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垃圾分類行業發展經驗借鑑——德國、日本、美國

2020-12-24 北極星環保網

2019年全球垃圾分類行業發展經驗借鑑——德國、日本、美國

北極星固廢網訊:經濟發展要求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從國外發達國家的垃圾分類經驗來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即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時,國民經濟相應的消費模式、環保意識會發生變化,適於推行垃圾分類。

國外發達國家進行垃圾分類已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如日本、德國和瑞典等,目前已處於比較成熟的階段。但全球垃圾分類並沒有統一的模式,各國都根據自己國家的國情各有側重。

德國是最早實行循環經濟立法的國家,其實行的是「連坐式」懲罰措施及雙向回收系統。日本的垃圾分類責任明確,有完善的獎懲制度並嚴格實施。丹麥是通過稅法和收費退費推行垃圾分類回收,而瑞典則是生產者責任制的首創國家。

總體是由粗放式向精細化發展,懲戒與獎勵相結合,核心是培養市民的自覺參與意識,讓人們從「嫌麻煩」向「我願意」轉變。

德國垃圾分類行業發展

德國通過立法禁止隨意處理垃圾,為參與垃圾分類回收的企業提供保障。德國每一戶或是每一棟住宅樓,都分門別類地設置垃圾分類的垃圾桶。如果不按照分類丟棄垃圾,垃圾回收企業會拒收桶內垃圾,長久不按分類丟棄垃圾,企業有權罰款。另外,通過市政招投標的垃圾分類回收企業可以獲得垃圾處理費。

目前德國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垃圾處理產業體系,從業人員超過25萬,每年的營業額高達5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908億元),約佔全國經濟產出的1.5%。

日本垃圾分類行業發展

1、 行業發展經驗

日本垃圾減量化從2000年開始顯現,核心原因是垃圾收費制度的大規模實施。2000年以後,實施垃圾收費的自治體越來越多。截止2017年2月,根據日本東洋大學經濟學系山谷修作教授的調查統計顯示,日本全國1741個自治體中,實施垃圾收費的共有1100個,收費實施率為63.2%。

常見的垃圾收費類型有單純計量收費制、累進計量收費制、定量免費制、補助組合收費制和定額收費制5種。由於單純計量收費制相對簡單,產生者不必擔心垃圾產生量,費用也比其他類型更加便宜。因此,在日本,收費最多的是單純計量收費制,補助組合收費制使用的最少。

2、行業發展階段

日本垃圾分類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世紀八十年代,日本開始實行垃圾分類;第二階段為20世紀九十年代,垃圾分類效果逐漸體現出來;第三階段為21世紀初,開始進入垃圾循環利用階段。

3 、垃圾處理方式

在日本,城市街道幾乎不設置垃圾箱,只在一些便利店附近設置少量垃圾箱,目的是讓人把垃圾帶回家從而保障日本街道的整潔。

資源垃圾可以循環再利用:可燃垃圾燃燒後可作為肥料;不可燃垃圾經過壓縮無毒化處理後可作為填海造田的原料,如臺場就有一部分是垃圾堆填而成的;電子垃圾主要採取一定的科技技術進行再利用,如松下環保技術中心對於處理舊電視機、洗衣機、空調和冰箱的再生利用率接近85%。

美國垃圾分類行業發展

美國大約有27000家企事業單位參與固體廢物的管理和經營。其中有55%屬於公共事業單位,其餘45%是私營企業。這些企業提供了367800個就業崗位。全美固體廢物產業工業淨產值達到433億美元。

以美國廢物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 Inc.,以下簡稱WM)為例,其成立於1968年,經過多年的成長和發展,從數個小型垃圾收集站逐步發展為全球固廢的絕對龍頭。在1990年初,公司開始了「Single Stream」的市場研究。「Single Stream」可以減少垃圾車運輸時間和成本,減少人工勞力,提高居民回收熱情,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提高垃圾回收量多達40%。截止2016年, 公司運營的96家回收廠中有43家使用「Single Stream」,佔比近45%。

