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匾額上的「門」字,最後一筆為何不勾起,很多人不知其中玄機

2020-12-17 客觀講史

故宮以前的名字叫紫禁城,之所以叫紫禁城是因為《後漢書》記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也就是說紫微宮,是老天爺住的地方,而皇帝又叫天子,所以皇宮是模仿天宮建造而成。並且皇宮也有嚴禁侵擾的意思,所以就叫紫禁城。

故宮規模宏大傳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但是1972年的時候,考古專家以四個柱子為一間計算,故宮一共有八千七百零七間房子,不過這已經是極為壯觀了。故宮一般一個殿宇會有很多個房子,而每座殿宇的門頭上都會有一個匾額。

匾額在古建築上地位非常高,如果一個殿宇是條龍的話,那麼匾額就是這條龍的眼睛。在《紅樓夢》中大觀園建成之後,賈政帶著賈寶玉進入大觀園裡面題匾。題完了還不敢直接刻上去,還要等賈寶玉的大姐貴妃娘娘看完之後,同意了再掛上。

由此可見匾額的重要性。對於故宮裡面的匾額,比較出名的應該要數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了。正大光明出自宋代大儒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範公之心,則其正大光明,固無宿怨,而拳拳之義,實在國家。」

乾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寢宮,這座宮殿代表了皇權,只有皇帝能住。這個匾是順治寫的,順治一生為情所困,是一個愛美人勝過愛江山的人。但是他的一生也有所建樹,「正大光明」則是他為帝的態度。

這些匾額每一個都是意義非常,而故宮各個門匾更是特別,他們特別就特別在那個門字上面。因為這些門匾上的「門」字,最後一筆都不勾起,這是為什呢?其實宮殿的門匾沒有勾是有說法的。

宋代的時候,玉牒殿曾經失火,古人是非常迷信的,這個時候就開始找原因,是宮殿裡面哪裡風水不對嗎?這個時候就有一個大臣站出來說話,說門字這個勾屬火,因此容易招火,所以建議將門字的勾給去掉。

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朱元璋,朱元璋以殺立國,經常會因為一些子虛烏有的事情殺人。據說當時詹希原負責寫門匾這個事情,門匾寫好之後,朱元璋大怒。因為這些門匾都帶一個勾,朱元璋說帶勾的門匾有關門的意思。

這個時候大明剛剛建立,正是自己招賢納士的時候,詹希原這是在關自己的門,阻礙他招賢納士,最終詹希原被直接砍頭。後來這故宮裡面門匾中的門字,也就沒有勾了。

還有一種說法,皇帝有一次從正陽門下面過。這個時候他想,這個門字帶勾,而這勾就是釣水裡面東西的,自己身為真龍,按道理也是水裡的。因此這個門帶勾,不是要把自己釣走嗎?皇帝越想越不吉利,因此就將門字這個勾給省去了。

其實門字的繁體字有一種寫法,是不帶勾的,那就回金文大篆體。故宮的每一處布置都非常講究,無論是因為什麼,都是古代文化的一種表現,值得後人去探究查詢!

