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上的匾額題的字都是什麼意思呢?是誰寫下來的?有何含義?

2020-12-21 小玉帶你回味老歌曲

故宮那些掛在大殿上的匾額寫的是什麼,而又是什麼意思!首先來說的是紫禁城中心太和殿正中的那個建極綏猷匾,太和殿上的這個是乾隆的御筆,什麼意思?極就是屋脊,棟梁的意思,建極就是要建立一個中正的治國方略。綏就是順應的意思,猷就是道,也就是法則。所謂的這個建極綏猷引申的意義就是天子要上體天道下順民意用中正的法則去治理國家。這個也就說出了這個當時歷代皇族的治國的理想。除了太和殿,就是中和殿,中和殿上掛了一塊匾,叫做允執厥中,這個仍然是乾隆的御筆。這個出自於《尚書》,尚書裡面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典故的來歷是舜,堯舜禹的舜告訴禹人心是最難測的,道心是最難明了的。

只有你自己一心一意,精誠懇切的並行著中正之道,才能夠治理好國家!這個允呢,就是誠信的意思,這讓我想起了原來我買過的一餅普洱茶,上面就是這四個大字,允執厥中,那意思就是我們童叟無欺,賣這個東西都是好玩意,我不騙你不忽悠。再往後說,就是前朝三大殿的最後一殿保和殿,寶和殿上面掛著一塊匾,叫做黃建有極!什麼是黃建有極呢?就是由天子來制定建立中證得天下的最高準則。前面不是告訴你了嗎,你要用一個什麼樣的心去治理這個國家,你要穩定堅定自己的信念,才能治理好這個國家!接下來這個匾告訴你,我皇權最大,皇帝說的是最大的!再往後看,這個在故宮裡邊後朝的進宮三大殿之一有一個叫乾清宮的,上面掛著四個大字正大光明。這是順治皇帝的御筆。

但是回頭來說,我們在很多的這個電視電影裡面都看到,好多的這個衙門口,頂上都懸掛著四個字,正大光明。那麼問題就來了,一個能掛在後宮裡的字為什麼還會出現在行政機關裡呢?那這塊就得分析一下它的意義了。在中國傳統觀念裡面,乾就是天,乾清宮是皇帝本人日常起居和處理政務的地方。所以作為乾作為天,他的表現當然是天地正大,日月光明,象徵著皇權至上,能行天地日月之道。那麼至於說它為什麼它會擺在這個普通的衙門裡邊,我們就得說一說這個歷史的沿革。這句話它不是順治皇帝原創的,他也是抄的,這話出自宋代的朱熹,他有一本叫答呂伯恭,書裡面是這麼說的:「大抵聖賢之心,正大光明,洞然四達」。

我們把這個話連頭連尾一聽大概就明白了,這代表著一種十分正面的形象,用今天流行的話來講是正能量的,所以會出現在衙門那裡邊審案子的地方,這也不算是用錯地方。因為大人們也把這個美好的這個話語當做是自己的座右銘,說我是正大光明的。不過回頭再來說時間差也是存在異議的,出現在宋代皇上乾清宮,寫這個正大光明是在明代。明代的皇上管不了宋代的官,所以宋代愛咋寫順治帝他是管不著的。接著往下說,交泰殿有一塊掛著無為這兩個字的匾,這個字是康熙親筆,無為非常簡單,道家思想的體現。道家思想的體現,老子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又雲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這個康熙提這個無為就是,想要告誡後代帝王要順應天道,要體恤民情,要與民休息,你不能夠搞得太狠,你不能夠玩得太過分!這個養心殿,中正仁和。養心殿很特殊,清朝雍正皇帝之後,他的這個寢宮就從乾清宮搬到了養心殿,而這塊養心殿當中的中正仁和的匾是雍正的手筆。它講的是什麼呢?做帝王要擁有正直,要仁愛,要和諧。仁愛和諧放在別的皇帝身上,這可能好說。放在雍正身上,就真會讓人覺得有一點怪怪的。當然了,這是帝王對於自身行為準則的一個最高的要求,它是一個希望,那這也讓我想到了一位在中國近代史上很有名氣的人物,他的這個字也是中和正。然後故宮到了西暖閣,這同樣和雍正皇帝有關,雍正是一個很勤奮的帝王,恪盡職守,勤政愛民,西暖閣掛了一塊叫做勤政親賢的匾。