同時WM通過資源回收創造超額利潤:截止2009年,公司的填埋沼氣發電量約佔全美國填埋沼氣發電量的60%;通過整合原有家居用品的回收市場,形成了「產品回收集團」;2013年新研發的有機廢物集中回收系統(CORe®),通過對商業食物垃圾的處理,製成泥漿後送至汙水處理廠的厭氧消化池,可以提升多達70%的厭氧消化的能量產生量。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日本垃圾分類及處理歷程回顧及經驗借鑑
    北極星固廢網訊:一、日本垃圾分類及處理歷程回顧1、東京都垃圾減量上世紀80-90年代開啟,按垃圾性質分為企事業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1990年,面對都內高昂的垃圾處理成本與垃圾量的急劇增長,東京都環衛審議會提出垃圾減量的計劃目標,即到1996年,實現一般廢棄物中的「定點收集」垃圾量削減10%,「自送垃圾」減少22.5%
  • 垃圾分類有多難?這本書梳理了全球經驗與上海實踐
    在2020年這個不同尋常的春節假期裡,澎湃研究所完成了《垃圾分類的全球經驗與上海實踐》這本書的編輯工作。如果說2020年,「防疫」是中國乃至全球最重要的事件。那麼,在過去的2019年,「垃圾分類」無疑是上海乃至中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和防疫一樣,垃圾與所有人密切相關,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垃圾。根據2018年的統計數據,上海每人每天產生的垃圾量約為0.89公斤。
  • 最嚴格垃圾分類什麼樣?日本分51種
    近日,垃圾分類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在我國十幾年的推行過程中,不願分、不會分、不能有效回收等問題讓垃圾分類難以真正落地。新華社駐日本、德國、紐西蘭等地的記者實地探訪,尋找這些國家在解決上述問題時值得借鑑的經驗。
  • 借鑑德國經驗 促進氫能產業發展
    借鑑德國經驗 促進氫能產業發展 中國經濟新聞網
  • 詳解日本垃圾極致分類的經驗
    詳解日本垃圾極致分類的經驗北極星環保網訊:兩年前,攝影師王久良將自己走過的400多個垃圾場圈在北京地圖上,形成了一道將北京城包圍起來的垃圾「七環」。今天,這道垃圾「七環」還在蔓延。但北京的垃圾處理反應弧太過漫長,執行力幾乎為零。
  • 2018年垃圾焚燒爐行業國際現狀及前景預測,全球保有量或將突破1000臺
    以中國為例,2010年中國垃圾焚燒爐約為329臺,到2017年已經超過1000臺,垃圾焚燒爐增速較快,中國市場成為垃圾焚燒爐市場的重要推動力量。圖表1:全球垃圾焚燒爐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全球垃圾焚燒爐行業市場規模根據前瞻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全球共有2200多座垃圾焚燒廠,其主要分布在歐洲、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 應勇率團訪問日本看了這些基礎設施,將借鑑日本城市管理經驗
    應勇率團訪問日本看了這些基礎設施,將借鑑日本城市管理經驗 由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率領的上海市代表團於6月2日至4日訪問日本。
  • 垃圾分類,日本真的是榜樣嗎?
    中國人到日本旅遊,第一個感慨幾乎都是:「哇!真乾淨啊!」接下來要是細心打聽,學習日本的乾淨經驗,都會被他們那套全世界最繁複的垃圾分類來一發深深的心靈撞擊。根據非營利的國際調查項目Waste Atlas的數據,2012年,日本的垃圾回收再利用率只有20.8%,比素以鋪張浪費、不愛護環境著稱的美國(25.8%)都低了不少。
  • 工作47年的日本酒店人分享垃圾分類經驗:第一步是讓垃圾再「住」一晚
    在日本,環保和垃圾領域已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體系,日本的酒店也積累了一套垃圾分類的經驗。近日,在日本帝國飯店工作了47年的田代健一先生就首次來到中國,受遠洲旅業邀請在上海阿納迪酒店分享了帝國飯店的垃圾分類模式。
  • 世界|日本垃圾分類頂層設計與制度建設及其啟示
    日本在垃圾處理處置領域,貫徹3R(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理念,並深入踐行,形成了全球矚目的優秀治理範例。特別是日本的垃圾分類,隨著固廢管理政策的沿革以及處理處置技術與設施建設的發展,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發展模式,在頂層設計、制度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
