)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一大早去朝廷上班,給皇帝遞了份《論佛骨表》,致使龍顏大怒,當晚就被發配到廣東潮陽去了,皇帝的效率真的很高耶!潮陽距長安千裡之遙,而且是瘴癘之地,很有可能就死在那回不來咯!

烏雲籠罩著秦嶺,往後已看不到家的方向,往前卻是前途未卜。走到藍田關口時,大風雪擋在前面,路途艱難,連馬兒都不肯繼續向前。其實不前的哪裡只是我的馬兒,還有我內心對家人和京城的眷戀。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本為聖朝除弊政,敢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韓愈本來就是冒著一死的決心向皇帝諫表的,為了國家朝政,他無怨無悔,同時也知道此去必死,所以還把後事交待給前來送行的侄孫韓湘。

這首詩最能代表韓愈這個人的剛正和堅強,一把年紀,也不因為畏懼權利和困難而屈服。

(四)真誠一擲賭乾坤

其實這首詩說的是一個典故。說的是當年楚漢劃鴻溝為界,兩方軍隊都打得疲憊不堪,正所謂龍疲虎困,都準備休息調整一下。可是,謀士張良、陳平卻勸劉邦:楚軍此時軍士厭戰,糧草不足,正是打它的最好時候,千萬不要回漢中!

於是,劉邦回過頭來攻打項羽,終於把他圍在了垓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而劉邦的這一戰,就像押賭注一樣,把生死存亡全押上了!

韓愈為什麼會說到這個典故呢?這就跟他的一段威水史有關了。

當時是一個藩鎮割據的事件。淮西的吳元濟叛亂,韓愈隨宰相裴度去徵討。當雙方打得白熱化時,韓愈勘察後發現,吳元濟把精兵強將都投入到了北線郾城方向,西線老巢蔡州卻兵力空虛,便向裴度建議,不如調精兵三千奇襲蔡州。

裴度還沒來得及採納,西路將領李愬也想到了這一招,並帶兵雪夜入蔡州,生擒吳元濟。

雖然功勞最後歸了李愬,但韓愈的謀略還是獲得了大家的承認。他自己也很得意,便作了這首詩,用楚漢的典故來比喻自己的奇襲謀略。

——《詠史》

龍疲虎困川原割,億萬蒼生性命存。誰勸君王回馬首,真誠一擲賭乾坤。

(五)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

人們都說精衛填海那是傻,我卻覺得那叫專注和堅持。

精衛填海是《山海經》裡的故事,是說炎帝的小女兒女娃,溺死於東海後,變成了精衛鳥,每天銜西山之石以填東海,為自己復仇。

晉代時陶淵明有詩說道:「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表達的是對精衛填海的理想抱負不能實現的無奈,而這一態度對後來的文人們有很大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為精衛填海志向雖然遠大,但還是太過荒唐,根本無法實現嘛。

可是到了韓愈這裡,他卻有不同的見解。他認為,結果是成是敗並不重要,最重要是要有這種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的精神。像精衛鳥這樣為了報仇而死磕到底的幹勁,就應該和《刺客傳》裡的刺客一樣,該列入史冊。

其實韓愈對「專精」的讚賞,也正反映了他的人生態度。他自己做人做事就是這種不考慮成敗,只要是他認為正確的,他都會去堅持,就算九死一生也終不悔的。就像他堅持古文運動和反對佛骨那樣。

「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用來形容韓愈自己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節選)

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豈計無休日?惟應盡此生。何漸刺客傳,不著報仇名?

