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是幹垃圾還是溼垃圾?相冊能不能回收?卸甲膜算有害垃圾嗎?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上海市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度和參與度都已經很高,可到底怎麼分,在碰到具體的垃圾時,還是會犯難。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多個渠道提供垃圾分類指導,包括「上海發布」微信公眾號、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官網。6月28日,支付寶也新增了垃圾分類指導功能,用戶不僅可以輸入相關物品查詢投放方式,還可以用拍照的方式得到投放參考。不論是上海市民還是來上海的遊客,都可以用這種方式了解「垃圾去哪兒」。
記者試用發現,用戶通過支付寶查詢垃圾分類很簡單:在支付寶搜索「垃圾分類」,即可進入相應的小程序。其中,「垃圾分類指導」小程序支持用戶輸入需丟棄的垃圾名稱,然後顯示正確的分類結果;「垃圾分類嚮導」小程序不僅支持文字搜索,還可以直接拍照,通過上傳垃圾圖片的方式獲取分類結果。
比如,記者在「垃圾分類指導」中輸入了「頭髮」,小程序立刻提示這是「幹垃圾」;記者又對著一個一次性紙杯拍了照,小程序提醒說,這也是幹垃圾,但投放時「儘量瀝乾水分」。從「垃圾分類指導」小程序目前顯示的熱門搜索看,在生活垃圾中,網友最關心瓜子殼、面膜、醫用棉籤、蝦殼等垃圾的投放方式。
「上海市民垃圾分類熱情持續走高,網上各種攻略層出不窮,紙質指南容量有限,市民在實際操作中,還有不少困惑。」長三角循環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杜歡政認為,通過支手機端的「搜一搜」或「拍一拍」,能讓上海市民以及外來遊客了解更多的垃圾分類知識,「比如寵物糞便、口紅怎麼分?小程序能把那些比較冷門的『垃圾』都囊括進去。」他認為,引入網際網路技術,是上海積極推廣垃圾分類知識的又一創新舉措。
支付寶相關人士介紹說,提供這些小程序的既有企業開發者,又有個人開發者,參考的都是上海官方的垃圾分類目錄,已經上線的小程序能涵蓋4000多種垃圾,而且將不斷更新。「垃圾分類並非一成不變,隨著垃圾處理技術的發展,有些幹垃圾未來可能會變成可降解處理溼垃圾,查詢指南也會持續更新。」支付寶也表示,小程序剛剛上線,在調整和完善之中,所以部分垃圾可能暫時查找不到,或者不支持模糊查找;但支付寶作為平臺也會支持並督促小程序開發方儘可能提供更多的查詢類型,「也歡迎用戶給我們『出考題』,讓我們和開發者一起把垃圾分類查詢功能做得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寶的垃圾分類查詢功能還直接對接了垃圾回收服務。當記者在「垃圾分類指南」小程序內輸入「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後,小程序提示,可以直接預約上門「收垃圾」。支付寶介紹說,這是去年上線的垃圾分類回收平臺,廢舊報紙、紙箱、塑料瓶、碎玻璃等,都可在線下單,免費上門回收。
目前,支付寶「垃圾分類回收平臺」已可為上海5000多個小區提供上門收垃圾服務,累計有超過150萬上海市民在線「賣垃圾」,其中70%「賣垃圾」的是35歲以上的用戶,舊衣、舊家電、廢紙、廢舊塑料下單頻率最高。「這說明大家都很重視垃圾分類,正把它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支付寶城市服務總經理朱春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