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柚果成大產業,小紅菇撐開「致富傘」……答好脫貧攻堅「收官卷...

2020-12-10 騰訊網

●中國命題

國家「十三五」任務摘要

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和模式,採取超常規措施,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按照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的要求,切實提高扶貧實效,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作為脫貧攻堅重點,持續加大對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扶貧投入力度,增強造血能力,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完善扶貧脫貧扶持政策,健全扶貧工作機制,創新各類扶貧模式及其考評體系,為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支撐。

●廣東實踐

動員全省21個地市、1.8萬個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近6.5萬名駐村幹部,累計投入1000多億元……

2016年以來,廣東聚焦全省4000元以下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和2277個相對貧困村,聚焦「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總攻目標,圍繞「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四個問題,狠抓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推動精準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截至2020年6月30日,現行標準下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2277個相對貧困村全部達到出列標準,創造了解決相對貧困的廣東經驗。

另一方面,黨的十九大以來,廣東堅持以民為本、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農業發展轉型升級加快,農民生活明顯改善。

「總體上看,全省『三農』領域呈現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態勢。」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脫貧攻堅進入收官階段,鄉村振興「三年取得重大進展」目標也將順利實現。

從上到下

凝聚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9月,廣東再次召開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視頻會,向各地級市再安排收官階段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穩崗就業、兜底保障、問題整改等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全面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這是廣東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從上到下凝結脫貧攻堅強大合力的體現。通過嚴格落實「省負總責、部門聯動、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精準識別、精準脫貧的工作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體系建立起來,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和制度支撐。

通過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入到向貧困宣戰的隊伍中,廣東在脫貧攻堅中妙招不斷,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在廣東結出了累累碩果。

「十三五」以來,社會各界通過「廣東扶貧濟困日」、全國「扶貧日」等平臺認捐善款220多億元。「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重點推進,通過深化結對幫扶、村企共建,9115個企業累計投入幫扶資金66.5億元。同時,珠三角6市累計向粵東粵西粵北12個市1719個相對貧困村派駐5597名駐村幹部,投入130.94億元,幫扶相對貧困戶11.82萬戶、36.78萬人。

從無到有

建立長效機制解決相對貧困

一直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大政治責任,率先開展精準扶貧探索,實施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實行精準施策、靶向療法,累計減貧247.6萬人,在「十三五」到來前便率先完成國家標準下絕對貧困減貧任務。

但廣東並未滿足於此,主動「加壓」,開始探索解決相對貧困的新路徑。

「十三五」以來,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範村工作不斷推進,以2277個相對貧困村為重點,村均投入1500萬元,全面加強貧困村鄉村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居環境、基層組織等建設,加快補齊貧困地區發展短板,推動貧困村從「後隊變前隊」。

截至2019年底,貧困地區農網改造、貧困村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全部完成,村村通自來水、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各項工作加速推進,2277個貧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6元,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28萬元,貧困村「後隊變前隊」目標基本實現。

另一方面,扶貧資產管理長效機制在探索建立中。廣東始終堅持把風險防範放在首位,利用扶貧資產管理公司對所有扶貧資產進行統籌管理,將扶貧資產分級確權給縣鎮村,界定資產權屬,做好登記管理,明確運營主體、監管主體、利益分配,實行滾動投資、多重監督,確保扶貧產業項目可持續、扶貧資金使用規範有效、扶貧資產長效發展。

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也日益常態化,廣東落實「四不摘」要求,將現行幫扶政策和駐村工作隊穩定至2021年上半年,做好與「十四五」扶貧開發工作的有效銜接。加強對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的監測和幫扶,制定《關於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意見》,對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群體,加強產業幫扶、就業幫扶,強化綜合保障、扶志扶智和科技扶貧,及時化解返貧致貧風險。

強化投入

重農強農格局基本形成

2019年,《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出臺,廣東根據條例精神,積極探索黨管農村工作機制。

「『三農』工作的重視程度、投入強度得到前所未有提升,廣東重農強農格局基本形成。」業內專家指出,省委建立了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設立組織、產業等10個專項組,由分管省領導任組長專責推進各領域工作;投入保障還得到強化,省級財政十年計劃投入1600億元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短板,2018年以來各地財政支農資金以較大幅度逐年增加。

「廣東聚力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集群,著力打造『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體系。」上述專家分析,廣東堅持龍頭帶動、特色發展和創新先行,目前已創建14個國家級、16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農民就業123萬人,基本建成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

