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大櫻桃成勉縣繼光村貧困戶的「致富果」

2020-12-24 西部網

近日,勉縣勉陽街道辦繼光村的大櫻桃相繼成熟,綠油油的樹葉下掩映著一簇簇瑪瑙般的紅櫻桃,煞是喜人。

繼光村屬丘陵地區,陽光充足,雨水豐沛,適宜櫻桃生長,該地農戶一直有種植櫻桃的習俗。但由於前些年村民種植的老品種小櫻桃,採摘、儲運不便,保鮮期短,許多果子成熟後來不及採摘,都爛在園子裡。

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繼光村瞅準時機,嘗試大櫻桃種植的產業發展路子,幹部們反覆考察,挨家挨戶講脫貧政策,動員了包括5戶貧困戶在內的10多家農戶加入到種植大櫻桃的隊伍,發展大櫻桃400餘畝,並積極同農業部門聯繫,邀請專家上門指導,破解技術難題。同時,該村積極爭跑項目,拓寬改造了通往櫻桃基地的道路,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既方便群眾上山幹活,又方便遊客觀光、採摘。

「我們種的大櫻桃,產量高、品相口感好,西安、四川的客商親自來果園採購。」繼光村十四組的種植大戶袁某邊摘櫻桃邊高興地介紹,今年僅賣櫻桃已收入近2萬元。

經過4年多的發展,3戶貧困戶種的大櫻桃已經掛果,每天採摘的大櫻桃供不應求,貧困戶摘下貧困帽指日可待。

不僅如此,繼光村的大櫻桃基地還成了聲名遠播的「勉縣櫻桃溝」,吸引了縣內外遊人來體驗採摘的樂趣,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通訊員 張凌 王晶)

