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的「飛白」筆畫怎麼寫?米芾、傅山、王鐸告訴你三種技巧!

2020-12-17 麓風軒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毛筆書法中的「飛白」筆,是一種特殊筆法,常常在一幅作品中成為「字眼」,特別出彩!這種筆法,相傳為漢末蔡邕見役人以掃帚寫字而創立的「飛白書」,後來在王獻之等人的傳承下成為一種經典筆法。唐太宗甚至全篇以飛白筆寫出了著名的《晉祠銘》。

那麼毛筆書法中的飛白怎麼寫呢?對於一般初學者來說還真有一點難度,不是想寫就能寫出這種效果來的。根據麓風軒總結米芾、王鐸、傅山等人的經驗,一般用三種辦法可以寫出這種效果:

《明 · 王鐸 · 弱侯半山園》「更」字

1、第一種辦法是用側鋒疾掃

側鋒是相對於中鋒而言的,我一般用筆腹擦著紙面快速掃出去,以疾風掃落葉之勢寫就,形成一種飛白效果。如《明 · 王鐸 · 弱侯半山園》「更」字,也是以側鋒寫出的飛白筆畫。

《唐 · 杜牧 · 張好好詩》「散」字

2、第二種辦法是逆鋒寫

逆鋒,很少人通說過,在寫楷書中可以說是敗筆,但是用在行草書當中,往往會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唐 · 杜牧 · 張好好詩》「散」字的第一筆,原本是一橫畫,作者用逆鋒往右下斜插,逆鋒就會破鋒,因破鋒而形成飛白。

《清 · 傅山 · 孟浩然詩》寒字

第三種辦法是用枯筆徐徐自然寫出

用毛筆蘸一次墨,當毛筆中的墨汁即將寫完時,自然會形成枯筆,這個時候不要再添墨,就用枯筆寫。但是速度不能過快,而應該緩緩自然寫出,這樣的飛白才會有力度。像《清 · 傅山 · 孟浩然詩》寒字、《宋 · 米芾 · 苕溪詩帖》洲字的飛白,就是典型的用這種方法寫出來的。

《宋 · 米芾 · 苕溪詩帖》洲字

以上三種書寫飛白筆畫的方法,是麓風軒從米芾、王鐸、傅山等人的作品和自己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們可以嘗試一下。也歡迎留言交流。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敬請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相關焦點