相關焦點

  • 擁有600多年歷史的中國故宮,這其中,埋藏了太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或許是因為宮廷戲看的比較多,很多來到故宮遊玩和參觀的人,總對「冷宮」在哪裡比較好奇。很多來到故宮的朋友,都想親眼看看當年的皇帝是不是真的過著「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墮落」生活。 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我們來聊一聊「三宮六院」。
  • 皇宮匾額上出現錯字?而且從明朝到清朝都沒改,專家:不能寫對
    但是讓人很疑惑的是在故宮門口的匾額上的門子居然是錯的,不光是故宮門口這個門字是錯的,在整個清宮裡只要有門字都是錯的,為什麼會這樣呢?皇家那麼莊重森嚴的地方為什麼在匾額上會有錯別字呢?而且偏偏錯的那個字就是門字。
  • 故宮牌匾的秘密,看完這3點你就明白了!
    2月初英國首相梅姨訪華,還攜老公菲利普參觀了故宮,兩人在太和殿前拍了一張標準的「遊客照」。照片中,梅姨和菲利普正專注地看著鏡頭,兩人身後是巍峨的太和殿。但比起這些,萃花的注意力卻被宮殿上掛著的匾額吸引住了。我們很多人都去參觀過故宮,但卻很少留意過每個宮殿上掛著的匾額。
  • 聚焦故宮太和殿
    門字的最後一筆改勾為豎體現古代消防理念。    有些細心的人會注意到,在紫禁城所有門匾中,繁體的「門」字最後一畫筆勢垂直向下,沒有勾腳,從勾變成了豎,為什麼要寫成這樣呢?在古代,每個字的筆畫都可以區分其五行屬性,「門」字的勾腳是屬於「火筆」,因古代建築多為土木結構,易被火焚,古人擔心帶有「火筆」的「門」字會招火,所以將門匾中的「門」字最後一畫從勾筆改為豎筆,這種寫法很早就有,明清宮殿的匾額中的「門」字都這樣書寫。
  • 一座故宮包羅太多的內容,下面十條小知識,很多人不知道
    你去過故宮嗎,就是去過也是在浩浩的人群中跟著走馬觀花地看一遍吧。下面這幾條知識很多人都不知道,你知道嗎?故宮名字的由來故宮原名紫禁城,是因為天帝住「紫宮」,那天子也要住「紫」。至于禁城就容易了,皇宮內院,豈是老百姓隨意走動的地方?
  • 為何故宮600年地震不倒?拆開地磚發現玄機,中國智慧太可怕
    基本上每一個來中國旅行過的外國工程師都會好奇,為何故宮600年歷史經歷地震也不會倒塌呢?其實在維護的時候,專家拆開地磚發現了玄機,並且表示中國智慧實在是太可怕了,因為在數百年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出了非常先進有效的抗震技術。
  • 故宮匾額「正大光明」是誰寫的?馬未都講了這樣一段故事
    在故宮乾清宮正殿,懸掛著「正大光明」匾額,那是清朝時期懸掛於此,清朝大家也了解,作為貫穿古代以及近代的一個特殊朝代,其特殊的歷史意義,以及影視的不斷渲染,也為「正大光明」的匾額蒙上一層迷霧。 在電臺廣西衛視時,曾有一學識性的節目問道: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是誰書寫的,結果在場選手卻無一人答對。
  • 「頤和園」匾額到底是誰題寫的
    表面上看是表示這三個字經過了老佛爺的審閱,且賞識,實際上表現出她獨攬大權、盛氣凌人和對光緒皇帝的打壓,由此也就亂了清廷的用印規制。  據傳,修復頤和園後,工部大臣特請光緒皇帝題寫東宮門上的匾額。但光緒所題「頤和園」三個字寫得很難看,可他又不敢直說,只好照此制了一塊金匾掛在頤和園東宮門。慈禧看見後大為不滿,令人摘了下來。
  • 【漲姿勢】故宮中那些匾額的含義,你知道多少?
    因此合起來可以這樣理解匾額的含義:懸掛於門屏上作裝飾之用,反映建築物名稱和性質,表達人們義理、情感之類的文學藝術形式即為匾額。西暖閣中又分出數室,其中,皇帝看閱奏摺、與大臣秘談的小室,匾額上書「勤政親賢」四字。  「勤政親賢」匾也是雍正御筆,體現了其作為一代帝王,一生都嚴於律己、嚴於律人。
  • 溥儀解密:為何故宮雨花閣不開放
    說起雨花閣,人們總是第一個想起南京的雨花閣,而不是想起故宮的雨花閣。這也能怪人家,畢竟故宮的雨花閣是不對外開放的,名氣沒有南京雨花閣那麼大。很多人都不知道故宮有雨花閣,更罔論想起它了。 故宮是我國最大的古建築群,也是我國的象徵之一。在故宮,大多數地方都是對外開放的。
  • 為何故宮600年來屋頂都沒鳥糞?到底有何「玄機」?
    為何故宮600年來屋頂都沒鳥糞?到底有何「玄機」?故宮在不少人的眼裡應該都是一個非常聖神的地方,即使是到了今天在故宮裡面還是有著很多沒有開放的區域,關於故宮的傳說也一直沒有少過。對於不熟悉故宮的人而言會覺得哪裡都特別的相似,故宮做為幾朝的皇宮,每一個朝代都在前朝的基礎上進行修建,佔地面積非常大,大大小小的宮殿不計其數,要是進去裡面遊玩沒有人帶領或者是導航,怕很多人走了進去就很難出來了,不知道大家在遊玩故宮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個神奇的事?就是故宮中很少見到鳥糞,於是很多的人都會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何故宮600年來屋頂都沒鳥糞?
