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吃的御膳放到當今來,會是什麼樣的水平?

2021-02-17 阿銳讀歷史

作為皇帝的職業套餐,看似隆重,卻禁不起細究。清朝皇帝的吃食都在《膳底檔》中保存了下來。

比如乾隆在1784年正月十一日於同樂園晚膳菜譜: 酒燉鴨子熱鍋、肥雞油煸白菜熱鍋、燕窩紅白鴨子南鮮熱鍋、燕窩肥雞絲、鴨腰口蘑鍋燒鴨子、冬筍爆炒雞、攤雞蛋、蒸肥雞鹿尾攢盤、百果鴨子攢盤,象眼小饅頭、鴨子餡提折包子、雞肉餡燙麵餃子。清宮裡有御膳房,御膳房分為5局,分別是葷局、素局、飯局、掛爐局和點心局,人員可謂龐大,然而由於進餐禮儀的限制,所有飯菜都是提前備好,然後煨在火上,或燜在大蒸籠裡。

清末李元伯《南亭筆記》裡記錄了一個雞蛋的故事。光緒皇帝喜歡吃雞蛋,每天都要吃四個,然而他並不知道雞蛋的真實價錢,內務府給皇帝的價格是三十四兩銀子。光緒有一次問他老師翁同龢:「雞蛋好吃,可是這麼貴的東西你吃得起嗎?」可見當時內務府貪汙之嚴重。

而道光皇帝也挺慘,有一天他想吃道」面片兒湯」,令御膳房給他做一碗。大半天過去了,面片兒湯沒有送來。在道光皇帝的追問下,負責此事的人來說,需要數千兩銀。於是他對來人說「前門外一飯館至此最佳,一碗值四十文錢,可令內監往購之。」內監復奏:「飯館已關閉多年矣。」道光帝道:「朕不能以口腹之故,枉費一錢!」

家裡做的菜之所以好吃,重要原因就是廚房離餐桌只有幾步,出鍋即上飯桌。而在清宮,當一道道提前做好的菜端上來,還要被太監事先嘗過之後才能品嘗,皇帝所吃的不過是些」殘羹冷炙「。

何況,古代烹飪水平遠不及現在發達;御廚們也只能根據菜譜上的規則做菜,不能有什麼創新;許多菜看上去豐盛,其實不過是看碟,端上來湊數,擺一擺就撤了。所以皇帝餐浪費是一流,味道不過了了。

光緒皇帝

有時候皇帝吃飯還要看內務府的嘴臉。

清末李元伯《南亭筆記》裡記錄了一個雞蛋的故事。光緒皇帝喜歡吃雞蛋,每天都要吃四個,然而他並不知道雞蛋的真實價錢,內務府給皇帝的價格是三十四兩銀子。光緒有一次問他老師翁同龢:「雞蛋好吃,可是這麼貴的東西你吃得起嗎?」可見當時內務府貪汙之嚴重。

而道光皇帝也挺慘,有一天他想吃道」面片兒湯」,令御膳房給他做一碗。大半天過去了,面片兒湯沒有送來。在道光皇帝的追問下,負責此事的人來說,需要數千兩銀。於是他對來人說「前門外一飯館至此最佳,一碗值四十文錢,可令內監往購之。」內監復奏:「飯館已關閉多年矣。」道光帝道:「朕不能以口腹之故,枉費一錢!」

道光皇帝心心念念的面片湯就長這樣

最慘的是同治,同治皇帝小時候一日兩膳吃兩宮皇太后賜給的食品:小米粥、豆沫粥、糙米粥、羊肉絲疙瘩湯、甜漿粥、柳葉湯、面片湯、豆腐片湯等。他吃湯粥根本無法飽腹。他有時飢餓難忍,闖進太監的住處偷太監的東西吃。被太監發現後,立刻奪過丟掉。後來19歲就死掉了,不能說跟飲食毫無關係。

宋起鳳所著《稗說》中對明末皇帝的御膳內容有若干描述。米食的部分有蒸香稻、蒸糯、蒸稷粟、稻粥、薏苡粥、西梁米粥、涼穀米粥、黍秫豆粥、松子菱芡棗實粥。點心的部分有玫瑰、木樨、果餡、洗沙、油糖、諸肉、諸菜等蒸點類。面類有發麵、燙麵、澄面、油搽面、撒面。膳羞的部分,牛、羊、驢、豚、豹、鹿、雉、兔皆有,水族、海鮮、山蔬、野蔌,應有盡有。

依照明代定製,太祖為了「示子孫知外間辛苦」,規定御膳須有百姓吃的小菜、小點。小菜如苦菜根、苦菜葉、蒲公英、蘆根、蒲苗、棗芽、蘇汁、葵瓣、龍鬚菜、蒜苔、匏瓠、苦瓜、齏芹、野薤。小點心如稷黍棗豆糕、倉粟小米糕、稗子、高粱、艾汁、雜豆、幹糗餌、苜蓿、榆錢、杏仁、蒸炒麵、麥粥、蒿籸。可見民間通俗小菜也是御膳的菜色之一。

