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震孟為季寅行草書七律扇面等作品釋正

2020-12-20 聞是藝術

明文震孟行草七律扇面,題識:秋懷一首,文震孟似季寅世年丈。鈐印:文起氏。

所見釋文:

一友不辨作生涯,又見秋風卷岸沙。

宋玉有文然落木,陶潛無語籌黃花。

天機袞袞山新瘦,人老悠悠日自斜。

語無幾書三十受,東門何地不瓜。

明文震孟行書七律扇面,題識:文震孟。鈐印:文起氏。

幅中破損處有一字殘缺。

所見釋文:

晨夕優遊意泊如,草廬翻喜歲無初。

時吟梁甫非邀至,每讀離騷笑卜居。

片石池亭供傲,小欄花竹潤琴書。

夜光忽吐虹霓色,上客朝來集珮裾。

案此釋文有誤,當作——

晨夕優遊意泊如,草廬翻喜遂其初。

時吟梁甫非邀至,每讀離騷笑卜居。

片石池亭供嘯傲,小欄花竹潤琴書。

夜光忽吐虹霓色,上客朝來集珮裾。

明文震孟草書七律扇面,款識:滕王閣一首呈安祖老契丈詞宗正,文震孟。鈐印:文、起。

所見釋文:

閣有高名海內聞,當時四韻許誰分。

珠簾畫棟無今古,南浦西山自雨雲。

木葉下時空雁影,江流寒露澹鵠群。

登臨別有無窮意,極目那能淨遠氛。

案此釋文有誤,當作——

閣有高名海內聞,當時四韻許誰分。

珠簾畫棟無今古,南浦西山自雨雲。

木葉下時空雁影,江流寒處澹鷗群。

登臨別有無窮意,極目那能淨遠氛。

明 文震孟(1574-1636) ,初名從鼎,字文起,號湘南,明南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徵明曾孫。年五十始成進士,為熹宗改元歲,廷對大魁天下。崇禎初拜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

