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人為紐帶的營銷模式下,經營用戶成為重中之重,付費會員便是一種手段,那麼,該如何設計付費會員制?
這是一個全民VIP的時代。
最近刷屏的是「阿里88會員」,從2018年8月8日推出以來,以「阿里一號工程」的姿態,整合阿里系的天貓、蝦米、優酷、淘票票等各項服務。
而作為會員制服務的著名代表之一,愛奇藝則在8月20日公布了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
財報顯示:2019年二季度愛奇藝會員服務收入34億元人民幣,成為國內視頻網站中訂閱會員數率先破億的平臺。到第二季度末,訂閱會員規模達到1.005億,訂閱會員規模同比增長50%,訂閱會員中98.9%為付費會員。
VIP會員制正在成為網際網路平臺的主要增長抓手。
在用戶增長紅利不再爆發式增長的今天,通過內生廣告發掘存量市場,通過內容電商開發增量市場,以及通過會員制來保障持續增長,已經是網際網路平臺2019年的必需戰略。
為什麼要做會員制?
因為營銷本質正在從「以商品為紐帶」,過渡到「以人為紐帶」。
市場營銷的本質,從售賣商品,變成了經營用戶。
從前的產業鏈「產品-渠道-銷售-服務」,變成了「拉新-留存-促活-轉化」。
在這個新鏈條中,「留存」成為核心功能點,為了確保留存,就必須與用戶之間建立強關係,會員制就是這種強關係的直接表達。
從廣義的概念看,網際網路從誕生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是會員制了。
我們每個上網用戶在使用從郵箱到BBS各種服務時都需要註冊自己的ID,並接受各種霸王或者不霸王的註冊條款。
我們在使用航空公司服務或者去商場購物時,也會在滿足一定金額之後獲得一個會員卡或會員ID,從此享受積分或者折扣服務。
不過這種會員制不是我們要討論的會員制,本文研討的只是狹義會員制:付費會員。
如果不是媒體對COSTCO的廣泛報導,恐怕我們還很難接受「在購物之前先付一筆無關的支出」這種消費習慣。但事實上,國人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強,數年之間已經在國內的網際網路平臺上找不到完全免費的VIP服務了。
預先付費的VIP會員制,具有3個特點:
也就是說,付費會員制度本身還是一種進攻戰略。
由此,付費會員製成為運營式市場營銷的核心手段之一。
成功的方法各不相同,失敗的原因如出一轍。
說幾個錯誤的付費會員制設計:
這個是最常見的錯誤,就是希望通過設計一個優惠卡包,來引流拉新。
會員制權益要考慮短期投入和長期運維之間的關係,所以其中的權益設計如同商業保險精算,非常之精巧。對於還沒有嘗試過你的商品服務的新用戶來說,根本不會有心思去研究這個會員權益的價值點。
拉新的方式,永遠是越直接越有效—免費!免費還不行?再送你錢!
有這個想法的企業,一般都是聽多了微商圈子的段子:某微商組織,光收取社群會員費就上千萬。
有這個段子不奇怪,畢竟微商圈子裡每天都在講誰誰誰又帶貨幾十億、誰誰誰又銷量幾十億的故事,你把這些故事加起來,發現中國的GDP全都是她們創造的。
但實際上,你真心的問問身邊那些開個微信群收「入群費」的人,賺了幾毛錢?換來了多少罵名?
會員制本身是運維手段,而不是商品或服務本身。
希望把會員製作為收入手段,只有兩條路:
沒有哪個手段是全能的。會員制也一樣。
回顧上面一節的那句內容:「拉新-留存-促活-轉化」,只有「留存」是會員制的訴求核心。
在開展會員制的時候,需要兄弟部門為「留存」這個動作做出非常多的支持,從流量導入到權益獲取,特別是跨企業跨行業的相關權益,遠非單獨的用戶運營部門所能獨立開展。
付費會員制是一個業務戰略,而不是業務戰術。
早在2005年,亞馬遜就推出了Prime會員制。資本市場對此是一片看衰,因為用戶支付79美金的年費,一年可以享受20次包郵,而當時的快遞成本很高,一單高達8美金,一年的快遞成本就是160美金,遠遠高過79美金。
即便現在,Prime會員數已經超過了1億,但本身會員業務還是虧損的——因為想盈利,就要減少用戶權益;而減少用戶權益,Prime會員增長就會停滯。
Prime會員帶給亞馬遜的價值在於,Prime會員的購買頻次是普通用戶的4倍,且續費率達85%。更恐怖的是,Prime會員已經覆蓋了北美四分之一的家庭,但亞馬遜還沒有計劃開始收割。
資本市場相信Prime會員業務隨時可以賺錢,只要亞馬遜自己願意這麼做。這就夠了。
如果使用你的會員卡只是享受折扣,那麼這就是一張折扣卡。
京東Plus卡的吸引力來自於減免的快遞費——當然這一點正在慢慢縮水,開始有了一些使用限制,購買者可以謹慎一些了。
阿里88卡的吸引力顯然更大,跨界了300多個品牌的服務——遺憾的是沒有1個服務是我在意的,所以我還沒購買。
攜程超級會員卡?他本身的機票、酒店售價就已經沒什麼價格優勢了,再花一筆買會員卡的錢,就有些奇怪了。
愛奇藝會員卡,現在看電視可以在VIP頻道觀看專屬於VIP用戶的廣告,好光榮,呵呵!
這些在付費會員制上的先行者出現什麼問題了?
其實就是人性裡的貪婪——封閉性。
作為會員制度的運營方,總是儘可能在自己的角度上「霸佔」用戶,不願意引進第三方資源和服務,「開放」這個詞,知難行易。
這就是曾經引領全國會員制潮流的「信用卡」行業,如今成為不值一提的雞肋業務的原因。
精巧的付費會員制模型,才能保障運營的可持續性。
積分設計是一個複雜的工程,可以參考招商銀行的「永久積分」概念和手機遊戲裡「開局VIP」和「任務升級」概念。
只要別簡單的想成「1元1分」或者「5%返利」這種不動腦子的規則就好。畢竟,「每100元返5%」和「花夠100元立返5元」是兩個感受。
另外,在內心善良的前提下,不學習傳銷和微商的會員制,都不是好會員制!
作者:張棟偉,「酷實習」大學生就業創業平臺創始人;公眾號:張棟偉(ID:dushibuluo)
本文由 @張棟偉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