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400字,閱讀時長3分鐘,轉載請聯繫站長深度閱讀,點擊右上角關注@庫小七站長,和你一起實現個人增值。
謝冕在《讀書人是幸福人》一文中說,「讀書加惠於人們的不僅是知識的增廣,而且還在於精神的感化與陶冶」。
對之,我們深以為然。讀書的確是幸福的事情,讀書人的確是幸福人。可是讀書人特別是普通的讀書人也有困擾,那就是:書讀的倒是多了,能記住的卻更少了,甚至有時「讀」跟「沒讀」沒有啥區別。
一句話,這種讀書困局是因為沒有做到有效閱讀。讀書時只是用眼睛讀而不是記在腦子裡,所以讀再多的書也沒有用。
那麼怎樣破解這種困局讓讀書「有效」呢?怎樣做才可以將書本知識真正內化記在腦子裡呢?
日本「筆記本專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就是專門解決這個問題的。正如本書副標題《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所揭示的,作者主張,通過做筆記管理讀書生活,讓讀書更有效。
說起做筆記,可能大多數人和我一樣,一度時期也有摘抄原文的經歷,但由於麻煩,分類記錄太繁瑣,想用時又不方便查找,所以即使做筆記也堅持不了多久,哪怕記了也很少回頭看 。
你看,讀書做了筆記卻仍然記不住東西,就是因為我們做筆記太重形式而沒有效果,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奧野宣之倡導的用筆記管理自己的讀書生活,要具備怎樣的理念?具體怎樣做才可以讓讀書更有效呢?
認知理念
讀書的目的是「寫讀書筆記」,讀書的重心是「為了寫讀書筆記而讀書」。
顯然,有了這一理念之後,讀書不再是讀完就了事,而是「讀完才是開始」。讀書也不再是「因為讀了書而寫讀書筆記」,而是「為了寫讀書筆記而讀書」。
大家發現了嗎?這正是「用輸出(寫筆記)倒逼輸入(讀書)」,而輸出寫筆記又正是將書本上所學知識進行思考、重組、內化為自己知識。這正是我們一直所提倡的讓自己真正學到知識的「創造式學習」。
難怪,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作為知名的讀書愛好者,他曾在隨筆中這樣闡述讀書筆記的作用:「圖書都是有重點的,沒有必要從頭到尾詳讀。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是的,筆記讀書法是最有效的讀書法。而本書中的筆記,用的其實就是在便利店或文具店裡隨處可見的筆記本。
利用這種普通筆記本,就可以實現這幾個不普通的目標:
讀書不再是「隨隨便便」地讀,而是帶著明確的目的、充滿主動性地去讀真正消化書中的信息,使之成為屬於自己的東西深入理解書中的要點或思想,並隨時拿來參考所以,奧野宣之說:「一味地讀下去等於沒讀,讀書時應該時刻記得寫讀書筆記這個目的,正確地對待寫讀書筆記這件事。」
具體做法
1)、「信息一元化」記錄方法
"信息一元化"方法,就是把所有信息都放在一個筆記本裡。可以是一句話、一個字也可以是一整段文章;還可以只是記錄當時的一種心情。
筆記也不拘泥於形式,可以手抄也可以粘貼。總之,要讓你的閱讀以文字的形式在筆記上顯現。
也許你覺得太隨意,太亂,但正是這樣才簡單才易于堅持。我也是看完這本書才勉強開始嘗試的,之前一直是同時用好幾個筆記本,分門別類記錄,但每個本子都是前幾頁有字,後面空白。
奧野宣之說:「把靈感記錄在紙上,讓思考書面化,讓靈感脫離之前的抽象狀態,會更容易將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靈感用作創意材料,想用的時候能信手拈來。」
2)、「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說的就是像用蔥和魚二種主料吃火鍋一樣,做筆記只考慮「摘抄」和「評論」兩個主題。「蔥鮪火鍋式」筆記法只關注兩個重點:摘抄+評論,這種筆記清晰明了,非常容易後期利用。
「摘抄」,就是摘錄書本上對於自己來說很有啟發或者說很有感觸的句子或詞語。
「評論」,就是針對自己摘抄的部分相對應的給出自己的理解或者說是感想。
這裡特別強調兩點:
一是,「對自己來說」。不是別人說這個是金句,這句話說的很好,而是你自己覺得看到這個內容,你有很多想法,不論是不贊同,還是想到了某件事情。
二是,最重要的是「評論」。我們大部分人的筆記是前面的摘抄,後面的評論常常被忽略。而好主意不會憑空出現。不論是什麼想法,都一定是對某種刺激做出的回應。所以,只有看到一個名為「好書」的好球飛過來,我們才能打出那個名為「好主意」的絕妙擊球。
為了保存好讀書過程中獲得的思考,防止與好點子失之交臂。所以不管是多簡陋的一句話,都應該轉化成語言,踏踏實實地落實到紙上。
把「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落實在紙面上,要注意以下信息:
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用「○」表示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用「☆」表示具體著手寫讀書筆記:
第一步,寫上六位數的日期,書名,作者名,出版社等。
第二步,摘抄和寫評論。
示例格式如下:
[080715]《決定人類未來的50件事》/傑西卡·威廉士/草思社
○ 自殺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因為抑鬱。(P180)
☆ 作者說,世界上的自殺者比在戰爭中死去的人還要多。人類在戰爭年代會死亡,在和平年代也會死亡,真是不容易。
寫讀書筆記時,我們遇到的「應該摘抄哪段文章」「應該如何評論這點」這兩個問題,實際上就是思想輸出的第一步。用積極輸出促進思想內化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不僅可以促進、加深對書的記憶,而且可以加深對書的理解。
這樣,讀書筆記就成了與書交流過的證據。
讀書筆記就成為了一種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
總之,當你擁有了"不做筆記不讀書"的理念,以做筆記為目的去讀書,去尋找重點,去強化思考,你會發現:讀書方法的改變,帶來了思考方式的改變,而思考方式的改變,帶來了新的看待世界和自我的眼光。
筆記法讀書法,最終將助你把讀過的書轉變為精神財富,讓你讀書真正有效。
文/張婷 (庫小七讀書寫作訓練營2期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