(六)天恐文章中道絕,再生賈島在人間

孟郊這樣的一代名家死了之後,就連上天都擔心好文章會從此斷絕,便再生下一下賈島來到人間。這是韓愈對賈島的高度讚美,把賈島抬到和孟郊一樣的高度。

可以說韓愈是賈島的伯樂。當年賈島還是一個騎著小毛驢的和尚,因為拿不定主題「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裡是用推還是用敲,苦思冥想中,誤闖了韓愈的儀仗隊。韓愈問他什麼原因,賈島便老實告知。

於是,騎著馬的韓愈和騎著驢的賈島並排而行,共同探討這個學術問題。最後,韓愈認為用「敲」更顯夜深人靜。這兩人後來還成為很好的朋友,韓愈給了賈島很多提攜和資助。

——《贈賈島》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頓覺閒。天恐文章中道絕,再生賈島在人間。

(七)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李白、杜甫的詩文,猶如萬丈光芒,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將是永恆不朽的。

你們算哪根蔥,簡直不自量力,還跑來用陳腔爛調詆毀李杜?簡直就像螞蟻企圖要搖動大樹一樣可笑!

韓愈這罵的是誰啊?何出此言呢?

在我們現代,李白杜甫的地位那就是唐代詩歌的兩大高峰,絕對無庸置疑的。可是在中唐時代,他們兩個地位還沒這麼高,還沒有被普遍認識到其價值。

在韓愈之前,李白的名氣高於杜甫。到了韓愈的年代,有一對好基友又出來尊杜甫抑李白,他們就是小風流鬼元稹和老風流鬼白居易。

元稹在《唐故工部員外杜君墓系銘並序》中說:「詩人已來,未有如杜子美者」,而李白的樂府詩「誠亦差肩於子美矣」,即李白不如杜甫。

白居易則在《與元九書》中乾脆連李白杜甫一塊譏諷了,說杜甫只比李白好一丟丟,但是也不過如此,總之兩人都不咋滴。

韓愈是誰啊?不平則鳴的主,皇帝老兒都不怕,還怕你們這兩個風流鬼!馬上寫了這首《調張籍》來全力宏揚歌頌李白杜甫。

韓愈就是這樣,他永遠都會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見解,從來不畏懼和權威人士或大眾的意見不同,誰他都敢炮轟。

元稹和白居易,可是中唐時的詩壇江湖大佬好不好,聯手搞了新樂府運動的。可是在韓愈的腦袋裡,他考慮的永遠都是這件事、這個理對不對,而不管對方是什麼鳥。

——《調張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下略)

(八)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長安大道上,細雨紛紛,這春雨細膩滋潤如酥油,下過雨的草色,遠遠看去一片青翠,可走近一看,其實很稀疏。

這是一首撩弟之作。韓愈的弟子,張籍,排行十八,時任水部員外郎,雖然年紀上還長韓愈兩歲。

韓愈是很愛才的人,他引薦過張籍進士及第,推薦過他任水部郎中、國子司業等官。兩人雖是師生關係,但韓愈從不端老師和恩人架子,而是把張籍當朋友。

所以這一天,56歲的老韓,看到初春的景色如此欣欣向榮,春心大發,便約張籍一起春遊踏青,可是張籍卻因為工作很忙啊,年紀很大啊,木有心情啊,寶寶很宅啊,推辭不去。

於是,韓愈便寫下些詩,通過描寫生機勃勃的早春景色,來撩拔張籍:春色這麼好,咱們約嗎?

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寫了兩首,這是第一首,在第二首中,他還寫道:「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做人千萬不要因為工作繁忙和年紀老大,就失去了逐春的少年心哦!

韓老大真真不油膩,你在他的詩裡,很少看到很頹很喪的東西,完全活出了無齡感!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李笑來說真正有價值的事就是那些特立獨行且正確的事。可正因為真正有價值,能做到的人很少,而韓愈就是這種能做到的少數族類。

縱觀他的人生和詩詞,你就可以感受到,他衡量一件事去不去做,從來不是看認同的人多不多,而是他韓愈自己獨立思考的選擇和堅持,即使和眾人或權威背道而馳。

不做大家都做的事,不說大家都說的話,不過大家都過的生活,這種特立獨行可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可要是沒有這點勇氣,那也活該成為平庸的眾人。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就油膩了?別賴中年,其實就是沒有了做特立獨行且正確的事的勇氣,而勇氣才是一個人永遠年輕的標配。

