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節「綁定」 宜家博弈中國供應鏈

2020-12-21 中國經營網

    當電子商務橫掃傳統賣場之際,宜家卻一枝獨秀。甚至宜家尚未在國內開展電商業務,卻成了O2O的重點學習對象。

    在宜家集團發布的2014財年年報顯示,實現銷售總額287億歐元,比2013財年增長了5.9%。其中,中國市場是宜家增長最強勁的地區之一,實現銷售額8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5%。微妙的是,宜家中國逐年增長的高收益下卻是單品逐年的價格下調。以一款Klippan沙發為例,10年前的價格是人民幣2999元,目前卻是人民幣999元。

    低成本、高收益幾乎是所有企業夢想的理想模式,關鍵在於如何控制供應鏈,讓整個商業鏈條的價值釋放出來?

    「綁」定供應商

    如何把控上遊是宜家進入中國最重要的課題。可以說,宜家進入中國的歷史,也是不斷尋找匹配的供應商,不斷與其博弈,以求降低成本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有一些供應商和宜家分道揚鑣,也有一些與宜家綁定在一起。江蘇瀚隆家紡是一家和宜家合作了18年的紡織品供應商,總經理陳利民和記者交流的過程中,喻示在宜家的體系中,共生才能共榮。

    陳利民認為,宜家擁有比較獨特的商業模式,就是宜家經典的cycle(閉環)——以更大的採購量獲取更低的價格,贏得更多的銷售,倒推回去是贏得更大的採購量。「循環量越大,宜家擁有了更高的市場佔有率,對我們來說也意味著擁有了更多的訂單。」

    雖然陳利民知道雞蛋不能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裡,但現實卻是目前100%的產品直接或間接都銷售給了宜家,已完全與宜家綁定。

    宜家的生態體系恰似「近我者生」,其把供貨商分成不同的等級,等級越高,意味著生存能力越強,等級越低,意味著在宜家的生態體系中越不穩定,因為有淘汰機制。

    陳利民的生存哲學是盡最大可能跟上宜家的步調。逼自己成長,其告知記者,宜家對供應商有一個非常嚴格的KPI考核指標,涉及到價格、交貨、質量以及社會責任等。「我們每個月都會收到一個KPI的報表,尤其是價格,我們每年都有降價指標。」

    這就促使供貨商不斷推出新品。即便這樣還要面臨同類供應商的競爭。陳利民指出,中國國內和其同樣做沙發套的有兩家,土耳其有兩家,印度還有,現在宜家正在培養一個東南亞的供應商,而且宜家每過幾年就搞一次全球大報價。

    目前,在總的報價上來看中國供應商更有優勢。不過,在宜家的體系下,這個優勢也只是階段性的,因為宜家會把一些供應商的技術優勢給其他供應商共享,這也逼迫供應商只能不斷推陳出新。

    陳利民也承認宜家對供應商是極為苛刻的。他舉例指出,廠子所做的沙發套如果發現中間有細小的漏縫,如三次被逮到的話,理論上說就會被中止業務關係。

    不過與這些不利相比,宜家的好處在於付款及時。陳利民比較,宜家是發貨30天就付款,沃爾瑪是發貨後90天,國內某個服裝連鎖品牌是賣場銷售完才回款。同時,會從管理、技術、環保、供應鏈等體系給予指導。「宜家現在覺得供應商的能力是無限的,我們現在也這樣看自己。」陳利民說。

    完全自營

    從供應商這個環節開始,宜家把中國越來越多地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

宜家是全球化採購模式,其在全球設立了16個採購貿易區域,其中有3個在中國內地,分別為:華南區,華中區和華北區。宜家在    宜家是全球化採購模式,其在全球設立了16個採購貿易區域,其中有3個在中國內地,分別為:華南區,華中區和華北區。宜家在中國的採購量已佔到總量的25%,在宜家採購國家中排名第一。