相關焦點

  • 古代皇帝的御膳是什麼水平?
    這時還不是在床上睡午覺,醒過來的時候,就叫道:太監,拿個柿餅來。」對農婦來說,對皇宮奢靡富貴的想像就是隨時有柿餅吃。在古代,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住最好、最大的房子——皇宮,穿最珍貴的衣服——龍袍。而住在紫禁城裡的他們,到底吃什麼?
  • 明朝皇帝的御膳,究竟是什麼樣子?萬曆皇帝最會吃
    幾千年歷史的中國誕生了數十個朝代,其中皇帝就高達四百多位,這些平時高高在上的存在,平時又吃些什麼呢?下面我就帶著大家來了解古代皇帝的御膳(明朝篇)。乍一看明朝皇帝的御膳還真是挺「艱苦樸素」的,但如果你真的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估計除了真正經歷過苦日子的朱元璋,會在品嘗粗糧和山野菜時回味舊時光,後來的明朝皇帝對這些就不大感冒了。但粗糧山野菜的配搭是老朱定下的祖制,作為後世子孫的皇帝便不好違背,於是粗糧和山野菜初見淪為御膳中的一種擺盤裝飾,皇帝至多就是看一看,吃?
  • 古代皇帝御膳吃什麼?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
    古代皇帝御膳吃什麼?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 御膳,可以說代表了中國廚藝的最高規格。在那個高度專制的年代,皇帝的飲食想必是考究至極。
  • 古代皇帝的一日三餐在朋友圈火了,網友:吃飯和御膳差距果真很大
    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看到過關於古代皇帝的電視劇,在那些影視劇之中,我們不難發現皇宮裡面的貴人的飲食結構是非常地奢華的,尤其是皇帝,最基礎的區別,皇帝的吃飯是使用的御膳這個詞語,而其他人就只是用吃飯兩個字,那麼吃飯和御膳之間存在什麼差異呢?那我們來研究一下乾隆皇帝都是吃什麼的吧!
  • 皇帝嫌御膳難吃?看看明朝皇帝一日三餐都吃什麼
    [摘要]自嘉靖皇帝開始,明朝的皇帝們都不太樂意上朝,天天在深宮中呆著,於是,明朝後期的皇上吃飯,一般就是由太監部門來做了。現在大家一說起皇帝吃飯,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御膳房」。不過事實上,「御膳房」這個專門機構是清朝才設立的,而明朝則沒有。同樣住在紫禁城,沒有御膳房,那明朝皇帝吃什麼?大家放心,也餓不著他們。在明朝前期,一般由光祿寺為皇上做飯,到了後期,則是由太監們來做,稱為「內庖」。我們中國是「民以食為天」,確實,這個光祿寺雖然只管御膳、筵席之類事務,地位可著實不低,在明朝貴為「小九卿」之一,光祿寺的主管者稱為光祿寺卿,從三品。
  • 古代烹飪的遺作,讓康熙皇帝欣賞,並定為宮廷御膳的面點小吃!
    面點小吃對於小峰來講,怎麼說呢,用最乾淨利落的話來說,就是怎麼吃都吃不夠,尤其是帶有地方風味特色的面點小吃,今天小峰為大家介紹的是我國古代烹飪的遺作,讓康熙皇帝欣賞並定為宮廷御膳的蒲坂沙子餅和棗泥停餑的做法!
  • 御膳房的膽子有多大?無論皇帝要吃什麼菜,他們都敢矇混過關
    御膳房是給皇帝做菜的部門,只是他們服務的對象是皇帝,所以和「御膳」沾邊了。若是給別人做菜的,也就是廚師一個,最多加上一個幫廚和採辦。但是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個部門,我認為他們是皇權社會下最能陽奉陰違的一群人。
  • 古代皇帝吃什麼
    >
  • 皇帝原來吃這種菜,你會羨慕嗎?
    溥儀後來愛上了西餐,圖為他住過的天津靜園這段文字至少給我們傳達了三個信息:第一,御膳都是裝逼用的;第二,御膳做出來早就涼了,不好吃;第三,清朝皇帝自光緒起,根本不吃御膳。溥儀說的話,能代表上下五千年所有的皇帝嗎?
  • 看看皇帝都吃什麼——「宮廷御膳」
    「天上神仙府,世上帝王家」,在老百姓心中,皇帝過得就是神仙一樣舒適美好的生活。說到吃,歷代君王的御膳,那可真是太講究了。宮廷御膳代表了歷代當時朝代烹飪的最高水準,每道珍饈,都是御廚心血之作。就連皇帝用水,那也是專供,從元代開始,京西玉泉山的水就成為了御用之水。隨著朝代更迭,宮廷御膳也經歷了一個由粗至精、由簡至繁、由樸素而奢華的演變過程。上溯至周朝,宮廷御膳就已經初具規模。《詩小雅鹿鳴》記載周天子設宴招待諸侯,「鐘鼓既設,一朝饗之」,在悠揚的器樂伴奏下,婀娜靚麗的舞姬翩翩起舞,再品美酒佳餚,簡直太愜意了。
