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的結構及其技法

2020-12-25 騰訊網

草書的四大要素及基本技法

輕鬆學草書,掌握這些草書就好學了

一. 簡約為本

孫過庭曰:「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性情。也即是草書的結體以使轉為主,字之體勢一筆而成,「草乖使轉,不能成字。」若以楷書的結構點畫為標準,則草書的首要特點是簡約,筆畫省而又省、簡而又簡。草書連綿常數字為一筆,線條牽連不斷,有時兩三字連在一起,難以斷字,形態變化極為強烈,各種俯仰、疏密、向背、迎讓,參差的對比可以誇張到驚人的地步。其使轉忌橫平豎直,有稜有角,所以草書點畫線條的運動多呈圓弧形,這是行筆速度快而流暢所必然產生的用筆法。問題不在是否連綿,在於連的過程中在轉折等處是否有斷的意思,貴在能似斷似連,故明末清初大書家王鐸的草書雖常十數字連綿不斷,而因其筆筆有交代而仍為後世所重。

二. 偏旁部首等結構用特定的符號代替

戈守智《漢溪書法通解》中說:「草書不難於狂逸,難於狂逸中不違筆意也。」所以,歷來書家都指出,寫草書要有紮實的楷書基本功。草書結體為求簡約,與楷、行書的結字有相當差距,這是草書結字的特點。其偏旁都用符號代替,使草書點畫的形態產生極大的變化,但草書還應受草法約定俗成的規矩制約,草法是有嚴格規則的,絕對不能信手畫符,隨心所欲,俗語說:「草書脫格,神仙不識。」草法不能脫格,這「格」就是規矩。趙構《翰墨志》中說:「前人多能正書而後草書,蓋二法不可不兼有。正則端雅莊重,結密得體,若大臣冠劍,儼立廟堂草則騰蛟起鳳,振迅筆力,穎脫豪舉,終不失真。」未有楷法不立而能疾筆狂走者,還是孫過庭說得好:「圖真不悟,習草將迷。」

三. 求整體平衡不求對稱

草書的結構它遵循的不是勻稱的原則,而是取決於書寫者內心情緒的變化。一般楷、行、隸書的結體都求平正、勻稱、協調,以對立統一的法則,使結字能有疏密,長短、窄闊、伸縮、奇正、俯仰、向背等變化,使結字能長短合度,四面停勻。但是一般草書都置乎正、對稱於不顧,追求著不平衡的美,因為在不平衡、不勻稱中使字更具有動蕩感,動蕩是草書的關鍵,尤其是大草,即使某一字失勢,傾側失去重心,也可利用腕力在以下幾個字中將字勢向另一側傾側,使整個結構得以平衡。漢字是由各種不同的點畫連貫交接而成,書法是將漢字點畫的組合排列,長短輕重各盡其變化之能事,使藝術形象瑰麗多姿,耐人尋味,惟一應遵守的法則是字的重心的平衡。所以草書結體並不是不要平衡,而是追求整體效果的不失重心。凡能在結構上守住重心,則構思不論如何獨特,組合如何險峻,都是符合結構美原則的,變化與平衡是有矛盾的,但結構之藝術性也就產生在這矛盾之中。

書法作品的鮮明風格往往是在其獨特的結構中反映出來的,所以結構變化是體現個性最有效的方法,而平衡則是結構變化的原則。書法家各有其結構的奧妙處,有的疏朗,有的緊密;有的扁肥,有的瘦長;有的偏宕,有的端莊,常常妙在能反他人之道而行之。方的變斜,斜的壓扁,長的縮短,短的伸長,……大膽設想,綜合平衡,出奇制勝,不落俗套,能自創出一種形態自然而又符合平衡總原則的煥然一新的面貌來,也就能體現個性。

結構要變化,但要避免落入專重結構的俗套。若以各人風格而論,孫過庭的雋拔剛斷,米南宮的恣肆奇崛,趙孟順的妍麗勻正,懷素狂草的發瘋動氣,用筆的氣質有極大的差異,而結構的變化總能寓險絕於平正之中,平中有奇,奇不納怪,其結構是因用筆而生,所以又稱「用筆生結構」。任何把書法藝術納入固定模式中,把書法曲解成毫無感情的零件裝配,都是舍本求末,會走向死胡同。王羲之早已告誡我們:「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另一方面,故作驚險,實涉詭異,看似奔放,實屬庸俗,以及那些字態扭捏,裝腔作勢地忽大忽小,大幅度地挪動點畫,比例嚴重失調的狂怪之作,則違理失情,不合自然,也是不可取的。變而失態,與拘謹刻板都是不可取的,都是對「變化」和「平衡」的曲解。用筆而生的結構其變化是活的,因為是從腕的圓心運動中來,故能不失重心,絕無機械硬裝;因從中鋒用筆中來,故能不失規矩,點畫線條的內質良好;因從筆勢、筆意的變化而來,姿態各異,秉性各具,能得書法藝術的精神。