這也是雍正的御筆。那這塊真能看得出來雍正先生一輩子對自己都要求非常的嚴格。再往後說,就是西暖閣旁邊的一個幾平米的小屋,這個小屋有名的叫做三稀堂,大家可能對這個非常的熟悉,這個名字是乾隆給起的,乾隆為什麼叫三稀堂呢?因為他在這收藏了他最為鍾愛的書法藏品,絕品很稀有,是這麼個意思。另外這個三希堂取自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這個也是有鼓勵自己不斷的進取,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修養,進入到更高一層境界的這麼一個美好的願望。惡補了一大堆這個皇帝親筆寫的這些匾,希望朋友們下一次再出去旅遊的時候,不會在這個問題上啞口無言。

相關焦點

  • 故宮上的匾額題的字都是什麼意思呢?是誰寫下來的?有何含義?
    故宮那些掛在大殿上的匾額寫的是什麼,而又是什麼意思!首先來說的是紫禁城中心太和殿正中的那個建極綏猷匾,太和殿上的這個是乾隆的御筆,什麼意思?極就是屋脊,棟梁的意思,建極就是要建立一個中正的治國方略。綏就是順應的意思,猷就是道,也就是法則。
  •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最後一筆為何不勾起,很多人不知其中玄機
    故宮規模宏大傳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但是1972年的時候,考古專家以四個柱子為一間計算,故宮一共有八千七百零七間房子,不過這已經是極為壯觀了。故宮一般一個殿宇會有很多個房子,而每座殿宇的門頭上都會有一個匾額。匾額在古建築上地位非常高,如果一個殿宇是條龍的話,那麼匾額就是這條龍的眼睛。
  • 讀史筆記(30)|少林寺山門匾額上的「少林寺」三個字是誰寫的?
    少林寺山門的匾額,黑底金字,很是肅穆莊嚴,既然少林寺享譽盛名,那這一寺之名會是誰給寫的呢?少林寺自北魏創建之後,歷經千年,幾經焚毀,早期匾額情況已不可知,現在掛於山門上的匾額,是清朝時所立。仔細看,會發現「林」字上方還有字,是「康熙御筆之寶」的字樣,所以被一致認定是康熙所寫。
  • 故宮大殿匾額可不簡單!你知道寫的是什麼嗎?而又有什麼含義?
    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新學到的內容,那就是,北京的故宮,那些掛在大殿上的匾額,寫的是什麼?而又是什麼意思?首先來說的是,紫禁城中心太和殿正中掛的匾額「建極綏猷」匾,太和殿上的是乾隆的御筆,什麼意思呢?極:屋脊,棟梁的意思,建極:要建立一個中正的治國方略,綏:順應的意思,猷:道,法則。所謂的建極綏猷,引申的意義就是天子要上體天道,下順民意,用中正的法則去治理國家。這個也就說出了當時歷代皇族的治國的理想,除了太和殿就是中和殿,中和殿上掛了一塊匾額「允執厥中」匾,這個仍然是乾隆的御筆,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典出《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 故宮匾額「正大光明」是誰寫的?馬未都講了這樣一段故事
    在故宮乾清宮正殿,懸掛著「正大光明」匾額,那是清朝時期懸掛於此,清朝大家也了解,作為貫穿古代以及近代的一個特殊朝代,其特殊的歷史意義,以及影視的不斷渲染,也為「正大光明」的匾額蒙上一層迷霧。 在電臺廣西衛視時,曾有一學識性的節目問道: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是誰書寫的,結果在場選手卻無一人答對。
