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唐朝遍地是詩人?詩詞歌賦,道出大唐不一樣的味道

2020-12-16 雲敘春秋

唐朝實現了中央集權和大一統局面,當局者更是改革闊新,鼓勵經濟發展,讓唐朝出現了盛世局面,也實施了眾多較為開明的文化政策,使得這一時代的各項文化事業出現了生動活潑、風格各異的多元整合發展。唐王朝建立以後,圍繞著儒、釋、道三教的地位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統治集團還是決定實現以儒學為正宗、三教並重和多教共存的文化政策,正是因為這些決定,讓當時的人們的思想得到了一些解放和發展,讓當時的文壇有一種百家爭鳴的局面,也鼓勵了許多人投身筆戎,但讓唐朝遍地是詩人還是有多種原因的。

首先,出現了大一統局面,統治者需要更多的人才,戰爭的減少,報效國家更多的還是需要文人,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科舉制度的完善發展和崇文重才政策的逐漸形成。隋文帝建立隋朝和統一中國後,農耕經濟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庶族寒門地主和自耕農階層的力量迅速壯大,他們要求打破門閥士族把持政權的局面,當朝者也希望擁有更多的血液來分散世族權力,在這種形式下,科舉制度逐漸建成,而唐朝對於科舉制度又有了許多創新和發展,科舉要求士子們具有較全面的文化修養,詩、文、書法得樣樣精通,才有可能中第。有一句話流傳至今,"寒窗苦讀十年,為求一功名"。

還要一方面是,從古至今,都有士農工商這一排名,古人推崇讀書人,平民階層要想改變門楣,唯有讀書一條路。另一方面何嘗不是唐朝政治穩定經濟發達,社會穩定,讓許多人家都有了餘錢去求學。

科舉考試能帶來得好處實在是太多了,對於平民階層而言,家有一讀書人,走路腰板都能打的更直。首先國家對於讀書人是非常有優待的,如果自身聰慧,擁有潛力,書院和縣衙都非常的看重你,不僅能夠免除學雜費,每個月可能還有補貼,對許多農民子弟而言,是在家種田還是去讀書,當然是選擇拼盡全力去讀書了。古代歷來有服徭役這一說法,就是被國家徵調去當兵役或者去修建工程等,在交通不方面,聯繫也十分不易的情況下,很多人根本就回不來,而在唐朝,只要取得了科舉功名,如取得秀才,就可以免除徭役了,為了這一條,很多人也會努力讀書的。

還有一方面就是讀書人地位太高了,如果你是讀書人,你的婚事就不用愁了,或者你家裡有兄長是讀書人,你的婚事也不用愁了。而且在古代很多人其實也是不認識字的,在村裡稍微有點學識的,就可以幫忙寫書信寫對聯再往上一點還可以競選村正之類的,所以讀書人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

唐朝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出現了許多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詩人,而帶動這種風氣的其實還有"偶像作用",因為出名的詩人實在是太多了,例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等,最出名就是李杜詩篇萬口傳,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寫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贈汪倫》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詞,影響實在的深遠。杜甫一再的把李白當做偶像,像杜甫一樣在其他詩人的影響下成為詩人的其實很多。

整個唐朝誕生了兩千多名在歷史上有名有姓的詩人,和五萬首流傳至今的古詩,其實還有詩詞沒有成功保留,或者說作者不詳,不完整的詩詞,足以證明唐朝人詩人有多少。也因為讀書人實在是多,讓詩集也分了許多類別,比如說邊塞詩人高適、王昌齡、岑參,還有什麼山水田園詩愛國詩,處處皆可為詩。

令唐朝詩詞文化如此發達,除了大家有安穩的環境可以學習、當朝統治者的政策鼓勵,還有名人的帶動作用,其實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是,隋唐時期發明了雕版印刷術,這為書本的傳播和詩人詩集的傳播提供了很大的作用,印刷速度的增加,讓書本的成本降低,讓許多人花得起錢在讀書上面。

在古代娛樂生活實在是太少了,看書何嘗不是一種常見的生活方式,許多閨閣中的女子,也只有靠看書本來打發時間。而且唐朝人似乎特別喜歡舉辦宴會,大的小的,正式的非正式的,官方的私人的,宴會都快被玩出花來了,娛樂活動有限,大家在聚會時,比比書法,做做詩詞,也是常見的活動流程了。所以唐朝詩人真是到處都有,即使不是詩人,但也能隨口背誦幾句詩,可以說是了不起的時代。