  • 宮廷御膳:皇帝菜
  • 清朝皇帝吃的「御膳」真的很好吃嗎?每頓上百道菜,卻經常餓肚子
    問題在於,皇帝雖然號稱真龍天子,但畢竟還是個人,就算再能吃,胃也就那麼大,別說一百道菜,就是一千道,吃不下去也是白搭。更要命的是,雖然御膳菜品眾多,但按照清宮規矩,為了防止有人摸清皇帝的口味,進而下毒謀害,每道菜只能品嘗三口,多一筷子都不行。
  • 老外眼中的中國古代皇帝一日三餐:竟如此孤單寂寞冷!!
    ▲圖片來自網絡在古代,皇帝跟老百姓吃飯的叫法也完全不同。皇帝的一日三餐叫「御膳」;皇帝吃飯這個行為叫「用膳」。御膳房會根據季節調整皇帝的食譜。比如夏天的膳食會清淡一些,冬天的膳食會更富有營養,豐富一些。因為中國人認為清淡的飲食能夠生津,補充夏季流失的體液;更豐富厚重的飲食能在冬日為身體提供更多能量。
  • 御膳都給太監吃了,皇上只能喝片湯,這皇帝當得還有什麼勁
    就以現存資料最多的清朝皇帝御膳來說,一般是一日兩餐一酒。康熙帝躬行節儉,每餐只吃一味,其他都分給后妃和隨行食用。所以御膳房每次實際上做的都是一大班子人的菜。乾隆帝講究葷素肥瘦合理搭配,尤其喜歡冰糖燉燕窩,每早必食。與一般人想像的大魚大肉不同,乾隆帝反倒很喜歡雜糧蔬菜,因為飲食規律,所以乾隆帝活到89歲高壽。
  • 古代皇帝一餐吃108道菜,吃不完的菜怎麼辦?
    古代皇帝,不僅身份是最為尊重的,在吃穿方面,也是尋常百姓所不能比較的。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講排面。據說,過去皇帝一天是吃兩餐,早朝結束一餐,下午一餐,這兩餐是正餐,而據說正餐一共有108道菜。每道菜還要按照規定的方式進行擺放,為了防止有人下毒,飯前都會用銀針進行驗毒,而且還要找人試吃,確保真的沒有毒之後,皇上才會開始吃。在皇宮中,對於皇帝的飲食是非常講究的,花在飲食上的開銷也是十分巨大的。那麼,問題就來了。一餐飯吃108道菜,肯定是吃不完的。這剩下的,數量龐大的菜,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 古代皇帝所吃的美食,你都知道哪些,現在哪裡能買到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皇宮裡面吃的菜式都是精品中的精品,特別是皇上吃的菜更加是很講究。相傳古代皇帝一天只吃兩餐,皇上都是要上早朝來處理一些事情,等下早朝後吃一餐,下午時分再吃一餐,這兩餐統稱為正餐,光菜的樣式就有108道菜,其中在皇上吃之前都要事先用銀針驗毒,同時還需要專門的人來試吃,從而確保萬無一失。這一點很多人都沒有想到,要是有些吃貨的朋友在古代作為皇上的試吃,那什麼樣的山珍海味都可以嘗個變。
  • 古代皇帝一頓飯多久能吃完?
    現在讓我們仔細先看看皇帝吃飯的複雜流程。首先要知道,皇帝的飯不叫飯,而叫「膳」,按照一般程序,皇帝吃飯,首先是皇帝吩咐一聲「傳膳」,然後身邊的太監便一個傳一個地喊「傳膳」。傳到御膳房,御膳房專門負責上菜的服務員太監,便排成一個長隊拿菜到皇帝的餐廳門口,然後由皇帝另外貼身的專門太監,整整齊齊地把菜擺放到皇帝吃飯的桌子上。
  • 去故宮吃火鍋?「御膳」從來不好吃!
    為了尋求答案,我還專門花了一些功夫去了解皇帝的飲食,結果了解完以後,我對 「御膳」相關的東西徹底失去興趣,有朋友可能就好奇了,我都沒吃過御膳房的佳餚,有什麼資格說那些菜品不好吃?我當然有自己的理由,這也就是今晚這篇日誌的主要內容。
  • 皇帝天天吃什麼、怎麼吃,看看清代皇帝的用膳就能略知一二
    皇帝吃飯叫用膳,伺候皇帝吃飯的地方叫御膳房,御膳房中不僅有廚師,還有主事、筆帖式等人負責研究皇帝吃什麼。皇帝是不是像影視劇中呈現的那樣天天吃滿漢全席呢?當然不會了,即便是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也沒有理由窮奢極欲,頂多是奢侈浪費一下。
  • 明代皇帝的御膳究竟吃些什麼?明官中后妃的飲食風俗又怎麼樣?
    明代皇帝的御膳究竟吃些什麼?明官中后妃的飲食風俗又是如何?在一般人的想像中,皇帝吃的一定是龍肝鳳髓。誠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由於君臨天下的特權,皇帝可以任意享用各地的貢品時鮮,包括水陸珍饈、山珍海味。於是、明代宮廷飲食風俗,就給人以神秘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