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周二早安,各位昨夜是否好眠?美好的清晨開啟,和中企哥一起來關注最新消息吧~
首先來看政策要聞,貨幣政策備受關注:
【是否會出臺強刺激的貨幣政策?央行回應】
在2月24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陳雨露表示,下一步,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的靈活適度,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要更大力度地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工具,3000億的專項再貸款要繼續用好,要落地。目前已經有近千家企業已經獲得了專項再貸款。「我們還要充分利用好普惠性的貨幣政策工具,近期還要動態調整定向降準的政策。同時更加充分的發揮好政策性金融的作用,人民銀行會更大力度地支持三家政策性銀行繼續發揮作用。當前的我國貨幣政策的政策空間和政策工具是充足的。」(第一財經)
【銀保監會:放貸要考慮是否違規流向房地產】
2月24日消息,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一級巡視員葉燕斐稱,只要把握一些大的原則方向,對銀行基層網點能免去的責任儘可能免去。「只要基層網點盡到相當的責任就要給它免責,企業的貸款目前把握三個原則:一是企業是不是誠實守信的企業;二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是不是有市場、有訂單的;三是銀行貸款是不是真正用於生產經營活動,而不是違規流向房地產、違規流向資本市場。」(中新網)
產業政策也是重點:
【工信部:重點支持5G、集成電路、智能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2月24日消息,工信部印發指導意見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產,優先支持汽車、電子、船舶、航空、電力裝備、工具機等產業鏈長、帶動能力強的產業。繼續支持智能光伏、鋰離子電池等產業以及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鞏固產業鏈競爭優勢。重點支持5G、工業網際網路、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智能製造、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提升食品包裝材料、汽車零部件、核心元器件、關鍵電子材料等配套產業的支撐能力。(央視)
再來看防控疫情動態:
【國家衛健委:6省應急響應級別降低】
在2月24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表示,2月21日至24日,甘肅、遼寧、貴州、雲南,先後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調整為三級,山西、廣東,由一級調整為二級。(人民日報)
緊接著來看一組企業馳援消息:眾志成城,我們共同戰「疫」~
【疫情發生以來,保險業累計捐贈保險總額11.58萬億元】
2月24日消息,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副局長吉昱華在發布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保險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踴躍向在一線參與疫情防控人員積極捐贈保險。截至目前,全行業已經累計捐贈保險總額11.58萬億元的保險保障。(中證網)
【21家證券公司承銷完成「疫情防控債」18隻,融資168.4億元】
2月24日消息,截至2020年2月21日,共有21家證券公司承銷完成「疫情防控債」18隻,助力10個省份的17家發行人完成融資168.4億元。其中,湖北地區公司債券1隻,是由國泰君安證券牽頭主承銷的湖北省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疫情防控債),發行規模3億元。(中證協)
房企也有所行動:
【萬達商管聯合金融機構為商家提供租金貸和經營性貸款,已聯合7家金融機構】
2月24日,《中國企業家》從萬達獲悉,萬達商管集團又聯合多家金融機構提供租金貸款和經營性貸款等融資措施,緩解商家資金壓力。此前,萬達商管集團已推出「免租」、緩交租金等疫情期間的商家扶持措施,並已聯絡微眾銀行提供百億貸款舉措。
萬達商管稱,目前已聯合渤海銀行、恆豐銀行、上海銀行、盛京銀行、廣州銀行、廣州農商銀行、大連銀行等金融機構。萬達廣場各商家可諮詢所在萬達廣場財務部門,由各萬達廣場財務部門幫助申報。萬達商管集團將繼續聯絡更多金融機構提供更多支持。(中國企業家)
來看公司新聞:
【華為2019年營收預計8500億,同比增長18%,發布19000元摺疊屏新機】
2月24日消息,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華為終端產品與戰略線上發布會上表示,華為去年營收8500億,同比增長18%,其中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從2億增加到2.4億。
在華為新品發布會上,摺疊新機Mate Xs正式發布,售價2499歐元起(約合19000元),將在全球上市。中國市場開售信息,將在中國官方平臺公布。(財聯社)
阿里收購客如雲,這是要布局「新服務」快車道了?
【阿里本地生活宣布全資收購客如雲】
2月24日消息,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正式宣布全資收購客如雲。完成收購後,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將形成以餓了麼到家業務、口碑到店業務、蜂鳥本地即時配送和客如雲數位化工具融合一體的產品和服務布局。
據了解,客如雲成立8年,致力於向本地生活服務業商家提供軟硬體一體、雲端結合的POS+SaaS整體解決方案,連接餐飲上下遊生態,提供數據增值服務。(獵雲網)
藍色光標的業績非常喜人:
【藍色光標業績快報:2019年淨利同比增85%】
藍色光標(300058)2月24日晚間披露業績快報,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80.85億元,同比增長21.56%;淨利潤7.2億元,同比增長85.12%。基本每股收益0.30元。報告期內,受益於出海業務與短視頻業務的高度增長,以及遊戲板塊的復甦,公司收入得到快速提升;同時,伴隨公司營銷智能化產品的逐步應用,人效和淨利潤穩步提升。(新浪科技)
去年我國的技術合同成交額創了歷史新高!
