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一日三餐在朋友圈火了,網友:吃飯和御膳差距果真很大

2020-12-14 珍談食刻

自古以來,不管是皇帝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離不開一件共同的事情,那就是吃飯。都說民以食為天,在物質生活條件不好的家庭之中,吃飯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生存下去,但是在有錢的大戶人家裡面,吃飯更多的是為了享受到食物帶來的滿足感。

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看到過關於古代皇帝的電視劇,在那些影視劇之中,我們不難發現皇宮裡面的貴人的飲食結構是非常地奢華的,尤其是皇帝,最基礎的區別,皇帝的吃飯是使用的御膳這個詞語,而其他人就只是用吃飯兩個字,那麼吃飯和御膳之間存在什麼差異呢?那我們來研究一下乾隆皇帝都是吃什麼的吧!

早膳:伺候飯菜九桌,每桌十二品;羊肉二方一桌、胡豬肉二方一桌、盤肉八盤一桌、壽意蒸食爐食一桌、小食三桌六盒

乾隆帝在飲食上面是從節儉變成了奢華,最後是繁雜的轉變。光早膳就有九桌的食物,但是根據歷史史書的記載,皇帝每一種食物最多不能超過三口,所以一般就是嘗嘗味道就換下一道菜了。而且吃不完的飯菜大多數是賞賜給伺候皇帝用餐的小太監或者是侍衛。

午膳:燕窩扁豆鍋燒鴨絲、酒燉鴨子、燕窩肥雞絲、羊肉片、託酒鴨子、清蒸鴨子、燒狍肉攢盤、巧果、孫泥額芬白糕

眾所周知,乾隆在位的時候經常會南下江南,根據史書的記載,乾隆每一次下江南都會吃的一道食物就是酒燉鴨子。乾隆對於吃鴨子是有目共睹的,在皇宮的御膳房裡面光做鴨子的廚師就有很多。皇帝用午膳不超過一小時,但是廚房裡面的人需要從清早就開始忙活。

