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地形地貌最為多樣、也最為複雜的國家之一,其中也是沙漠分布範圍最為廣泛的國家之一。在近現代歷史上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前,隨著工業水平的不斷發展、能源和資源利用強度的不斷提升,以及人類活動的不斷加劇,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一些地區汙染現象日益加重、植被覆蓋率日益減少,乾旱半乾旱區域的面積也逐漸發展擴張,其中有一個明顯的指標就是沙漠面積增長速度較快,一些處於沙漠或者荒漠化邊緣的土地逐漸失去了生產能力,最終被細沙所掩埋,不但耕地面積受到威脅,而且每到大風天氣,漫天的黃沙所引發的沙塵暴,所波及的區域直達華北、東北等地區,人們對此苦不堪言。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力度,在生態環境脆弱區相繼開展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休牧禁牧以有引水等工程,特別是在一些中小型的沙漠治理上,比如庫布其沙漠、毛烏素沙漠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和財力,目前已經舊貌換新顏,基本上全部被濃密的林草和綠洲所覆蓋,昔日的沙漠已經不見了蹤影。那麼,有人不禁要問了,按照這樣的治理模式,我國最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是否也可以被治理成這樣而徹底消失呢?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沙漠的形成機制。世界上的沙漠,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區域,第一是南北回歸線附近,這裡主要受到長期的副熱帶高壓控制,大氣層的氣流方向以下沉為主,降水比較稀少,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第二個區域是距離海洋較遠的內陸地區,來自海洋的溼潤氣流很難到達這裡,如果這些區域中蒸發量很高,那麼在長期風化作用下,地表巖石極容易發生裂解,最後形成大規模覆蓋地表的細沙粒,形成沙漠,比如塔克拉瑪幹沙漠。第三種是位於沿海山脈的背風坡區域,來自海洋的水汽絕大部分都會被沿海的山脈所阻擋,從而背風坡區域的降水十分稀少,較易形成沙漠地貌,比如南美巴塔哥亞尼沙漠。
另外,還有一種佔比較小的小規模沙漠,它們一般是從大區域的沙漠中通過沙塵的劇烈遷移所臨時形成的,當然這個過程中也有人類活動的影響,比如問題中的庫布齊沙漠和毛烏素沙漠,它們的面積在治理之前分別為1萬多平方公裡和4萬多平方公裡,其成因除了隨著氣候變遷、風力輸送的沙塵在這裡聚集之外,人類長期的亂砍濫伐、過度放牧和開墾草原等活動的影響,也加劇了生態空間的萎縮、水土流失的加劇和沙漠化的擴張。
從以上主要沙漠類型及其形成原因可以看出,沙漠的產生和發展演化,既有降雨稀少、風力侵蝕現象嚴重等自然因素,也有漫長的歷史時期內形成的特殊地形地貌阻擋水汽輸送的地質因素,還有人類各種生產生活活動對自然生態環境影響和破壞的人為因素。那麼,按照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復那些因人類活動而造成的新增沙漠化土地,或者阻擋沙漠化的擴張趨勢。而對於因大氣候和地質因素為主導所形成的大規模沙漠,則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實現明顯的治理效果。
之所以庫布其沙漠、毛烏蘇沙漠基本治理完畢,當然與我們投入的大量資金和人力,實施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治理工程有必然關係,比如建造防風固沙林帶、草方格植草、引水灌溉等,還與它們的區域環境基礎有一定關係,首先它們的面積都不是太大;第二有黃河水從周邊流過,地下水源的補給較豐富;第三是這裡有一定的降水量,甚至可以達到年均300毫米,這些有利條件,都為人類實施的治理工程發揮功效提供了較強的自然加成屬性。有水什麼都好辦、沒有水怎麼都不行。
再來看一下塔克拉瑪幹沙漠,它的形成是典型的地質作用和氣候作用共同影響下的產物。在距今3000多萬年前,隨著大陸板塊漂移的加劇,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板逐漸靠近最終發生猛烈碰撞,最終使青藏高原區域的地勢迅速抬升,形成了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以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在此影響下,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基本上無法翻越喜馬拉雅山脈和崑崙山脈,也就無法經過青藏高原到達新疆南部地區。與此同時,來自大西洋的水汽被新疆西部的帕米爾高原阻擋,來自北冰洋的水汽被北部的天山山脈阻擋,而來自太平洋的水汽又無法向內陸輸送這麼遠的距離,因此新疆南部的氣候越來越乾燥。長期的日曬風吹,又沒有降水補給,這裡的巖石在日間和夜間的巨大溫差以及強勁的風蝕作用下,慢慢發生裂解,形成的較細沙砬通過風力輸送逐漸堆積形成流動沙丘,細沙不斷生成、沙丘不斷流動擴張,逐漸形成了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
從以上可以看出,塔克拉瑪幹沙漠相較於庫布齊沙漠和毛烏素沙漠來說,除了面積大上許多倍外,氣候條件更為惡劣,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降雨十分稀少,平均都不到100毫米,不足蒸發量的1/30,無論是沙漠中心地帶,還是周邊地區,其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都非常貧乏,而治理沙漠目前來看最好的辦法就是種草植樹,主要方法就是從沙漠周邊地區入手,循序漸進地增加植被覆蓋率,從而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在控制住沙漠擴張之後逐漸向沙漠腹地靠近,從而在若干低洼處形成可以長期存在的綠洲,進而再以綠洲為中心向四外擴大植物生長範圍,最終達到改良沙地的目標。在此過程中,特別是在前期要確保引入的植物成活,必須要有持續的水源供給,哪怕少點也行,就怕供應不上或者剛輸入一點水就蒸發完畢。
因此,制約塔克拉瑪幹沙漠治理的瓶頸問題就是水的穩定供給,要想完全治理完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這裡面有長期輸水可行性、水資源的來源渠道、植物成活率的綜合比較,這麼大面積沙漠的治理在世界上也沒有成功的先例可以借鑑。我國對塔克拉瑪幹沙漠,沒有因治理難度太大很放棄,近年來在沙漠的周邊地區實施了一系列的防沙治沙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沙漠向外的擴張趨勢,但是要深入沙漠腹地進行治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