中國最古老極深奧的哲學之作《易經》則深刻地闡述了八卦,而八卦就是對線的解構和組合,由八個三線形進而組合成六十四個六線形,這六十四個組合由最基本的兩根線條所組成,一是完整的橫線,一是中間截分為二的橫線。而萬物之本則是一根單線。草書結體注重變化與隨意,當然,小草結字規範化也很嚴格,但同一字可有多種草法,變化多端。大草結字可用「神秘莫測」四字喻之,自由度更大。自由度大並非可以隨心所欲,實際上是更難把握其正確性。草書結體的不規則是從規則中來,在規則中生出不規則,凡不規則的總比規則的要難以把握,因其不規則,所以能衝破平淡,給人以驚險之感。但又因包含規則,所以又覺很大方、流暢,筆筆相屬,字字顧盼,字中有情、弦外有音,天真自然,生氣勃勃,既曲盡物象又合乎自然法則,既突破常規又合乎情理,給人以無窮的回味和想像。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即是萬物由一而生,——切以一為開始,書法藝術的結體也是建立在一根單線上,大畫家石濤說:「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正闡說了同樣的道理。一畫決定著漢字的產生和結構,逐漸演變成為書法藝術。一畫之解構可以分析出用筆逆進,順進,波折、平直,回鋒、出鋒,斷與連等, 一畫之變化可以有重有輕,有燥有潤、有粗有細,有柔有剛,有強有弱,有瘦有肥……靠著一畫的變化,即可形成不同的風格,當然,一畫的組合更是千變萬化,就成了字的結體。草書之解構與組合源於書寫者的藝術構思,心的律動和情的宣洩,一句話,藝術來源於思想,思想則受著傳統哲理,倫理道德觀、社會環境、個人經歷等的規約和影響,同時也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書法中有「一拓直下」和「非一拓直下」之分,也就靠著這一組合產生出兩大派別,區別僅在一畫之中。以此來看待草書藝術,那種狂態的抒情意識,激越外露、筆走龍蛇的氣勢,是將線的變化發展到最高峰,是人將自身的狂態藉助於線作最奔放的表演,狂草書家可將一根線的解構和組合的變化發揮到極端,達到了非理性的、不計工拙的地步。

藝術創作的實質在於作者精神力量的釋放,而這種釋放,九九歸一,在書法中靠的是萬物之始的一根線。

轉自:國風藝術在線,致謝!