——蒼茫書院

相關焦點

  • 王鐸草書研究第六期:「如燈取影」的臨摹學習方法
    作者:鄧建民(首都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王鐸草書臨習法帖的方法:一曰「如燈取影」;二曰「拓而為大」、「不規規摹擬 」。在王鐸臨書的作品中,這種「如燈取影」的方式多出現在臨書長卷、扇面、冊頁等橫式的作品中,如《草書為芳老先生臨王羲之帖扇面》、《為戴巖葷臨閣帖卷》、《為魯齋義兄臨閣帖卷》、《臨閣帖與山水畫合卷》等。在本文所附的《王鐸草書作品簡表》中,王鐸傳世的臨帖長卷有21卷(不包括冊頁、扇面等其他橫式作品),這在明朝書家群中是獨一無二的。
  • 扇面收藏的那些事兒
    到了近現代更是如此,一方面,想趙孟頫、董其昌、沈周、文徵明那樣的通才越來越少;另一方面,扇面的持有者也希望匯聚名畫家和名書法家的作品為書畫合璧。因此,藏家朋友在收藏扇面時一定要進一步考量合作人的級別和水準。相對而言,二者的名頭、水準越接近,其價值越高;而二人水準差別較大,扇面的價格往往由名頭較大者的作品市場價值為主,名頭小的人往往成為「配角」。
  • 周俊傑《袖中雅珍 · 扇面書法》作品精選
    能和書法聯繫起來的當是團扇,從資料上能看到最早在團扇上出現的是趙佶的草書。到宋代摺扇才自高麗傳入中原,小小扇面開始摺疊歷史風雲。汴河的細浪,西湖的翠柳,都被扇子一一摺疊起來。再摺疊,開始摺疊起蘇東坡的咳嗽聲。摺扇逐漸成為文人之間唱和的道具,每一個書家都把自己的藝術情懷摺疊進去了。
  • 「沈門七子」之一周劍初的草書不錯,曾斬獲第十屆國展優秀獎
    眾所周知,曾作為中書協當家人的沈鵬,雖然現在已經退居了二線,但是他的書法以及書法思想對後來人的影響依然非常大,尤其是他門下的「沈門七子」,依然是當今書壇裡的中流砥柱,無論書法還是書法思想,在當今書壇,仍然有一定的號召力,尤其是「沈門七子」之一的周劍初,他是「沈門七子」中唯一一位擅長書法五體的書法大咖,其草書最為精到
  • 書法技巧:高清動態圖教您寫楷書、行書、草書基本筆畫
    書體更是順應時代沿革流變,從甲骨文、金文演變到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自始至終展現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書法被人們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今天酸棗君就通過三組動態圖,帶你領略書法的奧秘。
  • 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扇面
    陳家鼎是孫中山委任的同盟會總部評議員、鼓吹部部長,辛亥革命後,陳家鼎從日本回國,民國建立,他當選為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1913年2月又當選為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後,司馬昭之心昭然若揭,陳家鼎怒斥無恥的擁袁派,直言無忌、語驚四座,被稱為「陳驚座」。
  • 京津冀五體書法三十家提名展(王厚祥先生草書)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草書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助理、主席團委員兼草書委員會主任,國書會執行會長,北京書畫藝術院副院長,中國國家畫院沈鵬工作室助教,清華美院客座專家。作品多次榮獲全國書法大賽特等獎、一等獎,其中獲首屆全國大字書法展二等獎、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提名獎、全國第二屆青年書法展三等獎、全國第三屆扇面書法展三等獎、首屆北蘭亭全國書法大賽一等獎、二屆北蘭亭全國書法大賽特等獎、全國第二屆草書大展一等獎、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有十幾部書法專著和字帖出版發行。多次為全國、全省的全日制學生通用《寫字》教材書寫範字。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 「中國扇面書畫展」在新加坡開展
    新華社新加坡11月12日電(記者王麗麗)出自中國當代藝術家之手的57幅扇面書畫精品11日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展出。  這是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揭牌兩周年之際,與中國美術館開展的第三次展覽合作。「來自中國美術館的藝術——中國扇面書畫展」共展出43幅中國畫與14幅書法作品。展覽將持續至12月6日。
  • 七律·醬(竹榭)
    圖片取自網絡【竹榭幽齋同題66】七律·醬雨荷綠漪王母下凡傳御藥七律·醬小荷醇香厚味惹人饞,蔥蘸生食更覺鮮。痴守八方迷萬戶,未疲一絕歷千年。七律·醬(新韻)林逸煙故友重逢展笑顏,酒杯聲裡話童年。學書路上同相伴,放牧途中兩並肩。
  • 「李大章扇面精品展」在鼓樓紫玉山房開展
    「李大章扇面精品展」在鼓樓紫玉山房開展。天津美術網訊 5月3日,由鶴藝軒、紫玉山房、天津美術網聯合主辦的「李大章扇面精品展」在鼓樓東街紫玉山房開展。本次畫展共展出畫家李大章最具代表性的55件扇面精品。扇面畫作為極富人文內涵的獨特藝術品種,興於宋而盛於明清,文人墨客樂於在咫尺紙絹之上極盡風雅之能,詩書畫印競相上扇,是我國文化藝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大章,1963年生於天津,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 草書的結構及其技法
    簡約為本 孫過庭曰:「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性情。也即是草書的結體以使轉為主,字之體勢一筆而成,「草乖使轉,不能成字。」若以楷書的結構點畫為標準,則草書的首要特點是簡約,筆畫省而又省、簡而又簡。草書連綿常數字為一筆,線條牽連不斷,有時兩三字連在一起,難以斷字,形態變化極為強烈,各種俯仰、疏密、向背、迎讓,參差的對比可以誇張到驚人的地步。
  • 七律·醋(竹榭·)
    圖片取自網絡【竹榭幽齋同題67】七律·醋雨荷綠漪酒醋同源滋五穀七律·醋大聖取自秋收金稼釀,液成汩汩萬家香。歷經風雨知甘苦,嘗遍青酸煉玉漿。七律·醋小荷一物生來韻味長,酸純入口醉肝腸。壇中溢彩時堪久,錦上添花菜綻香。
  • 為何古人愛用「驚蛇入草」形容草書?因為它抓住了草書的命脈
    為什麼古人總愛用「夏雲奇峰」、「驚蛇入草」來形容草書?書法是很注重個人感受的藝術,個人只有深入體會,才會體驗到筆下變化帶給人內心的波動。但這種體驗,又很難用言語表述,所以古人在書論中,常常用具體的實物來代指內心的感受,所以像「夏雲奇峰」、「驚蛇入草」這樣的詞,是內心感受經過個人提煉,轉化成的具體物象,為的是讓聽眾更好地理解。「夏雲奇峰」、「驚蛇入草」這樣的詞,是古代書論中論草書的經典詞語,因為它抓住了草書的命脈。
  • 七律 迎春花
    2.七律 梅 踏雪尋梅憩店家,三間客舍幾株花。 3.七律 桃花 夾岸桃林一望中,儼然姝女沐春風。
  • 涵梅閣書畫藝術:梅玲書畫扇面作品集錦
    我國傳統書畫,扇面形式的作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扇面紙上或絹上潑墨書畫是歷代文人墨客和書畫家的喜好。扇面形式在種類上分為團扇和摺扇。目前所說的扇面主要指的是摺扇。摺扇上寬下窄呈扇形,這種扇面給人一種視覺上的延伸感,有小中見大的視覺效果,是一種獨具一格的書畫形式,小巧精緻,耐人尋味,掛在住宅書房、辦公室、或茶室都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既有充滿詩情畫意的雅致,又可點綴空間蓬勃生機的風水。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
    草書常被人們形容為「電掣雷奔,龍蛇出沒」之狀。因此,初學者往往以為寫草書必須求速。其實,寫草書不能一味求速,當注意提按、頓挫、轉折、牽絲,它必須做到當速則速,當遲則遲,慢中求快,快中有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從而生了強烈的節奏感,充分表現出草書的藝術魅力。作詩、填詞要講究平仄變換,寫草書當然不能筆姿單一。一般來說,速則挺拔、勁利;遲則沉著、勁健。
  • 七律·知音(竹榭幽齋)
    七律·知音夢竹豈為浮名多算計,自嘲每被誤人言。一悲或可生頹廢,四顧焉能少屈冤。琴有知音詩有骨,情從直筆誼從源。無須憑弔傷春事,難道離騷寫不煩?七律·知音子麟寂寞時光世上尋,古來感嘆少知音。高山一曲彈流水,天籟千秋撥綠琴。
  • 《七律·長徵》的來龍去脈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9月29日,為了紀念毛澤東《七律·長徵》發表六十五周年,由甘肅省通渭縣人民政府和上海電視臺共建的主體造型為「V」形的《七律·長徵》詩碑(右邊刻著長徵詩文本,左邊刻著長徵路線圖,中間託起一顆閃耀著金色光芒的五角星),就在毛澤東當年首次公開吟誦「長徵」詩的所在地——文廟街小學正式落成。
  • 實用性與藝術性兼備,看扇面書畫發展,吳門派受歡迎
    而扇面書畫這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明清時期,則走向了一個全盛的階段,可以說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流派與風格特色。在當時,只要是文人,那肯定畫過扇面。在明清扇面畫的全盛時期,就不得不提到「吳門派」,以沈周為首,文徵明、唐寅、仇英,他們四人被稱為吳門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