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過之後,我似乎找到了「新世代」的遊戲體驗

2020-12-16 愛範兒

賽博朋克 2077 一經發布後,連續成為了這幾天午休話題榜的第一名,大家在辦公室分享著自己的捏人心得,交流遇到 Bug 的解決經驗。

「2077 年我們還要用主機玩遊戲嗎?」同事突然拋出的正經發問讓人猝不及防,但是也值得深思。

遊戲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充滿了人造人、人機結合的黑科技世界,玩家可以在裡面通過連接網絡實現大部分操作,玩遊戲還真的不用主機,要娛樂只需要通過網絡連上遊戲虛構的「超夢系統」即可。

回歸到現實,如果想要實現這種雲遊戲的體驗,我們可能不必等到 2077 年。

從雲端落地的暢玩體驗

隨著網絡設備基礎建設的完善,近年來網絡傳輸速率逐漸趕得上本地數據傳輸,各大遊戲廠商、平臺商都宣布推出相應的雲遊戲服務,騰訊推出的 START 平臺便是這其中的佼佼者。

START 平臺距離開始測試已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目前從 PC 端的用戶反響來看,START 平臺在畫面和延遲的控制上都令人滿意。START 平臺在 12 月 12 日正式在電視平臺開放測試,我也第一時間在電視上下載應用體驗。

上手這臺「雲主機」大概是我多年的遊戲生涯中最輕鬆的一次體驗:

沒有數據線的連接,不用等待漫長的遊戲下載過程,只需要在應用商城下載 START 雲遊戲,挑選喜歡的遊戲點開就能玩。從我打開應用到進入遊戲畫面,整個過程只用了 3 分鐘,比一般手遊的更新還快。

《古劍奇譚三》是我體驗的第一款遊戲,其憑藉精緻的畫面表現於仙俠特有的飄逸美術風格,一經推出就被譽為了國產仙俠遊戲的扛鼎之作。因此我非常好奇,這款被譽為「看風景模擬器」的單機大作在 START 平臺上會有怎樣的畫面表現。

結束了初見面的新手教學後,我開始仔細打量豔陽高照的光明野,《古劍奇譚三》剛在 PC 端推出時我也曾造訪過這個地方,但是從在更大屏幕電視上感覺截然不同:

隨風飄搖的麥海、質感精緻的服裝造型、如野火般飄舞的楓林,從畫質上看依然是和 PC 端一樣的精美,但是從觀感上看,大屏幕的畫面帶來的震撼感要比 PC 強得多。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看到旁邊眼饞我手柄的同事後,我也想把這種帶薪玩遊戲的快樂分享給他,START 平臺上的《只只大冒險》就非常適合多人同屏遊玩。

《只只大冒險》在操作上就對多人遊戲非常友好,只要拿出手機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手機就變成了能夠作為虛擬手柄使用,即使家裡只有一個遊戲手柄也不會打斷分享的興致。

從可愛的畫風上就不難看出,只只大冒險是一款側重於輕鬆愉快氛圍的遊戲。

正如遊戲的標語「用心交朋友,用腳玩遊戲」,兩名玩家需要通過遙杆操縱機器人的小腳來過關,遊戲設計了很多需要雙人合作的場景,兩個人笨拙地用腳合作時不斷地交流(責怪)讓關係迅速升溫。

當然,如果兩個人默契不夠,關係很容易過熱,這時沒什麼比打一架更好解決問題了 —— 我指的是打一把《拳皇 14》。

《拳皇 14》作為最考驗及時反應的格鬥遊戲,實際體驗下來我感覺 START 雲平臺的延遲表現做得非常不錯,網絡延遲基本都控制在 5ms 左右。

在搓招的時候很難察覺到有操作延遲,更多的時候我會忘記掉這是流媒體傳輸的畫面,沉浸在格鬥世界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每個人的網絡環境不一樣,延遲的表現也各不相同,我測試使用的網絡條件是有線連接的 89 Mbps 速率。START 平臺表示 50 Mbps 的有線網絡就可以低延遲暢玩,想要嘗試的朋友可以作為參考。

一切都為了玩家

結束了試玩體驗後,我總有一種錯位感:

在認知上我明確地知道電視上顯示的都是流媒體實時傳輸的畫面,但是每當按下手柄按鍵後看到角色做出即時的反應,又和我在本地運行主機遊戲別無二致,很難找到雲遊戲的網絡傳輸痕跡。

