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草書研究第九期:用什麼詞來形容王鐸的書法比較合適?

2020-12-12 漢府古文化

作者:鄧建民(首都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

我這裡想談的是關於王鐸草書風格的內涵與表述問題。從古人一些對王鐸書法研究的理論中,已可看出他們對王鐸草書風格較為獨到的歸納,如:

「王鐸書得執筆法,學米南宮,蒼老勁健,全以力勝。」

「王覺斯鐸,魄力沉雄,邱壑峻偉,筆墨外別有一種英姿卓犖之概。」

「又王覺斯飛騰跳擲其間,董實未勝之也。」

「元康裡子山、明王覺斯,筆鼓宕而勢峻密,真元、明之後勁」等等。

以上所論都是指向王鐸行書和草書。王鐸的行書與草書的風格基本是一致的。「蒼老勁健」、「魄力沉雄,邱壑峻偉」、「飛騰跳擲」、「筆宕而勢峻密」等都可以作為歸納王鐸草書風格的詞彙,但給人的感覺是不夠全面,各偏於王鐸草書創作形式之一隅。如「蒼老勁健」偏於概括筆力;「飛騰跳擲」只顧及到線條、結體的運動感;「魄力沉雄,邱壑峻偉應該說概括的不錯,「邱壑峻偉」用通感以山水來比喻草書的「勢」,可以說比較生動形象,但仍然有缺漏。

當代對王鐸草書風格的評論也不少。梅墨生在《王鐸與傅山行草四題》中把王鐸與董其昌的風格進行比較說:「王鐸書法必表現為雄、老、沉著、力勝、實在奇詭。」王冬齡在《王鐸草書藝術散論》中也說:

「王鐸的草書風格簡括地說,共有四點:氣度雄渾;筆性老辣;漲墨淋漓;章法宕逸。」

王冬齡和梅墨生的觀點比較全面。梅墨生用「雄」來概括「勢」,用「老、沉著、力勝」來概括用筆,用「實在奇詭」來概括王鐸書法結構、章法、墨法的極致發揮;王冬齡用「氣度雄渾」來描述王鐸草書的「勢」,用「筆性老辣」來描述王鐸草書的用筆,用「漲墨淋漓,章法宕逸」說明王鐸草書的墨法和章法的特點。但是,他們兩人在風格詞彙運用的簡潔概括方面仍然不能讓人滿意。

清朝人評論王鐸行草風格除了以上所舉的例子,比較有代表性的還有郭尚先的《芳堅館題跋》:

「京居數載,頻見孟津相國書,其合作者,蒼鬱雄暢,兼有雙井、天中之勝。」

應該說,「蒼鬱雄暢,兼有雙井、天中之勝」基本可以概括出王鐸草書的風格特徵。「雙井」、「天中」是天下奇觀;「蒼鬱雄暢」的「暢」表現的是一種「勢」,「暢」的義蘊「雄」字已經表達。把郭尚先這句話進一步簡潔地概括,就是「蒼鬱雄奇」四字。

王鐸草書的主要風格特徵用「蒼鬱雄奇」四字可以基本概括。「蒼」的原意是指「灰白色」,這裡有「蒼老」意,用以概括「筆性老辣」的用筆;「鬱」原意是指「文採明盛貌」,在書法上可以理解為創作表現形式的豐富性,「鬱」剛好可以表達王鐸草書用筆、結構、章法、墨法表現手法的多樣性;「雄」的義蘊為「宏大、威武、強有力」,「雄」表現了王鐸草書「氣度雄渾」「魄力沉雄,邱壑峻偉」等審美特徵;「奇」是指奇異、奇特,概括了王鐸草書結構欹側、字間連接奇特、「漲墨淋漓」等風格特徵。

