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縱「去中國化」,民進黨當局一念成魔

2020-12-17 京彩臺灣

「我有一個醫生爸爸。他戴著口罩和防護面具,穿著嚴嚴實實的防護服,如果不是那雙笑起來彎彎的眼睛,我幾乎認不出他……」這段話來自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戰疫繪本《等爸爸回家》。繪本畫風活潑,宣傳抗疫正能量,深受海峽兩岸的家長和少年兒童喜愛。可就是這樣喜聞樂見的兒童讀物,卻讓島內「臺獨」分子如臨大敵,被他們硬說成是「統戰」「洗腦」。

據臺媒報導,島內多個縣市的民進黨籍議員讕言,繪本《等爸爸回家》中出現宣傳大陸防疫及「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等內容,恐「洗紅」「侵襲」臺灣兒童的思想,要求立刻下架。有島內綠色媒體氣急敗壞地質疑,繪本中的一張插畫出現了軍人形象和疑似軍機的運輸機,如此宣傳解放軍參與抗疫是何居心?

閱讀這樣的繪本,臺灣的孩子既能讀到抗疫正能量的故事,學到關於疫情防控的科學知識,也能增加對大陸的正確了解、感受「兩岸一家親」的氛圍。但島內「臺獨」分子卻出於「逢中必反」的陰暗心理,拿著放大鏡審查這一繪本。對他們而言,說大陸好就是不對,誇大陸抗疫成果就是「統戰」,偏激言行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臺獨」分子第一次在讀物和玩具上找茬說大陸「統戰」了。今年3月,民進黨籍民意代表趙天麟污衊島內進口的大陸玩具「欣欣兔故事機」是統戰工具,因為裡面會播放「10月1日國慶節,載歌載舞來慶賀」「中國最大的島嶼是臺灣島」等;今年5月,民進黨籍民意代表範雲叫囂,臺北一所小學的課後科學讀本用的是大陸版本,裡面用簡體字,並使用「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字眼,學校這樣的行為要嚴格審查。

從選舉時瘋狂操弄所謂的「芒果乾」,到現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對大陸幸災樂禍、造謠誣衊、落井下石,島內綠營政客和親綠媒體種種突破人類道德底線的冷血表演輪番上演。可以清楚地看到,綠營在島內民間操作的「反中仇陸」氛圍,不但沒有隨著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結束而降溫,反而還藉由疫情防控之機持續加碼。

前幾日,為推動「去中國化」,竟傳出臺行政機構準備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華夏博物館」,並從原先直屬臺行政機構,降格改為隸屬臺文化部門,引發外界批評。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層級越低越容易拿出去偷賣」、「等一下被發現私下盜賣了、私自拿去賠給日本人了,或是換上贗品頂替了,就好笑了!」、「變三級機關後,文物監督保安比較不嚴格也比較容易上下其手,等若干年後就會出現文物遺失找不到了的結果」、「改名應該只是動歪腦筋的第一步!這是預謀犯案啊!」、「打算偷賣寶藏意圖真明顯」、「是不是臺北故宮改了名後,裡面的古董文物被貪腐政客運出去拍賣也沒事?」

更甚之,民進黨當局為推動「去中國化」,竟將魔爪伸向了臺灣媒體中天新聞。

11月18日,臺灣民進黨當局,拒絕了臺灣媒體中天新聞的執照更換申請。這意味著,中天新聞在臺灣6年的執照即將到期,且之後會因沒有執照而無法繼續。這是臺灣首次出現了被當局關閉的新聞媒體。蔡當局口口聲聲說「臺灣的新聞自由」,可事到如今,因為中天的立場與自己不同,就將其「抹殺」。

自民進黨當局再次上臺以來,島內的「去中國化」鬧劇愈演愈烈,「逢中必反」的氛圍越來越強。綠營分子見不得兩岸關係好,見不得兩岸同根同源的歷史文化聯結。他們無孔不入地去切斷兩岸方方面面的交流和聯繫,企圖讓臺灣民眾不再能享受兩岸交流中的好處和利益,更想讓他們對中國文化失去認同感和親切感,極盡其能地增加對大陸的敵意和仇視。

拆橋毀路,升高兩岸對抗,增加兩岸敵意,不論是此前關掉和自己意識形態不同的島內電視臺,還是對大陸出版物的圍追堵截,民進黨當局標榜的「自由」完全是自欺欺人,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京彩臺灣

