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中韓在爭文化?實際這堆來自中國的東西都成了日本標籤

2020-12-11 嘻翻

最近漢服與韓服之爭,讓很多人都大為光火。最近兩國又因為泡菜吵了起來,其實國外一般說到泡菜,都習慣於叫它「kimchi」(韓語的泡菜),無它,韓流影響太大。但是我今天不想說韓國,倒是想從英文翻譯的角度,來看看我們的另一個鄰國——日本如何在近代文化傳播中佔儘先機,「不爭不搶」地把原產中國的東西變成了它們的文化標籤。

國外媒體報導中韓泡菜之爭

1、花

估計很多人以為我要說櫻花。櫻花原產自喜馬拉雅山脈,而今天被當作日本的代表,sakura一詞也被全世界廣泛使用(英文的cherry blossom是包含了櫻桃花的,實際不夠準確),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原產自中國南方的梅花,它的英文學名叫做Mumeplant Japanese Apricot,看,日本梅。實際上,在中國傳統花卉中,梅花要遠比櫻花具有文化內涵,畢竟我們都是背著「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長大的。

2、鳥

和花一樣被日本化的還有鳥類,我國東北地區的丹頂鶴,拉丁名稱叫做Grus japonensis,也就是日本鶴。這是為何?其實,丹頂鶴拉丁文命名的時間是1776年,那一年,美國建國,而中國正在閉關鎖國。丹頂鶴自中國東北地區向南遷徙到達日本的九州、本州作為過冬之地,因此,當時的西方學者在日本見到這種動物後,就將其命名為「日本鶴」。而日本也在各種紋樣設計中融入仙鶴元素,讓它更加為世人所熟悉。

丹頂鶴

日本紋樣中的仙鶴運用

意外嗎?還沒完,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朱䴉",它的拉丁學名叫Nipponia nippon,懂一點日語都知道,nippon就是日本(立邦油漆就是日本油漆的音譯),Nipponia nippon,即日本中的日本,其原因是朱䴉曾是日本皇室的聖鳥。後來由於朱䴉棲息地被大面積破壞,日本的朱䴉瀕臨絕滅的困境。在上世紀80年代中日友好的背景下,中國多次向日本贈送陝西的朱䴉,幫助他們挽救了朱䴉種群。

極其珍貴的朱䴉

3、禪

說完花鳥,我們再來說說文化,比如禪宗,中國人都知道禪宗來自少林寺,但禪的英文翻譯是Zen(日語的禪),原因無它,因為日本對禪宗的傳播構造,而且到目前為止通過各種藝術載體廣泛輸出。

zen成為了禪的標準英文翻譯

日本對禪宗的傳播有多早呢?早在1900年,鈴木大拙就把《大乘起信論》翻譯到了西方,自此之後,西方社會變習慣於以zen(日語的禪)作為「禪」的翻譯。而中國禪宗在西方的傳播是上世紀50年代的事了。 後來日本另一位禪宗大師乙川弘文跟賈伯斯相識後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進而影響到了整個蘋果品牌的理念。

鈴木大拙在西方傳播禪宗

乙川弘文在賈伯斯的婚禮上

事實上,西方現代開始頻繁使用chan這個音譯,是因為近年中國功夫的影響,沒錯,真的很多外國人熱愛少林寺,知道這裡是禪宗祖庭(關於少林功夫在西方的傳播小編可以另外寫一篇,有興趣的可以給我留言),還專門到這裡來旅遊甚至學習功夫。

4、圍棋

最近棋魂很火,而圍棋的英文翻譯GO就來自日語。圍棋在日語裡寫成"碁"(讀做ご,即拼音GO的發音),而且圍棋英文術語大部分是從日語來的。藉助動漫的力量,棋魂讓很多西方人了解到了這種東方的神秘棋類。不過這些年日本圍棋著實不太爭氣,風頭被中韓搶回來了。