這種錯位感不是沒有原因的,START 平臺的低延時、高畫質遊戲表現,已經非常接近主機運行遊戲的水平。根據騰訊實驗室測得的數據,從手柄按下到電視畫面顯示的延遲數據來看,START 雲遊戲甚至能比主機運行還低 30ms。

在此之前,電視雲遊戲市場早已有不少智能電視廠商入場,想將家庭劇場打造為客廳娛樂中心,但從最終的延遲表現和畫面表現來看,結果大多都不盡如人意。

▲ 圖片來自:Digitaltrends.com

要探究其原因,就要對雲遊戲的原理有更深刻的認識。當玩家運行雲遊戲時,每一次操作都會通過網絡傳輸到雲端的處理器,經過雲端的計算和渲染後,再將實時的遊戲畫面串流到終端進行顯示。

在這個過程中,第一步和第二步都不涉及畫面的顯示,只要數據傳輸和處理的速率夠快,基本不會對畫面延遲造成影響。

玩家在雲遊戲感知到的畫面延遲和卡頓,基本上都來自於雲端返回傳輸畫面和終端顯示畫面的過程中。

這個過程和我們在騰訊視頻上看電影,或者在鬥魚上看直播的流媒體傳輸很類似,不同的是在收看視頻或者直播時可以通過提前緩存數秒鐘的畫面消除畫面延遲,而雲遊戲的過程中一切畫面的反應都是即時的,即使是 1s 的緩存延時也會讓遊戲體驗大打折扣。

想要實現雲遊戲的高清畫面傳輸,光靠大帶寬是遠遠不夠的,更高效的壓縮算法和解碼技術才是實現雲遊戲的關鍵。START 之所以能將延時性和畫面表現平衡在業界頂尖的水準,背後原因之一是騰訊將其在音視頻編解碼領域多年深耕的技術,運用在了雲遊戲上。

▲ 圖片來自:Innerventur.es

在速度一定的情況下,距離越短,花的時間就越少,解決網絡延遲也是這個道理。

為了降低雲端到用戶的延時,騰訊在絕大部分省份都設有伺服器節點,未來將會保證做到大範圍覆蓋,確保節點到終端的距離小於 300 公裡,由此利用邊緣算法將延遲大幅降低。

更為重要的是騰訊還與智能電視廠商們合作,推出了 START 電視認證體系,從晶片層開始優化電視終端的解碼技術。通過了 START 認證的智能電視,能夠更高效渲染和輸出畫面,從硬體上保證玩家的低延遲遊戲體驗。

也就是說,START 電視認證通過軟硬體的結合,讓每個玩家的流暢體驗都能得到保障,這也是 START 雲遊戲平臺的遊戲體驗區別於其他平臺之所在。

除了玩家的視覺體驗外,掌上體驗也是 START 認證的關注對象。包括北通、小雞等遊戲手柄廠商在內都參與了 START 認證計劃,通過認證的手柄不僅有著更低的無線傳輸延時,而且在 START 平臺上購買時還能享受專屬的折扣優惠以及贈送遊戲時長活動。

對於沒有接觸過主機遊戲的電視用戶而言,嘗試高品質遊戲的門檻變得前所未有的低:

只需要增添一個 START 認證的遊戲手柄,連接上電視即刻暢玩。購買遊戲、下載遊戲、安裝遊戲的傳統過程都被跳過,玩遊戲就像接上耳機聽歌一樣輕鬆。

在「雲」之上,遊戲重新 START

打開 START 的遊戲列表可以看到,與國內版權意識薄弱的雲遊戲大環境相比,START 電視雲遊戲絕對算得是一股清流。

在 START 平臺上架的全部都是正版授權的精品遊戲,並且都是專門為大屏幕遊玩所打造,而並非簡單地將手遊放大到更大的屏幕上。

在遊戲庫內也不乏《波西亞時光》、《不思議的王冠》等受到玩家們一致好評的優質國產作品,這對於國內的遊戲開發者或者玩家們來說,無疑是一件利好的事。

▲ 正版遊戲專有的經典白屏忠告

國產單機遊戲行業曾經歷過輝煌的仙俠時代,也經歷過版權混亂的至暗時刻,盈利對於遊戲廠商而言一直是個難解決的問題。

玩家們一直追求著更優秀的遊戲體驗,而廠家為了滿足這種期待則必須投入大成本進行研發;但是如果想要得到可觀的商業回報,遊戲單價不可避免地設置在較高的區間,高昂的遊玩成本又阻礙主機遊戲玩家規模發展。

