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被中國建設銀行託管長達一年之久的包商銀行正式宣布破產重組,一部分分行被徽商銀行收購,另一部分分行被蒙商銀行收購,自此世上再無包商銀行,其實包商銀行的問題在2019年5月的時候屬於突然爆發,這麼一家資產超5000億,客戶總數近500萬的大型城商行怎麼就說倒就倒了呢?
一切的根源在於股東,在2018年之前,包商銀行公布的經營數據一直很漂亮,2017年包商銀行實現淨利潤32.88億元,不良貸款率1.72%,資本充足率9.3%,這樣的經營水準直逼部分股份制銀行,然而當時的包商銀行已經深陷困境,只不過這些困境在報表中體現不出來,根據今年公布的情況來看,包商銀行完全是被股東玩死的,在成立十幾年來,包商銀行的股東明天系通過二百多家空殼公司向其貸款,貸款餘額高達1560億元,並且最終都成了不良貸款,使得包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超過30%。
包商銀行的案例並不是特例,其實很多城商行、農商行的大股東都是明天系這樣的民營企業,並且還有很多是當地的房地產企業,部分城商行的貸款大量流入房地產市場,這與它們的股東有著重大關係,我來說說兩個典型的案例。
哈爾濱銀行
哈爾濱銀行作為東北地區最大的城商行之一,早早就在香港上市,根據其公布的2019年年報,該行資產總額為5831億元,較上年末減少325億元, 淨利潤35.6億元,較去年大幅下降19.9億元,這與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年年利潤、資產攀升的情況相比,顯得非常糟糕,為何哈爾濱銀行的業績如此慘澹?
2018年,哈爾濱銀行對房地產業的新增貸款是76.59億元,佔所有新增貸款總額的46.81%;2019年,該行對房地產業的新增貸款為82.8億元,佔新增貸款總額只有98.4億元,80%的貸款投給了房地產企業,該行前十大貸款客戶中,房地產企業就有6家,根據銀保監會對哈爾濱銀行的處罰中顯示,該行還存在重大違規,讓實體企業借殼融資的流動資金貸款違規投到房地產開發企業。
在哈爾濱銀行的股東中,也能看到民營房地產企業的身影,至於兩者有沒有信貸往來不得而知,如此經營,利潤怎能不下降!
上饒銀行
上饒銀行是江西省一個地級市的小型城商行,近年來一直保持著穩定的資產、利潤增長,如果單純從經營數據來看,也是一家不錯的銀行,然而仔細觀察上饒銀行公布的報表就會發現,其中隱藏的風險極大。
2017年,上饒銀行的不良貸款規模6.64億元,到了2019年,上升到18.04億元,短短三年時間翻了近三倍,不良率也由1.76%飆升至2.85%,這樣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該行的資產、存款、貸款增速。原因何在?根據2019年末的數據顯示,上饒銀行投放到房地產及相關行業、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佔比達47.69%,遠遠高於銀行平均水平。
這還不算什麼,上饒銀行的股東及房地產客戶也有嚴重問題,江西立天唐人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是上饒銀行的前十大股東,而這家公司已經是失信被執行人,上饒市九鼎實業有限公司為該行的第三大貸款客戶,在上饒銀行仍有7.06億元的貸款,目前也是老賴。
城商行的癥結究竟在哪裡?
城商行往往偏居一隅,與當地的政府、民營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當地的房地產企業以前賺了錢,都會入股當地的城商行,當然這些城商行也會照顧股東,儘管銀保監有各種政策限制,奈何變通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說設立空殼公司貸款。從某些方面來說,城商行的資產質量已經不如農村信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