相關焦點

  • 寫好行、草書的這些技法,建議收藏好
    行、草書與篆、隸、楷書在控鋒用墨方面有很大區別。要想寫出好的行、草書作品,必須具備如下書寫技巧。書寫過程中,寫完一個筆畫可以停頓下來,但是行、草書不一樣,它如同彩練飛舞、浪花飛濺,筆畫的連接似斷實連,似連實斷。所以,書寫行、草書的時候,對筆鋒的控制尤為講究。
  • 方放:《書譜》臨習技法四步走
    好多 書寫者書寫的單個漢字及其筆畫是沒有彈性的,成了機械的擺布, 就單個字而言, 不是在一種勢態下的有機組合,而是 「裝配」「擺布」,儘管結構很好,但是,缺少煥發生機的「神」。 結構 結構是指筆畫在字中的布置和處理,草書的筆畫互相勾連牽引,其結構的變化相當豐富隨意。古代有關結構的理論,如隋代智果的《心成頌》、唐代歐陽詢的《三十六法》等,都不能簡單的套用到草書之中。草書的結構有定理,但無定法。
  • 漢字筆畫、結構變形技法!
    所謂借形的技法,就是將漢字中某一個或某些筆畫用意義相近的圖形替代,形成新的有意思的漢字組合形式,傳達出漢字在變形後的某種特定意義。所謂斷筆,就是將字體的某部分筆畫形體切斷,使其聯結成整體的某些筆畫分成兩個部分,依然保持識別性,為標誌提供雙向空間與更深層次的表達內涵。
  • 王鐸草書《金山寺詩》,高清大圖,毫髮畢現,像山水畫一樣美
    個人認為,草書在所有的書體當中算是難度最大的。其他書體通過反覆的臨寫古人,只要你肯下功夫,就能越寫越好。就拿歐陽詢的楷書為例,就算你天分再高,也不可能一年之內得其精髓,反過來說,如果你能堅持寫十年的話,只要不是個傻瓜,照葫蘆畫瓢也能畫出個差不多。
  • 歷代草書大家,領略暢快淋漓之美!
    今草,又稱「一筆書」: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候通其隔行……  狂草,屬於草書最放縱的一種,筆勢相連而圓轉,字形狂放多變,在今草的基礎上將點畫連綿書寫,在章法上與今草一脈相承。  張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
  • 肩水金關漢簡,篆書、隸書、隸草、草書全都有
    這裡的『書體』指篆、隸、草、楷、行等『大類別、總風格』概括,包括筆畫、結構、章法等區別特徵。《金關簡》因簡牘文獻性質、書寫條件、書寫態度、字體發展以及書手眾多,使得這批簡文書體較為複雜,包含了篆書、隸書、隸草、草書、楷書、行書六大類書體,下面分類描述《金關簡》中各類書體的使用情況。
  • 關於繪畫技法理論學科,其中重點是藝用人體結構運動學
    在美術創作和美術教學中,歷來是將人體解剖學作為主要繪畫技法的理論,這種技法理論對指導美術工作者和美術初學者在認識人的形象和塑造人的形象上起著積極的作用,這是不言而喻的。由於現代人物畫創作實踐和教學實踐對繪畫技法理論提出了新的需求,又現代科技的知識「爆炸」為新的繪畫技法理論的創建提供了技術條件。為此,擴大原有繪畫技法理論的容量,更新繪畫技法理論的內容,嘗試著去探索新的繪畫技法理論學科,以與今天的時代相適應,是勢所必然了。
  • 25篇常用漢字的草書筆法字帖,楷書對照示意,書法學習進階之選
    而草書或行草就不一樣了,因為有了不規則的由自由,草書不能不講究章法。當然章法不是目的,而是學習書法的手段和要求,是學書人取寶的秘籍良策。章法並非是一種禁錮,而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書家的感情思想及審美情趣。正如我們在之前文章中分享的草書「標準寫法」字彙一樣,嚴肅來說,草書沒有標準寫法,有則不為草書。草書寫法隨時、事、情而定,但筆畫交代以正楷為基準,萬變不離其宗。
  • 草書創作需要高超的技巧,更不能將隨意發揮當成超越技巧
    所以,目前王冬齡草書創作所呈現出來的是習氣而並非風格。針對唐雙寧的草書必須申明,並非是出於某種創作方面成就進行評論,而在於他的創作導向代表了當前大多數人的心態和模式可用「燥」字來概括。實際上技法尚未過關。草書創作需要高超的技巧,不能埋汰技巧、忽略技巧,更不能將隨意發揮當成超越技巧。任筆為體、狂蕩失法,這是目前很多草書創作者的通病所在。潘伯鷹在《中國書法簡論》中說:「以草書的藝術和技術論,草書是最高境界。因之,學書者不能以草書服人,終不能為最卓絕的書家。」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
    正所謂楷書「詳而靜」、草書「簡而動」。草書的簡捷寫法,絕不是隨意亂寫、不講法度的。它仍具有嚴格的規矩,要求筆心常在點畫中行,即使鋒尖在紙面上跳躍,也仍是筆心觸紙。因此,凡楷書的用筆方法,諸如中鋒用筆、提按頓挫、輕重徐疾、逆入回鋒等,在草書中無不具備。所以,古人謂「作草若真」,如唐代書家張旭以擅狂草著稱,人論其作草書「下筆必有楷則」;懷素的草書線條,有時細如遊絲,卻像鋼絲那樣繃的緊緊的。
  • 行書結構不搞懂,越寫越糊塗……