晚膳:熱鍋一品、琺瑯碗菜六品、攢盤肉一品、點心三品、銀葵花盒小菜一品

一般來說,晚膳是屬於點心類的,因為古代的晚上沒有什麼娛樂活動,一般就是用完膳之後就是就寢的時間。所以皇帝吃的也是比較簡單的,當然這個簡單是對於早膳和午膳來說的。

這僅僅是乾隆皇帝一天的食物,在碰到節假的時候宮裡面的夥食是有著更大的變化的,光看皇帝這一天的食物,我們就能感受到吃飯和用膳的區別究竟有多大。

相關焦點

  • 老外眼中的中國古代皇帝一日三餐:竟如此孤單寂寞冷!!
    中國古代皇帝的夥食和就餐習慣,在今天的外國人眼中,究竟是什麼畫風?中國人對吃飯這事兒,可有講究。光 "吃飯」這詞兒,各地的叫法各不相同。▲圖片來自網絡在古代,皇帝跟老百姓吃飯的叫法也完全不同。皇帝的一日三餐叫「御膳」;皇帝吃飯這個行為叫「用膳」。
  • 古代皇帝的御膳是什麼水平?
    在古代,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住最好、最大的房子——皇宮,穿最珍貴的衣服——龍袍。而住在紫禁城裡的他們,到底吃什麼?上面這些菜,是溥儀回憶錄《我的前半生》裡記錄的早膳菜品,僅一頓早飯就有這麼多菜,皇帝的生活由此可窺一二。溥儀在回憶錄中對皇家如何吃飯有細緻描寫,可謂耗費人力、物力、財力。關於皇帝吃飯有一套術語,吃飯叫「進膳」,開飯叫「傳膳」。皇上想吃飯了,吩咐一聲:「傳膳!」御前太監便向守在養心殿的太監說一聲:「傳膳!」
  • 古代皇帝吃飯是什麼樣的?揭秘古代皇帝吃飯的流程和規則
    古代皇帝吃飯是什麼樣的?揭秘古代皇帝吃飯的流程和規則中國古代有很多規矩,更多的是在宮廷裡,從皇帝到小人物的穿衣吃飯,都有自己的一套規矩。特別是在清朝時期,這也是皇帝吃飯的秘密。他們的食物是什麼?多麼,怎樣什麼時候誰來做?誰會送,有自己的一套規則和程序。
  • 古代皇帝的御膳是什麼水平?
    在古代,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住最好、最大的房子——皇宮,穿最珍貴的衣服——龍袍。而住在紫禁城裡的他們,到底吃什麼?上面這些菜,是溥儀回憶錄《我的前半生》裡記錄的早膳菜品,僅一頓早飯就有這麼多菜,皇帝的生活由此可窺一二。溥儀在回憶錄中對皇家如何吃飯有細緻描寫,可謂耗費人力、物力、財力。關於皇帝吃飯有一套術語,吃飯叫「進膳」,開飯叫「傳膳」。皇上想吃飯了,吩咐一聲:「傳膳!」御前太監便向守在養心殿的太監說一聲:「傳膳!」
  • 古代皇帝用的御膳,是米其林還是路邊攤?
    眾所周知,咱老百姓餓了,就要吃飯。可皇帝一旦餓了,那就不叫吃飯,那叫「用膳」。御膳御膳,顧名思義,那就是專門給皇帝老兒吃的菜式。關於御膳,總有一種傳奇色彩在裡頭。它之所以能夠在一聲傳膳之下,迅速擺在桌子上,是因為御膳房早在半天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根在火上等候著的。他們也知道,反正從光緒起,皇帝並不靠這些早已過了火候的東西充飢。御膳房做的菜,不過做個樣子而已。
  • 古代皇帝御膳吃什麼?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
    古代皇帝御膳吃什麼?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 御膳,可以說代表了中國廚藝的最高規格。在那個高度專制的年代,皇帝的飲食想必是考究至極。
  • 皇帝嫌御膳難吃?看看明朝皇帝一日三餐都吃什麼
    [摘要]自嘉靖皇帝開始,明朝的皇帝們都不太樂意上朝,天天在深宮中呆著,於是,明朝後期的皇上吃飯,一般就是由太監部門來做了。現在大家一說起皇帝吃飯,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御膳房」。不過事實上,「御膳房」這個專門機構是清朝才設立的,而明朝則沒有。同樣住在紫禁城,沒有御膳房,那明朝皇帝吃什麼?大家放心,也餓不著他們。在明朝前期,一般由光祿寺為皇上做飯,到了後期,則是由太監們來做,稱為「內庖」。我們中國是「民以食為天」,確實,這個光祿寺雖然只管御膳、筵席之類事務,地位可著實不低,在明朝貴為「小九卿」之一,光祿寺的主管者稱為光祿寺卿,從三品。
  • 皇帝嫌御膳難吃?看看明朝皇帝一日三餐都吃什麼
    [摘要]自嘉靖皇帝開始,明朝的皇帝們都不太樂意上朝,天天在深宮中呆著,於是,明朝後期的皇上吃飯,一般就是由太監部門來做了。現在大家一說起皇帝吃飯,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御膳房」。不過事實上,「御膳房」這個專門機構是清朝才設立的,而明朝則沒有。同樣住在紫禁城,沒有御膳房,那明朝皇帝吃什麼?大家放心,也餓不著他們。在明朝前期,一般由光祿寺為皇上做飯,到了後期,則是由太監們來做,稱為「內庖」。我們中國是「民以食為天」,確實,這個光祿寺雖然只管御膳、筵席之類事務,地位可著實不低,在明朝貴為「小九卿」之一,光祿寺的主管者稱為光祿寺卿,從三品。
  • 古代皇帝吃的御膳放到當今來,會是什麼樣的水平?
    清宮裡有御膳房,御膳房分為5局,分別是葷局、素局、飯局、掛爐局和點心局,人員可謂龐大,然而由於進餐禮儀的限制,所有飯菜都是提前備好,然後煨在火上,或燜在大蒸籠裡。清末李元伯《南亭筆記》裡記錄了一個雞蛋的故事。光緒皇帝喜歡吃雞蛋,每天都要吃四個,然而他並不知道雞蛋的真實價錢,內務府給皇帝的價格是三十四兩銀子。