  • 書法用墨,不會此法,寫不出好作品?
    在中國藝術中,無論是中國畫還是書法,都十分重視對墨的駕馭,從古今書論中對墨的規定和各種傳世墨跡來看,墨的使用與技巧問題一直是創作者乃至欣賞家、理論家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 通過對古代書論中關於用墨內容的考察與欣賞、實踐中對墨法的關注,最為常見的用墨之法大概有如下九種,試作些舉要證明。
  • 觀米芾書法作品,品其筆畫變形
    要想提高書寫的速度,除了勤加練習增加熟練程度以外,還要解決書寫筆畫過程中的難點,降低書寫的難度,以免這些難點成為流暢書寫的絆腳石。筆畫的減省與變形可以降低書寫的難度,在所有的筆畫中,最難寫的無外乎是「折」、「鉤」和「捺」這幾種,那麼米芾是怎樣寫這些筆畫的呢?
  • 行書,學米芾容易學王羲之難,為什麼?從八大山人書法線條品端倪
    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的藝術形式,組成書法藝術的三要素是「人」「寫」「漢字」,漢字是基本的框架,通過書者(人)的書法寫,賦予了漢字以藝術形象。一般的漢字書寫比如硬筆,要求字體結構合理,筆畫平(不是水平)直,就算是好字了。但作為書法藝術,不僅僅是寫好字,書法藝術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不僅懂得漢字的結體,還要掌握各類筆法,還有精神內涵。
  • 怎樣寫好書法中的筆畫?掌握這7條法則,方能領會書法真諦
    文/彧白 三餘書社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前面的文章我們講解了書法中的筆法問題,其實古人的筆法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秘,總結起來無非就是提、按、轉、折四個要素,問題的關鍵是如何運用這四種筆法,今天我們結合古人書論,將古人的用筆技巧做一個形象的闡述。
  • 書法一字一講:很難寫的「國」字,借鑑七種寫法,學會靈活造勢!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國,邦也。繁體字外面是囗,裡面是或。《周禮》注曰:大曰邦,小曰國,邦之所居亦曰國。從書法的角度來說,「國」字確實是一個較為難寫的漢字,怎麼寫才好看呢?下面我們從歷代書法名家字帖中選取好看的「國」字加以分析學習:一、借鑑晉王羲之《慎冷帖》王羲之不愧為「書聖」,這個字內部結構處理的非常奇妙,「或」字先寫戈部,口字寫成曲折筆畫與末筆相連,令人叫絕!
  • 簡述米芾書法的風格特點,臨摹學習之前建議看一下
    走之畫中的橫捺均寫得頭重尾輕, 如《蜀素帖》中「遠」、「返」、「逢」等字。因善於在側鋒中取速、取變、取妍, 米芾的作品往往具有痛快淋漓、爽利流暢的特色。側取勢意趣盎然米芾不因襲前人且善於變易古法, 作品中的字多以側取勢而衝破傳統結構中平衡對稱原則的束縛。
  • 明代帖學盛,「館閣體」興——淺談明朝書法特點及書法名家
    董其昌雖處於趙孟、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並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的左右。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卷後有清沈荃題跋,在流傳過程中,曾經清王鴻緒、安岐等鑑藏,乾隆帝時收藏於內府。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此卷在書畫著作《墨緣匯觀》和《石渠寶笈》等書中有著錄。
  • 賞鑑書友草書作品一幅,具王鐸筆意,其用筆、氣息如何?
    耽書施墨0531近日鑑賞了書友創作杜甫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書法一幅,甚佳。從作品看,其取法主要來自明代書家王鐸。王鐸的行書服膺米芾、王羲之,在米芾的《吳江舟中詩》帖首,他曾題款「予為焚香寢臥其下」,可見對米芾書法的推崇,其草書則多取法二王,在集有二王及東晉書家的《淳化閣帖》上傾注了畢生的精力,成就斐然,堪稱神筆--筆力能扛鼎。筆者也曾臨寫過不少王鐸的行、草書詩卷,知道王鐸的用筆、結體、章法很講究師承。
  • 【博聞強識】夏天了,寫書法怎麼樣落款?
    作為熱愛書法的你,肯定是在「寫字自然涼」的姿態中奮筆練字。 練字寫書法就得落款,那麼書法落款時,「夏天」該怎麼說呢?書法功課的書友們常見落款中的「夏日」是指立夏之後還是夏至?夏月又是指哪個月呢? 我們幫大家整理如下,省的落款錯誤貽笑大方。
  • 明季書壇中興之主,論王鐸的書法創新
