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旅行社的省內遊和跨省團隊遊業務有序恢復。然而由於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蔓延,出境遊市場目前處於完全停擺狀態。
疫情之前從事出入境旅遊的從業者現在的生存情況如何?記者調查發現,向內需求生機、轉攻國內市場,成為普遍的「自救」路徑。
出境遊停擺,旅行社破圈「轉向」
不仔細看的話,舜天海外旅遊南京魚市街店很容易給人一種時空錯亂之感:門店招牌掛著「舜天海外旅遊」,牆上卻張貼著「女裝」兩個大字。
走進門店,不足80平方米的店鋪被劃為3塊,進門右手邊是旅遊諮詢區,桌上只放著一臺電腦,並沒有產品宣傳單頁,左手是女裝區,懸掛著一排當季女裝,旁邊是一處簡易試衣間,後面則是倉庫,用來儲存服裝和充當餐廳。
「受疫情影響,今年旅遊主業不好開展,我們就從5月份開始謀劃副業,店面鄰近住宅區是一個優勢,就決定做女裝。」店主蔣平告訴記者,出境遊佔門店往年業務的70%以上,由於國外疫情不穩定,出入境遊業務遲遲沒有放開,損失較大,便將旅遊門店劃出一部分銷售女裝。
出境旅遊業務佔中北國際旅遊南京紅廟營業部營收的四成左右,今年該板塊業務同樣無法開展,門店經理邱小明的自救方法則是賣貨。他的微信朋友圈動態既有青海六日遊、安徽兩日遊等旅遊線路,也有薏仁米、防曬霜等產品連結。「前期疫情影響嚴重,大家就在朋友圈賣點農產品、小家電等,再難也要活下去嘛。」邱小明說,7月20日門店正式復工,最近一個月已發出遊客3000多人,約恢復至去年同期的70%。
南京市中國旅行社有限公司安將軍巷營業部經理朱傑說,今年旅遊從業者千方百計自救是行業常態,其中以出境遊板塊為甚,「有賣貨的,有送外賣的,有做保險的,有開滴滴的,還有直接轉行的,不過最主流的還是轉向做國內旅遊市場。」
聚焦國內遊,從業者各顯其能
向內需求生機,成為出境遊從業者心照不宣的選擇。
「疫情當前,公司的首要任務就是活下去。」中國國旅(江蘇)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高志勤說,出境遊業務佔公司營收的70%以上,過去高峰時期公司僅出境遊板塊年營收近9億元,此次受損程度不言而喻。但公司很快調整方向,3月末即確定今年的兩大整體戰略——大力發展國內旅遊和發展商務差旅相關業務。
「為穩固國內市場,我們今年專門成立了一個目的地事業部,作為資源整合和流量導入平臺,圍繞目的地政府、文旅企業和景點等提供專業化服務,同時進行下遊導流和營銷活動,加強與景區深度合作。」高志勤舉例,國旅江蘇公司利用蘇州打造夜間經濟契機為蘇州樹山村策劃約5期活動,村裡擁有景區資源,企業策劃產品、做市場推廣、組織遊客,目前反響較好。
「今年整體出入境遊都處於停滯狀態,我們每月平均收入只有原來十分之一的狀況已持續半年。不過國內遊恢復不錯,因此當前重點是聚焦國內旅遊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出入境旅遊的損失。」攜程集團南京公司總經理易昆說,為緩解門店經營壓力,攜程推出「門店關懷計劃」,為旅遊門店免除3個月管理費,並將門店各自籤訂的任務額度延期3個月。同時在APP首頁上線「全球購」單獨入口,邀請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海外商品「跨境直郵」平臺,既滿足會員出境遊購物需求,同時助力合作夥伴打開線上銷售市場。
南京大華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華東大區經理李軍告訴記者,公司分地接部、組團部、電商部三大業務部門,其中組團部包含出入境業務。目前出入境遊遲遲未放開,原出入境遊板塊的業務員同樣轉向國內組團業務,不僅如此,公司其它部門人員也都可以兼做業務,無論是組團還是地接,「也就是說公司全員上下,包括部門經理,既是管理員又是業務員。當務之急是互相配合,共渡難關。」
行業大洗牌,提升品質是王道
「旅行社為了生存必須轉型。」在省文旅廳市場管理處副處長耿立波看來,原出入境旅遊從業者轉向國內市場屬於正常市場行為,但工作重點轉移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原來國內旅遊的蛋糕基本是被分好的,也有固定模式,現在需要重新布局,搶佔國內市場,需更新產品、聯繫供應商並進行營銷,都需要成本。
「不過多數旅行社的出境遊業務是在原有國內旅遊市場運行良好的基礎上才逐漸發展起來的,所以工作重心轉移也並非無據可依,關鍵是要下足功夫。目前有部分出境遊從業者轉向會議展覽承辦,有客源易切入,這是一條不錯的思路。」耿立波分析,如果目的地的疫情處於不可控狀態,出於對遊客安全的考慮,開放出境團隊遊的可能性較小,自由行也很難開展。因此他建議,旅行社短期內的工作重點仍應聚焦布局國內市場。「我們也鼓勵省內旅行社企業積極拓展客源市場,組織更多遊客到江蘇旅遊消費。」他介紹,省文旅廳不久前印發通知,將對今年3月19日至11月30日期間,經營江蘇人遊江蘇、省外遊客遊江蘇業務的約100家旅行社企業分3個檔次擇優獎補。
南京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教師鍾靜認為,此次疫情對出境遊業務影響深遠,考驗著從業者的應變能力與生存能力,同時對旅遊業全行業也是一次大洗牌。她建議,出境遊從業者如轉向國內旅遊市場,應當著力提升旅遊產品品質、從業人員素質和服務水平,以優質旅遊體驗在新賽道中取勝,另外仍需緊抓原有的中高端消費群體,穩固客群。政府可對該部分從業者或企業給予適當稅收補貼,酒店、景區門票等採購價格給予適當優惠,還可嘗試搭建網絡平臺加強統一營銷。
鍾靜認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對國內旅遊而言同樣是機遇與風險並存,「從市場來看,目前度假型或主題型旅遊恢復得更好,說明遊客更注重產品品質,如果企業抓住機遇,加速產品迭代升級,疫情結束後將可能獲得更快發展和更高市場份額。如果企業未抓住機遇,使中高端客戶失望,那麼疫情結束後將面臨被中高端客戶拋棄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