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本報記者 潘福達
「交押金送旅遊」,是一些旅行社攬客的慣用招數,北京將重拳整頓旅行社違規收取出境遊押金的亂象。
市旅遊委近日下發《關於全面禁止旅行社收取出境遊押金的通知》,要求在北京全市範圍內,旅行社禁止收取或變相收取任何形式的出境遊押金,同時要求各旅行社開展對出境遊押金的全面自查。這意味著,北京旅行社在出境遊市場中向遊客收取押金或保證金的現象將成為歷史。
旅行社自查出境遊押金
《通知》要求,旅行社之前已收取出境遊押金的,應當自出境遊行程結束後,按約定退還期限及時退還;未約定退還期限的,應立即退還。各旅行社須在《通知》下發後,開展對出境遊押金的全面自查,並在12月1日前將自查報告表報送市旅遊委行業管理處。
市旅遊委將組織各區旅遊執法檢查人員,採取隨機抽查、專項檢查、投訴舉報核查、重點督查等形式,加大對旅行社收取出境遊押金、銷售旅遊套餐、旅遊預付卡和旅遊理財產品等的監督檢查力度。
違反《通知》要求的旅行社,市旅遊委將在旅遊行業內進行通報,並記入企業誠信記錄系統。對涉嫌經濟違法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依法查處。《通知》下發後,對於旅行社仍繼續收取或變相收取出境遊押金的,以及不按規定退還遊客出境遊押金的,遊客可以向市旅遊委投訴舉報,舉報電話為010-85157316、010-85157157。
成旅遊投訴「重災區」
為何整治重拳瞄準了出境遊押金?市旅遊委行業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市旅遊委多次接到遊客投訴,反映有旅行社收取遊客出境遊押金不能按時返還、不按規定委託第三方監管,甚至違法挪作他用。
「這些亂象給遊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同時,擾亂了公平競爭、誠信守法的旅遊市場秩序,侵害了遊客合法權益,嚴重影響了首都社會安全穩定。」這位負責人表示,《通知》的下發意在積極防範經濟風險,切實保障遊客合法權益,構建旅行社監管新機制。
今年的兩起相關投訴事件,都引發了本市乃至全國消費者的強烈關注。4月,因未能如約退還旅遊押金,部分消費者在北京海濤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旗艦店門口,集體維權討還資金,經過一系列「補償」之後,海濤承認仍欠數千名消費者2億元及供應商數千萬元左右。這場由客人上門維權要「債」引發的預付旅遊擠兌風波,最終導致海濤旅遊摘牌新三板。
8月末,位於呼家樓的北京青揚五洲旅行社有限公司人去樓空,不少趕來諮詢或投訴的遊客都不知所措。原來,青揚五洲旅行社曾銷售旅遊套餐產品,消費者交納押金後可享受較低的旅遊價格,但旅遊結束後60天才能返還交納的押金。但未曾想到,青揚五洲突然停業關張,負責人處於失聯狀態,引發數百人維權。隨即,市旅遊委對該旅行社做出行政處罰,在全市範圍內持續開展「旅行社銷售旅遊套餐與旅遊者押金清理專項整治」,出境遊押金也被明令禁止。
旅遊金融監管缺失存風險
記者了解到,無論是海濤旅遊還是青揚五洲,它們被投訴的產品模式都是旅行社提前收取出境遊押金等款項進行投資盈利,再返還消費者押金。其實,這類「旅遊金融」產品風險不小,一旦旅行社運作上稍有不慎,資金鍊就可能斷裂,本金都會受到威脅,因此「跑路」現象頻頻出現。「這種旅遊金融模式缺乏有效監管,業務發展尚處於模糊地帶。」北京聯合大學旅遊產業研究所所長張金山表示。
在北京市法學會、旅遊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李廣看來,旅遊加金融的經營模式,應該取得相應金融許可證照,規範經營。
其實,針對近年來由出境遊押金所引發的維權事件,國家及地方旅遊管理部門曾多次發文。去年2月,國家旅遊局就曾下發關於規範出境遊保證金有關事宜的通知,首次要求「旅行社如收取出境遊保證金,均應採取銀行參與的資金託管方式,旅行社和個人不得以現金或現金轉帳方式直接收取保證金」。但記者了解到,目前此規定不具備法律強制效力,即使執法過程中發現旅行社沒有按規定執行,也只能責令其改正,不能進行處罰。
業內人士分析,此次北京「一步到位」,全面禁止旅行社收取出境遊押金,明確了此前模糊的管理界定,有利於旅遊市場監管和消費者權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