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 | 丈量城市公眾號
文 | 張慧
攝影 | 李海濤
區位:打磨廠街區 前門與崇文門之間
基本概況:前門東區修繕整治的重要示範區,全長1145米,寬5-8米
特點:走產業復興之路,老街區變為新景點
西打磨廠街形成於明初,因匯聚石器打磨匠人、店鋪而得名,曾與西河沿、鮮魚口、大柵欄並稱為「前門外四大商業街」。繁盛時期,半條街都是石廠。八大祥之一瑞生祥,京城四大飯莊之一福壽堂,粵東、潮郡、臨汾、寧浦、應山、鍾祥等八大會館在此雲集。
繁榮時期的西打磨廠胡同
曾經繁榮的胡同沒能逃過時代的衝刷,解放後西打磨廠街淪為一條尋常的胡同,交通混亂、街區破敗、古建變成大雜院兒……2015年啟動的改造計劃賦予了老街區新生,改造後的西打磨廠街煥然一新,老胡同成了新景點。
改造後煥然一新的胡同
西打磨廠街選擇了一條有別於傳統胡同旅遊改造的新路徑:以產業復興為核心,從空間和內容兩方面進行改造。
西打磨廠大街上有許多舊址存留,如肖公廟、同仁堂製藥作坊等。
設計助力:
由來自國內外的知名建築師組成設計團隊,包括隈研吾、馬巖松、張永和、如恩設計、朱小地、孟巖、MVRDV等,打造了一系列「大師院」,實現了傳統建築和現代元素的有機融合。
隈研吾北京事務所改造作品:打磨廠220號,清末曾是協和醫院,協和醫院遷址後被用作蘇聯醫院、日本醫院。
青磚牆面+格柵+木門,新舊元素交融
青磚牆面+格柵+玻璃幕牆的設計,為傳統建築空間注入現代感
保留傳統院落的形態,用新植的小樹延續胡同院落傳統布局
留舊如舊:
西打磨廠街老城更新在細節之處小心落筆、精心修繕,充分尊重了歷史街區的原有風貌。
西打磨廠街210號,曾經的瑞華染料行。
保留四合院肌理,從細節處著手更新
修舊如舊,保留了門頭上「靛藍顏料、零整批發」字樣,讓空間的歷史得以傳承
西打磨廠街213號院,曾經的山西晉商喬家票號大德通總號所在地。
保留了民國年間建成的拱門和其上精美雕花,成為西打磨廠一景
與街巷建築共生多年的爬山虎、大樹等得以保留,定格空間記憶
老街新貌:
基礎設施的全面提升,讓胡同從內到外「改頭換面」。
區域內綠化景觀、照明、視覺系統都進行了精心設計
以文化創新、民生服務、藝術交流、國際跨界等形式,構建以文創為主的產業生態,將西打磨廠街打造成內涵豐富、極具活力與獨特魅力的,以國際創新力驅動的歷史街區。在修繕後的建築空間裡植入多種功能,實現空間的徹底活化。
打磨廠·共享際由西打磨廠街210號瑞華染料行、長巷三條1號清朝末年「義誠店」旅店舊址兩個場地改造而成。
西打磨廠街210號瑞華染料行
長巷三條1號清朝末年「義誠店」旅店舊址
共享際集住、辦、商為一體,構建了「街區庭院式共享生活社區」。
創新居住形式——最IN的院落式胡同LOFT公寓
創新辦公業態——庭院式辦公:莊雅婷團隊作品 MENG LAB
創新生活方式——胡同院落+茶藝+現代家居
設計助力的空間提升、留舊如舊的風貌留存、多種創新功能的植入,讓西打磨廠街區重新煥發新活力,成功展現了不同於前門西區商業區的「靜生活」,打造了城市更新的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