    行書具有楷書的基本間架結構,又有草書簡潔流便的行筆和線條,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率意表情,生動流暢,富有藝術氣質,書法家和群眾都喜愛它。 有些人則只專心臨摹範帖,態度也很認真,下的功夫不少,但因為不懂得行書創作規律,所以創作時雖可做到幾分像範帖,但不能運用學到的傳統技法知識,創作出具有個性和藝術性的作品來。這都是由於認識和方法不對頭,越寫越陷入困境,走入歧途。
  • 唐代最早的草書真跡,此作流落日本1000多年,在書壇引發強烈轟動
    賀知章《孝經》草書長卷賀知章的草書在當時有「天下四絕」之稱,一絕是秘書省的落星石、薛稷畫的鶴、郎餘令繪的鳳。更有後人在《述書賦》評價他的草書:「落筆精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即到」。這樣的描述堪稱神品的範疇了。賀知章存世的書法僅有一件《孝經》,這件作品可謂是唐代最早的草書作品了。此作如今藏於日本,應該在唐代的日本遣唐使帶到了日本,已在日本藏了1000多年。這件草書《孝經》堪稱唐代草書史上的極品。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隸書對它 以前字體的筆畫、結構都進行了改造,把小篆圓轉弧形的筆畫變成了方折平直的筆畫,它改 變了古代漢字的象形特點,它把具備象形特點的古文字演變成了不象形的今文字,使漢字完 全符號化了,所以它是古今文字的轉折點,在漢字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見圖五、圖六)。
  • 潛水推進器結構圖解淺談工作原理及其結構
    潛水推進器結構圖解淺談工作原理及其結構 ,「r44opv」   中藍水處理成套設備(南京)有限公司,潛水推進器結構,產品齊全,質量可靠,廣泛應用,歡迎來電諮詢選購!
  • 京津冀五體書法三十家提名展(王厚祥先生草書)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草書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助理、主席團委員兼草書委員會主任,國書會執行會長,北京書畫藝術院副院長,中國國家畫院沈鵬工作室助教,清華美院客座專家。之後,他開始攻草書,由於楷書的理性與周到,使我曾對他寫好草書產生過懷疑。可是沒過兩年,他的草書便在草性、草情、草韻上顯露了端倪。從此,對他進入草書創作充滿了信心。於是我對他提了一個十分苛刻的要求:「既然打定主意寫草書,就要把歷史上前後左右所有的草書符號搞清楚,達到所有人不能識的符號你都能識都能寫。」他答應了,他就這樣去做了。
  • 古代印章裡的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和宋字仿宋字
    今文字系統的某些要素,在商周文字中已經少許出現;作為有別於、在邏輯上繼承於古文字系統的又一漢字系統的出現,則肇源於隸書,隨著文字的發展,不斷發展到行書、楷書、草書、宋字、仿宋字;當然,在古文字系統中,行書和草書也有了一定的書寫意義上的表現。近現代書寫與印刷品上最常見的書體亦屬於本系統。
  • 乾貨| 草書的十個技巧(附送懷素小草最美單字)
    1、露起露收:草書的起筆和收筆一般是露鋒,但是要切記虛出浮滑。露起露收能使筆勢相連,筆畫間要有呼應且要緊密。2、直中有曲:草書要講究曲線變化,隨意跌宕起伏,騰挪使直中有曲,但切忌一味的纏繞油滑,筆畫要有力度。
  • 一代詩人賀知章,草書《孝經》洋洋灑灑,別樹一幟!
    但是容易讓人忽略的是這位著名的大詩人,還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洋洋灑灑,無拘無束,在書法史上也是別樹一幟的。 當時人們還將其草書與秘書省的落星石、薛稷畫的鶴、郎餘令繪的鳳,合稱為秘書省」四絕「。 據史料記載,宋代宣和御府藏有他的草書十二件,賀知章的書法,有《孝經》、《洛神賦》、《胡桃帖》、《上日等帖》、《千字文》等。可惜這些作品現在大都無法見到,僅有一卷草書《孝經》現藏日本,卷末有宋初人題記」建隆二年冬十月重粘裱,賀監墨跡「。
  • 一氣呵成的草書,章法自然流暢,字體古厚好認,學草書的不二法門
    著名書法家高進草書智慧格言欣賞:一般情況下,縱有列、橫有列或橫有列、縱有列二種形式宜書寫楷、隸、篆等書體,這些字體較工整,端莊,凝重,靜態成分比重較大。縱有列、橫無列或橫有列、縱無列的形式宜書寫行書、行草或草書等動感效應強的書體。
  • 王鐸草書研究第九期:用什麼詞來形容王鐸的書法比較合適?
    以上所論都是指向王鐸行書和草書。王鐸的行書與草書的風格基本是一致的。「蒼老勁健」、「魄力沉雄,邱壑峻偉」、「飛騰跳擲」、「筆宕而勢峻密」等都可以作為歸納王鐸草書風格的詞彙,但給人的感覺是不夠全面,各偏於王鐸草書創作形式之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