聯農帶農也是一大亮點,通過全域規劃建設助農體系,已建成縣域助農服務綜合平臺106個,鎮村助農服務中心1032個,「全省鄉鎮實現銀行網點、保險服務100%全覆蓋,行政村實現基礎金融服務100%全覆蓋」。

●數讀

2016年以來,動員全省21個地市、1.8萬個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近6.5萬名駐村幹部,累計投入1000多億元到脫貧攻堅

「十三五」以來,社會各界通過「廣東扶貧濟困日」、全國「扶貧日」等平臺認捐善款220多億元

「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重點推進,9115個企業累計投入幫扶資金66.5億元

珠三角6市累計向粵東西北12個市1719個相對貧困村派駐5597名駐村幹部,投入130.94億元,幫扶相對貧困戶36.78萬人

截至2019年底,貧困地區農網改造、貧困村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全部完成

2277個貧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6元,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28萬元,貧困村「後隊變前隊」目標基本實現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促使全國111個地市(州)加入合作共建行列

認定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808個,加工企業71家,配送中心(分中心)15個

截至目前,廣東創建了14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6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基本實現了「一縣一園」

截至今年8月底,2018—2019年100個省級產業園主導產業總產值1369.55億元,二、三產業產值超過一半

●一線走訪

消費扶貧有「生命力」

廣東採購銷售扶貧協作地區農畜產品近百億元

「紅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還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維生素等……」10月8日上午,「駐村人+扶貧館」中,店長羅美靈忙著接待前來購物的遊客,介紹著店裡的特色扶貧農產品。

「駐村人+扶貧館」是廣州交通投資集團和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共同打造的廣州市首個高速公路服務區消費扶貧平臺,依託廣州交投集團北三環高速新安服務區密集的人車流量,建立線上、線下「駐村人+扶貧館」同名商店和直播平臺,同步、同價銷售廣州對口幫扶地區超過186種扶貧農特產品。

「為了更好開展扶貧館的工作,通過廣梅指揮部、廣州交投集團牽線,公司專門帶隊前往梅州走訪學習3天,參觀走訪扶貧企業十幾家,深入了解這些企業農副產品的生長培育過程和功效。」羅美靈一邊幫顧客裝貨物,一邊說,足夠的專業性提升了客戶的信賴程度,國慶中秋節假日期間的平均日營業額接近3000元,超過平時的2倍。「紅菇、同福綠殼蛋、柚小叮、柚子酥等產品很受追捧。」

廣梅指揮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高速公路服務區,過往司乘消費力強且「自帶大流量」,在這些重要交通節點打造消費扶貧平臺,讓扶貧農產品「出山」「既展又銷」有了更好的載體,找到了快速連結的通道。

「這種模式是有生命力的,目前『駐村人+扶貧館』的運營方已在虎門大橋南沙服務區複製了這個模式,開了分店。」該負責人補充道,開業以來,扶貧館銷售扶貧農產品191.3萬元,帶動梅州地區扶貧農產品在線上其他平臺銷售超過125.2萬元。7月底在新安服務區舉辦的消費扶貧梅州五華專場活動,現場各有關單位認購扶貧農產品達到1349.5萬元。

直到午夜時分,從8時開始上班的羅美靈才停下忙碌的手腳,準備回宿舍休息。

在廣東,為守好消費扶貧最後一環的人還有很多。2019年以來,廣東以建設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為抓手,聚合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省內21個地級以上市、廣東省供銷合作聯社、廣東省婦女聯合會等單位組織企業入駐。自開業以來,交易市場已成功舉辦20餘場大型展銷活動。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通過推動貧困地區農特產品與大灣區市場對接,促使全國111個地市(州)加入合作共建行列,認定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808個,加工企業71家,配送中心(分中心)15個。

截至6月底,廣東已採購銷售來自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新疆等扶貧協作地區農畜產品金額96.83億元。

小小柚果成「幸福果」

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基本實現「一縣一園」

「活動很有本地特色,所以特意帶著小朋友過來,玩得很開心。」遊客黎先生告訴記者,農產品展銷、蜜柚評選等趣味活動,為市民「雙節」遊玩提供了好去處。

10月1日,正值舉國歡慶、闔家團圓的美好佳節,梅州首屆客都「柚獲」節在梅州「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客鄉老街舉行。當天,柚子保齡球、套柚子、釣柚子等比拼活動輪番上陣,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據悉,活動旨在以柚為媒,以節會友,希望通過「柚獲」節,推動梅州蜜柚品牌打造。

