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節慶】中元普渡、慈悲孝親

2021-02-08 趣趣親子網

顧太清


海棠花底,亂蛩啼遍小闌幹。月明雲靜天寬。

立盡梧桐影裡,深草露華寒。聽哀音幾處,痛哭中元。

蒿燈細然,蕩萬點、小金丸。

看到香消火滅,過眼浮煙。

秋風庭院,破塵夢、清磬一聲圓。南窗下、剪燭更闌。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並且請老祖宗嘗新。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果實對種子的感恩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是本土文化的產物。傳統中國一直以農耕為本,在大量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先人們發現萬物之間存在著某種因果關係:一個果實的成熟,最終離不開種子的恩惠,所以,果實對種子,後人對先人,必須常懷一份感恩之情。這份濃烈的祖先崇拜情結,是中華文明所特有的。
中元節就是這樣的一個節日,它表達的就是感恩。古人並不忌諱「鬼」,在古人的意識中,死亡並不意味著生命的結束,只是換了一種活法而已。斯人已逝,我們對他們,仍應保有一份虔敬之心。
在過去,中元節是個很重要的節日,上世紀20-40年代,中元節遠比「七夕」、「清明」熱鬧,全國各地都如此。



傳說中元節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所以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們不單只超度亡魂,而且更為無主孤魂和那些為國捐軀,戰死沙場的死難者施予救儕。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錢,主要是用作購買祭品之用。


中元節的興盛,與佛教的「孟蘭盆會」也有很大的關係。七月十五是佛教盂蘭盆節。盂蘭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譯。「盂蘭」,倒懸的意思,倒懸形容苦厄之狀,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盂蘭盆即「解倒懸」之意。



佛典《佛說盂蘭盆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亦稱目鍵連),得到六通(六種智慧)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即用道眼視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頭不成人形。目連十分傷心,於是用缽盛飯,想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灰燼。目連無奈,哭著請求佛祖幫助救救他的母親。


佛祖說:「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眾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裡,敬設盛大的孟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眾僧,依靠他們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親。」目連照佛祖的指點去做,他的母親真的脫離了餓鬼道。佛祖還說:「今後凡佛弟子行慈孝時,都可於七月十五日僧自恣(舒服)時,佛喜歡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眾僧,這樣做既可為在生父母添福添壽,又可為已逝的父母離開苦海,得到快樂,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到了西晉,《盂蘭盆經》被譯成漢文,因為它所提倡的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和中國儒家傳統的孝順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所以受到君王的讚揚和重視,並在中國廣為流傳。自梁武帝在南方創設盂蘭盆會後,已成為一種習俗,規模有增無減。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宮中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城中的寺院也要備辦供品,陳列於佛像之前,十分虔誠。


宋、元、清年間,七月十五這一天已演變為民間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親,各地寺、院、庵、觀普遍舉行盂蘭盆會,並在街巷設高臺誦經念文,作水陸道暢,演《目連救母》戲,有的還有舞獅、雜耍等活動,夜晚還把扎糊的大小紙船,放入水中,點火焚化,同時還點放河燈,稱之謂「慈航普渡」。


從古到今,每逢七月,一般寺廟大都會啟建盂蘭盆報恩孝親法會,而信徒則為供僧、祭祖而大行布施功德,所以七月是乃僧信孝親報恩、祈福修善的「吉祥月」「功德月」「報恩月」「孝道月」「福田月」「僧伽月」。經過長期的倡導,現在社會大眾已能普遍認同,並且接受七月為「孝道月」的觀念。


釋義


佛歡喜日,源自於佛世時的印度。每逢農曆四月十五,夏天雨季來臨,所有僧侶皆不外出託缽,只在山中林間打坐經行,專心修持。雲遊僧自此日起,將九十天掛褡於寺院。此稱為「結夏安居」。經過三個月的時間,到了七月十五日這天,也就是安居結束解夏之日,所有僧眾一一把自己的修行體悟向佛陀報告,等待佛陀的印可,這一天就叫做「僧自恣日」,又稱「佛歡喜日」。


結夏安居的原因是,夏乃長養時節,外出雲遊恐傷及草木蟲類。此等悲心,我等雖未能修有,也當隨喜讚嘆。




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今天的放河燈,已經成為歡樂的活動項目了。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目,並不顯得多麼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現代女作家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大概從陰間到陽間的這一條路,非常黑,若沒有燈是看不見路的。所以放燈這件事是件善事。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中元節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所以,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慈航普渡,慈悲孝親。