棋魂漫畫原作

5、盆栽

還有一個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詞,就是盆栽,它的英文翻譯是Bonsai,這個詞來自日語對盆栽的音讀,由於日本盆栽藝術非常發達,在國際上久負盛名,很多人都以為盆栽來自日本。甚至很多中國盆栽愛好者在ins上發圖片,也要打上Bonsai的標籤。

ins上的Bonsai標籤

6、漆器

大家應該都知道日本的國名Japan就是漆器的意思吧?而漆器工藝原本是中國古代的發明,兩漢時期的漆器藝術成就還很高,在今天成都漆器還是四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本在中國漆藝基礎上,發展出了「蒔繪」,以金、銀屑加入漆液中,以螺鈿、銀絲嵌出花鳥草蟲或吉祥圖案,顯得極其華美,蜚聲世界。

中國漆器

日本蒔繪

7、悟空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吃驚,孫悟空還能成日本的?

之前《黑神話·悟空》這個遊戲的預告片不是火遍全球嗎?而一開始,很多外國人看到視頻脫口而出的是「這不是Goku嗎?」而Goku就是《七龍珠》裡那個悟空。七龍珠90年代在歐美紅極一時,在那以後,很多歐美人才真正意識到,日本人不僅會造汽車、家電,還是個動漫大國。所以這隻猴子在很多西方人心裡的名字是叫Goku而不是悟空。

網友解釋孫悟空來自於西遊記

以上所說,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文化傳播對於語言的影響有多大?一個典型,我們熟知的「動畫」,英文名叫「anime」,實際上這來自日語的簡化(原單詞是animation),而近年來隨著中國動畫在國際上的流行,已經有一小波動畫迷,直接將中國動畫翻譯成donghua而非chinese anime。同樣的,manga(漫畫)也來自日語,但現在很多人直接把中國漫畫譯作manhua。

一位熱愛中國動畫的外國youtuber

傳播本國文化,第一要佔到先機,不要讓其他國家「先入為主」;第二要持續輸出,影視、動漫、設計等等都會強化受眾的印象;第三,也是最根本的,就是重視保護我們的文化,不要讓它成為無根之花,等到別人搶走了,才想到珍惜。

好了,我的小作文寫完了,覺得有收穫的話就給我點讚轉發吧~對中國文化海外傳播有興趣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哦!