自9月至今,梅州柚·蜜柚上市以來,梅州開展了一系列走出去、引進來的營銷推介活動,為更多優質梅州柚帶來銷售訂單,讓果香飄四海。

「我們一家幾代人都種柚子,今年共產果12多萬斤,都賣給了眾信水果專業合作社,得益於精細管理,價錢也相對高出一些。」得益於合作社對柚農的幫助,家住梅縣區松口鎮圳頭村的柚農古祖華今年的柚果很好賣。忙完農活,他還在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梅縣(大黃)金柚產業園工作,成為「上班族」。

「我主要負責操作、監管自動分選輸送設備,每個月有八千多元工資,我老婆、嫂子都在園區上班,負責電商和物流,工資也有三四千元,待遇好、離家近,方便照顧家庭。」古祖華說。

2018年,佔地300畝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梅縣(大黃)金柚產業園落戶大黃村,便吸引了28家合作社進駐,眾信水果專業合作社便是其中之一。

「入了合作社的柚農都不擔心銷路問題,產業園會預訂合作社柚農的柚果,再統一清洗、包裝、銷售。」梅縣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蜜柚倉儲、包裝、物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能力均有所提升,不僅壯大了龍頭,也致富了柚農。」大埔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郭紹輝說,通過省級大埔蜜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輻射帶動2.67萬農戶種植蜜柚,去年戶均可增收2480元。

梅州大埔蜜柚上月開採上市,村民挑著剛採下的蜜柚回到圍龍屋。陳楷進 攝

今年,依託梅州柚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政策獎補資金,梅縣區、大埔縣均建設了分級分選設備,可以根據柚果內在含糖量及外在品相進行檢測並階梯式分級,實現優果優價,為廣大柚農增收拓寬了渠道。

在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撬動下,梅州柚正成為帶動千家萬戶增收致富的「搖錢樹」「幸福果」。

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2018年3月,廣東啟動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以來,目前創建了14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6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基本實現了「一縣一園」,截至2020年8月底,2018—2019年100個省級產業園主導產業總產值1369.55億元,二、三產業產值超過一半。

貧困村變身「示範村」

2277個省定貧困村基本實現「後隊變前隊」

「半年沒回家,沒想到家鄉變化這麼大,剛進村我還差點以為走錯地方了。」在外讀書的韶關樂昌市廊田鎮白平村大學生小戴國慶回來,年見所聞讓他為之一振。

更讓小戴感到驚喜的是,村裡建起了一座漂亮的竹林公園,叫忘憂紅九林,除了當地村民,還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參觀。

小戴所在的白平村,是廣東省統計局定點幫扶的省定貧困村。自2016年省統計局定點幫扶以來,在省統計局黨組的領導和當地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白平村實現了完美蛻變。

如今的村莊裡,村容整潔、環境優美,忘憂紅九林,正是白平村美麗鄉村建設的亮眼名片。

據白平村第一書記張雲銳介紹,忘憂紅九林主體依託白平村崗九自然村的一片竹林打造,林內地勢起伏,竹木繁盛,空氣清新,環境優雅。名字取自韶關樂昌紅色文化之「紅」,所在地是崗九自然村之「九」,有「靜坐林中,樂而忘憂」之意。

「我們所在的崗九自然村,之前有大量破舊泥磚房,不僅存在安全隱患,而且影響村容村貌。在省統計局的幫助下,我們村委黨員幹部發揮帶頭作用,率先拆除自家的破舊泥磚房,與群眾細心耐心做解釋工作,得到廣大村民的支持。整條自然村的破舊泥磚房在兩個月內全部拆除完畢。加上入村道路鋪設瀝青,村居外立面整體打造,我們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示範村』。」白平村幹部介紹。接下來,白平村計劃將崗九自然村美麗鄉村建設的經驗向其他村莊推廣,為鄉村振興共同奮進。

站在忘憂紅九林中,可以看到竹林下的崗九自然村村居錯落有致,所有村居的外立面統一刷為白底黑邊,牆體描繪統計元素,與忘憂紅九林相結合,美麗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色相得益彰,呈現出一種和諧之美。

如今,忘憂紅九林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景點,張雲銳透露,2020年10月17日國家扶貧日當天,將在這裡舉行2020年樂昌市扶貧成果展暨全國扶貧日宣傳活動。

白平村的變化是我省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範村的一個縮影,2017年8月,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原有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建設工程的基礎上,以2277個省定貧困村為突破口,從最基礎最薄弱的短板補起,推動創建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實現貧困村「後隊變前隊」,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到2020年實現高質量穩定脫貧。