相關焦點

  • 王鐸草書研究第六期:「如燈取影」的臨摹學習方法
    背臨法帖,矢口立應,用筆造型都到位,不失毫髮,形神兼得,這種摹古的精能足與米芾相抗手。在王鐸臨書的作品中,這種「如燈取影」的方式多出現在臨書長卷、扇面、冊頁等橫式的作品中,如《草書為芳老先生臨王羲之帖扇面》、《為戴巖葷臨閣帖卷》、《為魯齋義兄臨閣帖卷》、《臨閣帖與山水畫合卷》等。
  • 賞鑑書友草書作品一幅,具王鐸筆意,其用筆、氣息如何?
    耽書施墨0531近日鑑賞了書友創作杜甫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書法一幅,甚佳。從作品看,其取法主要來自明代書家王鐸。王鐸的行書服膺米芾、王羲之,在米芾的《吳江舟中詩》帖首,他曾題款「予為焚香寢臥其下」,可見對米芾書法的推崇,其草書則多取法二王,在集有二王及東晉書家的《淳化閣帖》上傾注了畢生的精力,成就斐然,堪稱神筆--筆力能扛鼎。筆者也曾臨寫過不少王鐸的行、草書詩卷,知道王鐸的用筆、結體、章法很講究師承。
  • 明季書壇中興之主,論王鐸的書法創新
    分解秩序與突破空間是王鐸書法章法的革命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那麼他是如何進行這種分解和突破的呢?《霋嶽樓筆談》中說:「明人草書, 無不縱筆以取勢者, 覺斯則縱而能斂, 故不極勢而勢若不盡, 非力有餘者, 未易語此。」可見對王鐸書法「勢」的解讀是一個關鍵。
  • 王鐸《求書帖》、《歡呼帖》鑑賞
    逍遙閒遠,得遂此願,萬戶侯所不願封者」云云,亦文人故作超脫之語,王鐸戀戀官場,故不免墮為貳臣。然其文自佳,而其書,尤俊邁韻脫,風神絕世。雖自雲「力柔神瘦」,實自謙之詞,蓋筆底暢達,功力與精神氣魄皆畢現紙墨間,是其晚年精作無疑。
  • 王鐸行草《臨古帖冊》超清欣賞
    王鐸的書法筆力雄健,長於布白,楷、行、隸、草,無不精妙,主要得力於鍾繇、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等各家,學米芾有亂真之譽,展現出其堅實的「學古」功底,學古且能自出胸臆。 梁巘評其「書得執筆法,學米南宮之蒼老勁健,全以力勝」。王鐸書法屬雄渾一路。王鐸為文造句,力求古奧,用字頗喜生僻古怪,求險、求奇、求怪。
  • 王鐸草書《金山寺詩》,高清大圖,毫髮畢現,像山水畫一樣美
    個人認為,草書在所有的書體當中算是難度最大的。其他書體通過反覆的臨寫古人,只要你肯下功夫,就能越寫越好。就拿歐陽詢的楷書為例,就算你天分再高,也不可能一年之內得其精髓,反過來說,如果你能堅持寫十年的話,只要不是個傻瓜,照葫蘆畫瓢也能畫出個差不多。
  • 很難見到的,神筆王鐸橫幅書法作品9幅,他的作品以豎幅居多
    神筆王鐸橫幅書法作品4王鐸詩書畫皆有成就,尤以書法見長。其書法諸體皆能,而草書成就最高。其草書風格集二王、摻入唐人狂草之法,同時還吸收黃庭堅、米芾之優點,自樹一幟,將草書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影響中國書壇400餘年。王鐸草書大氣磅礴,多姿多彩。筆法極其豐富,以中鋒為主,八面出鋒。結構緊密,連綿飛動,姿態欹側,奇險生姿。王鐸善用墨,首創「漲墨」之法。
  • 「神筆馬良」只是個傳說,而「神筆王鐸」令東瀛膜拜尊崇
    但那只是個關於畫畫惟妙惟肖的故事而已,在明末清初的中國書法史上,確有一位被稱為「神筆」的書法大家。他的書法與明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1555-1636)齊名,人稱「南董北王」。他師古臨帖獨具特色,極致逼真,世稱「神筆王鐸」。多藝堂說藝術,今天我們不細說王鐸一生仕途坎坷,棄明降清一侍二主,官位明升暗降,落寞情懷,主說一說他的書法成就。
  • 王鐸書法骨力雄強,卻為啥要投降呢?
    於是,在書法界,便有了「因人廢字」的傳統,比如大書法家趙子昂,比如王鐸,比如晚清民國的一些人。在這些人當中,王鐸是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人,其一是因為他的書法水平之高,要在趙子昂與董其昌等人之上,沙孟海先生曾評價他的書法:
  • 他勤於臨摹,精熟之功可至「不爽毫髮」的境地,王鐸作品賞析
    王鐸(1592—1652年),字覺斯,號嵩樵、煙潭漁叟、痴仙道人等,孟津(今洛陽孟津縣)人。明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累官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工詩文,能繪畫。書法師鍾繇、二王、顏真卿、米芾,尤得力於《淳化閣帖》,既浸淫於古法又有所創新。其書諸體悉備,最擅行、草書,筆法縱逸流暢,風格雄健險峻,是清初書法大家。刻有《擬山園帖》、《琅華館帖》。
  • 蘇博今展臨古書法特展:看趙孟頫王鐸吳昌碩是如何臨古的
