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皇帝的職業套餐,看似隆重,卻禁不起細究。清朝皇帝的吃食都在《膳底檔》中保存了下來。
比如乾隆在1784年正月十一日於同樂園晚膳菜譜: 酒燉鴨子熱鍋、肥雞油煸白菜熱鍋、燕窩紅白鴨子南鮮熱鍋、燕窩肥雞絲、鴨腰口蘑鍋燒鴨子、冬筍爆炒雞、攤雞蛋、蒸肥雞鹿尾攢盤、百果鴨子攢盤,象眼小饅頭、鴨子餡提折包子、雞肉餡燙麵餃子。清宮裡有御膳房,御膳房分為5局,分別是葷局、素局、飯局、掛爐局和點心局,人員可謂龐大,然而由於進餐禮儀的限制,所有飯菜都是提前備好,然後煨在火上,或燜在大蒸籠裡。
清末李元伯《南亭筆記》裡記錄了一個雞蛋的故事。光緒皇帝喜歡吃雞蛋,每天都要吃四個,然而他並不知道雞蛋的真實價錢,內務府給皇帝的價格是三十四兩銀子。光緒有一次問他老師翁同龢:「雞蛋好吃,可是這麼貴的東西你吃得起嗎?」可見當時內務府貪汙之嚴重。
而道光皇帝也挺慘,有一天他想吃道」面片兒湯」,令御膳房給他做一碗。大半天過去了,面片兒湯沒有送來。在道光皇帝的追問下,負責此事的人來說,需要數千兩銀。於是他對來人說「前門外一飯館至此最佳,一碗值四十文錢,可令內監往購之。」內監復奏:「飯館已關閉多年矣。」道光帝道:「朕不能以口腹之故,枉費一錢!」
家裡做的菜之所以好吃,重要原因就是廚房離餐桌只有幾步,出鍋即上飯桌。而在清宮,當一道道提前做好的菜端上來,還要被太監事先嘗過之後才能品嘗,皇帝所吃的不過是些」殘羹冷炙「。
何況,古代烹飪水平遠不及現在發達;御廚們也只能根據菜譜上的規則做菜,不能有什麼創新;許多菜看上去豐盛,其實不過是看碟,端上來湊數,擺一擺就撤了。所以皇帝餐浪費是一流,味道不過了了。
光緒皇帝
有時候皇帝吃飯還要看內務府的嘴臉。
清末李元伯《南亭筆記》裡記錄了一個雞蛋的故事。光緒皇帝喜歡吃雞蛋,每天都要吃四個,然而他並不知道雞蛋的真實價錢,內務府給皇帝的價格是三十四兩銀子。光緒有一次問他老師翁同龢:「雞蛋好吃,可是這麼貴的東西你吃得起嗎?」可見當時內務府貪汙之嚴重。
而道光皇帝也挺慘,有一天他想吃道」面片兒湯」,令御膳房給他做一碗。大半天過去了,面片兒湯沒有送來。在道光皇帝的追問下,負責此事的人來說,需要數千兩銀。於是他對來人說「前門外一飯館至此最佳,一碗值四十文錢,可令內監往購之。」內監復奏:「飯館已關閉多年矣。」道光帝道:「朕不能以口腹之故,枉費一錢!」
道光皇帝心心念念的面片湯就長這樣
最慘的是同治,同治皇帝小時候一日兩膳吃兩宮皇太后賜給的食品:小米粥、豆沫粥、糙米粥、羊肉絲疙瘩湯、甜漿粥、柳葉湯、面片湯、豆腐片湯等。他吃湯粥根本無法飽腹。他有時飢餓難忍,闖進太監的住處偷太監的東西吃。被太監發現後,立刻奪過丟掉。後來19歲就死掉了,不能說跟飲食毫無關係。
宋起鳳所著《稗說》中對明末皇帝的御膳內容有若干描述。米食的部分有蒸香稻、蒸糯、蒸稷粟、稻粥、薏苡粥、西梁米粥、涼穀米粥、黍秫豆粥、松子菱芡棗實粥。點心的部分有玫瑰、木樨、果餡、洗沙、油糖、諸肉、諸菜等蒸點類。面類有發麵、燙麵、澄面、油搽面、撒面。膳羞的部分,牛、羊、驢、豚、豹、鹿、雉、兔皆有,水族、海鮮、山蔬、野蔌,應有盡有。
依照明代定製,太祖為了「示子孫知外間辛苦」,規定御膳須有百姓吃的小菜、小點。小菜如苦菜根、苦菜葉、蒲公英、蘆根、蒲苗、棗芽、蘇汁、葵瓣、龍鬚菜、蒜苔、匏瓠、苦瓜、齏芹、野薤。小點心如稷黍棗豆糕、倉粟小米糕、稗子、高粱、艾汁、雜豆、幹糗餌、苜蓿、榆錢、杏仁、蒸炒麵、麥粥、蒿籸。可見民間通俗小菜也是御膳的菜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