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日訊,3700多平方米的空間,450個床位和各種先進儀器,外加各種高學歷專業人員忙碌的身影……這不是現代工廠的廠房,細看每個「工位」上,都有一個或安睡或正接受治療的新生寶貝。這是北京軍區總醫院附屬八一兒童醫院的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其規模堪稱全球最大,專業分工也算得上最細緻,來過這裡的人多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並賦予它挽救危重新生患兒生命初島的美譽。
在媽媽肚裡剛剛待到30周就迫不及待出來看世界的小雅,在NICU的保溫箱裡愜意地享受護士阿姨的呵護。
八一兒童醫院的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面積有3700多平方米、八個長條形大單元和450個床位。
57歲的封志純院長(左一)現在仍然堅持臨床工作。來京8年他從無假日,出差速去速回,夜以繼日堅守一線。
幾個明天即將出院回到爸媽身邊的小寶寶安詳地躺在普通床上,在NICU保溫箱待了段時間後的他們需要一個「緩衝」過程。
黃疸兒接受藍光照射。
NICU各個病房之間按需要嚴格採取隔離措施。
57歲的封志純是這所醫院的院長,八年時間,他和他的團隊傾力將這個原本只有20多張床位的科室發展成如今的規模。這位躬耕兒科學領域三十多年的老大夫如今仍然堅持每天工作在一線的臨床。
聊起當年的北上創業史,老封隨口提到的還是與兒科業務緊密相關的實例。2006年,受命從原單位廣州第一軍醫大學附屬二院北上京城,組建八一兒童醫院的封志純初到北方,連續遇到幾例胎膜早破,合併感染,導致新生患兒發生呼吸困難的危機病例。眼看著竭盡全力,迎來的卻是患兒的遺憾離去,老封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於是,他和科研團隊全力以赴,經過幾個晝夜奮戰,終於弄清楚了新生患兒離奇致病死亡的究竟,原來受北方衛生條件等局限,某些患兒在子宮內就已經被李斯特菌感染。掌握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封志純果斷對症下藥,採取抗生素調整、及時上呼吸機等急救措施,在第一時間防治患兒呼吸窘迫,終於突破了治療瓶頸,並把此類經驗向京城其他醫院乃至整個北方地區推廣,將之逐步轉變為行之有效的慣例治療手段。
如今,入住八一兒童醫院的新生兒和早產兒成活率已經與歐美發達國家相差無幾,這座匯聚國內頂尖技術人才的醫院真正成了保障北京新生兒最初的生命安全綠島。然而面對大城市的生活壓力大、氣候環境複雜等新問題,封志純和他的團隊還任重道遠。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劉航 攝影報導