本文為原創,不經同意擅自抄襲搬運的人

相關焦點

  • 你以為中韓在爭文化遺產?實際上這些來自中國的東西都成日本的了
    最近漢服與韓服之爭,讓很多人都大為光火。最近兩國又因為泡菜吵了起來,其實國外一般說到泡菜,都習慣於叫它「kimchi」(韓語的泡菜),無它,韓流影響太大。但是我今天不想說韓國,倒是想從英文翻譯的角度,來看看我們的另一個鄰國——日本如何在近代文化傳播中佔儘先機,「不爭不搶」地把原產中國的東西變成了它們的文化標籤。
  • 換個視角看中韓「泡菜之爭」
    近日,韓國一個大學的教授向百度百科發郵件,就「泡菜」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表述表示抗議。這名教授的抗議再次引發中韓網民之間關於「泡菜」起源和文化遺產歸屬的爭論。無獨有偶,這名教授近日還向中國網遊公司「疊紙遊戲」致函,就該公司換裝遊戲「閃耀暖暖」中的韓服套裝提出抗議。
  • 你以為這6個姓氏是日本的?其實都是來自3000多年前的中國!
    其實百家姓遠遠不止一百個姓氏,有很多姓氏在百家姓中就沒有記錄,尤其是一些來自於少數民族的複姓。於是部分人會以為一些複姓是日本人的,但是其實這些姓氏都是起源於我國古代。接下來和小編一起看看那些容易被誤認為是日本人的姓氏吧!1、東野和新垣這兩個姓氏是最容易誤會成是日本人的姓氏的,其實這兩個姓氏是來自於我國。
  • 「世界警察」連這都管?美國插足中韓軟實力之爭:泡菜起源是韓國
    近日,一位韓國教授向中國搜尋引擎公司發郵件,就「泡菜源於中國」的「錯誤」進行抗議。這位韓國教授在信中附上了韓國泡菜的歷史文化資料,並且強調韓國泡菜源自於中國是「明顯的錯誤」,要求糾正相關錯誤信息。中韓之間的泡菜起源之爭又起,而這個時候美國也在其中插上一腳,前太平洋艦隊司令,現任駐韓大使哈裡斯在推特上發表推文力挺韓國,表示韓國是泡菜的起源地。這場中韓之間的軟實力之爭的結局早已註定,擁有完善泡菜產業支持的中國必勝。
  • 評論稱釣魚島成日本三島之爭最棘手問題
    原題:釣魚島成日本三島之爭最棘手問題  近日,韓國總統李明博登上了韓日之間有爭議的獨島(日本稱為竹島)。日本朝野輿論大譁,駐首爾大使也被召回國內以示抗議。對於這一抗議行為的力度,在字面意義上,要高於不久以前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的類似行程安排。至少日本外務省沒有試圖讓別人不要「混淆」大使回國的性質到底是例行公事還是表達不滿。
  • 中韓文化之爭:韓國教授稱漢字是韓國人發明的
    中韓傳統文化 漢字之爭  從「端午祭」申遺到將中醫改為韓醫申遺,從號稱「漢字是古代韓國人發明的」到漢字申遺,韓國人的「胃口」越來越大,中國的網民不願意了,他們說漢字是中國的,不是韓國的,表示要維護漢字的「所有權」。「漢字對韓國人確實是遺產,因為他們不用了。但是漢字還在中國生機勃勃地活著,進化著,沒死申什麼遺!中國給漢字申遺?
  • 韓國為什麼喜歡和中國爭端午來歷,原來是……
    但中國與韓國相近卻不相鄰,居然也有諸多的紛爭,比如:國家層面爭如中韓海域之爭,民間組織也爭如電影裡的歷史之爭,中韓文化之爭如醫術之爭,節日之爭,風水之爭以及人文始祖之爭。為什麼韓國就那麼喜歡與中國爭各種東西呢?
  • 何新:中韓漁爭的由來與匪夷所思的《中韓漁業協定》
    這個漁權之爭的背後,映現著敏感的地緣政治和海洋資源與經濟權屬的國際競爭,絕非幾條漁船和單純捕魚權的問題。為什麼在2000年代以前,中韓兩國在海洋上並沒有發生過這麼尖銳激烈的衝突,而目前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中國並不是一個戰敗國,也不是二等無主權的依附性屬國。但為什麼在黃海問題上卻多年處於被動挨打的態勢,動輒理屈詞窮、處處受窘?仿佛有短處握在韓國手中,令國人殊為難解。
  • 韓國人真以為什麼都是他們的嗎?
    這種印象由來已久,從韓國申遺端午祭,到傳說孔子是韓國人,再到將活字印刷申遺,似乎韓國人特別喜歡將我們的歷史和傳統文化拿來套到自己身上,於是「什麼都說是韓國的」這類標籤也被深深印在了中國人心中。凡是跟韓國有關係的新聞,下面總有評論說「快別說了,小心他們又說……是他們的。」那麼,韓國人真地認為什麼都是他們的嗎?可以說是,但也不是。
  • 日本中部國際機場將開始接待來自中韓的旅客
    原標題:日媒:日本中部國際機場將恢復中韓航班往來據海外網11月3日消息據日本東海電視臺3日消息,由於中韓疫情逐漸趨緩,繼成田國際機場和羽田國際機場之後,日本中部國際機場也將開始接待來自中韓的旅客。
  • 中韓意見領袖對話:建議樸槿惠來中國開微博
    日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主辦、環球網協辦的首屆「中韓網絡意見領袖圓桌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韓雙方的十多位網絡意見領袖參加,分別從不同角度解讀了當前中韓關係及民間交流情況。會議由環球網副總編輯石丁主持。本文由環球網評論頻道根據嘉賓發言內容整理而成。