    王鐸 (1592-1652) 字覺斯, 號痴庵, 又號嵩樵, 別署煙潭魚叟, 河南孟津人, 又稱王孟津。康有為評價王鐸書法「筆鼓蕩而勢峻密, 真元明之勁」。王鐸作為中晚明書法變革的主要代表對後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傳世作品極多, 著名的有《行書詩冊》《擬山園貼》以及《琅華館貼》等等。
  • 王鐸草書研究第九期:用什麼詞來形容王鐸的書法比較合適?
    從古人一些對王鐸書法研究的理論中,已可看出他們對王鐸草書風格較為獨到的歸納,如:「王鐸書得執筆法,學米南宮,蒼老勁健,全以力勝。」「王覺斯鐸,魄力沉雄,邱壑峻偉,筆墨外別有一種英姿卓犖之概。」「又王覺斯飛騰跳擲其間,董實未勝之也。」
  • 書法技巧:楷書最難寫的6個筆畫口訣教程
    楷書是普及性最大的漢字形式,由此構成的漢字藝術,是相對基礎和規律性較強的書法藝術。論其筆畫,主要可分為橫、豎、撇、捺、點這幾大類,論種數常用有27種,而漢字的筆畫總數可達到40種。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2個相對較難掌握的楷書筆畫,並附示例,幫大家突破難點。
  • 石鼓、蝌蚪、飛白、八分,到底啥意思?——揭開中國古代書法的神秘...
    喜歡書法的朋友估計都聽說過石鼓文、蝌蚪文、飛白、八分等名詞,還熟知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等。可是,你是否理解其中的真正內涵呢?今天,老馬就用形名學將這些書法史的懸念理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什麼是」石鼓文」?
  • 千姿百態的隸書碑刻,獨具特色,飛白書
    被譽為「書中無上神品」的(禮器碑》歷來被人們公認為是漢碑中最典型的隸書。其書法用筆剛勁,筆畫瘦勁,富有彈性和韻律;字體方正,結構緊密又不失舒張。字勢莊重、嚴正、儀表堂堂。洋洋千餘字的《史晨碑》,可稱得上漢碑中的「大肚漢」了。它分前後兩碑,每塊碑都容納了五百餘字。碑上的字體工整,排列得井然有序。
  • 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北宋書法真跡,米芾行書《張季明帖》
    米芾的「真趣」論何嘗不是書法藝術領域的「童心」說!米芾主張「真趣」,實際上就是主張書家要表達自已的真性情、真思想、真趣味、真愛好,不必一味模擬前人, 淪為書奴, 更不可矯揉造作, 陷於醜怪。「字有八面」是米芾「真趣」論對藝術實踐的具體要求:結字要靈活多變, 用法要豐富多樣, 總之要把字寫「活」,寫出「性格」。
  • 蘇博今展臨古書法特展:看趙孟頫王鐸吳昌碩是如何臨古的
    明 王鐸 《臨閣帖卷》局部 明王鐸臨帖局部明 王鐸臨帖局部而這些從帖或書法墨跡,無不是宋元以來書家臨摹的對象。望於文書中細檢也。尋弛謁不次。十一月日刑部尚書唐顏真狀。 李太保大夫閣下。崇禎十三年立春之夜。王鐸臨為元老親翁一笑。
  • 書法技法·行書偏旁的書寫規律
    如王字旁第二筆寫豎。衣字旁、示字旁第二筆橫豎連寫。耳字底末筆為右豎。四、書寫簡化——楷書中比較複雜的筆畫,在行書中是簡化書寫的。如走之底的橫折折撇,簡化了曲折。五、筆形調整——由於前後筆勢的不同,筆畫形狀有所變化。
  • 二十幅米芾的書法,功力深厚,可與蘇黃比肩!
    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初師歐陽詢、柳公權,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後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十八歲時,宋神宗繼位,因不忘米芾母親閻氏的乳褓舊情,恩賜米芾為秘書省校字郎,負責當時校對,訂正訛誤。從此開始走上仕途,自到1107年卒於任。
  • 寫書法的時候,筆畫的「粗細」該如何掌握?
    我們知道,筆畫是構成漢字最基本的單位,所以筆畫的粗細也是書法中比較基礎性的問題。要想清楚的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清楚的知道:筆畫為什麼要有粗細的變化、筆畫怎麼樣才能有粗細的變化以及筆畫何時才可以進行粗細不同的變化。
  • 蘇東坡的書法最重要的技巧全面展示,掌握後臨帖就方便多了
    大家在寫書法的過程中,對於創作和臨帖這兩點是最頭疼的。然而臨帖又是最基礎的基礎。今天我給大家排憂解解惑。大家好!蘇東坡的文章好、書法也好,這是大家公認的。本人也非常喜歡蘇東坡的文章,喜歡他的書法。楊衛磊臨蘇軾作品2其實,臨帖本是一個很枯燥的事情,如果我們放好心態,有意識的去琢磨、思考,儘量和你的興趣點靠近,它就變成了享受的過程。在臨習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寫很多遍也無法實現我們的想法。這就造成我們在臨習的時候,會產生一些厭倦以及對自己書法水平的懷疑,或者是臨帖水平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