  •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最後一筆為何不勾起,很多人不知其中玄機
    故宮規模宏大傳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但是1972年的時候,考古專家以四個柱子為一間計算,故宮一共有八千七百零七間房子,不過這已經是極為壯觀了。故宮一般一個殿宇會有很多個房子,而每座殿宇的門頭上都會有一個匾額。匾額在古建築上地位非常高,如果一個殿宇是條龍的話,那麼匾額就是這條龍的眼睛。
  • 故宮裡的匾額都出自哪位皇帝之手?又都是什麼用意?
    馬未都先生曾說,古人的語義比今天的人嚴謹,許多詞拆開,在古代其實有不同的含義。比如匾額,在今天指懸掛於門屏上做裝飾,反映建築的名稱或性質。 但在古代還得細分:表達經義、感情之類的稱「匾」,例如「正大光明」;表達建築物名稱和性質之類的稱「額」,例如「勤政殿」。
  • 故宮神武門上的「故宮博物院」是誰寫的?看完算長知識了
    它是我們國家非常重要和有影響的宮殿建築,不僅在我們國家,而且在世界享有極高的聲望和地位,是我們國家幾千年歷史遺留下來的財富。每年都有很多遊客來到這裡,親眼目睹它的真實面貌,可以這麼說,親眼目睹它的親眼目睹,親眼目睹它的壯觀,無不為之深深感動。進入神武門後,只見上面刻著故宮博物院五個字,氣勢恢宏,氣勢恢宏,你知道這五個字是誰寫的嗎?
  • 故宮的匾額——為什麼有些「門」字不帶鉤?
    故宮的變革上,明清兩代共有24位皇帝,作為有近600年歷史的宮殿建築群,故宮有很多樣物件,滿是學問和故事,如能細細品味,總會讓人福至心靈,獲益良多。當時正值宮殿更換匾額,中翰林奉旨書寫匾門,皇帝都不滿意,只有力度被選中。在宮殿修建頻繁的康熙一朝力度,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匾額,也因此大受讚賞,一直升官到刑部侍郎。據說他曾經見方寸指一百片,每片紙上寫同一個字,再將一百片紙疊放在一起,字體大小筆畫粗細,以至間架結構都分毫不差,其功力可見一斑。有人因為變革青雲直上,就有人因為匾額倒黴遭殃。
  • 故宮大殿匾額可不簡單!你知道寫的是什麼嗎?而又有什麼含義?
    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新學到的內容,那就是,北京的故宮,那些掛在大殿上的匾額,寫的是什麼?而又是什麼意思?首先來說的是,紫禁城中心太和殿正中掛的匾額「建極綏猷」匾,太和殿上的是乾隆的御筆,什麼意思呢?極:屋脊,棟梁的意思,建極:要建立一個中正的治國方略,綏:順應的意思,猷:道,法則。所謂的建極綏猷,引申的意義就是天子要上體天道,下順民意,用中正的法則去治理國家。這個也就說出了當時歷代皇族的治國的理想,除了太和殿就是中和殿,中和殿上掛了一塊匾額「允執厥中」匾,這個仍然是乾隆的御筆,這個是什麼意思呢?
  • 讀史筆記(30)|少林寺山門匾額上的「少林寺」三個字是誰寫的?
    少林寺山門的匾額,黑底金字,很是肅穆莊嚴,既然少林寺享譽盛名,那這一寺之名會是誰給寫的呢?少林寺自北魏創建之後,歷經千年,幾經焚毀,早期匾額情況已不可知,現在掛於山門上的匾額,是清朝時所立。仔細看,會發現「林」字上方還有字,是「康熙御筆之寶」的字樣,所以被一致認定是康熙所寫。
  • 《上新了·故宮》:慈寧宮存在字最多的匾額和「鄧倫」的雕塑
