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頁島,早在唐朝時,屬於黑水都督府管理。此後歷朝歷代封建王朝都會在這裡設立一個專門管轄的機構,明朝設「奴兒幹都司」管理整個東北,其在庫頁島設置了壌哈兒衛,波羅河衛和兀烈河衛這三個衛所。清朝建立以後,庫頁島歸寧古塔副都統管理。圖為沙俄時期流放到這裡罪犯,從事煤礦的開採。
1858年及1860年,沙俄同清朝籤訂《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包括庫頁島在內的100餘萬平方公裡領土被割讓給沙俄。圖為當時被沙俄強制移民到這裡的俄國人。
上述條約的籤訂只是沙俄為了佔領庫頁島有法理上的確定,實際上早在1765年(乾隆三十年)沙俄就佔領了庫頁島北端,而後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沙俄侵佔了庫頁島南端,建了監獄、教堂等建築。1856年庫頁島歸屬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管理。期間庫頁島是沙皇俄國流放犯人的地方。圖為俄國人在島上建的教堂。
俄國因日俄戰爭戰敗,1905年日本佔領庫頁島以南,設立樺太民政署管理。其後沙俄在庫頁島北部建立了薩哈林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佔據了庫頁島全境。圖為1900年俄國在庫頁島建立的學校。
對於當時的俄國人而言,遙遠的薩哈林島(庫頁島)只是一個苦刑犯的流放之地。1890年契訶夫來到了薩哈林島,留下了一部《薩哈林旅行記》。圖為1900年島上賣麵包的攤位。
庫頁島上的原住民為尼夫赫人、阿伊努人、赫哲族和鄂倫春族等漁獵民族,現在的庫頁島上近90%都是俄羅斯族人。圖為當時的尼夫赫人一家人的合影。
圖為尼夫赫人兒童的合影。尼夫赫人主要生活在庫頁島的中部地區。
圖為被流放到薩哈林島的俄國人合影。
圖為駐紮在庫頁島的俄軍軍醫官。
圖為當時庫頁島上俄國人的基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