成長路上不孤單 心系自然天地寬  

http://www.ququclub.com

趣趣自然營

全國首家親子戶外主題網站

021-61243077/61243078

點擊左上二維碼,識別關注趣趣訂閱號








































相關焦點

  • 【中元】大愛普渡,祭祖思源!崑山慧聚天后宮定於8月20日至22日依臺灣傳統習俗舉行中元普渡活動(供品可在線認供)
    閩南、臺灣等地民間相傳農曆七月是「鬼月」,是地府大門開放的月份,無主孤魂由冥間大神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率領
  • 臺灣民間重要習俗"中元普渡" , 竟可祈求改運?
    中元普渡是臺灣民間重要習俗之一;易經財經專家陶文解析,(31日)以及下周三(9月2日),皆是中元普渡的好日子,由於要避開中午陽氣最旺的時刻,下午1點以後為普渡最恰當的時刻;而最熱門普渡時間是中元節(9月2日),因為當天是「地官赦罪」的日子,準備豐盛的供品讓好兄弟飽餐一頓就對了,在家門口或社區拜拜應由內朝外拜
  • 臺「行政院」舉行中元普渡 供品含泡麵、餅乾、薯片
    臺當局「行政院」下午1時許在廣場舉行中元普渡。(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   中國臺灣網8月5日消息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農曆七月份已到來,臺當局「行政院」今天(5日)下午1時許在院內廣場舉行中元普渡。「院長」江宜樺進行主祭,並率領「副院長」毛治國、「秘書長」李四川、「副秘書長」蕭家淇等數十名同仁,共同為臺灣祈福。
  • 迎教孝月 法鼓山將在各道場舉辦法會提倡孝親精神
    法鼓山將在各道場舉辦法會提倡孝親精神(資料圖)虔誠誦經(資料圖)法鼓山希望民眾參與法鼓山在海內外舉辦的法會,以清淨、環保的心念及共修儀式,利益祖先與眾生,延續漢傳佛教的教孝精神(資料圖)法鼓山並表示心安就有平安,農曆七月稱為「教孝月」,是源自於佛教孝親典故的盂蘭盆節,是以這段期間法鼓山啟建的各項法會在名稱、時程上雖有不同,但都期望接引大眾一同學習報答親恩,用佛法的智慧圓滿解脫眾生苦難的慈悲心願。歡迎民眾多多鼓勵親友就近參與,感受佛法為身心帶來的清涼自在。
  • 《桃花源記2》新服「中元普渡」今日預創建
    中元節將至,好玩不坑錢的免費回合網遊《桃花源記2》中元節新服「中元普渡」角色預創建於今日中午12點準時開啟,參與新服角色預創建提前搶註個性角色名,爭當桃源村最靚的仔!完成預創建的小夥伴們在開服當天進入遊戲還能獲得專屬預約禮包獎勵呦,小夥伴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 《桃花源記2》中元節新服「中元普渡」現已開啟
    好玩不坑錢的免費回合網遊《桃花源記2》中元節新服「中元普渡」現已開啟,豪華開服慶典正在火爆進行中,小夥伴們參與其中即可贏取各類精品好禮哦!此外,參與遊戲內的各類副本玩法內容,還有機會獲得紫裝、寶石、獸決等珍稀道具,暢享江湖樂趣,小夥伴們趕快加入吧!
  • 「美國在臺協會」辦中元普渡,網友:用冥紙換臺灣白花花的鈔票?
    今天是中元節,和福建一樣,臺灣從一般民眾到商家餐廳都會精心準備普渡。近來,因為所謂「美臺關係」升溫,「美國在臺協會」(AIT)也入境隨俗,在內湖辦公室舉辦中元普渡。AIT處長酈英傑率領職員拿香拜拜,還擺出一桌豐盛好料祭拜「好兄弟」。
  • 道教中元節:廣設中元齋醮 普渡十方孤魂
    三元節時,三官下界巡遊,履行職務。它們法力無邊,中元地官清虛大帝於七月十五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記》雲,「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 中元節時,道教宮觀舉行「中元齋醮」,俗稱「道場」,為民眾祈福。是日殿上設「太上中元七氣赦罪洞靈清虛大帝平等應善天尊」的神位,廣陳供養。
  • 佛渡世人丁酉年(2017)--中元普渡,大型祭祀祈福法會
    以孝為本     普渡為懷 ----2017佛渡世人中元大型祭祀法會之感恩大回饋農曆七月是報恩月,孝親月。當問到他們當地的一些習俗時,大同小異:要把老祖宗接引回家,在家裡祭拜一個星期,然後送走的時候要燒大量的紙錢。祈福家族人財兩旺。其中採訪的一位開店老闆,他的回答印象最深刻:每年中元節她都回去,一家人要團聚一起吃飯,一起祭祖。採訪的人當中很多是外地的,工作繁忙,無法回家祭祖怎麼辦?
  • 百鬼夜行《桃花源記2》新服「中元普渡」今日開啟!