編輯:韓睿

相關焦點

  • 勉縣周家山鎮:凝心聚力 逐夢小康繪藍圖
    培育村級後備力量22名,引導10名致富帶頭人進入村「兩委」班子,成功創建標準化建設省級示範村1個、市級示範村1個、縣級達標村4個,有序推進「書記項目」55個。整合20餘萬元資金,改造提升春風村和柳豐村2個便民服務大廳,有效強化黨組織教育管理黨員、凝聚服務群眾的功能作用,切實將創建成果轉化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動能。
  • 「脫貧攻堅」大安:特色黃菇娘,致富「黃金果」
    7月中旬,大安市種植的黃菇娘已果熟蒂落,由於種植技術成熟,成規模,一上市便引來外地客商紛紛搶購。黃菇娘種植產業為當地農民鋪就了一條金色致富路。大安田間地頭,來了許多收購黃菇娘的客商在大安市太山鎮巨寶村的農貿市場,隨處可見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成噸的黃菇娘在這裡分揀、晾曬、裝箱之後銷往全國各地,他們正在為黃菇娘尋個好「婆家」。近年來,大安市積極推進黃菇娘種植產業,將其產銷與農民增收、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
  • 煙臺市福山區「大櫻桃庭院經濟」:扶貧樹結致富果
    煙臺市福山區「老弱病殘」佔到貧困人口總數的98.9%,經過幾年的探索,福山區總結出一條依託大櫻桃產業,發展「庭院經濟」的扶貧新路子,104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於2016年年底前全部脫貧,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000多元,貧困群眾的致富信心和幸福指數得到全面提升。
  • 上林縣岜獨村:"空殼村"種上"致富果" 貧困戶敲開"致富門"
    對他來說,這兩樣放眼可及的東西,都將在未來幫助自己增收致富。  李道全是上林縣西燕鎮岜獨村的農民。在發展芒果產業致富之前,535戶居民中有207戶是貧困戶的岜獨村,是產業發展薄弱、村集體經濟為零的「空殼村」。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岜獨村的命運發生了徹底改變。
  • 小藍莓成為脫貧攻堅「致富果」
    打贏脫貧攻堅戰,發展產業是關鍵,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懷寧縣按照「選準一個扶貧特色產業,建成一批藍莓扶貧基地,穩定一套脫貧增收機制,帶動一方百姓發展致富」的思路,聚焦發展藍莓特色產業,不斷增強農村產業發展後勁和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加快脫貧步伐。
  • 新疆脫貧攻堅「金點子」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在南疆,不僅僅看到的是瓜果飄香,而且看到了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面,貧困戶的「金點子」比比皆是,紛紛念起了「致富經」,奔上了小康大道。 「賒牛」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達吾提•買買提本是庫爾勒市英下鄉的貧困戶,正當他為如何甩掉貧困帽而發愁時,得到鄉裡的一個好消息:鄉裡無償送一頭牛給他們飼養,幫助他們脫貧。
  • 哈日布呼鎮埃勒木圖村開展貧困戶感恩教育助力脫貧攻堅
    為進一步做好做細脫貧攻堅工作,激發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強和對黨的感恩意識,著力破除脫貧攻堅工作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等靠要」等思想,在全村樹立感恩黨和政府、勤勞致富的社會風尚,提高幫扶滿意度,哈日布呼鎮埃勒木圖村組織召開了以建檔立卡貧困戶感恩教育為主題的農牧民夜校活動。埃勒木圖村五支力量和貧困戶參加了此次夜校。
  • 脫貧攻堅在行動|貧困戶成了致富「羊倌」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說起李榮飛,靈璧縣尹集鎮圩疃村的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面對家庭的不幸,他堅強生活,不向命運低頭,立足產業學技能,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羊倌」。2014 年,駐村扶貧工作隊深入貧困戶了解致貧原因,李榮飛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我一個堂堂七尺男兒竟然是貧困戶,我心不甘,一定要爭取早日脫貧致富。」李榮飛說。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
  • 一村謀一品精準拔窮根——來自彰武縣脫貧攻堅一線的報導
    整村立項致富鑰匙送到家  扶貧項目不用多,看準一項,做實做好就行。朱家村的扶貧大棚,帶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村裡把項目都送到咱家門口了!」姜豔濤告訴記者,去年開始,村裡將8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吸納進村「兩委」班子成員創辦的蔬菜種植合作社,一戶一個棚。
  • 致富路上思脫貧 傾情奉獻助攻堅
    精彩觀點 作為2020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的獲得者,請您談談在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中有哪些成功經驗?
  • 索鴻賓深入灘歌鎮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索鴻賓頂著寒風、利用半天的時間,先後深入董坪、盧坪等村部分困難群眾家中,與村幹部深入座談交流,以解剖麻雀的方式,詳細了解脫貧攻堅政策舉措落實、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富民產業培育、人居環境整治、文化扶貧等脫貧攻堅重點工作。
  • 多措並舉多方發力 吹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衝鋒號」——沂水縣夏...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夏蔚鎮將「主戰場」放在村級,壓實村支部書記責任,與行政村支部書記籤訂脫貧攻堅「責任書」,各村推選產生扶貧理事會,全面負責脫貧攻堅工作的執行和監督。……一系列舉措夯實了鎮村兩級主體責任,形成脫貧攻堅工作的強大合力。
  • 【脫貧攻堅】化州楊梅低埇村實現全部貧困戶脫貧
    去年11月底,低埇村按貧困戶脫貧「8項要求」和貧困村脫貧「10項標準」實現了69戶貧困戶全部脫貧,低埇村也摘帽退出貧困村。同時,該定點扶貧村工作隊也被評為廣東省2016-2018年脫貧攻堅突出貢獻集體。打造堅強隊伍夯實扶貧基礎「人才是關鍵。」何央已經在當地負責扶貧工作5年了,深知扶貧工作最重要的是人。
  • 龍駒百香果產業園徵用貧困戶建設基地 助力脫貧攻堅
    近日,位於重慶市萬州區龍駒鎮趕場社區318國道旁的百香果產業園,可謂是熱鬧非凡,附近的貧困戶與該園區的負責人正在為打造集產、學、研、遊為一體的綜合養植基地如火如荼的進行百香果基地前期建設。 龍駒鎮向東村的百香果,是今年新發展的脫貧產業,3月種植百香果,8月進入採摘季,採收期一直持續到來年1月份,整個採摘期長達6個月!當年種植當年獲利,利潤空間巨大,這讓龍駒鎮的老百姓們感到脫貧有了新的出路。
  • 小柚果成大產業,小紅菇撐開「致富傘」……答好脫貧攻堅「收官卷...
    ,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和模式,採取超常規措施,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是廣東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從上到下凝結脫貧攻堅強大合力的體現。通過嚴格落實「省負總責、部門聯動、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精準識別、精準脫貧的工作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體系建立起來,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和制度支撐。
  • 練集鎮:貧困戶爭當脫貧攻堅「明白人」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付永奇 通訊員 李汝濤「2016年以來,俺享受過危房改造補貼、安全飲水、公益性崗位、醫療報銷、低保政策、殘疾人補貼等扶貧政策,黨的政策好,道路修到家門口、吃穿住行不用愁,2018年我家已順利脫貧。」
  • 村貌村容變化大!雲南富源縣這個村脫貧攻堅成效好
    &nbsp&nbsp&nbsp&nbsp小羊場村脫貧攻堅成效好。供圖&nbsp&nbsp&nbsp&nbsp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黃泥河鎮小羊場村2018年成功實現脫貧出列,脫貧攻堅這些年來,村子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原來崎嶇不平的泥濘道路變成了寬敞的水泥路、漆黑的夜晚在大街小巷安裝太陽能路燈後變得燈火通明、低矮簡陋的瓦房變成了高大明亮的鋼筋混凝土平房、糞草成堆的街道變得乾淨整潔……說起這些年的變化,村民們感慨萬千:多虧了黨的好政策
  • 謝天祥:脫貧攻堅「明白人」 致富路上好榜樣
    、明事理、會感恩的脫貧攻堅「明白人」;致富路上,他勤勞勇敢、心念他人,是村裡致富帶頭人之一,他就是南渡鎮六四村脫貧戶謝天祥。謝天祥一家五口人,因缺乏發展技術、年人均收入低以及交通不便等原因,2015年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考慮到六四村山多田少,適合發展中藥材,謝天祥萌生種植牛大力的想法。南渡鎮六四村脫貧戶謝天祥說:「牛大力在廣東省、澳門,比較受到市民的歡迎,所以我從廣東回來發展自己的產業就種植了牛大力。」
  • 小麻村的蜜柚成貧困戶的「幸福果」
    產業幫扶下 蜜柚成脫貧「幸福果」在2015年,小麻村的集體經濟年收入7200元,其中貧困戶的年收入在3000多元,全村可耕地面積不足700畝,山地5529畝。梅州柚子盛名在外,柚子理應是小麻村從貧困中突圍的好辦法。省港澳辦駐梅州市小麻村第一書記楊裕表示,在2016年之前,村裡的農戶也有種植柚果,但零零散散沒有規劃,種出的果子良莠不齊,很難找到銷路。
  • 讓貧困戶過上好日子——通化市脫貧攻堅進行時
    「靠著咱羅通山的名氣,鎮政府在山腳下給俺們村建起了棚膜果蔬扶貧產業園,貧困戶承包大棚、拿種苗、學技術不用拿一分錢,等掙錢了再給租金,我種的小柿子和香瓜特受遊客歡迎,今年差不多能賺1萬多元。」柳河縣羅通山鎮福民村貧困戶常玲喜滋滋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