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鄧建民(首都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
我這裡想談的是關於王鐸草書風格的內涵與表述問題。從古人一些對王鐸書法研究的理論中,已可看出他們對王鐸草書風格較為獨到的歸納,如:
「王鐸書得執筆法,學米南宮,蒼老勁健,全以力勝。」
「王覺斯鐸,魄力沉雄,邱壑峻偉,筆墨外別有一種英姿卓犖之概。」
「又王覺斯飛騰跳擲其間,董實未勝之也。」
「元康裡子山、明王覺斯,筆鼓宕而勢峻密,真元、明之後勁」等等。
以上所論都是指向王鐸行書和草書。王鐸的行書與草書的風格基本是一致的。「蒼老勁健」、「魄力沉雄,邱壑峻偉」、「飛騰跳擲」、「筆宕而勢峻密」等都可以作為歸納王鐸草書風格的詞彙,但給人的感覺是不夠全面,各偏於王鐸草書創作形式之一隅。如「蒼老勁健」偏於概括筆力;「飛騰跳擲」只顧及到線條、結體的運動感;「魄力沉雄,邱壑峻偉應該說概括的不錯,「邱壑峻偉」用通感以山水來比喻草書的「勢」,可以說比較生動形象,但仍然有缺漏。
當代對王鐸草書風格的評論也不少。梅墨生在《王鐸與傅山行草四題》中把王鐸與董其昌的風格進行比較說:「王鐸書法必表現為雄、老、沉著、力勝、實在奇詭。」王冬齡在《王鐸草書藝術散論》中也說:
「王鐸的草書風格簡括地說,共有四點:氣度雄渾;筆性老辣;漲墨淋漓;章法宕逸。」
王冬齡和梅墨生的觀點比較全面。梅墨生用「雄」來概括「勢」,用「老、沉著、力勝」來概括用筆,用「實在奇詭」來概括王鐸書法結構、章法、墨法的極致發揮;王冬齡用「氣度雄渾」來描述王鐸草書的「勢」,用「筆性老辣」來描述王鐸草書的用筆,用「漲墨淋漓,章法宕逸」說明王鐸草書的墨法和章法的特點。但是,他們兩人在風格詞彙運用的簡潔概括方面仍然不能讓人滿意。
清朝人評論王鐸行草風格除了以上所舉的例子,比較有代表性的還有郭尚先的《芳堅館題跋》:
「京居數載,頻見孟津相國書,其合作者,蒼鬱雄暢,兼有雙井、天中之勝。」
應該說,「蒼鬱雄暢,兼有雙井、天中之勝」基本可以概括出王鐸草書的風格特徵。「雙井」、「天中」是天下奇觀;「蒼鬱雄暢」的「暢」表現的是一種「勢」,「暢」的義蘊「雄」字已經表達。把郭尚先這句話進一步簡潔地概括,就是「蒼鬱雄奇」四字。
王鐸草書的主要風格特徵用「蒼鬱雄奇」四字可以基本概括。「蒼」的原意是指「灰白色」,這裡有「蒼老」意,用以概括「筆性老辣」的用筆;「鬱」原意是指「文採明盛貌」,在書法上可以理解為創作表現形式的豐富性,「鬱」剛好可以表達王鐸草書用筆、結構、章法、墨法表現手法的多樣性;「雄」的義蘊為「宏大、威武、強有力」,「雄」表現了王鐸草書「氣度雄渾」「魄力沉雄,邱壑峻偉」等審美特徵;「奇」是指奇異、奇特,概括了王鐸草書結構欹側、字間連接奇特、「漲墨淋漓」等風格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