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2年,在大唐的長安城中來了一位年輕人,此人豪氣幹雲,縱酒高歌,懷揣著兩首詩四處拜訪詩壇高手,一位老者看到他寫的詩之後,評價道:此乃太白金星下凡矣。
這位年輕人就是李白,這位老者便是名聞天下的「詩狂」賀知章。
在整個中國文化史上,但凡能夠留下名號的,其命運幾乎都是坎坷不順的,李白一生為官,浮浮沉沉,杜甫亦是屢遭貶謫,蘇東坡一生更是幾度經歷生死,所以才有這可歌可泣的作品傳世。
而賀知章一生極為平坦,他是一個天才,少年讀書環境優渥,後來又考上了狀元,在長安城中春風得意。
而這恰恰造就了他舉世無雙的書法!
書法的成就跟詩歌不同,書法需要特定的環境,特殊的際遇以及特殊的心境下才能生發出高明的作品。
賀知章的書法之名是被詩歌所掩蓋的,他的書法之名與張旭齊名,兩人都是草書界的泰鬥級書家,皆能名噪一時。後世之人不知賀知章草書之名,乃是因為其流傳下來的作品極少,因此名氣不如張旭大!
賀知章的草書在當時有「天下四絕」之稱,一絕是秘書省的落星石、薛稷畫的鶴、郎餘令繪的鳳。
李白極為推崇賀知章的草書,他曾經寫詩讚道: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這段話直接將賀知章比作了王羲之。當代的大詩人盧象還有一首詩,將賀知章比作了王獻之:
「青門抗行謝客兒,健筆違羈王獻之。長安素娟書欲偏,工人愛惜常保持。
這樣的讚譽,縱觀整個書法史也不多見!更有後人在《述書賦》評價他的草書:
「落筆精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即到」。
這樣的描述堪稱神品的範疇了。
賀知章存世的書法僅有一件《孝經》,這件作品可謂是唐代最早的草書作品了。此作如今藏於日本,應該在唐代的日本遣唐使帶到了日本,已在日本藏了1000多年。這件草書《孝經》堪稱唐代草書史上的極品。
此作一直藏於日本,在2016年的時候,上海舉辦了一次「中日書法珍品展」,此作才回歸中國!在中國展出之後,引發了書壇的強烈轟動
這件草書《孝經》最為獨到的地方是他草書的「內功」,從外在氣格上表現出來的是直承晉人的技法,唐代草書普遍有這種特點,從李白到杜甫在到杜牧,從張旭到懷素,再到高閒等人。唐代人的草書與遠遠高於宋人的原因就是這種直接晉人的意境,他們獨特的用筆方法,沒能被宋人以後所繼承,這也是草書從唐代之後沒落的一個原因!
賀知章的《孝經》在用筆上沒有過多的提按,而是通過不斷的使轉技巧做出的方圓、粗細、疏密、欹正等等矛盾關係,而宋人以後固然在外形上也能做出如此狀態,但在內在氣格上卻遠遠不同!
有人說賀知章的這件草書《孝經》:
內力騰躍而雄逸,「縱筆如飛,奔而不竭」
這是一個身處優渥環境中,以極大的才情所達到的一種時代高度!賀知章的草書達到了唐代草書的頂峰,堪與張旭齊名!這件草書《孝經》便是明證!
如今,我們將這件賀知章的《孝經》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複製,還原出了跟原作毫無差別的作品,字字清晰!
欲購此賀知章《孝經》草書長卷,請點擊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