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人和詞人是怎麼把雪和柳絮扯到一起的

2020-12-13 山巖談詩論文

「徵鞍不見邯鄲路。莫便匆匆去,秋風蕭條何以度。明窗小酌,暗燈清話,最好流連處。相逢各自傷遲暮,猶把新詩誦奇句。鹽絮家風人所許。如今憔悴,但餘衰淚,一似黃梅雨。」 這首《青玉案》有人說是無名氏作,但更多人認為是李清照作。我認為後者較靠譜。

對於本詞,我未曾研究,也不敢妄加解釋與評論。只覺得「鹽絮家風人所許」這句話有點意思,大意是說我們家是鹽絮家風,這是大家都公認的,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家族是上檔次的,是文化家族。

圖片來自網絡

「鹽絮家風」一詞,出於《世說新語.言語》,大意是東晉士大夫謝太傅謝安,喜歡談詩論文。一日見大雪紛飛便曰:「白雪紛飛何所似?」,大侄子接道:「鹽撒空中差可擬」,小侄女接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滿意大笑。於是「鹽絮家風」一詞就這樣誕生了。

除了李清照的那句「鹽絮家風人所許」之外,還有唐代王維也句「桃李陰陰柳絮飛……」;另外也還有一些人常把柳絮或者柳與雪扯到一起的,如歐陽修的《蝶戀花.面旋落花風蕩蕩》「面旋落花風蕩蕩,柳重煙深,雪絮飛來往……」;還有(宋.柴望)的「長安二月春正濃,長江二月風正急。城頭楊柳雪絮飛,道傍黏雨沱潦溼……」;「楊柳雪溶滯雨」(宋.陳逢辰);「雪柳猶低北苑條」(宋.孔武仲)等等。

圖片來自網絡

我是一個鄉巴佬,見過柳樹。都是開黃顏色花,而且小花依附在長長的花柱上倒垂著,就象個毛毛蟲,跟雪相比較,是怎麼看也不像。只是鵝毛大雪從空中斜斜的飄飛,就和柳條在風中斜斜的飄舞的神態倒有幾分相似。古詩人和詞人常常搞古字通假,時常玩一些錯別字也不足為奇,我一直錯誤的認為古人是把絮同須混淆了,柳絮長垂就同長長的胡須倒垂著。

後來通過網絡搜索,才真正看到如同雪花一樣雪白的花絮。這是本人寡見少聞的緣故。

不過,本人對於古詩詞及古文化的探索,就象好事的人們窺探名人隱私一般的好奇,其精神還是可佳的!