  • 日本妹子來中國旅遊落淚:原來都是中國發明的,我卻以為來自日本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萬千的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演變,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奇聞趣事發生,學富五車與行萬裡路同樣重要,讓我們一起領悟知識的同時,獲得更多世界當中的快樂吧。日本妹子來中國旅遊落淚:原來都是中國發明的,我卻以為來自日本。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當中,人們早已被繁瑣乏味的工作所束縛,越來越多的人想在自己放假的時候,能夠帶著一家老小出門旅遊一趟,不僅能夠放鬆自己長期工作下緊張的心情,同時還能感受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旅遊也越來越成為當代社會人的一种放松解壓方式。
  • 日本女性遊客來中國旅遊,表面說是旅遊,實際對這兩種東西感興趣
    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源遠流長,很多地方充滿著中國獨特的韻味和風格,這些大多被改造成觀光地,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遊客,不僅是中國遊客,很多外國遊客也紛紛來到中國,享受中國文化的薰陶,比如,在我們的鄰居日本,一直以來日本遊客在中國的國際旅遊中都佔有一定的地位,很多日本人喜歡去中國旅遊,但很多日本人並不只是為了旅遊
  • 中韓文化交流日趨「互通有無」
    這部紀錄片從人口、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多角度、多層面、立體化解讀中國,共分8集向韓國民眾展現了中國形象,在韓國創下收視率8.3%的佳績。可以看出,韓國從上到下、從政府到民間都在重視重新認識中國。   其實,自從去年以來,中韓之間包括旅遊觀光、影視綜藝、青年項目等文化交流頻繁,雙方由此贏得了實實在在的旅遊收入、經貿合作。
  • 5樣被誤以為是日本的東西,都是中國發明的,日網友:難以接受
    文|書生日本這個國家受我國文化影響很深,很多看似是日本獨有的東西其實都來源於中國,比如說這5樣東西。事實上19世紀之前,和服依然被稱之為「吳服」,只是後來日本為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將其改名為「和服」。南北朝時,角牴被改名為相撲,唐朝時傳入日本,深受日本人喜愛,並在日本發揚光大,如今更是成為了日本國技,反而在中國逐漸銷聲匿跡,以至於很多人都以為相撲是日本人發明的。
  • 韓國剽竊中國文化六大典型罪狀
    其實,不是你的東西即便是沒人看著也不許拿,這更是中國的傳統美德,韓國喜歡剽竊可為什麼就沒有把中國的路不拾遺的優良傳統給學習了去,據為己有呢?  在這次開幕式洩密事件中,事實上進入體育場的記者已經被告知不要拍攝彩排內容。韓國SBS的行為在奧運歷史上是第一次出現,他們不但破壞了默契,也「奪走」了人們期待驚喜的樂趣。難道這就是韓國一貫的作風,什麼都想爭個先?
  • ——再議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的流傳,不僅節名眾多相異,而且習俗也不盡相同,但大多都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賽龍舟等等。    端午節已經成為流行於東亞的國際性節日,除中國之外,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也過端午節,但節日內涵已有差異。
  • 商標之爭日本「無印良品」敗訴,濟南店鋪相關產品改標籤
    「無印良品」,周所周知的日本百貨品牌,因「無印良品」商標之爭敗訴再上熱搜,引起廣泛關注。日前,法院作出終審判決,日本「無印良品」敗訴,判令其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發布聲明,賠償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商標之爭,日本「無印良品」緣何敗訴?
  • 神秘三星堆來自「外星人遺蹟」?華夏文明來自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關於三星堆文明其中的幾種假說,由於個人知識面限制等原因,會有明顯漏洞。今日話題為什麼說三星堆文明來自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提到三星堆大部分人會想到外星人,有人說這是外星人的遺蹟,有人說這裡是古蜀國,也有人說中華文明起源來自兩河文明,也就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 這座埋葬了大批中韓勞工的日本島嶼,或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軍艦島」 視覺中國 資料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期將審議日本對「軍艦島」的申遺請求,這座埋葬了大批中韓勞工的島嶼,或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而日方2015年申遺時就曾遭到中韓等國的強烈反對。據韓國《亞洲經濟》6月25日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當日稱,在本月24日至下月4日舉行的第42次會議上,將對日本政府提交的與明治日本產業革命遺產相關的《保護現況報告》進行審議,「軍艦島」或被日本申遺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