    蘇州博物館依託於館藏名家臨古的書法作品,如趙孟頫的《臨蘭亭冊》、無名氏的《臨智永千字文》、王鐸的《臨閣帖卷》、姜宸英的《臨王義之帖軸》等,特舉辦一場歷代名家臨古書法特展。為觀者學習書法及研究書法史脈絡提供了一些借鑑與幫助。今天,「取法乎上——蘇博藏曆代書法臨古特展」在蘇州博物館二樓書畫廳開展。
  • 探尋洛陽孟津王鐸故居
    王鐸故居,位於孟津縣會盟鎮老城村,是明、清著名書法家,清禮部尚書王鐸的汁府邸。其故居毀於戰火,如今的故居是1998年按原貌修復重建的,王鐸故居由故居和後花園兩部分組成,總面積為180餘畝,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故居為五進院落,青牆碧瓦,為明清建築風格,其建築形制以前屋、客廳、中堂、後堂、後屋為主體。陳列有書法手跡、碑刻、拓片等。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 比起「貳臣」王鐸,他絕對是「字品如人品」—大明孤臣黃道周書法
    順治三年的三月初五,拒絕降清的黃道周洗漱更衣,磨墨鋪紙,先寫小楷,後作行書,終以大字,並後題款鈐印,完成了從前應承友人的書法。此時的黃道周已絕食十二天,即將押赴刑場處決。在經過南京東華門,黃道周想到明孝陵就在附近,又有一塊福建門牌,就說,「我君在焉,我親在焉,死於此可也」。
  • 書法中的「飛白」筆畫怎麼寫?米芾、傅山、王鐸告訴你三種技巧!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毛筆書法中的「飛白」筆,是一種特殊筆法,常常在一幅作品中成為「字眼」,特別出彩!那麼毛筆書法中的飛白怎麼寫呢?對於一般初學者來說還真有一點難度,不是想寫就能寫出這種效果來的。根據麓風軒總結米芾、王鐸、傅山等人的經驗,一般用三種辦法可以寫出這種效果:
  • 王鐸行草書法第三十四期:品行有瑕疵,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他的字
    王鐸身為「貳臣」,投降於清廷,且投降的方式也不是那麼的光彩,書法向來首重人品,其次書品,就是這樣一個品行有瑕疵的人,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喜歡他的字?學他的書法?| 二 |王鐸書法釋文:「鄭長卞致問極真,而其三人恆不蕩(蕩),將如何,故承後時有所異責。唐秘書少監虞世南再拜頓首。王鐸。」| 三 |王鐸書法釋文:「知弟定欲回換,住止周旋,江參軍甚嘉一宅。今遣問之,若得居宇,多當成交關也。
  • 王鐸臨摹王獻之的行草,別有一番滋味
    王鐸(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書畫家,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王鐸書法直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博覽唐宋元諸家書法,並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世稱「神筆王鐸」。
  • 胡秋萍的草書師法王鐸,重點學筆法,淡化用墨之法
    胡秋萍的草書師法王鐸,重點學筆法,淡化用墨之法。胡秋萍在當代書法家隊伍序列當中是一位比較出名的書法實力派,她有諸書皆成的書法修養成果,小楷寫得非常自然得體。但是後來她的書法風格轉換成了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的草書創作路徑。
  • 書法藝術|古典主義草書最後一曲絕唱——順著《摸魚兒》立軸尋找...
    他是明代著名書法家、明代「江南四才子」之一、他的書法被人稱為:「枝山草書天下無」」國朝第一「「天下書法歸吾吳,祝京兆允明為最」。他叫祝允明,號枝山,因做過應天(今南京)府通判,人稱祝京兆。那麼,「國朝第一」「天下無雙」的他的草書,在歷史上究竟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我們不妨順著這幀《摸魚兒》詞立軸,去找找他在書法史上的坐標。
  • 試析王鐸《宿江上作》在處理字組之間的關係上如何取勢
    試析王鐸在處理字組之間的關係上如何取勢作者:李輝筆者在臨習王鐸行書字帖作品中感悟到,寫好一幅作品在字組之間的關係處理上是一個不容勿視的關健問題,大量書法資料表明;字組之間的關係,主要是指如何根據上一組或上幾組所需,來生發下組的形狀及取勢。
  • 王鐸行草書法第三十一期:不泥古法,不執己見,惟在活而已矣
    王鐸此人博學好古,性格爽朗不拘一格。他的書法正楷師鍾繇,行草學習王羲之與王獻之父子,是與董其昌並稱於世的大書法家。王鐸一生,生逢亂世,清兵入關,在揚州兵破南京被圍時,王鐸為了保全生命,討好清廷便開城迎降。為此「有功」於清廷,被授以禮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