截至2019年底,貧困地區農網改造、貧困村200人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全部完成,村村通自來水、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各項工作加速推進,貧困村公共服務站、標準化衛生站、通快遞物流覆蓋率分別達99.8%、98.5%、80.2%,4G網絡覆蓋率達97.3%以上,2277個貧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6元,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28萬元,貧困村「後隊變前隊」目標基本實現。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黃進 黃鴻基 馬吉池 黃韜煒

【通訊員】粵農軒 雷城樂

【作者】 黃進;黃鴻基;馬吉池;黃韜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宜秀區大龍山鎮百華社區:答好脫貧攻堅「收官卷」 開啟鄉村振興...
    安徽網安慶消息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大龍山鎮百華社區全面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努力答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卷」,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精準發力,開啟鄉村振興「新畫卷」。奮力答好脫貧攻堅的「收官卷」。
  • 以朝乾夕惕「高考心態」 答好脫貧攻堅「收官之卷」
    今年54歲的郭寶紅,家中有80多歲的老母親和兩個孩子,丈夫因病去世後,家庭沒有了經濟來源,能在家門口找一份工作成了她最大的願望。在區村幹部大走訪活動中,她把這個想法反映給了走訪的幹部。走訪收集問題後的第三天,郭寶紅就接到了村幹部的電話,通知她到本村的扶貧產業項目光伏發電站去打零工賺點零花錢。
  • 貴池棠溪鎮:答好脫貧攻堅「收官卷」 開啟鄉村振興「新畫卷」
    安徽網池州消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貴池區棠溪鎮卯足工作幹勁,奮力答好脫貧攻堅「收官卷」,開啟鄉村振興「新畫卷」。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自貢大安鋪就致富「小康路」
    村民新居 攝影 廖志全  「繃緊弦」應對「大決戰」 答好脫貧攻堅「收官之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作為第一書記,應當做群眾的貼心人、班子的帶頭人、產業發展的開路人。」這是榮軻對自身角色的理解,也是他為自己定下的目標。目前,雙柏村貧困戶已全部實現脫貧,脫貧攻堅工作進入了鞏固提升階段,對榮軻而言,「查漏補缺,保障貧困戶收入增長,確保脫貧後不返貧」成為了他近期的工作重點。
  • 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柚經濟」「盤活」地芒村
    懷化新聞網訊 (梁華 李平 唐濤)每年的十一月,是靖州太陽坪鄉地芒村扶貧產業「一體化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柚經濟」豐收季,也是合作社負責人黃海軍最幸福的時候。「今年合作社有500多畝柚樹進入盛果期,預計能產果130萬公斤,按目前市場價格,至少可實現產值450多萬元。」
  • 小藍莓成為脫貧攻堅「致富果」
    打贏脫貧攻堅戰,發展產業是關鍵,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懷寧縣按照「選準一個扶貧特色產業,建成一批藍莓扶貧基地,穩定一套脫貧增收機制,帶動一方百姓發展致富」的思路,聚焦發展藍莓特色產業,不斷增強農村產業發展後勁和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加快脫貧步伐。
  • 湖北安陸市:建起香菇產業一條龍服務體系 小香菇撐開家庭「致富傘」
    2018年7月,安陸市財政扶持100萬元資金建起食用菌自動化加工廠,工廠以三種模式服務香菇種植產業,自帶料加工每棒只收0.45元的加工費,半成品加工每棒2.5元,成品棒每棒4.5元。     村裡還新建起一座200平方米的儲藏庫,新上2臺烘乾設備,價格不好時,先儲藏起來或加工成幹香菇,等到行情好轉時合作社再出貨,平時賣6元,春節期間能賣8元多。
  • 魯山縣白草坪村:香菇撐開致富傘 盤活資源促發展
    「現在種香菇有技術指導,又有合作社支持,啥後顧之憂都沒有,一年能收入五六萬元,我現在已經脫貧了!」9月22日,在魯山縣趙村鎮白草坪村,香菇種植戶趙佔穩高興地說。
  • 「脫貧攻堅」大安:特色黃菇娘,致富「黃金果」
    7月中旬,大安市種植的黃菇娘已果熟蒂落,由於種植技術成熟,成規模,一上市便引來外地客商紛紛搶購。黃菇娘種植產業為當地農民鋪就了一條金色致富路。大安田間地頭,來了許多收購黃菇娘的客商在大安市太山鎮巨寶村的農貿市場,隨處可見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成噸的黃菇娘在這裡分揀、晾曬、裝箱之後銷往全國各地,他們正在為黃菇娘尋個好「婆家」。近年來,大安市積極推進黃菇娘種植產業,將其產銷與農民增收、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
