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是自然界中環境最為惡劣的地區之一,而我國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新疆南部,面積達到了33萬多平方公裡,相當於三個多江蘇省那麼大,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動沙漠。
如果把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顯而易見的那將會是一件大好事,那麼會對中國氣候產生什麼影響呢?
如果把塔克拉瑪幹沙漠變為綠洲
事實上,如果能將塔克拉瑪幹沙漠改造成綠洲,那麼對於我國產生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首先對沙漠周邊地區的氣候環境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眾所周知,沙漠的比熱容很小,只有接收一點點熱量就能使溫度上升,較高的溫度會使蒸發量增加,而當太陽下山的話,溫度又會下降,所以沙漠的晝夜溫差非常大,再加上沙漠的土壤保水、固水能力十分差勁,所以就算有超大降雨,也不會形成河流或者湖泊,而是很快乾涸。
因此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能夠變成綠洲的話,能夠改善附近的生態環境,增加降雨量,當地的水土流失、沙塵暴等現象也會明顯有所改善。
其次促進西部大開發,沙漠一直壓縮著我們的生存空間,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綠洲的話,那麼將會給增大當地人們的居住面積,也能讓更多的人居住,同時還會減少當地缺水的問題,這樣還能促進當地農產業發展,帶來經濟發展,長此以往的話,對西部的開發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存在即合理,沙漠的存在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比如沙漠在維持全球生態系統平衡方面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其中沙漠揚塵是大氣降水所必須的凝結核的重要來源、沙漠地帶是一些特殊生物種群的棲息地等等,因此在沙漠變綠洲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是一場未知災難的來臨。
雖然中國目前已經有將毛烏素沙漠和庫布齊沙漠成功治理,但是沙漠治理仍然還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土地沙漠化的形成原因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自然因素導致的,是指受到氣候、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所影響形成的荒漠化;
二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比如人類過度開採、放牧等導致林地和草原退化而形成的荒漠化,其中人為因素導致的荒漠化是可以治理成功的,但自然因素導致的荒漠化則是很難治理成功的。
而毛烏素沙漠就是因為人類活動才形成荒漠化的,毛烏素沙漠位於年降水量充足的地區附近,屬於半乾旱地區,在秦漢時期還是水草肥美,但是由於後來人類的過度放牧以及戰爭原因等才導致其地表植被逐漸減少,直到明清時期變成了一片沙漠,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為了解決陝西等地的風沙問題,決定治理毛烏素沙漠。
事實也證明了對於人為因素所導致的荒漠化是可以治理成功的。
但是塔克拉瑪幹沙漠是由自然因素所形成的荒漠化。
首先,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我國大西北的內陸地區,離海較遠,比如東南距離太平洋3300多公裡,西南距離印度洋大約2500公裡,西北距離北冰洋則有4000公裡左右,而西距大西洋高達7200多公裡,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塔克拉瑪幹沙漠受海洋水汽影響不大,降雨量稀少,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的時候只有4、5毫米左右。
其次,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塔裡木盆地中心,這樣的盆地地形具有「保溫作用」,溫度比較高且水分不容易揮發,而且還受到了秦嶺、阿爾金山、天山、阿爾泰山、崑崙山等大型山脈的阻隔,水汽很難進入。
最後塔克拉瑪幹沙漠長年處於乾燥的氣候中,降水量非常少,但是它的蒸發量卻達到了1000毫米以上。
總的來說,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治理是任重而道遠,能保證不繼續「惡化」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