【參考文獻】:

《唐代科舉與文學》

《儒林外史》

《唐詩論學叢考》

相關焦點

  • 唐朝最懶詩人,只有兩首詩存世,卻憑藉兩首詩贏了大唐眾多詩人
    唐朝最懶詩人,只有兩首詩存世,卻憑藉兩首詩贏了大唐眾多詩人文/董賊在我國,兒童從小都會在家長或者是老師的督促下,去背誦古詩,尤其是唐詩三百首這本書是最受歡迎的。古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座壯麗的裡程碑,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不同的感情,最後就能寫出不一樣的詩歌,我國古代歷朝歷代的詩歌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的風格,或者豪放,或者清新,或者淡雅,或者華麗,總之,古詩就是一種沒有明確的規定,想寫成什麼形式都可以,也正是因為這種無拘束,無明確要求的詩歌,產生了許多大詩人,比如說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曹植,等等。
  • 唐朝最長壽詩人,送走了王維、劉長卿,憑一詩留名《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有我們很熟悉的大詩人的名字,也有一些並不是那麼常見的名字,比如五言古詩中的第20首《尋西山隱者不遇》的作者丘為。丘為,何許人也?他是中唐詩人,與王維、劉長卿同時期,同時也應該是唐朝最長壽的詩人。
  • 唐詩三百首,篇篇為情愁,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 唐朝不知名詩人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卻成唐詩三百首壓軸之作
    《唐詩三百首》是流傳最為廣泛的一本詩歌選集,編者是清朝的蘅塘退士。他在書中收錄了77位詩人的311首作品。這些詩人有鼎鼎大名的詩仙李白,也有默默無聞的小詩人,例如金昌緒,若不是他的那首「打起黃鶯兒」,恐怕我們都不知道他是誰。
  • 用唐詩三百首解讀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錦官城的 重 到底什麼意思
    老街前邊寫了幾篇關於《唐詩三百首》的文章,主要是從詩體上談了一下自己的淺薄認識,學習詩詞格律的朋友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看:《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下篇律詩與絕句》、《唐詩三百首格律淺析上篇樂府與古體詩》、《學習詩詞不可不知的秘密 藏在《唐詩三百首》裡的12種奇怪的律詩
  • 十首落選《唐詩三百首》的唐人名作,每一首都熠熠生輝
    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歷代詩詞的選本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唐詩三百首》了。清代乾隆年間,當過中學教師(縣學教諭)不甘於安享晚年的孫洙(蘅塘退士)有感於《千家詩》「工拙莫辨」,選編了《唐詩三百首》。此書選入75位唐代詩人、2位無名氏的詩作共310餘首。
  • 大數據分析《唐詩三百首》發現了這五個秘密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想必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其出自《唐詩三百首》編者蘅塘退士所作原序。關於《唐詩三百首》,你還知道多少呢?唐朝最高產的五位詩人是哪些?《唐詩三百首》中哪種類型的詩最多?你的腦袋中是不是有很多問號?
  • 此詩人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詩,僅4句卻堪比《桃花源記》!
    迷茫於眼前的苟且,不如在詩詞中流連心靈的遠方!今天,和舒芯一起誦讀經典!「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孩童時,我們就能背誦《桃花源記》。《唐詩三百首》中收錄了一篇和《桃花源記》相關的詩歌,題目為《桃花溪》,這也是詩人張旭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詩作,雖然只有四句,卻被評「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記》」。
  • 詩詞歌賦是個什麼玩意兒
    詩詞歌賦,無所不曉;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這句話放在古代,無疑是形容一個人有才的最基本語言。而放在現代,估計是「宿儒」或者「大師」才能全部掌握。其中的琴棋書畫分別指,古琴,圍棋,書法,國畫。圍棋怎麼下,古琴怎麼彈,毛筆怎麼拿,很多人是一問三不知;而詩詞歌賦,每個人在語文課本裡接觸過,但是要問裡面的「歌」是什麼?估計知者應該有數。
  • 有人說李白《靜夜思》不符合平仄對嗎?細解唐詩三百首五言絕句