  • 古代皇帝一日三餐上百道菜,吃不完的剩菜都去哪了?有這3個去處
    古代皇帝一日三餐上百道菜,吃不完的剩菜都去哪了?有這3個去處皇上用膳,那可是件大事兒。以清朝皇帝為例,每頓飯最少得一百多道菜,可以不吃,但不能沒有,為的是體現皇帝的無上皇權。皇帝一天吃兩頓,上午一頓下午一頓,飯菜都在火上煨著,皇帝一說吃飯,馬上就得端上來,晚了就得挨罰,甚至惹上殺身之禍。因此,伺候每頓飯都是誠惶誠恐的。溥儀回憶,他每次吃飯都是很多桌的菜。雖說沒有108道,但六七十道是有的。而慈禧太后,每頓固定是108道菜。
  • 古代皇帝每天要吃上百道御膳,吃不完的菜是如何處理的?
    賞賜給大臣,這樣的事情有,但不是很多,因為親信到了值得皇帝賞賜的大臣也就那麼幾個,更何況得到皇帝的賞賜那是多大的榮譽,也不可能天天都有。然而皇帝可是天天吃飯的,一頓不吃,就會很不高興的說:朕餓了。皇帝要說出這三個字那可了不得,也不知有多少宮女太監要因為伺候不周到而殺頭。
  • 古代皇帝吃飯時的流程是怎麼樣的
    皇帝貴尊人間天子,穿的是龍袍,住的地方是金鸞寶殿,行以輦代步。食,自然也不同尋常。皇帝如何吃飯,是不是如普通人家那般,一家老小圍坐一桌?吃的是不是山珍海味、滿漢全席?在魏晉時期,曾有用人乳汁做菜的傳說,後來的皇帝御膳中是不是這樣?
  • 明朝皇帝的御膳,究竟是什麼樣子?萬曆皇帝最會吃
    幾千年歷史的中國誕生了數十個朝代,其中皇帝就高達四百多位,這些平時高高在上的存在,平時又吃些什麼呢?下面我就帶著大家來了解古代皇帝的御膳(明朝篇)。流於形式的粗糧和山野菜正如亮劍中李雲龍所說的那樣,一支軍隊的傳統往往是由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和氣質決定的,明朝皇帝的御膳也是如此,不過不是御廚而是開國皇帝。
  • 古代皇帝吃的御膳放在今天是什麼樣的水平?
    一提到御膳想必大家都想到是古代皇帝專享的美食了。不過大家一定都很好奇,古代皇帝吃的飯放到今天是什麼樣的水平呢?今天小編就為你解答一下疑惑。這是《南京光祿寺志》卷二《膳羞》當中明朝皇帝朱元璋的一份菜單:早膳:羊肉炒,煎爛拖虀(jī,搗碎的姜、蒜、韭菜等)鵝,豬肉炒黃菜,素熇插清汁, 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爐煿(bó,煎炒或烤乾)肉,筭(suàn)子面,攛雞軟脫湯,香米飯,豆湯,泡茶。
  • 古代皇帝吃飯剩下的食物一般怎麼處理?
    大多數時候,清朝皇帝們每天只吃兩頓正餐,這兩頓正餐分別在上午和下午的時候享用。而清朝皇帝每天除了兩頓正餐之外,如果他們在其他時間肚子餓的話,還可以叫御膳房在不同的時間裡給自己呈上一些自己想吃的點心和水果,即使不吃第三餐,也可以保自己一天不餓。慈禧每天需要用到的食材
  • 「一日三餐」的由來,古代一天幾餐卻是由身份決定的
    民以食為天,現代我們一日三餐,可是你知道一日三餐的由來嗎?早期的人們一天的進餐並不是三餐,古代一天幾餐是卻由身份決定的。在原始社會,人們不僅沒有「一日三餐」,甚至沒有「按時吃飯」的習慣,他們「飢則求食,飽則棄餘」,過著「食無定時」的生活。進入農耕時代後,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為了適應這種勞作方式,「按時吃飯」的習慣開始出現,形成了「兩餐制」的飲食慣制。
  • 乾隆皇帝吃飯那些事兒
    乾隆皇帝管皇帝吃飯的地兒皇帝吃的東西之所以被稱為御膳,就是因為其前期複雜的來源和加工工藝,而負責這些工作的部門,就叫做御茶膳房。但是如果尚膳正、尚茶正等人誤報了食物名稱、耽誤了皇帝吃飯的時間,或者自己所負責管理的部門丟失損壞了食物、器皿,亦或者太監、服役人員逃跑的,自尚膳正或者尚茶正以下人員都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 日本網友曬一日三餐走紅朋友圈:精緻一人食,才是對生活的不辜負
    日本網友曬一日三餐走紅朋友圈:精緻一人食,才是對生活的不辜負好的生活,無非就是能夠從人間煙火氣中,攝取到自己喜歡的食物,用一日三餐,填飽肚子,也填暖生活。打開今天的美食分享,日本網友曬一日三餐的美照,從而走紅了朋友圈。
  • 清朝皇帝吃飯能精緻奢侈到什麼程度?能有幾道菜?
    前言:吃飯是人每天都需要做的事情,隨著人們越來越注重身體健康,吃的菜也更加注重營養以及搭配方式。古代的皇帝也是人,肯定也免不了吃飯,各朝各代皇帝吃飯是的吃法也不盡相同,也會根據皇帝口味喜愛程度的不同,調整飯菜的搭配程度和豐盛程度,那清朝皇帝吃飯時有多少道菜呢?能奢侈到什麼程度呢?
  • 古代皇帝一頓飯多久能吃完?
    皇帝吃一頓飯,除了試毒環節之外,其他環節基本上跟我們現在吃飯基本一樣,皇帝吃飯所需的時間,應該跟我們今天在外面點個菜差不多。當然,皇帝一個人的菜品是非常多的,不過不用擔心,他的廚師也多呀,另外還有早已經做好的溫飯,所以根本不用擔心他的上菜速度,肯定不存在太監跑過來說什麼「菜馬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