  • 脫貧攻堅|大櫻桃成勉縣繼光村貧困戶的「致富果」
    但由於前些年村民種植的老品種小櫻桃,採摘、儲運不便,保鮮期短,許多果子成熟後來不及採摘,都爛在園子裡。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繼光村瞅準時機,嘗試大櫻桃種植的產業發展路子,幹部們反覆考察,挨家挨戶講脫貧政策,動員了包括5戶貧困戶在內的10多家農戶加入到種植大櫻桃的隊伍,發展大櫻桃400餘畝,並積極同農業部門聯繫,邀請專家上門指導,破解技術難題。
  • 朵朵小香菇,撐開「致富傘」
    別看個頭小,這香菇無論營養、口感,可都是菌菇中的佼佼者。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按種類大小分:大菇、中大菇、中小菇、小菇和特別品(如花菇等)。小味提醒,泡香菇用涼水或溫水最好,溫度太高會讓它的口感偏柴。用涼水泡,一般4~6個小時就差不多泡開了。洗淨泡發後,小幹菇會變得圓潤豐澤,恢復了生氣,肉質肥厚,菇香濃鬱。
  •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富堨鎮中溪家庭農場:居家就業助脫貧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富堨鎮中溪家庭農場:居家就業助脫貧 2020-11-18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呂梁山上,小香菇撐起「致富傘」
    獨特的氣候和生態條件,讓這裡有了「清涼山城」的美稱,也為發展香菇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每年的7月至10月,國內的其他香菇產區普遍因為溫度過高而無法產出香菇,交口縣彌補了這一市場空缺。這裡種出的香菇菇質堅實、面色花白、香味濃厚,有豐富的內在營養。
  • 萬山區敖寨鄉:小小羊肚菌 撐開「致富傘」
    據介紹,羊肚菌的生長周期為4個月,期間只需要保持充足的養料和水分便可取得好收成,僅眼下這60畝地便可產出約24000斤羊肚菌,按照每斤70元的價格,產值可達160餘萬元。短、平、快的發展模式不僅壯大了集體經濟,也在寒冬時節讓周邊的群眾有了就近務工的機會,敖寨鄉中華山村村民李菊花就是其中一員,「我從家裡走到基地上班只需要3分鐘,一個月有2000多元的工錢,工作輕鬆,還能照顧家裡。」
  • 致富路上思脫貧 傾情奉獻助攻堅
    精彩觀點 作為2020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的獲得者,請您談談在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中有哪些成功經驗?
  • 【√柚果飄香】羅源本地的這顆甜蜜「致富果」你吃過嗎?就在起步鎮護國村!
    秋風送爽,柚果飄香。近段時間,起步鎮護國村的三紅蜜柚迎來大豐收,翠綠柚樹和金黃柚果不僅扮靚了山頭,也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致富果」。  金秋時節,護國村的山頭成片的柚子樹,掛著碩大的柚子,隨風搖曳,煞是喜人。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陳村村:小山村致富求變 茶產業助力脫貧奔康
    綠葉變「金葉」 鋪就致富路陳村茶又稱松嶂茶,相傳有200多年的歷史,曾是東源四大名茶之一。「雖然茶葉好賣,但以前的陳村茶都是小規模種植,產量很少,收益不高,村民自己採茶、制茶,而且都只在本地銷售,很難走出去,加上缺乏管理,使得不少茶園慢慢荒廢了。」
  • 勝利在望,決戰脫貧攻堅
    駐村工作中,王文杰積極發揮黨校教師專長,召開村民會、院壩會,宣講黨的好政策、好聲音;堅持每天到戶走訪,傾聽村民訴求,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開展以傳遞紅色基因為主題的文藝活動……哪位村民有困難,只需一個電話,他就會第一時間趕到。(第一書記網 11月23日) 把群眾當家人,視民生為家事。「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
  • 致富「蜜」果 「柚」味十足 吉水井岡蜜柚成為百姓甜蜜果
    11月21日,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吉水活動暨白水第二屆蜜柚節在白水鎮舉行,活動以「『柚』見豐收年幸福奔小康遊萬裡故鄉品吉水農香」為主題,通過農業產品推介、營銷籤約、授牌分紅等環節,充分展示吉水農業產業發展良好形勢,對提升農業產業特別是井岡蜜柚產業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田豔春:縫紉機裡走出「脫貧線」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田豔春:縫紉機裡走出「脫貧線」 2020-12-23 2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