  • 沒人的故宮你見過嗎?百度App帶你6小時「雲遊」故宮600年
    也許很多人是今天才知道故宮直播的消息,但是沒關係,打開百度App搜索「故宮」即可全程回顧此次直播,用6小時去體驗故宮600年的文化與積澱。沒有摩肩擦踵的人群,只有肅穆的宮牆和銅獅為伴,一二人漫步其中,故宮的歷史韻味和皇家建築的張力就這樣瀰漫開來,驚豔了每一個在直播界守候的網友。
  • 故宮上的匾額題的字都是什麼意思呢?是誰寫下來的?有何含義?
    故宮那些掛在大殿上的匾額寫的是什麼,而又是什麼意思!首先來說的是紫禁城中心太和殿正中的那個建極綏猷匾,太和殿上的這個是乾隆的御筆,什麼意思?極就是屋脊,棟梁的意思,建極就是要建立一個中正的治國方略。綏就是順應的意思,猷就是道,也就是法則。
  • 揭秘故宮三大殿為何不種一棵樹,其中一原因讓皇帝膽戰心驚!
    ▲故宮太和殿攝影有的朋友會說這是出於建築效果的考慮。大家都知道,故宮外朝(即三大殿和文華、武英兩座側殿)是歷代皇帝舉行重大儀式的場所,因而具有極高的政治地位。如何突出皇權的至高無上與凜然不可侵犯,這就成了擺在建築師面前的難題。聰明的建築師們在設計之初就採取了許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院內不植樹。不僅是三大殿的院內無樹,從天安門起一直到太和門的所有庭院裡都沒有一棵樹(如今端門附近的樹木是辛亥後所種植的)。
  • 為什麼故宮城牆上不落鳥,宮門前獅子垂雙耳,其中玄機你肯定想不到!
    為什麼故宮城牆上不落鳥,宮門前獅子垂雙耳,其中玄機你肯定想不到! 故宮又名紫禁城,建於大明永樂年間,是明代和清代的皇家宮殿。在這座氣勢恢宏皇宮裡曾居住過二十多位帝王,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龐大完整的古代建築。在這座歷史悠久的故宮中不但有一些未解之謎還有一些有趣的秘密。
  • 安徽這座明代府衙 被譽為「徽州故宮」匾額寫錯一字卻令人敬佩
    安徽黃山腳下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孕育了悠久而輝煌的徽州歷史文化,這裡的古城古鎮,一屋一舍,一牆一瓦,共同繪就了古徽州獨特的人文景觀。始建於元末明初的「徽州府衙」,作為歷史上徽州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數百年來歷經多次擴建,在明代中期成為全國氣勢最雄偉的府衙建築群。因其各院落之間距離、比例酷似縮小的故宮,被古建專家譽為「徽州故宮」。
  • 北京中軸線中心之故宮
    故宮內的亭主要出現在花園中,如御花園中的御景亭、千秋亭,乾隆花園中的碧螺亭等。 故宮的大多數「門」字都沒有鉤 「門」字的寫法人人皆知,如果你寫「門」字的最後一筆直接下來,而沒有向上的鉤,往往被認為是錯別字,可是紫禁城各個宮殿的匾額中的「門」字卻偏偏都沒有鉤,這是為什麼呢?
  • 故宮裡的匾額都出自哪位皇帝之手?又都是什麼用意?
    馬未都先生曾說,古人的語義比今天的人嚴謹,許多詞拆開,在古代其實有不同的含義。比如匾額,在今天指懸掛於門屏上做裝飾,反映建築的名稱或性質。 但在古代還得細分:表達經義、感情之類的稱「匾」,例如「正大光明」;表達建築物名稱和性質之類的稱「額」,例如「勤政殿」。
  • 北京故宮帝王風水玄機揭秘
    中軸線上的大殿,均面南背北,其中左邊為陽,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右邊為陰,乃太陽落山之處。四周外圍為護城河,將整個紫禁城環抱。下面,我們從以下幾個風水特點一一揭秘故宮的風水玄機:故宮坐向:子山午向 故宮午門的分金度數是 :184度,坐向坐北朝南,是天地合一,是最好的方向 ,天盤地盤是:子山午向,奇妙的是它的天盤是丙分金,地盤是庚分金 。
  • 故宮保和殿匾額現「到此一遊」字跡 離地30米(圖)
    故宮保和殿。本報訊 高近30米的故宮保和殿上,懸掛在正中的匾額上竟然有「到此一遊」的痕跡,令遊客生疑。6月28日,市民陸先生到故宮遊玩,端著相機將巍峨的三大殿拍了個夠。回家檢視照片時,他發現了保和殿匾額上的「端倪」。只見匾額右下角處,可以隱約看到「××到此一遊」幾個字。匾額掛在離地近30米高的地方,字兒是怎麼寫上去的?昨天上午,針對遊客的質疑,故宮博物院公共關系科表示,經有關部門查看後,確定字是用灰蹭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