    《上新了·故宮》:慈寧宮存在字最多的匾額和「鄧倫」的雕塑《上新了·故宮》這檔文化季播節目,是由故宮博物院出品的首檔電視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打破了大家對故宮的刻板印象,讓故宮「零距離」走進了公眾視野。其中鄧倫和周一圍作為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的身份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不一樣的故宮。我們今天就來看看第五期的《上新了·故宮》,到底要發現什麼樣不一樣的故宮吧。這期的時候有一個關鍵線索,就是字最多的匾額,通過這個匾額要尋找紫禁城中一位傳奇的母親。這時候鄧倫和周一圍兵分兩路,來尋找故宮中的一些宮殿。
  • 章丘這個百年大門匾額題有三個字,村裡人不知是啥意思,你知道嗎
    去章丘普集街道的曹家村看過400多年的老槐樹後,發現街西邊離老槐樹不足50米的地方,有個老大門,大門把子是一色的青磚,屋頂覆蓋紅瓦,看樣子是近幾年才修繕的。大門整體建造的樣式及材料,屬明清建築風格,應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 故事:為何故宮牌匾上的「門」字都無勾?誰加上就丟性命
    誰加上就丟性命門字的寫法人人皆知,如果你寫門字的最後一筆直接下來,而沒有向上勾,往往被認為是錯別字,可是紫禁城各個宮殿的匾額中的門字卻偏偏都沒有勾,這是為什麼呢?,宮殿匾額中的門字,最後一划都有勾,帶火筆,因此招火,將這些匾額全部燒掉才能避免火災。
  • 故宮匾額「正大光明」是誰寫的?馬未都講了這樣一段故事
    在電臺廣西衛視時,曾有一學識性的節目問道: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是誰書寫的,結果在場選手卻無一人答對。讓我們一起來揭開迷霧,這幾乎成為清王朝標誌的匾額背後的故事。正大光明誰寫的故宮乾清宮的匾額「正大光明」,是順治帝御筆親書的。
  • 「頤和園」匾額到底是誰題寫的
    據傳,修復頤和園後,工部大臣特請光緒皇帝題寫東宮門上的匾額。但光緒所題「頤和園」三個字寫得很難看,可他又不敢直說,只好照此制了一塊金匾掛在頤和園東宮門。慈禧看見後大為不滿,令人摘了下來。  光緒得知此事後便要重新題字,可一連寫了十幾天都不滿意。為了找回面子,便私下裡請一位翰林代寫了「頤和園」三個字,然後蓋上「光緒御筆之寶」呈給老佛爺。
  • 故宮裡的匾額都出自哪位皇帝之手?又都是什麼用意?
    馬未都先生曾說,古人的語義比今天的人嚴謹,許多詞拆開,在古代其實有不同的含義。比如匾額,在今天指懸掛於門屏上做裝飾,反映建築的名稱或性質。 但在古代還得細分:表達經義、感情之類的稱「匾」,例如「正大光明」;表達建築物名稱和性質之類的稱「額」,例如「勤政殿」。
  • 嵩山「少林寺」這三個字是誰寫的?
    09-03 07:15:31 來源:清風明月逍遙客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每個來到少林寺參觀的人,都會在山門前拍照留影,那麼山門牌匾上的「少林寺」三個字,到底是誰提筆寫的?
  • 故宮牌匾的秘密,看完這3點你就明白了!
    最著名的「正大光明」匾是哪個皇帝寫的?匾額上的字你都認識嗎?有些匾額上還有「錯別字」,但幾百年過去了都沒人修改,你知道是為什麼嗎?不要急,萃花馬上告訴你!你發現匾額上的「錯別字」了嗎?小夥伴們在午門排隊買票的時候注意過上面的匾額嗎?午門的「門」字最後一筆是直寫下來的,不像我們平時寫的那樣帶一個小鉤。
  • 皇宮匾額上出現錯字?而且從明朝到清朝都沒改,專家:不能寫對
    但是讓人很疑惑的是在故宮門口的匾額上的門子居然是錯的,不光是故宮門口這個門字是錯的,在整個清宮裡只要有門字都是錯的,為什麼會這樣呢?皇家那麼莊重森嚴的地方為什麼在匾額上會有錯別字呢?而且偏偏錯的那個字就是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