相關焦點

  • 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小動作不斷 64%臺灣民眾反對
    民進黨當局以所謂提高「臺灣辨識度」名義的「去中國化」小動作不斷。日前臺外事部門宣布明年1月發行新版「護照」,封面上「TAIWAN」字樣被放大。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還調整了臺灣中華航空機身上的「CHINA」字樣,不僅將英文名「CHINA AIRLINES」移到機尾,字體也同步縮小,機身主體空間將用來塗裝「臺灣意象」。最近有臺媒稱蔡政府將對臺北故宮博物院進行「降級改名」,民調顯示64%民眾表示反對。
  • 民進黨當局在護照上「動手腳」!妄圖「去中國化」
    「臺灣的護照」,可以看出民進黨當局的小心思小動作不斷。民進黨當局背後小動作不斷 「一中原則」不容破壞據悉近日民進黨當局的背後小動作不斷,自從民進黨當局執政以來就不斷地「去中國化」,試圖給臺灣民眾洗腦樹立「獨立」思想,從而進一步分裂中國,甚至誇張到看見「中國」字樣就改成「臺灣」的模樣,完全否認了臺灣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
  • 貽害無窮,趕緊「下架」——臺灣各界痛批民進黨當局強推「去中國化...
    民進黨當局主導的「新課綱」在新學期「強行上路」,最受詬病的是高中歷史教科書,「臺灣地位未定論」等荒謬內容堂而皇之出現在多個版本中。連日來,臺灣各界有識之士紛紛表達憤慨和憂慮,痛斥「去中國化」和「教育臺獨」貽害無窮。
  • 民進黨當局推動「去中國化」,他嗆:臺南孔廟也要拆?
    蔡當局執政期間持續推動「去中國化」課綱,相關政策飽受學界非議。對此臺南市孔廟商圈促進會理事黃茂容接受訪問時認為,中國文化為臺灣藝術重要一環,臺當局不必刻意「去中化」,否則臺南孔廟也是中國文化一部分,是不是也要拆除?
  • 民進黨當局處心積慮「去中國化」 對「臺北故宮」下手
    臺北故宮讓「臺獨」勢力很糾結,既要借之「爭取國際的光榮」「讓世界看到臺灣」,又因為其不可撼動的中國屬性而欲除之。於是,2000年民進黨剛執政,「故宮南院」計劃就登場了。「南院」的立院宗旨是展示臺灣和亞洲文化藝術,換言之,再造一個沒有中國的「臺北故宮」。
  • 民進黨當局官員拋馬祖「去連江化」議題
    臺置「連江縣」民進黨黨部24日掛牌,臺媒稱,此舉完成民進黨22個縣市黨部最後一塊。臺灣行政管理機構「政務委員」、「金馬聯合服務中心主任」張景森拋出將臺置「連江縣」改名為馬祖縣議題,宣稱要拉近臺澎金馬版圖。對此,臺灣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回應稱,行政更改不容易,要尊重當地居民意見。
  • 民進黨妄想「去中國化」?金門馬祖仍隸屬於「福建省政府」!
    撰文:小埋 自蔡英文上任以來,便致力於推動「去中國化」的行為,對蔡當局來說這些可謂「老把戲」,諸如篡改歷史教科書、「華航改名」等等。 近期又有消息稱,民進黨當局再次挑起「去中國化」,計劃將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隸屬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甚至是改名。
  • 要讓"故宮臺灣化"?臺當局"去中國化"何其荒謬
    自臺北故宮博物院新任院長宣稱要讓「故宮臺灣化」後,日前,臺灣歷史博物館(簡稱「歷博館」)前主任秘書徐天福透露,「歷博館」從7月1日起閉館整修3年,館藏青銅器、唐三彩等中華文物將被送到臺北故宮博物院、美術館等地。
  • 日月談: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給臺北故宮降級改名,能給臺灣帶來好處嗎?答案是,除了民進黨能從中收割政治利益,臺北故宮和臺灣民眾都將是妥妥的受害者。
  • 【中國網評】民進黨「去中國化」圖謀終將是黃粱一夢_觀點中國...
    中國網評論員 唐華蔡英文當局多年來企圖通過一系列「去中國化」操作,推進「漸進式臺獨」,這一次似乎惦記上了臺北故宮。此前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12月1日,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又跳出來闢謠稱絕無此事,「請外界勿再以訛傳訛」。不過,傳言未必就是空穴來風。民進黨在出臺爭議政策前,有先向媒體放風試探輿論水溫的傳統。這一次恐是因為反對聲浪鼎沸,民進黨試水溫被燙回。
  • 佛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麼意思?無天佛祖給出了答案