    前言前幾天回答了一個問題: 有人說,李白的《靜夜思》不符合平仄,該怎樣看?今天在原來回答的基礎上再做一些補充。除了解釋為什麼這首詩不符合格律外,把《唐詩三百首》裡的29首五言絕句作了分類,有助於大家更清楚地理解這本書。
  • 《唐詩三百首詳註》:百年經典 不敗於歲月
    陶今雁 (1923~2003),唐宋文學研究專家,曾任江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唐宋文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西詩詞學會顧問,長期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教學、研究工作,並專注詩詞創作,出版有詩詞集《雪鴻集》《寒梅集》《秋雁集》等,有《唐詩三百首詳註》等多部專著出版,主編《中國歷代詠物詩辭典》等。
  • 唐詩版「長安十二時辰」,12首唐詩見證唐朝的一天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電視劇用繽紛的畫面展現了唐朝的一天。今天,詩詞君來看唐詩版的「長安十二時辰」。從夜半到子時,詩人都在幹什麼呢?萬國來朝,大唐盛世。很多詩人都用筆墨記下過這樣盛大的場面,其中有一個人,叫王維——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 《唐詩三百首》中的「高級黑」,不仔細讀還以為在誇人
    唐朝,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巔峰時期,誕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湧現了許多彪炳史冊的偉大詩人,李白、杜甫、李商隱、杜牧、白居易、元稹、高適、韋應物……不勝枚舉。
  • 唐朝最「懶」詩人,僅存世2首詩,一首《春江花月夜》蓋壓全唐
    說起唐朝,大家腦海中都會浮現四個字「大唐盛世」。現在西安的不夜城就是還原的大唐盛世,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人。提及大唐怎能不說唐詩呢?這個名叫唐詩的「小夥子」,佔據了中國詩詞的半壁江山,這是何其的霸道,不愧是大唐的產物啊。
  • 被《唐詩三百首》拋棄的四大著名詩人,個個才華橫溢,驚豔了詩壇上...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固然是這個道理,但要真正品出唐詩的味道,讀懂千年前那些詩人們的心事,三百首還真不夠呢!如果要評選影響中國人最大的書,《唐詩三百首》也是有力競爭者之一,無數學生捧著它吟誦唐詩,在心靈中點燃了熱愛傳統文學的第一束火焰。
  • 唐詩三百首 |《楚江懷古》馬戴
    唐宣宗大中初年,詩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書記。被貶為龍陽尉,自江北來江南,行於洞庭湖畔,觸景生情,追慕先賢,感傷身世,而寫下了《楚江懷古》五津三章,這是第一首。第一首雖題「懷古」,卻泛詠洞庭景致。詩人履楚江而臨晚秋,時值晚唐,不免「發思古之幽情」,感傷自身不遇。
  • 唐詩三百首五言律詩《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今天給大家分享手寫行書唐詩三百首五言律詩是唐代詩人許渾的《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又叫《行次潼關逢魏扶東歸》,詩詞內容: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 唐詩三百首賞析之五絕:這詩未能幫詩人金榜題名,卻讓他名垂青史
    在唐朝,詩歌興盛的時代,在考場上作詩自然也就是一則考察考生基本能力的考題了。所以在唐詩當中,有不少的應試之作。最著名的,莫過於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了。本文要談到的這個詩人的這首古詩,是唐詩三百首當中很重要的一篇寫雪的詩作,同樣是一首應試之作。不過由於詩人的這首詩因為不符合考題的要求,詩人未能金榜題名,但是這首詩卻讓他名垂青史。且看: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 唐朝最懶詩人,僅兩首存世,卻只靠兩首詩蓋過大唐眾多詩人
    唐朝最懶詩人,僅兩首詩存世,卻只靠兩首詩蓋過大唐眾多詩人從唐朝初建到唐朝昌盛再到唐朝晚期,在這將近三百年的時間裡,出現了多少位詩人,譜寫了多少首詩歌,任我們誰也說不清楚。用「浩如煙海,燦若星辰」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 細讀《唐詩三百首》:十首寫景名篇,唐代詩人太有才
    當美麗的景物遇到多才的詩人,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人在《唐詩三百首》中,詩詞君找到十首寫景詩詞,在詩人的筆下,山石、樹木,飛鳥、明月,都是那麼美麗!《滁州西澗》是唐詩中的寫景名篇。澗邊生著幽草,黃鸝在樹上不停地鳴叫。春潮夾帶著暮雨流得湍急,只有那無人的小船橫在江心。全詩給人一種幽靜、自然、閒適的觀感。後人評價這首詩:寫景清切,悠然意遠,絕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