相關焦點

  • 探秘宜家中國供應鏈:一張床墊從生產到銷售的旅程
    這家擁有19年歷史的企業,是宜家記憶棉床上用品和舒適用品的製造商。自2015年與宜家合作以來,不僅逐漸發展成宜家創新型供應商,與宜家共同開發凝膠涼感床墊,還完成了車間的重新規劃,產能大幅提升。2018財年,宜家在中國的採購額佔宜家全球採購總額的28%。其供應鏈系統保障著宜家商場的貨物供應,商場則會把消費者的需求反映到供應鏈上,生產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品。
  • 宜家在華業務30年,打造穩定的供應鏈模式
    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讓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衝擊。在這變局之中,機遇與挑戰並存。對於宜家這樣的全球化企業來說,今年也是不斷面對挑戰的一年。在行業形勢動蕩不斷的2020年,宜家採購及物流東亞區依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在疫情期間,迅速優化內部流程,積極帶動上下遊供應商復工復產,為中國製造業快速恢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 立志顛覆宜家的家具品牌們,可以向宜家供應鏈學點什麼?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家具行業的注意力焦點都投向了渠道變革,並希望藉此挑戰宜家的領先地位。在電商業務上推進遲緩的宜家,的確也給了後起之秀們不少機會。 但事情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每隔一段時間,這家來自瑞典的家具零售品牌都會向媒體開放它在中國的供應鏈體系(宜家內部稱之為」價值鏈「),以期向外界展示,在那些有漂亮樣板間和瑞典肉丸的龐大藍盒子背後,宜家的競爭力究竟何在。
  • 黑蟻研究 | 中國的「宜家」和「迪卡儂」?——自有品牌大型零售...
    同時,過往二十年作為「世界製造工廠」的中國也積累了各行業豐富的供應鏈資源。我們相信背靠中國不斷增強的消費能力和升級意願,以及豐富的產業資源和產業重構的機會,中國一定會出現很多世界級的消費品品牌,其中自有品牌大型零售業態正是機會之一。 過去世界範圍內已經誕生了宜家、迪卡儂等多個現象級的自有品牌大型零售業態模式。
  • 思考|宜家為什麼沒有中國版?
    確實,逛過中國本土很多家居賣場的龍貓君發現,宜家可以說是最早將現在最新潮的新零售概念實踐到底的企業。宜家的餐廳的美食據說是吸引很多人去逛宜家的一個秘密殺器。如果說在很多人視野裡新零售就是餐飲+某個空間業態,宜家是最早用餐廳來做營收的公司,宜家的餐飲據說單獨拆分出來也是能在中國餐飲圈排名前列的連鎖餐飲。
  • 吉麗安: 新宜家起速!
    退休前,麥克·歐森還有一件事情頗為掛懷,那就是宜家中國的發展速度問題。根據2012年財報,宜家以9.5%的銷售增長率,實現了270億歐元的收入,其中,宜家中國貢獻了6.7億歐元(折合計算),儘管宜家中國憑藉21%的銷售增長率,在集團全球各市場中的增速排名第一,但從佔比整個集團銷量的2.5%來看,還遠不及宜家分布在德國、美國、法國、義大利和俄羅斯等歐美市場上的貢獻。
  • 完虐宜家,創造33年增長神話:日本最大家居品牌開始加碼中國了
    而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NITORI老闆似鳥昭雄認為:「得中國者得世界,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如果在日本能開出1000家店,那麼中國有可能開出1萬家。」看到這裡,不知宜家中國會不會虎軀一震?很少有人知道,打遍全球無敵手的宜家,其實有一個世紀宿敵,它就是這個NITORI。
  • 案例|宜家模式為何無法複製?
    今天看書接觸到一個案例,關於宜家模式的不可複製性。這本書是關於戰略的書,書名叫「好戰略,壞戰略」宜家是一家瑞典品牌,在全球都有廣泛的市場,人們都比較熟悉。它的很多特點與傳統的家居賣場有很大不同。宜家採用全球生產供應鏈,用龐大的訂單數量和超低的採購價格吸引並控制供應商。宜家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獲取廉價的土地,在全球各地建立龐大的家具賣場。宜家賣場內採用體驗式購物,使用設計精美的產品宣傳冊代替傳統的促銷與解說服,讓人們更加輕鬆自如地採購家具產品。
  • 商業|宜家家居憑什麼那麼火?
    最近宜家這個名詞頻頻出現在公眾的視野,翻起了一波輿論爭辯。其實,中國是宜家在全球增長最快速的市場,目前中國共有18家宜家商場,其中8家位列全球十大之列,可以說是一家比較成功的家具企業啦~ 那麼問題來了,宜家家居憑什麼那麼火?它的魅力究竟在哪裡?
  • 宜家銷售總額增至2276億元 2020年中國門店將達34家
    然而,去年銷售業績增長迅速的瑞典家居零售巨頭宜家卻逆勢而行,繼續其擴張開店計劃。9月10日,宜家公布了其2014-2015財年報告,截至8月31日,宜家銷售總額為319億歐元(約合227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2%,同店銷售額增長5.1%。宜家全球CEO皮特.安格菲爾表示,下一財年將在中國廣州、蘇州、成都三個城市開店,至2020年,宜家在中國的門店數將達到34家。