  • 德國垃圾分類的6個細節
    仗著在德國短暫的留學生活經歷,前段時間上海掀起全民學習垃圾分類熱潮,家中男女老少一起上陣的時候,筆者卻十分淡定。全球垃圾分類最嚴格的國家都待過了,我怕啥?更何況,從表面上看,上海的垃圾類別和德國頗有可比照之處。
  • 楊中藝:日本垃圾分類經驗
    楊中藝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作為廣東-兵庫循環型城市建設技術委員會委員,筆者於2010年3月赴日本北海道帶廣市考察。該市是日本垃圾分類收集做得比較早和比較好的城市,至今已有16年以上的歷史。以棄置垃圾體積來計費的好處,是可引導市民儘量減少垃圾產生量。為節省費用,市民們往往仔細地將垃圾摺疊、擠壓和壘放,以提高垃圾袋的容積使用率。筆者訪問的一個日本普通家庭每年約購買5次垃圾袋,全年花費約3000日元,而這個家庭的每月稅後收入大約50萬日元。儘管帶廣市垃圾分類是強制性的,但並不是所有市民都能自覺遵守有關規定。
  • 北京市垃圾分類最新標準一覽 我國垃圾分類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截至2020年3月底,全市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共44座,總設計處理能力達到32711噸/日。其中焚燒設施11座,能力達到16650噸/日;生化設施23座,能力達到8130噸/日;填埋設施10座,能力達到7931噸/日。北京市垃圾分類最新標準北京將生活垃圾分為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類 。
  • 上海垃圾分類正式實施 2019年垃圾分類概念股一覽表
    綜投網(www.zt5.com)07月01日訊  7月1日起,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根據規定,個人或單位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都將面臨處罰。與此同時,全國多地也陸續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 垃圾分類帶來多重機遇與挑戰 環衛行業迎來智能化升級
    2020年11月13日,「2020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年會暨2020中國環衛博覽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大會以「展望垃圾分類新時代,共創中國環衛新發展」為主題,並設置了多個專題論壇和展覽,讓環衛行業各企事業單位之間進行了充分了展示、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動我國環衛事業的健康發展。
  • 全球典型國家地攤經濟發展經驗——日本、美國
    可以參考日本、美國和歐洲等國地攤經濟發展經驗。日本地攤經濟發展及經驗借鑑(一)在日本,路邊攤被稱作「屋臺」,其中福岡屋臺搜索熱度最高。福岡的屋臺多為小吃,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商業街的人行道上,一般會在晚上7點的時候開張。
  • 首爾垃圾分類知多少
    5月1日起,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北京垃圾分類迎來新階段。  「以往可能是做飯1小時,倒垃圾2分鐘,現如今倒垃圾前,垃圾分類20分鐘。」北京市豐臺區市民丁益民向記者分享了剛踐行一周垃圾分類的感受。
  • 國內外交通高質量發展經驗借鑑與啟示丨龍志剛專欄
    發達地區交通運輸發展水平代表了當今交通領域發展的先進水平,從國際國內經驗看,交通發展都會經歷交通規模高增長之後轉入交通高質量發展的過程,這是客觀發展規律。當前交通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構築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根據,河南省需要借鑑發達地區交通發展的經驗,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運輸結構、發展交通信息化、注重交通環保安全、推進城市交通治理以及完善管理體制等六個方面促進交通高質量發展。
  • 德國首都柏林的綠色城市建設經驗
    德國首都柏林的綠色城市建設經驗 2019-03-28 13: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友好之翼」文化小使者分享在日本研學垃圾分類經驗
    「友好之翼」文化小使者分享在日本研學垃圾分類經驗 澎湃新聞記者 汪華 2019-12-11 14:31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