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文物「回家」不再遙遙無期

2020-12-06 央廣網

11月18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召開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我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近期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

每有「遊子」歸來,總讓人心緒難平。為數以千萬計的流失海外文物找到歸鄉路,堵住文物流失的漏洞,才能不辜負每一趟遠隔重洋的回家之路。

此次回家的68件文物,歷經無數文物人的重重努力,最終結束了25年的離散漂泊,於日前從英國返回祖國。期間歷經的艱難險阻,由此可見一斑。近年來,隨著國內不斷升溫的「博物館熱」「文物熱」,人們逐漸發現原本沉寂於博物館的每一件文物,不僅是民族歷史的見證者,也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體內銘刻著傳統文化的基因密碼。因此,每每有流失海外的文物踏上回家路,總能牽動億萬國人的心。這樣的牽掛折射出文化自信與文物保護新時代的到來,它關乎我們怎樣看待自己的歷史和文化。

文物的流失具有複雜的歷史根源。在戰火硝煙的動蕩年代,大量珍貴文物顛沛流離,輾轉海外,被迫與故土分離。還有不少國寶在挖掘盜竊的黑手之下漂洋過海,幾經買賣。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地區、日本和東南亞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有100餘萬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如果這些文物會說話,它們會告訴世人自己都經歷了什麼,還有那期望早日重返故鄉渴盼。

追索流失文物本就是世界性難題,而對於中國來說,流失文物數量大、流失年代遠、流失渠道複雜,無疑又增添了重重困難。好在遙遠的呼喚並未被忽視——2600多歲的「晉公盤」流落多國,被成功追回;被劫掠的青銅虎鎣,流浪近160年後回歸故鄉;美國返還361件(套)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義大利返還中國700餘件文物藝術品亮相國博;流失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被跨海追索回國;圓明園馬首銅像返京……從新中國成立至今,已經有300餘批次、15萬餘件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順利回歸,僅2019年就有1000多件文物歸來。尤其近幾年,中國不斷探索流失海外文物追索的可行方案,從出資回購,到外交協商談判、執法合作,流失文物的返鄉腳步逐漸加速。

然而,全力追索之外,更值得反思的是,如何保護好國內的存量文物,不讓老祖宗遺留下來的珍寶繼續被破壞、遭流失。2019年,公安部、國家文物局部署開展的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中,共偵破各類文物犯罪案件385起,追繳涉案文物9000多件,4批A級通緝令通緝的42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員到案38名。一連串數字的背後,折射出破壞、販賣文物現象依然猖獗,更暴露出許多地方對文物、古籍和歷史建築的保護意識還有待提升。讓我們盡最大努力保護好這些銘刻著歷史記憶的文物古蹟吧,這是在為歷史存檔,為「鄉愁」留根。