START 平臺採用目前更主流的「內容 — 平臺 — 訂閱」娛樂消費模式,玩家能夠以訂閱制的價格享受高品質的遊戲體驗,而遊戲廠家作為內容方,在營收得到了保障後有更多的資金能持續投入遊戲開發中。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更多玩家都能提前接觸到的電視雲遊戲的便利,目前 START 平臺首月可以免費體驗,即使家裡沒有手柄,也可以即刻用虛擬手柄和家人玩一把《只只大冒險》。

根據艾媒網的數據顯示,2019 年雲遊戲用戶規模約為 1.33 億人,預計 2023 年用戶規模將達 6.58 億人。

雲遊戲迅速發展的同時,也能帶動更多電視用戶轉化為遊戲玩家,可以預見的是,遊戲行業即將煥發出新的活力。

同樣煥發活力的還有智能電視市場,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網絡服務中心發布的第 45 次《中國網際網路網絡發展狀況報告》,我國網民使用電視上網的比例已經達到了 32% ,相較 2018 年增長 2.0%。

居家生活激發了人們的家庭娛樂需求,成為客廳中心的智能電視需要承載更多的內容和服務。

過去智能電視還只能提供單一的影音內容,而在 START 雲遊戲的推出,給家庭娛樂帶來更多了想像空間。

以前我們想要體驗一下高品質的 3A 大作,所要付出的成本比較高昂 —— 需要購買一臺性能強大且昂貴的 PC 或者遊戲機,以及動輒幾百元一款的遊戲大作。

一旦玩遊戲的新鮮感過去了,這些花重金購買的遊戲設備要麼只能在電視旁吃灰,等待下一款熱門遊戲發售,要麼就被掛上了二手交易平臺,靜候有緣人來接手。

高昂的遊戲門檻嚇退了很多對主機遊戲感興趣的輕度玩家,主機遊戲用戶和主機遊戲愛好者之間被這道有形的牆隔開,NikoPartne 發布的 2019 中國主機遊戲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的主機玩家達到 1100 萬,遠低於 PC 端和手遊端市場。

START 雲遊戲的出現如同一道梯子,讓更多的遊戲愛好者們能夠輕鬆地接觸到高品質的主機遊戲。這讓我聯想到一個未來場景:

拿起手機看到喜歡的視頻主更新了一個有趣的遊戲視頻,然後打開電視拿起手柄立馬就能體驗到。

雲時代的到來讓我們擁抱上更便利的生活,雲遊戲作為一種全新的遊戲模式,值得每一個玩家的期待。

相關焦點

  • 小時候常玩的「扮家家酒」遊戲臺語該怎麼說?
    這種類似角色扮演的遊戲,似乎歷久不衰,從孩時的扮家家酒、一直到忍者龜跟許瑞德的玩具人偶相殺,又甚至是透過搖杆控制著電玩螢幕裡的角色,都是在滿足心裡的一種角色體驗。這個體驗的根本,簡直可以說是「扮家家酒」。
  • 皮卡丘的「中年危機」,就靠這部遊戲解決了
    經過了七個世代的更新,精靈寶可夢的遊戲角色已經突破了 800 大關,遊戲的要素(包括寶可夢的技能、屬性等)也變得越來越複雜了。這樣的設定對於新玩家(同時包括斷代的玩家)肯定是不夠友好的,於是《皮卡丘\伊布》選擇對初代的《精靈寶可夢·黃》進行復刻。
  • 轉載|這一切都是時代的眼淚:「鬼滅世代」的新風、「高達世代」的憂鬱
    也許這是第一次,「高達世代」這個名詞正式在市場上出現,但是,所謂的世代定義,可不是某位專家提出一個新鮮名詞便算數,不過,在距離《機動戰士高達》播映 30 多年之後的 2011 年,即便沒有人將「高達世代」印在書皮上,許多 30、40 歲的日本人,早已自認自己屬於了「高達世代」、「阿姆羅世代」、或甚至「白色木馬團」這類族群中的成員。
  • 新詞舊曲的《高達 EXVS 極限爆發》與我「口嫌體直」的老朋友們
    小 Z:遊戲體驗好了不少,但有機會咱們還是要線下約打我的朋友小 Z 是「高達 VS」系列的忠實粉絲,家境相對優越的他在小學那會兒就已經擁有了自己的 PSP,看著他玩《高達 聯邦VS扎夫特》的那一刻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 用Switch玩老遊戲很無聊?網友扎心分析:沒朋友一起玩
    而且不但遊戲畫質比以前更好,又加入了隨時存檔以及「回放」等方便的功能,照理說如果是以前玩得很瘋的遊戲,現在玩起來應該會更好玩吧!然而許多玩家似乎不這麼認為,日本網友們最近就議論起以前很迷的遊戲,為什麼現在一下就膩的原因。難道回憶總是最美好的嗎……
  • 從「失控」走向「必然」,Facebook 們要學會玩一場「無限遊戲」
    美國時間 4 月 9 日,扎克伯格放棄了他的 T 恤加牛仔褲,穿上了西裝,步入美國國會,向眾議院能源及商業委員會提交「8700 萬 Facebook 用戶數據是如何被不當分享給政治諮詢公司劍橋分析」的書面證詞。證詞中,他第一次正面承認錯誤:「這是我的錯,我創立了 Facebook,並負責它的運營,我對當前發生的一切負有責任,我為此感到抱歉。」
  • 樂高讓我動了 958 次手,又讓我愛上了「開車」
    用 app 操控 958 塊積木拼成的越野車是種什麼體驗,開始變得有點令人期待了。10 小時造一輛越野車對我這個「手盲」來說,一個掌心大的樂高都要扔給弟弟自己拼,當第一次抱著這近千塊樂高的「巨型玩具」時,簡直如同泰山壓頂。
  • 騰訊做了一個遊戲資訊 App,給遊戲迷的「篝火營地」
    這幾天遊戲圈子被 E3 遊戲展刷屏了,相信每個玩家都看到了自己喜歡的新作消息。驚喜太多,玩家除了擔心自己的錢包外,也被各種新聞「砸」得目不暇接。這麼多的信息,怎麼才能找到自己想看的?目前可以滿足這些需求的平臺,有的偏資訊,有的偏社區,不然就是只針對手遊或網遊一個領域,當然也有大而全的遊戲門戶網站,不過信息多而雜,體驗就沒那麼好了。使用了幾天「篝火營地」,我發現它剛好可以滿足我的需求。
  • 真正的「數字原住民」「Z世代」,不愛聽故事!
    時間過得真快,談論90後的日子仿佛才剛過去,轉眼我們就已經在聊「數字原住民」和「Z世代」了。「數字原住民」,意為一出生就在一個無所不在的網絡世界裡,對於他們而言,網絡就是他們的生活,數位化生存是他們從小就開始的生存方式,他們中有90後、00後也有80後。Z世代也是數字原住民中「一員」,但特指在1995—2009年之間出生的人,他們中年齡最大也不過25歲而已。
  • PlayStation 5首發遊戲體驗!「買家秀」蜘蛛俠究竟有多驚豔?
    ▲跟彼得一樣眺望整個紐約在大約 7 小時的冒險裡,「小黑蛛」要潛入敵人的基地,挑戰強力 boss,對抗強大的地下幫,解決可能會毀滅紐約的「炄樊」危機,遊戲主線全程高能緊湊,整體流程玩下來宛如親身參與了一部漫威套路的爆米花電影。
  • 任天堂的「無限遊戲」