    文/解析西遊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這麼一句話,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無天佛祖給出了答案。在佛的眼裡沒有好與壞之分,所以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並不是壞人變好了,不再做壞事了。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是過來人,而人是未來佛,佛心不二,諸法空相,不生不滅。看過西遊後傳的人都知道,其中就是一個人非常特殊,用他來解析什麼是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在好不過了。
  • 民進黨當局回歸「九二共識」?
    特別是自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在上臺之後,對華採取了全面敵視政策,讓民進黨當局有了「渾水摸魚」的機會,開始瘋狂炒作所謂的「臺美友好」,不斷對大陸進行武力挑釁,一步步掏空兩岸的和平基礎。 在這個時候,臺灣島內有明智之士開始呼籲民進黨當局要回歸「九二共識」。
  •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島內輿論:何不乾脆把文物...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
  • 縣名搞「去中國化」,民進黨要坑連江(日月談)
    民進黨近日設立連江縣黨部。民進黨當局「政務委員」張景森在揭牌儀式上費舌最多的建議,竟是將連江縣改名為「馬祖縣」。民進黨向來對連江縣漠不關心,時至今日才想起成立縣黨部,而成立黨部後的第一要事,不是關心民眾實際需求,而是在地名上做政治文章,遂行其「去中國化」之私,拿連江縣當工具的猥瑣心思近乎不加掩飾。
  • 民進黨當局操作「去中國化」無底線
    追溯歷史,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採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先後運送至上海、南京、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等地。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文物於1947年運回南京。
  • 2020年民進黨當局謀「獨」綜述
    民進黨當局不顧島內民意,對美伎倆表示歡迎與支持。強化雙方經貿關係。民進黨當侷促壓臺積電等企業赴美建廠,配合美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對大陸設限。不顧民眾健康福祉和社會各界反對,宣布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與美籤訂發布「5G共同宣言」,加入由美主導的「5G國際大聯盟」,突出深化供應鏈合作。
  • 為「去中國化」,關鍵時間點,臺當局再搞「小動作」
    導讀:近日,民進黨當局意圖更改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編制以及名稱,此消息一度成為島內的熱談話題。長久以來,臺灣地區被曝出各種更名事件,外界更是對此司空見慣。 「去中國化」行為實質證實華夏文化 有媒體報導表示,民進黨當局意圖對臺北故宮博物院重新編制體系,且意圖更改名稱為「華夏博物館」。
  • 如何理解「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佛學裡面那個「究竟殊勝」(極致的「真理」)是唯一的,不可分割的,所以佛和魔本來就是一體的,同一個人的兩面性。用通俗語言來說就是「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愛是客觀存在的唯一事物,只是我們人類需要愛,才有了愛與不愛的"分別心"(區別)。如何直觀的理解佛和魔呢?
  • 從臺北故宮閉館看臺當局「去中國化」的政治算計
    但就在近日,臺北故宮卻傳出要於2020年閉館3年,院長陳其南說將其文物將移至位於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此話一出,又再次暴露出了民進黨「去中國化」的政治算計。最終由成龍捐贈的獸首就在「臺獨分子」加上這些民進黨的文化大員們推波助瀾下而被移除。從獸首被潑漆到移除這只不過民進黨當政從文化上「去中國化」的序曲。與此同時在四個多月前的7月1日,臺灣地區館藏中華文物僅次於臺北故宮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就已經悄悄閉館整修,同樣是要閉館整建三年直至2020年才重新開館。
  • 金門馬祖仍隸屬於「福建省政府」,民進黨「去中國化」的罩門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可能降格隸屬臺「文化部」,甚至改名,再次挑動「去中國化」敏感神經。然而,就算政治風向、國族認同可以靠執政者有意引導而改變,但臺灣與大陸存在的連結,卻如鐵證般無法磨滅,如文化上對臺北故宮的態度,地緣上金門馬祖特殊的行政地位,可說是民進黨推動「去中國化」工程的兩大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