相關焦點

  • 中國流失文物回家那些激動人心的瞬間!
    至2010年以後,「中國流失文物歸還熱」再一次引發世界關注。就讓我們跟隨《參考消息》報紙來盤點一下,近幾年中國流浪文物回家的那些激動人心的瞬間。這一天,美國政府向中國政府移交中國流失文物和化石的交接儀式在中國駐美大使館舉行,這次中國政府接收了來自美國政府移交的包括16件(組)玉器、5件(組)青銅器、10件陶器在內的22件流失文物。
  • 流失日本的十大中國文物,都是稀世珍寶,專家:歸國之日遙遙無期
    據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全球防止非法販運文化財產報告》指出:在全球47個國家、218個博物館中,有著中國文物163萬件,其中均是文物中的精品。而散落在世界各地民間的中國文物是博物館中的中國文物的10倍,約1700萬件。這些中國文物幾乎涵蓋所有文物的種類,包括書法、繪畫、瓷器、陶器、雕塑、銅像等的各類珍品。
  • 「馬首」回家 成首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中國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同期開展。  在外飄零百餘年的馬首銅像,12月1日終於回歸闊別已久的「家」——圓明園。這也符合世界考古界的慣例「文物最好能回到它的母體」。  1860年英法聯軍闖入北京,搶掠焚毀了圓明園。
  • 跨越25年帶68件文物回家!凡我流失文物,追索不會止步
    唐三彩七星盤、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馬……68件流失英國的中國文物回家了!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成功追索回國的經過。經鑑定,68件文物中,暫定二級文物13件、三級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到清代。
  • 796件中國流失文物回家 海外追索難在哪
    這次義大利返還的部分中國文物。 796件中國流失文物,要回家了。 3月23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義大利總理孔特共同見證下,中意雙方代表交換關於796件套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的證書。 這是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文物藝術品返還,更為國際合作開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樹立了新的範例。 「真是可喜可賀,這麼大批量的流失文物能夠一次性回家,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終於回家了
    歷時25年的跨國追索,今天,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宣布:68件流失英國的中國文物回家了!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貴文化遺存,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見證了中華文化的輝煌與博大,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68件流失英國文物的回歸,具有重要性的意義,但是和流失在海外數百萬的祖國文物相比較,這也只是冰山一角。
  • 終於回家了!68件流失英國文物追索回國
    今天上午,在國家文物局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宣布:68件流失英國的中國文物回家了!其中包括唐三彩七星盤、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馬等文物。最近,這些瑰寶將通過網絡在線展覽方式亮相。促成國寶回家,各方積極努力,一路開「綠燈」。10月16日,國家文物局授權中國駐英國使館,與倫敦大都會警察局進行文物移交,籤署文物接收確認書。10月19日上午,中國駐英國使館大使劉曉明舉行線上文物返還移交儀式。當晚,中國駐英國使館專人護送文物至倫敦希思羅國際機場,文物啟運回國。
  • 流失英國68件文物的漫漫回家路
    根據國家文物局發布的最新數據,「十三五」期間,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取得突破性進展,英國、美國、義大利、日本、埃及等國共計向我國返還1300餘件(套)中國流失文物,包括鄧峪石塔塔身、青銅虎鎣、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等。
  • 網友刷屏「歡迎回家」!796件套中國流失文物要回來了!
    長期在海外漂泊的796件套中國文物即將踏上「回家」路。網友們齊呼:「歡迎回家」!今天「義大利返還796件套文物」登上熱搜榜第三網友聲音一致,集體歡呼視頻來源:新華社3月23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義大利總理孔特共同見證下,中意雙方代表交換關於這批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的證書。這是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文物藝術品返還。
  • 圓明園馬首回家 我國流失文物追索途徑有哪些?
    圖據央視新聞據不完全統計,自近代以來,中國有超過1000萬件文物流失到歐洲、美國、日本等地。近年來,經過政府、文物工作者和民間人士的共同努力,有越來越多的流失文物通過多種方式得以成功回國。那麼,我國流失文物的追索途徑主要有哪些呢?
  • 帶文物回家,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開啟成果展!
    #陪我一起看世界#中國到底有多少的文物呢?不過由於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不少的國內瑰寶也是流傳到了其他國家,「帶文物回家」已經成為華夏兒女共同的心願了。最近,中國國家博物館表示,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此次披露的文物將在國博正式開展。根據國博方面透露,此次展覽將匯集600餘件回歸文物,現場還會為大家講述國寶回歸的故事。
  • 國器「回家」:估價數億,只是流失文物冰山一角
    9月17日,「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現場,曾伯克父青銅組器備受關注。攝影/本刊記者 黃孝光國器「回家」《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黃孝光發於2016年10月,日本橫濱國際拍賣株式會社原計劃拍賣數件中國流失文物,被國家文物局發函叫停。這是國家文物局首次成功叫停海外中國流失文物拍賣。「文物部門能夠讓拍賣公司停拍,前提是有充分理由證明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為新近出土的流失文物。」
  • 68件文物從英國回家:中國還有多少頂級國寶流失海外?
    1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中國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文物追索回國。」 68年流失文物,終於從英國回家,回到祖國的懷抱,這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兒。
  • 文物從流失到回歸,折射了什麼?
    796件套漂泊海外的中國文物即將踏上「回家」路,這也是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文物藝術品返還。對此,網友齊呼:「歡迎回家」!這批文物不僅數量大,而且器物種類多、保存情況好、時間跨度長。2013年,圓明園鼠首兔首被法國皮諾家族歸還中國;2018年,流落異鄉的青銅「虎鎣」搭乘飛機回到故土;今年3月,美國決定返還361件套中國流失文物……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至少已有30餘批次4000餘件(套)流失文物回歸祖國。對於文物回歸,網友們按說已經不再陌生。
  • 「圖集」這些年,歸來的流失文物
    編輯 | 蔡星卓1據12月1日的報導,結束了百年流離,圓明園流失文物馬首銅像終於「回家」,回到原屬地圓明園,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截至此時,龍首、蛇首、羊首、雞首和狗首的下落仍未見公開報導。
  • 歡迎回家!68件流失英國文物回歸祖國!
    11月18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了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追索回國有關情況。經鑑定,68件文物中,暫定二級文物3組13件、三級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質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銅器等,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到清代,地域分布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陝西、河北、貴州等。
  • 追回流失文物 再大的努力都值得
    正是在這種努力下,一批又一批文物陸續回家。經鑑定,68件文物中,暫定二級文物3組13件、三級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質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銅器等,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到清代,地域分布包括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陝西、河北、貴州等,每一件文物都是民族歷史的記憶,每一件文物都是傳統文化的器物表達。
  • 中國流失海外文物如何回家?買回來?要回來?搶回來?
    中國是文化遺產大國,歷史上通過正常貿易和對外交往出境的文物數量巨大;近代以來,大量文物因為戰爭劫掠、盜竊盜掘等原因流失海外。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流散海外的中國文物回歸,文物回流這一話題也屢屢引發關注。記者獲悉,在今年的兩會上,就有政協委員帶來了相關提案。
  • 68件流失文物從英國「回家」 揭秘25年回歸之旅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今年10月,68件流失英國25年的走私文物成功回國, 包括唐三彩七星盤、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馬等珍品。國家文物局供圖25年追索 流失文物完璧歸趙這批文物的回歸,為我國政府一場持續25年的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圓滿句號。1995年2月,英警方向中國駐英使館通報,在偵破一起國際文物犯罪案件過程中發現疑似中國文物,國家文物局初步鑑定為中國禁止出境文物。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回國
    部分回歸文物國家文物局供圖「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中國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專家表示,這批文物的回歸,為中國政府持續25年的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圓滿句號,具有重要標誌性意義,是中英兩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下稱「1970年公約」)框架下,合作打擊文物走私、促進文物追索返還的成功範例,既彰顯了中國政府打擊文物走私、追索流失文物的堅定意志,也是多年來中國政府積極參與文物追索返還領域國際規則改革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