    然而,之後的事實證明,任天堂推出的 N64 這款極其優秀的硬體完全是作繭自縛,因為以往的遊戲軟體開發方法完全不適用了,而且遊戲軟體開發的作業量、周期、投資和風險都成本增長。於是如此高的硬體「壁壘」,變成了眾多遊戲軟體開發商的難以跨越的「門檻」。最後的結局是任天堂被迫放棄 N64,轉而開發新機型。
  • 比Arms 更「硬核」的 Switch 拳擊遊戲,帶給你更純粹的拳擊體驗...
    基本介紹如果你曾經在 Wii U 上玩過 Wii Sports Club 中的有氧拳擊遊戲,你會發現節奏運動遊戲的本質沒有太大變化,但是 Fit Boxing 在人物設計和對話內容等方面,相比 Wii U 的火柴人和懸浮手進化了不少。
  • 人偶+VR,打造逼真SEX體驗,日本18禁遊戲「和娜奈醬一起玩吧」
    開場僅15分鐘,就因為人數的爆滿而被迫中止,這讓眾多「科技愛好者」們傷心不已,不過還是有一些幸運兒,體驗到了這場活動。 其中最具人氣的,當屬18禁VR 體驗遊戲「和娜奈醬一起玩吧」,支持Oculus Rift DK2和HTC Vive。
  • 過年別一個人玩手機了,叫上家人一起來玩「小遊戲」吧!
    還記得前幾年的春節期間,為了躲避親戚們「突然的關心」,總會把手機充滿電,然後找一個安靜的角落,靜靜地玩手機,這時候就會招來長輩的埋怨:「看你們一個個,就知道玩手機!」然而當大家都有了手機,搶紅包、集五福、直播答題、開心消消樂,玩得並不比我們少...... 沒有了親戚們的念叨,那還能叫過年嗎?大家都去單獨玩手機了,誰來當派對主宰?
  • 《精靈寶可夢》第八世代御三家,這樣的兄貴進化我不能接受!
    最近寶可夢迷們可謂是相當活躍,自從任天堂《精靈寶可夢》直面會上公布了全新作品《寶可夢 劍/盾》,並曝光了遊戲中全新的「御三家」形象之後,小夥伴們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就被徹底調動了起來。吶,就是這三個貨!然而,萬能的網友卻是把持不住內心的躁動,對全新的「御三家」形象進行了各種猜測。比如它們的進化形態?咳,我們都知道,「御三家」作為玩家開始冒險的第一隻寶可夢,是玩家最信賴的夥伴,而且遊戲中三選一的設計,讓玩家在忍痛放棄其他兩隻的同時,會對選擇那一隻格外珍惜。
  • 無愧「旗艦」之名——vivo NEX 3S 5G 體驗
    1、前言我的「搞機」之路,可以說是從一部 vivo 手機開始的。所以,在開始今天的 vivo NEX 3S 體驗之前,我想先來說一說,我這些年玩過的 vivo 手機,從這些手機身上,你能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vivo 的設計理念也從最開始的隨大流,慢慢變得前衛,甚至激進起來。
  • 開發2年半,「紀念碑谷」的團隊做了一款開放世界「觀鳥」遊戲
    導語:老兵的新曆練。如果你隨便抓一個路人問他/她在手機上玩過最有藝術感的遊戲是什麼,相信大概率會得到的答案是「紀念碑谷」。這款由英國Ustwo Games在2014年公布的作品極具個性和創意,在當時一眾良莠不齊的移動遊戲中脫穎而出。
  • PlayStation 5 首發遊戲體驗!打得激爽,光追真實,「買家秀」蜘蛛俠...
    「想要超越它就先成為它」,《漫威蜘蛛俠 邁爾斯·莫拉萊斯》把這兩部用主線與支線的方式分別展開,主線超能釋放拯救世界做一名超級英雄,支線尋貓找狗修水通電做一位全能技工,兩者交叉相互補充,邁爾斯也在冒險中越發對蜘蛛俠這個新身份有了屬於自己的那份自信與認同。
  • 我已經玩過《寶可夢 劍/盾》了,你想知道好玩在哪裡嗎?
    原標題:讓玩過的人告訴你《寶可夢 劍/盾》到底哪裡好玩 本文基於篝火營地與Fami通中華地區獨家授權協議,轉載請徵得同意。 Nintendo Switch 遊戲《寶可夢 劍/盾》即將在 2019 年 11 月 15 日發售。
  • 資深商務離職做研發:七人團隊用虛幻引擎做了款「萬人同玩」的遊戲
    一個商務出身的人,為什麼會離開自己擅長的領域,轉而去帶隊開發遊戲。王強告訴葡萄君,雖然在遊戲行業打拼了十幾年,但他此前從來沒有涉足過遊戲研發,「我們其實就是遊擊隊,走的是野路子打法」。讓旁人覺得不妥的地方,還包括這些:腦屋科技初創時僅有5人,卻選擇用虛幻引擎開發;而且他們的項目《互動派對》所主打的是一個新概念——用彈幕和禮物改變直播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