也許有人說我「沙雕」「傻瓜」之類,這個我也不在乎,也確實是「江郎才盡」實在沒什麼可寫,拋幾字出來浪費大家時間的,無論喜與不喜,但求一笑而過,祝大家開心!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發現唐詩中的柳絮,風吹似雪,浮動如愁,隨韶光而逝
    大好的春光裡怎麼少的了柳樹的影子呢,公園的小橋邊,河邊的堤岸上,欣賞著那「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更有「桃花暖日茸茸笑,楊柳光風淺淺顰」,多麼和諧的畫面呀。可是柳樹多了就會有很多的柳絮,柳樹分雌雄,雌株花落後,飄飛出一朵朵帶著種子的白色絨毛,就是柳絮,柳絮會藉助風力傳播完成繁衍。
  • 各地都在下雪,看網友怎麼不提雪字形容雪很大
    到現在小編還記得初中時學過的, 「為若柳絮因風起,撒鹽空中差可擬」, 最近網上也是流行起不提「雪」這個字, 怎麼形容雪很大, 快看跟小編一起看看網友們的腦洞吧!
  • 綿綿柳絮飄如雪,古詩裡的楊花,也有萬千風情
    黛玉看似寫柳絮,實則以之自比。在黛玉看來,這團團柳絮命薄如己、徒具風流,在大好春光中卻先白頭,隨風飄零,孤苦無依,悲戚哀婉處令人動容!4.風起花滿天柳絮[唐]雍裕之無風才到地,有風還滿空。緣渠偏似雪,莫近鬢毛生。
  • 梅雪爭春,春屬誰家?古詩《雪梅》筆記整理!
    一、《雪梅》是宋代詩人盧鉞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用妙趣橫生的語言描寫了他眼中的梅和雪。這首詩巧借梅雪爭春來表明梅花和雪花都各有不同的特色。從而反映任何事物都有長處和短處,從不同角度欣賞能體會到不同的美這一主題。二、作者簡介。
  • 柳絮詩詞名句,這個時節讀,太美了!
    這是蘇軾的一首詠楊花的婉約詞,詞人幽怨纏綿而又空靈,將毫不起眼的楊花寫得十分惹人愛憐。楊花漫漫愁滿天柳絮輕盈細小,隨風飄浮,如煙如霧,它是古代遷客騷人、漂泊遊子、閨中女子等寄託感情和哀思的信物。詞人以零落的楊花、溶溶的月光、積塵的玉箏及空空的畫堂等多種疊加的意象,極力渲染人物的孤獨失落之感,為全詞注入了無限悲涼之情。
  • 宋代詞人晏殊一首《踏莎行·小徑紅稀》,含蓄雋永,值得品味
    宋代詞人晏殊一首《踏莎行·小徑紅稀》,含蓄雋永,值得品味自古逢秋悲寂寥,如果說秋天萬物蕭條,容易勾起人心中的愁思,那我非常理解。而春天,萬物復甦,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花紅柳綠,還有什麼不開心的呢?再者,很多詩人詞人寫的傷感之作,都是有意寫暮春景象。這暮春與「墓人」嗎?暮春的景色其實是又美麗又讓人傷感的。而在以樂景寫悲情當中,宋代詞人晏殊倒是寫了不少作品,《踏莎行·小徑紅稀》就是其中一篇。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詠雪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詠雪,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詠雪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 小小的一片雪花有多美,普通人說像鹽,才女以柳絮比喻
    雪是古代文人墨客筆下常常讚頌景物,它潔白而美麗,又與眾不同。世界上沒有一片雪花是相似的,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對這樣的雪花,人們常常心生讚美。對雪花的讚美,也是各有各的不同,小小的一片雪花,天空下的一場雪,在每個人的眼中都有不一樣的看法,如果說要我們去讚頌雪花,很多人除了「好美」,可能就說不出什麼了。古代的才子佳人眾多,他們對於雪的讚頌,是我們遠遠不及的。
  • 又到了柳絮隨風飄蕩的季節,該如何防護柳絮?
    柳絮是柳樹開的花狀似白色的絨毛,這種絨毛隨風一吹到處飛揚,無孔不入,門窗都不敢打開,真是讓人苦不堪言,對於容易過敏的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我就深受其害臉過敏了又紅又腫還癢得難受,現在我們就來聊一聊該如何防護 天氣漸漸炎熱起來疫情也基本穩定了,但是口罩還是儘量不要摘下,因為口罩對於柳絮有很好的防護作用
  • 古詩中的「楊花」和「柳花」
    然而這並不表示古人分不清楚楊屬和柳屬兩類植物,實際上到了明清時期,「楊」和「柳」的區別已經較為清晰了,如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蓋一類二種也。」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楊與柳別。楊,枝勁脆而短,葉圓闊而尖;柳,葉長而狹,枝軟而韌。」
  • 大雪時節賞雪詩,8首寫雪古詩詞,你喜歡哪一首?
    雪,潔白,晶瑩無瑕;雪,輕盈,悄無聲息;雪,冷酷,披面浸骨;雪,柔媚,風情萬種……古往今來,無論天涯遊子、遷客騷人抑或帝王英雄、文人墨客,面對大雪,無不心生感慨。今日是24節氣中的大雪,華夏大地幾無降雪,那就讓我們賞析文人們筆下的雪,8首寫雪的古詩詞,第一首膾炙人口,最後一首無人能及!
  • 北宋詞人晏殊寫的《踏莎行·小徑紅稀》,結尾兩句堪稱經典
    北宋詞人晏殊寫的《踏莎行·小徑紅稀》,結尾兩句堪稱經典小的時候,家裡的大人總是會要求我們背誦《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其中,比起詩,我更喜歡詞。很多詞作都非常感人,不僅韻律多變,而且讀來總給人一種感情揮發更加隨意的感覺。
  • 初中必背古詩文及翻譯之《世說新語》兩則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謝太傅在一個冬雪紛飛的日子裡,把子侄們輩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們一起談論詩文。不一會兒,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跟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
  • 冬季應景寫雪界的翹楚:十首寫雪意境醉人的詩詞
    簡要賞析:天色將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紛飛的雪花像盛開梅花又像飄飛的柳絮。寫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風,「亂」字則突出了風的強勁,隱然有呼嘯之聲透出。作者借雪之「亂舞」傳達風聲和風勢,凌虛造景,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 送走了梧桐樹「毛毛」 南京街頭又開始飄柳絮「毛毛」
    中國園林網4月24日消息:送走了梧桐樹「毛毛」,這幾天南京街頭又開始飄柳絮「毛毛」。這種酷似雪的楊柳飛絮,給出行的人和車帶來諸多不便。為此,昨日,記者從南京市園林部門了解到,目前正在參照其他城市的做法,經過專家論證後,對柳樹進行噴水緩解處理。
  • 看見雪花飄時愛你更深:香港詞人盧國沾講《雪中情》歌詞來歷
    看見雪花飄時愛你更深:香港詞人盧國沾講《雪中情》歌詞來歷 盧國沾 2016-01-23 13:05 來源:澎湃新聞
  • 詩人筆下的雪是什麼樣子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這首詞寄託了詞人天涯行役之苦,如雪花之漂泊無依般,體現了詞人心中的清高孤傲無人同與的悲涼之感。《,半梅花半飄柳絮。這首小令的意思是:天色即將昏暮,雪花紛亂飛舞,一半兒像梅花一半像飄飛的柳絮。江上的晚景最值得榴槤的畫面是一位漁翁正劃著小船披著蓑衣歸去。這首小令描寫的是江濱黃昏時分的雪中景色。通過對景色的描寫表現出詩人的清高孤傲、不同凡俗。
  • 長春初雪 古詩聯想 人間仙境
    忍冬 「天然tanghl」迎接小雪節氣,小雪前兩天,長春2020年冬季第一場雪紛紛揚揚下了起來,才女謝道韞比喻為「柳絮因風起」,有些浪漫。這「鵝毛大雪」比風吹柳絮大多了,但是還沒有大到「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那種程度,也沒有大到「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的程度。
  • 古詩賞析——《江雪》:一樣的雪在柳宗元眼裡的美和含義卻是那樣不同
    尤其對雪雨風月,都賦予更為深刻多樣的含義和境界。 現在我們就先來靜心賞讀一下這首婦孺皆能熟背的古詩: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 白雪燦陽,古人寫雪名句知多少!
    「風聽竹」有聲,「雪滿山」有色,境界空闊,又緊扣著詩人隔窗「聽」和開門「看」的動作神態,一驚一嘆的內心感受,這就使人如臨其境4.冬宜密雪,有碎玉聲。——王禹偁《黃岡竹樓記》冬天遇到大雪飄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瓊亂玉的敲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