(韓愈:不油膩大叔的特立獨行)

相關焦點

  • 「唐宋八大家」之首,唐朝文學家韓愈的文學成就和觀點
    大傢伙們,咱們又見面了,今天分析分析「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為人、觀點還有他帶給我們寶貴文學歷史。第一,他繼承儒家的傳統觀點,認為道是目的和內容,文是手段和形式;主張用道來充實文的內容,文道合一,以道為主。而道的內涵,就是仁義。第二,古道載於古人之文,尊尚古道,就要提倡古文。"
  • 詩詞欣賞:「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10首七絕
    韓愈,字退之,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 唐宋八大家之首:盛唐詩人三分狂,韓愈也是一分狂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 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譽的韓愈,其作品繼承了先秦兩漢散文的傳統,反對六朝以來駢偶之風。韓愈文章氣勢雄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因而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 本報專訪「唐宋八大家」文物展策展人 帶你品讀韓愈蘇軾的時代...
    唐宋八大家關係圖。遼瀋晚報記者 查金輝 攝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局部)。北宋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12月2日,遼寧省博物館推出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正式與觀眾見面。本次展覽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除了讓我們了解「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傳奇人生經歷和充滿大愛的家國情懷,展覽中可能了解到一些平時了解較少的關於「唐宋八大家」的知識點。記者採訪了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全方位為我們揭秘本次文物展。
  • 說說「戴著鐐銬跳舞」
    其實,單純的這樣引用是不全面和不客觀的,也不符合實情,我們有必要對這句話所代表的內涵進行一下細緻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詩詞和進行詩詞創作。據查閱,「戴著鐐銬舞蹈」最早是歌德說的,他的本意是說詩人在創作詩歌的時候,都是在戴著腳鐐跳舞,而他所謂的腳鐐,確實是指詩歌的格律——要知道,沒有一種詩歌是完全和絕對自由的,或許有的表面沒有嚴格的規則,但也一定有內在的寫作規律或寫作要求。
  • 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兩個朝代,八位文學大家,詩詞九千多首,散文一萬兩千餘篇。韓愈、柳宗元,唐代古文運動領袖;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王安石、曾鞏,臨川文學的代表。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
  • 「唐宋八大家」來了!原來這些男神和咱遼寧有不解之緣
    本次展覽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除了讓我們了解「唐宋八大家」的傳奇人生經歷和可貴的家國情懷,展覽中也一些我們所了解較少的關於「唐宋」八大家」知識點。遼瀋晚報記者採訪了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為我們揭秘「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中可以欣賞到哪些文物,了解到「唐宋八大家」哪些故事。這次展出的文物中,韓愈、蘇軾、歐陽修三人的墨寶,均為國寶級文物。非看不可!
  • 「唐宋八大家」,來齊了!
    此次展覽是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展出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展覽現場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
  • 唐宋八大家之韓愈: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韓愈與中國唐代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等散文家合稱唐宋八大家。下面一起欣賞六首韓愈的詩,從中品讀韓愈的人生境界。
  •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一首關於雪的詩,精巧絕倫,不愧為百代文宗
    這一句通俗易懂的順口溜,相信不少朋友都知曉,指的便是赫赫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八位大家皆是唐宋時期"古文運動"的中堅力量,為後世留下如數家珍的不朽篇章。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安史之亂後,以韓愈為首的文人群體,高舉"復古"的大旗,在文壇引起軒然大波,諸多文人相呼應和;然而,晚唐時期,"古文運動"日漸衰落,直到北宋時期,才被歐陽修再次扛起大旗,並發揚光大,無數文人合力,用一篇篇精彩絕倫的文章,鑄就了散文發展史上不朽的豐碑。