【2019年技術合同成交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
2月24日消息,據科技部消息,據全國技術市場統計,2019年全年共籤訂技術合同484077項,成交額為22398.4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7.5%和26.6%,技術合同成交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科技日報)
前不久,小鵬汽車兩股東退出惹出不少猜疑,現在終於回應了:
【小鵬汽車回應中金資本和粵財創投退出股東:屬於海外重組的一部分】
2月24日消息,天眼查數據顯示,小鵬汽車的運營主體「廣州橙行智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中金資本投資實體之一的河南省戰新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和粵財創投控股的肇慶市高新區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退出其股東行列。同時,其註冊資本也從約3836萬元人民幣降至約2530萬元。2月24日,小鵬汽車對外回應稱,是正常操作,屬於海外重組的一部分。(未來汽車日報)
權健的日子也不太好過,最近又添一筆近98億的債務:
【權健子公司成被執行人,執行標的近98億】
2月24日消息,天眼查數據顯示,2月21日,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新增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法院為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法院,執行標的高達9778211800.0元,近98億。(環球網)
疫情期間充電寶行業也受了不少影響,不過街電CEO心態依然很穩:
【街電CEO萬裡內部信:有信心迎接挑戰,跨越行業寒冬】
2月24日消息,街電CEO萬裡於23日晚間發布內部信,稱疫情讓行業遭遇了巨大損失,街電也不例外。他號召員工應對壓力和挑戰,跨越行業冬天。
萬裡坦言,疫情讓行業遭遇了巨大損失,街電也不例外。目前疫情還未到拐點,商戶復工率不足,各項業務數據仍在築底,離線下全面恢復至以往水平,還要一段時間。這段真空期,對所有跟本地生活相關的企業都造成巨大的壓力,各行各業最小化生存的例子屢見報端。
他也表示,市場在逐漸恢復,希望大家整裝待發,保持進取,為街電全線下的合作夥伴帶去更好的服務和支持。(中國企業家)
視線轉向海外,目前義大利、韓國疫情形勢不容樂觀:
【義大利成歐洲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地區 ,11城封鎖、威尼斯狂歡節叫停】
2月24日消息,截至目前,義大利共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57例,成為了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義大利北部已有11個城鎮採取了封城隔離措施,超過5萬人被要求在家自我隔離。受疫情影響,威尼斯狂歡節及多項體育賽事被迫叫停。(新浪)
【15個國家和地區對韓國實施入境管制】
2月24日消息,據韓國外交部,隨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在韓國蔓延,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對韓國實施入境管制,進一步加大檢疫力度。截至目前,禁止來自韓國的人員入境或加強入境管理措施的國家和地區共15個。以色列、巴林、約旦、吉里巴斯、薩摩亞、美屬薩摩亞6個國家禁止14天內訪問過韓國的外國人入境,或只允許在無疫區停留14天並接受健康檢查的人員入境。汶萊、英國、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澳門、阿曼、衣索比亞、烏幹達、卡達9個國家和地區加大對從韓國入境人員的檢疫力度,要求來自韓國的入境者接受一定時間的隔離及醫學檢查。(財聯社)
疫情當前,韓國的股市也受到牽連:
【韓國股市創2018年10月來最大跌幅,現貨金價創七年高點】
2月24日消息,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繼續蔓延,全球股市下跌,其中韓國綜合指數收盤大跌3.9%,創2018年10月以來最大跌幅。三星電子對該指數下跌的貢獻最大,下跌4.1%。現貨黃金漲至七年高點1678.58美元。(鈦媒體)
不過巴菲特老爺子認為疫情不影響長期投資~
【巴菲特談肺炎疫情:不影響長期投資觀點】
2月24日消息,美股期指盤前大跌2.5%。巴菲特對CNBC表示,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內的負面消息並不影響他的觀點。他還表示,他對冠狀病毒沒有特別的專業知識,但著眼於未來10-20年,並專注於公司盈利能力投資者會發現,投資股票是「一項不錯的投資」。(財聯社)
最後來看一則金融危機以來華爾街的最大併購案!
【摩根史坦利收購億創理財】
2月24日消息,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宣布,以1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億創理財(E*Trade Financial Corp),使這個華爾街巨頭增添零售經紀業務的同時,也延續了行業整合趨勢。
此次全股票收購交易將使摩根史坦利管理的客戶資產在2.7萬億美元的基礎上再增加3600億美元。摩根史坦利還獲得了E*Trade的直接面向消費者和數位化的能力,以補充其以諮詢為中心的全方位服務經紀業務。(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