  • 完虐宜家,日本最大家居品牌NITORI開始加碼中國了
    11月11日,這家公司表示計劃明年在中國開設10-20家門店。而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NITORI老闆似鳥昭雄認為:「得中國者得世界,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如果在日本能開出1000家店,那麼中國有可能開出1萬家。」看到這裡,不知宜家中國會不會虎軀一震?很少有人知道,打遍全球無敵手的宜家,其實有一個世紀宿敵,它就是這個NITORI。
  • 宜家最大對手NITORI 再戰中國的時機還是晚了
    中國消費者或許聽過似鳥這個品牌,了解過它「虐哭宜家、打殘MUJI」的故事,卻很少有機會在國內看到它的門店。無論在中國還是日本,NITORI的商品尤其是沙發等大件家具,價格僅為宜家的一半。性價比優勢主要得益於NITORI對供應鏈的特別設計,它通過全球採購、建立海外工廠、自建物流倉儲等方式不斷壓縮成本,在日元持續貶值、成本上漲的大環境下,仍維持低價且保證利潤的高增長。這些絕招在中國市場卻頗有些「使不上勁」。儘管和宜家相比,NITORI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做得更加出色。
  • 「日版宜家」NITORI入局中國 時機已過
    中國消費者或許聽過似鳥這個品牌,了解過它「虐哭宜家、打殘MUJI」的故事,卻很少有機會在國內看到它的門店。這種情況即將改變,NITORI(即似鳥)開啟激進的擴張計劃,在中國大規模圈地。NITORI集團近日在上海表示,集團將聚焦全球擴張,將中國打造成最大的海外市場。
  • 供應鏈四種模式及代表案例
    一宜家的高效率供應鏈 宜家家具的口號是「為大多數人創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宜家物美價廉的核心是其深入到供應鏈每一個環節的低成本設計和銜接。 通過圖1的宜家活動系統圖我們可以看見,宜家的低價戰略主題(深灰色圓圈)通過一系列緊密相連的活動得以顯現和實施。
  • 陀螺研究院院長餘維仁:區塊鏈賦能供應鏈金融,助力供應鏈產業升級
    02 缺乏信任,處於複雜關係博弈,上下遊協同難供應鏈由眾多參與主體構成,不同主體之間存在大量的交流和合作,處於一種複雜博弈關係之中。數據來源:福布斯蘋果手機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蘋果公司佔據整個產業鏈利潤的58.5%,中國代工廠只佔據1.8%,相差十分懸殊。由於產業鏈的總利潤基本上是一定的,主導企業對其它企業是能壓榨多少就壓榨多少,整條產業鏈都是彼此鉗制、彼此爭奪議價權的相互博弈。這種博弈一旦失去底線,整個產業鏈就會陷入惡性循環,最終大家都是輸家,傳統供應鏈一直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 廣州宜家家居送貨混亂 悄然更換物流公司
    「現代物流公司除了倉儲和配送之外,還包括向客戶提供各個環節的信息反饋服務,物流環節被分割之後,根本無法提供完整的信息。」漢森世紀供應鏈管理諮詢總經理黃剛對記者分析。  另一方面,宜家「缺貨」的原因也因雙方的解釋而顯得撲朔迷離。  按照常規程序,在宜家和虹迪物流解除配送合作之前,顧客現貨購買的商品應該是存放在虹迪物流手中,但現在宜家在配送時卻面臨了「缺貨」的情況。
  • 完虐宜家,創造33年增長神話:日本最大家居品牌開始加碼中國了
    而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NITORI老闆似鳥昭雄認為:「得中國者得世界,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如果在日本能開出1000家店,那麼中國有可能開出1萬家。」看到這裡,不知宜家中國會不會虎軀一震?很少有人知道,打遍全球無敵手的宜家,其實有一個世紀宿敵,它就是這個NITORI。
  • 富森美首個新零售自營店亮相 打造「中國版宜家」
    據介紹,在明確提出打造「新零售時代的中國版宜家」後,富森美僅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就將第一家線下自營店鋪開設出來,展示了該公司今年推進「鞏固基本盤,發力新賽道」新發展戰略的力度。這個「中國版宜家」門店將客群定位於偏年輕時尚的家裝消費者;店內自營產品「DONGWU」,選品也偏向高顏值和性價比兼顧的家裝需求新趨勢。
  • 宜家中國區電商平臺計劃或擱置
    幾天前獲得一條消息,由於多種原因,宜家中國區電商平臺計劃沒有獲得總部支持,或被擱置。
  • 宜家為什麼能在中國立足:64名中國員工瑞典「洗腦」記
    一直覺得來自瑞典的宜家家居,在中國的立足有自己的特別之處。       比如,別的跨國公司都強調要本土化發展,那些退出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巨頭,美國的百思買、德國的萬得城等,無一不被指責為源於本土化的失敗。       而宜家卻是越瑞典化,中國人越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