  • 韓愈: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首 歷史上的優才人物No.128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 「唐宋八大家」今起展出:讀與韓愈蘇軾相關的典籍字畫
    澎湃新聞獲悉,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的主題文物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今天起在遼寧省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對於此次展覽的展品設置,有藝術界人士表示,這樣的展覽亮點確實不少,用文物或書畫釋讀「唐宋八大家」,很不容易,難度很大,從呈現的作品看,策劃用心,名跡較多,「不過感覺有部分展品用以釋讀這一主題還是有些牽強。」
  • 「唐宋八大家」今起展出:品讀韓愈和蘇軾的時代
    澎湃新聞獲悉,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的主題文物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今天起在遼寧省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對於此次展覽的展品設置,有藝術界人士表示,這樣的展覽亮點確實不少,用文物或書畫釋讀「唐宋八大家」,很不容易,難度很大,從呈現的作品看,策劃用心,名跡較多,「不過感覺有部分展品用以釋讀這一主題還是有些牽強。」
  • 遼寧省博物館: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兩個朝代,八位文學大家,詩詞九千多首,散文一萬兩千餘篇。韓愈、柳宗元,唐代古文運動領袖;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王安石、曾鞏,臨川文學的代表。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
  • 首個「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終於來了,有哪些看點
    展覽分為【文垂千載】【德行篤定】【家國情懷】三個部分,每部分下面又有若干個單元,共計展出書畫、古籍、碑帖、陶瓷等各類展品115件(組)。且先不說遼博館藏的書畫多為傳世精品,咱們能見到就是賺到,光是這「唐宋八大家」的名頭就已經為這個展貢獻了不少熱度。
  • 千古文心寫山河,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印象!
    被稱為「唐宋八大家」的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作為中國古代文化最負盛名的矩陣,以一種極富「概括性」與「啟迪性」的文化特質,為後世中國文人佇立了高山仰止的思想高度和綿延千載的生命能量。
  •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官至宋朝宰相,一篇遊記流傳至今
    唐宋八大家,他們可以說是中國文壇最頂尖的一批人物,他們當中每一個都各有所長亦或是全面精通,唐宋八大家當中,宋朝共佔了六位,這六位裡最令人敬佩的絕對是歐陽修。歐陽修或許並無蘇軾王安石有名,很多人所熟知的只是他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的一首《醉翁亭記》,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乃是千古流傳的佳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歐陽修的輩分以及成就是真的高,唐宋八大家裡面宋朝六大家除了他以外還有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曾鞏。蘇軾,蘇轍,曾鞏這三個人是歐陽修一手提拔的,而王安石跟蘇洵也曾受到歐陽修的引薦。
  • 2020寧夏公務員備考人文常識——唐宋八大家
    有什麼進步呢?每天時時進行反省,這樣每天都會有所進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常識:唐宋八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複習。   「唐宋八大家」是我國文學歷史上著名的八大文豪,他們在我國文學史上都有哪些作品?具有哪些特色呢?今天就為同學們進行歸納總結。   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他們都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 曾鞏沒什麼名氣,我們也沒讀過他什麼文章,為何躋身唐宋八大家
    在這個時期,最著名的當屬唐宋八大家了。唐宋八大家名號的流傳在以往學過的知識中,我們知道唐宋八大家包括唐朝的韓愈,柳宗元還有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唐宋八大家的說法最早來源於明朝初期的朱右,他選取八大家的的文章撰寫了一部《八先生文集》。
  • 唐宋散文八大家,水之江漢星之鬥,南豐先生,曾鞏
    說起唐宋散文八大家,大家對排在前面幾位的文壇巨匠一定特別熟悉,韓愈的《師說》,柳宗元的《江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王安石的《臨川集》,還有三蘇,那更是一門三傑,而排在最後的曾鞏卻一直被人遺忘,既然曾鞏能和前七位文家齊名,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