    好玩不坑錢的免費回合網遊《桃花源記2》中元節新服「中元普渡」將於今日中午12點正式開啟!各大開服經典好禮活動火爆上線,神獸、金票、寶石、獸決等珍貴好禮傾情派送,等你來拿!此外,小夥伴們快速升級更能體驗官職、戰騎以及羽翼等特色玩法哦,小夥伴們趕快來玩吧!
  • 消失的中元盛會!
    歷史·風俗篇·中元節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中元節有感》 清·王凱泰王凱泰詩中寫到中元節盛況:道教中元節普渡,佛教盂蘭盆節救難,民間七月半祭祖。在唐朝中期時正式將道教的中元定為七月十五這天節日名稱。隨後便是「三俗合一」。「七月半」祭祖習俗自古有之,原本是民間祭祖節。春祭秋嘗,這個節日源於早期「七月半」農作物豐收秋嘗祭祖。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正是穀物收割的時節,古時候人們對農事豐收寄託於神靈庇佑,所以在「七月半」時期舉行豐收祭祀,將勞動果實供奉神靈,祭祀先祖亡靈,祈祝來年好收成。
  • 【網路免費敬立牌位】2016中元普渡消災祈福三時繫念法會
    【2016中元普渡消災祈福三時繫念法會】----阿彌陀佛,請各位仁者轉發利益有緣眾生!原文:華藏淨宗弘化網http://www.hwadzan.com/hwadzan_news/amtb6_news/3450.html謹訂於2016年8月19~21日(星期五~日),假外貿協會國際會議中心大會堂(臺北市信義路五段一號)舉辦【中元普渡消災祈福三時繫念法會
  • 廣東傳統節慶之中元
    廣東本土傳統節慶,以歷史悠久、文化多元、形式多樣而著稱,一年之中貫穿多個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廣東大多數節慶來源於中原地區,但是又不乏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有自己一套規範、整理的過節傳統,迥然於其他地方。那麼,廣東民間都有哪些傳統節慶呢?
  • 揭秘臺灣中原普渡民俗活動 大士爺文化祭
    廟方為大士爺披上七層神衣,準備請大士爺出廟監察普渡儀式。據介紹,神衣是大陸服裝廠所制,每件價值2萬元新臺幣。(人民網記者王平攝)     人民網嘉義(2013年)9月2日電 (記者 王平)為期3天的嘉義縣民雄大士爺文化祭,是臺灣四大中元普渡民俗活動之一。8月30日是大士爺文化祭最後一天,紙紮大士爺披神衣出巡,並在眾人的祈福聲中火化升天。民雄是嘉義人口最多的鄉鎮,大士爺廟創建於清嘉慶二年,迄今有300多年歷史,主祀觀世音菩薩。
  • 【漳浦習俗】今天中元普渡節,你過了嗎?
    在漳浦,
  • 中元普渡燒紙錢不慎 延燒隔壁店家(圖)
    (臺中市消防局提供)華夏經緯網9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中市東區一戶民宅屋主4日下午在燒紙錢時,  據報導,臺中市消防局4日發布新聞稿表示,下午3時34分接獲民眾報案,指出東區武德街一處住宅起火燃燒。
  • 灣灣周報 | 臺灣發布新「護照」 / 兩岸「三大主張」出爐 /臺灣普渡慶中元
    社會 【臺灣大普渡慶中元 歪果人也燒美金】在臺灣地區,每逢農曆7月15日中元節,家家戶戶及公司行號都會準備好普渡供品來祭拜亡靈。近來,因為所謂「美臺關係」升溫,美國「在臺協會」(AIT)也「入境隨俗」,舉辦中元普渡大拜拜,不僅備妥一桌好料,還準備厚厚一疊的「美金冥紙」,讓許多網友笑翻,直呼「好兄弟們要發財了」、「燒美金,厲害了」、「地下也能換錢嗎?」
  • 臺灣法鼓山倡導孝親報恩 啟建「梁皇寶懺法會」
    2017年8月20日-8月26日,臺灣法鼓山在農禪寺啟建「梁皇寶懺法會」,歷經21年來的累積,已然成為帶給大眾感受團圓、心安的慈悲道場,如今透過「網絡直播」、「雲端祈福」等等數字弘法方式,更加拓展佛教共修精神的新頁。
  • 傳藝中元祭典 獲贈平安福袋
    臺媒圖     華夏經緯網8月1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公立傳統藝術中心在園區文昌祠舉行「傳藝中元祭」,整體祭典特別融入紙糊藝術,將傳統中元普渡打造成獨具特色的東方萬聖節,各式各樣的紙糊作品都與    傳藝中元普渡特別邀請臺中清水三塊厝祖傳紙糊工藝師戴桂雍,製作「大士爺」、「寒林院」、「同歸所」、「沐浴亭」。這些出自祖傳三代的手藝作品,都是各大廟宇於中元普渡及建醮使用,因手工精細而成為紙糊藝術界的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